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茶蛀梗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

时间:2024-05-24

杜正芹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长防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陕西 山阳 726400)

茶蛀梗虫,又名茶枝蛀虫、茶枝镰蛾、钻心虫,属鳞翅目织叶蛾科,以幼虫蛀食木质部,为害较重。为防止该虫为害,笔者进行了茶蛀梗虫防治试验,总结如后。

1 茶蛀梗虫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6~20 mm,淡黄褐色,头部及前胸背面密被灰褐色杂白色鳞毛;前翅近长方形,底色灰褐,散生黑色鳞毛;后翅较宽,顶角尖,淡灰褐色,腹部密生淡黄褐色毛。卵:马齿形,炒米黄色,长约1 mm。幼虫:乳黄白色,头部黄褐色;前胸背板骨化,黑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5~30 mm。蛹:黄褐色,长18~20 mm,腹部第5、6节前后缘呈环状隆起,末节腹面有1对突起。

1.2 发生规律。陕西省山阳县1年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内越冬。次年3~4月开始化蛹,4~5月为化蛹盛期,5~6月为成虫羽化盛期,6月中旬、下旬幼虫大量发生。卵散产于嫩梢上,每处产1粒。幼虫孵化后由叶腋蛀入嫩梢,而后由上而下蛀食木质部,每隔一定距离于枝上的背阴面咬一圆形排泄孔,在排泄孔下方能见黄棕色颗粒粪便,这是鉴别此虫为害状的主要特征。如果在枝干下方发现比排泄孔稍大而呈椭圆形的孔洞,外部有丝粘结封闭时,则幼虫已化蛹。

2 防治试验

2.1 试验园概况。试验设置在陕西省山阳县漫川镇茶园,试验面积1 hm2,树龄10年,生长中等。试验区域为秦岭南麓东南部,属暖热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海拔450~520 m,土质为砂质壤土,气候与土壤适于茶树生长。园内发生茶蛀梗虫危害较重。

2.2 试验方法

2.2.1 及时剪除被害枯枝防治试验。根据该虫钻蛀特点,应在最下一个排泄孔下方约16 cm剪去集中烧毁,方能消灭其中幼虫,做到枝剪虫除。试验设置未剪除(CK)做对比试验,以1 m2为小区,重复3次,剪除后调查防治效果。

2.2.2 黑光灯诱杀成虫防治试验。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可在成虫羽化盛期,在夜晚9:00~10:00用黑光灯诱杀成虫。设置未设灯(CK)进行对比试验,诱杀后调查防治效果。

2.2.3 化学药剂喷杀防治试验。5~6月成虫羽化盛期,6月中下旬幼虫大量出现。用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杀成虫和初孵化的幼虫,以清水为对照,以1m2为小区,重复3次,10d喷1次,连喷2次,喷细致、均匀、周到,喷至药液从叶面下滴为止,喷后7d调查防治效果。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及时剪除被害枯枝防治效果。从表1可以看出,及时剪除被害枯枝并集中烧毁,其幼虫死亡率为67.4%,防治效果良好。

2.3.2 黑光灯诱杀成虫防治效果。从表2可以看出,利用成虫趋光性,在成虫羽化盛期,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其成虫死亡率为87%,防治效果良好。

表2 黑光灯诱杀成虫防治效果

2.3.3 化学药剂喷杀防治效果。从表3可知,5~6月成虫羽化盛期,用5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喷杀,其虫口减退率为90.5%,防治效果明显。

表3 化学药剂喷杀防治效果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8~9月发现被害枝叶枯黄后,及时将最下一个排泄孔下方16 cm处剪去,集中烧毁,其幼虫死亡率为67.4%,防治效果良好。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其成虫死亡率为87%,防治效果良好。成虫羽化盛期(5~6月),用5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喷杀后,其虫口减退率为90.5%,防治效果明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