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强基固本探新路

时间:2024-04-24

赖晓军

江西省兴国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截至2014年底,全县仍有重点扶贫村165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54.27%;有贫困人口10. 83万人,贫困发生率达11.6%。

近几年,兴国县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讲话精神,助推贫困人口同步奔小康,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努力提高贫困群众产业扶贫的参与度和受益度,着力打造产业扶贫“兴国样本”,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突出一个“精准”

兴国县把精准识别、精准规划作为精准扶贫的首要基础工作来抓。在按省市统一的识别标准和操作流程进行摸底之后,探索推行了“农户申请-村民小组评议-组级公示-村民代表大会审核-村委会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复核-村委会公告”精准识别“七步法”,识别出贫困户29338户、贫困人口108334名。

精准把脉,因户施策做加法。为摸清贫困户致贫原因、理清帮扶思路,兴国县创造性提出“望闻问切”的把脉方法,设计了《兴国县精准扶贫对象调查摸底统计表》,将贫困户致贫原因细化为因病、因残、因灾等23类47项;把贫困对象帮扶意愿细化为产业、搬迁、教育、就业、保障、金融扶贫6大类42项,一户一户把脉,一户一户梳理,共梳理、归纳出465种帮扶对策。

精准分类,分类帮扶做减法。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扶贫措施。对有劳力但缺门路、技术、资金的,采取产业扶贫的方式帮扶;对部分有劳动能力的,通过产业扶贫和社会救助相结合的方式帮扶。

精准施策,政策叠加做乘法。用好部委对口支援和省“四个一”、市“六个一”扶贫政策,着力打造3个产业扶贫示范乡(镇)和“每乡一村”产业扶贫精品示范点,复制带动形成一批“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产业扶贫集群。

精准管理,动态监测做除法。建立完善退出机制,对符合脱贫条件的贫困户,以一年为时间节点,按照“核定收入、村组认可、乡镇审核、本人签字和张榜公示”等程序进行核实后退出。

拓宽两条路径

根据扶贫规划,兴国县精心谋划,形成了“两个结合”的产业扶贫思路:一是主导和特色相结合。重点支持52种初具规模的种养业,确定了油茶、蔬菜等10项主导产业,生姜、百合等特色产业,每项产业都制定详细的发展方案。二是长线与短线相结合。在大力发展林果、油茶为主的长线产业的同时,着力发展生姜、灰鹅等短平快增收产业,实现以短养长、以短补长,脱贫增收。具体路径是:

立足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因地制宜引导贫困户自主创业。一是思路启发。兴国编制了“一丘农田办超市,农超对接生意忙;一座青山建银行,零存整取收益长;一方水面立体养,土鱼土鸭销路畅;一手厨艺一栋房,农家餐馆飘远香;一棵果树十担谷,庭院经济可致富;一台平车一间房,来料加工把家养;一辆货车跑运输,八方来财不用慌;一个点子值千金,观念拓宽脱贫忙”的精准扶贫“一字歌”,通过微信、宣傳画等方式广泛宣传,引导贫困户利用自有资源因地制宜创业。二是政策扶持。根据贫困户自身条件和发展意愿,量身定制特殊政策,出台一系列产业发展奖补办法,激励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三是示范引领。发展家庭农场、庭院经济带动贫困户自主创业。通过“政策拉动、科技带动、帮扶促动”等措施引导农户发展农家乐,着力打造集鲜果采摘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精品点,发展生态旅游“脱贫钱柜”。

立足增强输入式造血功能,借力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兴国县充分利用苏区振兴利好政策,加强与民政部、国家烟草专卖局、省军区、江西预备役师、中国建材、中国兵器、中化集团、大唐国际等部委、部队、央企、上市公司对接帮扶,与帮扶对象“联姻”。目前,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原有帮扶基础上,新增1000万元对口帮扶贫困户资金。通过借力发展壮大产业基地、园区,使基地、园区成为技术帮带、教育支持、吸纳就业、孵化创业、助困增收的好场所,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如依托烟叶基地单元,全县解决2000多名贫困劳动力就业,每人每年可增收5600元。埠头乡依托千亩蔬菜基地和现代无土栽培农业观光走廊,解决贫困劳力500余人就业,贫困户除劳务工资外,还能得到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分红。

推行三种模式

返租倒包模式。对有劳力和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引导贫困户以返租倒包等方式参与生产。埠头官桥蔬菜基地设立的“田间扶贫超市”,将60个大棚返包给10户贫困户管理,基地负责提供生产资料、开设田间课堂、搭建“蔬菜超市”网络信息平台、设立网络超市农产品展销柜,网上接单、统一配送、网络销售,贫困户仅需付出劳力,便可获得1500元/月的工资收入,同时还可按承包大棚定额超出部分收入的60%分红,每户年收入可达2.4万元以上。

产业托管模式。对没有劳力和没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采取“产业托管”的模式将其纳入产业扶贫帮扶。兴国县今年新植扶贫油茶10万亩,按每户贫困户5亩的标准,实现油茶扶贫全覆盖。对于贫困户无能力且无意愿自己管理经营的油茶,由政府牵头成立兴国县油茶托管公司,通过招商或招标形式确定基地托管公司或能人,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能人+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进行托管。

入股分红模式。为建立稳固的贫困户收入来源渠道,积极引导贫困户盘活自有资源,实行入股分红。鼓励贫困户通过承包经营权及产权入股方式获取分红。兴国县有中小学424所、学生9.5万人享受营养餐改善计划,每人每餐的补助标准4元,每天需要消耗蔬菜2.86万公斤、猪肉1.44万公斤,每周需要鸡蛋和鸡腿9.7万只。基于这一稳定市场需求,兴国县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营养餐食堂供餐食材“四统”(统招、统购、统配、统送)企业,要求服务企业建立规模绿色蔬菜种植和生猪、禽类养殖等种养基地。贫困户以山林、土地、水面承包经营权入股加入大户领办的营养餐食材基地,每月按股分红。对贫困户自有农产品加盟“农电商”入股分红。

破解四大难题

设立财政担保贷款,破解资金筹措难题。县财政在年度预算内安排扶贫信贷风险补偿金,对扶贫信贷实行分账核算,进行风险补偿,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和产业扶贫对接。比如,为破解油茶扶贫资金压力大、周期长的难题,按3960元/亩开发标准,兴国县拓宽筹资渠道,与县农行等金融机构联系协调,采取整合每户贫困户5亩油茶证的方式,由县油茶托管公司打包向金融机构贷款,解决10万亩扶贫油茶15年期3亿元贷款。

开办扶贫信息平台,破解信息获取难题。针对贫困户普遍存在缺乏致富信息、缺乏脱贫思路的实际,通过网络和实体两个方面搭建与贫困户沟通互动的桥梁。一是创建“兴国县精准扶贫”公众微信号。设立新闻动态、政策之窗等6个栏目,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二是创办信息扶贫超市。依托“三送”工作成果,创新建立集农村信息化服务、“三送”爱心物资配送、扶贫信息发布于一体的乡村信息扶贫超市。乡村信息扶贫超市创办以来得到社会各届广泛关注,被誉为“贫困户获得致富信息的重要窗口、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创办基地的重要桥梁、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帮扶贫困户的重要平台”。

开展产业技术培训,破解技术掌握难题。以兴国职校为培训载体,通过实施“中职学历教育”和“兴国表嫂”家政服务、“金蓝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职业技能培训,力争三年内全县165个贫困村每村至少有3人接受“中职学历教育”,全县贫困户每户每年平均有一人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确保每户贫困户都能接受中职学历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

建立农电商营销网络,破解产品销售难题。分别在26个乡镇区建立了农电商服务中心,在304个行政村设立了电商服务站。打造了以方山岭合作社为主体的农电商扶贫创业园。创业园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电商平台的 “020模式”,重点打造兴国特产门户网站,集合各乡镇原生态农产品在网上销售,做到统一品牌、统一溯源、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配送。目前,仅方山岭合作社依托农电商网络销售平台就已帮助56户贫困户稳定增收,月销售额达到27000元以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