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钱学明:医教的下沉与上浮

时间:2024-04-24

邹敏

在近几年的两会中,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委主委钱学明的提案内容都聚焦在基层农村百姓的切实需求上,尤其是他2014年提交的《关于发挥乡镇卫生院作用关键在于留住医生的提案》得到广西上林县采纳,实施了“医疗卫生服务县乡一体化改革”,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医护人员下乡,农民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看病的愿望。

今年两会,钱学明带来的提案与扶贫有关。在他看来,精准扶贫的基本路径是——医疗下沉,教育上浮。

《中国扶贫》:您认为医疗和教育是精准扶贫两个最重要的切入点?

钱学明:要打赢脱贫攻坚战,任务艰巨、时间紧迫。面对几千万的贫困人口,最重要的是找出他们至今尚未脱贫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在对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中我们发现,有两种情况是导致家庭贫困的重要原因。一是家庭成员患病,据统计,目前全国贫困家庭中40%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二是家庭子女多,造成家庭负担重。

如何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做到精准扶贫,选择合适的路径极为重要。我认为,要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斩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需要办好医疗和教育,我的建议是医疗下沉,教育上浮。

《中国扶贫》:您2014年的两会提案最终推动了广西上林县的“医疗卫生服务县乡一体化改革”,遵循的是否就是“医疗下沉”理念?

钱学明:是的。医疗下沉,就是办好乡镇卫生院,让农民就近看病,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按照现行政策,各级医院的收费标准、报销比例不同,以阑尾炎手术为例,在县医院看病个人承担的费用是乡镇卫生院的5倍,市医院增加到7倍,省医院约10倍。一旦卫生院办不好,农民被迫去上级医院看病,将会造成严重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然而现实状况是,乡镇卫生院很难办好。因为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不一体,存在医护人员在待遇和前途上的巨大差距,乡镇卫生院留不住医生,作用没办法发挥。

对此,上林县进行了很有针对性的改革,实行“三不变”和“三统一”: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不变,以确保改革稳定推进;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和业务不变,以确保其公益性;收费标准不变,以确保群众利益。县医院对县乡两级实行人员统一调配,业务统一管理,财务统筹安排。新进医生的编制在县医院,户口在县城,工作在城乡间定期流转。强调向基层倾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全员竞聘上岗,绩效考核,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这种医改模式达到了“三赢”的效果:乡镇卫生院留住了人才,提升了能力;县医院整合了资源,缓解了“一床难求”的问题;患病群众不出乡镇即可享受到县级水平的诊疗,又可按照乡镇卫生院标准收费、报销,同时也节省了陪护费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中国扶贫》:为什么教育不能按这样的模式下沉、而是要上浮呢?

钱学明:因为病人生病的时候,巴不得医生跑他家里去治疗;但是家长如果希望小孩读好书,是会想尽办法把他们送到更好的学校去的。

贫困山区的乡镇初中办不好,是东西差距、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叠加的必然结果。很多乡镇学校不仅基础设施差,老师也不住校,但是学生是要住校的,他们的家长外出打工了,老师又管不着或者管不好,这个年纪的孩子自控力差,可能吃饭的钱都会拿到网吧去玩游戏花掉。

另外,广西的贫困山区还有一个普遍现象,大量的初中学生只读两年半,春节后就跟随父母出去打工,初中文凭都不要了。反过来说,反正不读高中,这些孩子怎么可能会认真读初中呢?在这种状况下,贫困的代际传递在所难免。

所以我提出教育上浮,就是实施教育移民。由于很难将各个专业的优质师资留在条件仍然艰苦的山区乡镇,与其想方设法引导老师下到山区乡镇,不如请孩子们上来县里读书,将学校集中办在县城。

民建中央从2009年至今做了6年试点,在全国10个省(区)开办了80多个教育移民扬帆班,把贫困山区的小学毕业生直接安排到县城中学读初中,并为学生提供每月200元的生活补助。每年2400元的补助,实际上使学生们直接达到了脱贫线。没有了抚养孩子的负担,家庭也容易脱贫了。

截至去年,全国的扬帆班已经有近2000名学生毕业,绝大多数考上了市、县重点高中,少数上了职业高中,第一个扬帆班的50名学生里,有36名考上了大学。这些孩子通过接受良好教育,将来能成为工业化、城镇化的人才,自然就切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更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社会问题,一举多得。

《中国扶贫》:您作为广西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如何看待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问题?

钱学明:贫困地区的县城往往不容易办好职业教育。因为职教要办好,需要做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但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县里是没有产业的,哪来的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呢?

广西搞了两轮职教攻坚,在每个县都办了一所学校,但实际上没有一所真正办起来了。五年前我募集了一笔资金,希望每个县办一个专门针对贫困学生的职教班,读什么都可以。我找了9个县来开会,结果8个县婉言谢绝,只有1个县认真地找到了20个学生,但是这个班办了一年就解散了。所以对于贫困地区县级的职业教育不能勉强,最根本的是要把补贴落实到学生身上,他们愿意在哪儿读就在哪儿读,而不是强制他们必须读职业学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