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刘 潞 王彦君
(1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财政局音德尔财政所 内蒙古 兴安盟 137600;2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Benth)在我国属于外来入侵物种[1~2]。抗逆性极强,繁殖迅速,入侵后能大肆蔓延,最后形成优势种,造成生态失衡。本试验用酒精浸提液探究少花蒺藜草自身的化感作用,期望能帮助我们了解其生活习性,进而对制定科学利用和防除方案提供理论依据[3~4]。
1.1 试验材料。种子在2017年3月采集于内蒙古通辽市查干村沙地。将发育良好、含2粒种子的刺苞作为试验材料,颗粒较大的称为M型种子,较小的称为P型种子。
1.2 仪器与设备
1.2.1 试验器材与仪器。培养箱、1 000 ml大烧杯、100 ml量筒、玻璃棒、培养皿、1 000 ml广口瓶、滤纸、旋转蒸发仪、天平、镊子、漏斗等。
1.2.2 试验试剂。蒸馏水、无水乙醇、TTC试剂。
1.3 试验设计
1.3.1 刺苞处理。将刺苞进行3种不同的机械处理,即全剥开、半剥开和不剥开。
1.3.2 乙醇浸提液的制备。首先用天平秤取全剥开刺苞100 g置于1 000 ml的广口瓶中,再量取1 000 ml乙醇浸泡,如此反复操作5次。浸泡10 d后将浸提液过滤,得到4 000 ml滤液,再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10 ml,定容到800 ml,以此为母液。设置8个浓度梯度,分别为100%、85%、70%、55%、40%、25%、10%、0%,0%为蒸馏水,做对照。以100%浓度浸提液记为浓度1,85%浓度浸提液记为浓度2,一直标记到浓度8。
1.3.3 种子培养。将全剥开的种子放在具有滤纸的培养皿中,M型、P型种子要对应放置,将不剥开和半剥开的种子置于放有沙土的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中放5粒种子,每个浓度6次重复。用不同浓度的浸提液分别润湿种子后,统一放在25℃~35℃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每12 h记录1次种子发芽情况,种子胚根长于1 mm视为种子发芽。连续3日种子记录无变化,视为种子终止发芽,计算种子发芽情况。
1.4 数据处理。数据用Microsoft Excel进行处理,差异显著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
2.1 不同浓度浸提液对M型种子萌发率的多重比较分析(见表1)。全剥开的M型种子浓度7与浓度5差异显著,与浓度2差异极显著。半剥开的M型种子浓度3与其他浓度差异显著。不剥开的M型种子浓度7与浓度1差异显著,与浓度2差异极显著。
2.2 不同浓度浸提液对P型种子萌发率的多重比较分析(表2)。对于P型种子,全剥开时浓度1与浓度2差异极显著,半剥开时浓度4与浓度1差异极显著,不剥开时,浓度2与其他浓度差异显著,与浓度1差异极显著。
表1 不同浓度浸提液对M型种子萌发率的多重分析
表2 不同浓度浸提液对P型种子萌发率的多重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少花蒺藜草刺苞M型和P型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性差异,M型种子和P型种子均发芽,这与田迅等[5]的野外试验结果不一致。但是M型种子比P型种子大约提前1 d发芽,这与Hopper[6]及Stanton[7]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较大的种子可能具有更大的萌发潜力,小种子萌发明显要慢于大种子。
刺苞的3种不同的机械处理方式中,全剥开和不剥开的种子发芽率大于半剥开,但是差异不显著。余进德等[8]对于霸王果翅对其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果翅对霸王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本试验研究发现半剥开种子萌发率最低,可能是半剥开破坏了刺苞的结构,从而影响了种子的萌发。但是,全剥开的种子萌发率却高于半剥开,说明可能是通过其他方式抑制种子萌发。对于此结论还需要大数据的进一步研究证明。
有研究认为,植物的化感作用具有浓度效应,即化感效应的强度随着化感物质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而且还存在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的现象[9]。本研究表明在不同浓度的浸提液影响下,M型种子在浓度3和浓度7发芽率较高,P型种子萌发率在浓度3和浓度4时高于其它浓度,不存在浓度效应。这与刘桂霞等[10]、Hierro等[11]试验结果表明浸提液可降低种子的萌发率的结论不一致。本试验结果还需结合进一步的野外试验加以验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