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幼儿园保教环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4-05-25

罗冰心

【摘  要】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积极进行信息化改革提高其教育质量,是大势所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一日生活皆课程,生活即教育”,幼儿园的课程来自生活,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教育,具有与义务教育阶段不同的特殊性。因此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第一环,幼儿园也应结合自身教育的特殊性,在遵循信息化教学五大原则——主体性原则、情景创设原则、协作学习原则、资源支持原则、过程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将更多元的信息技术灵活融入幼儿园生活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等各个环节,探寻幼儿园信息化发展的新路徑。

【关键词】 信息技术;幼儿园保教;信息化原则

一、问题提出

现如今,在“互联网+”的社会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融入社会生产、人类生活、思想观念等方方面面,而在教育界,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善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大势所趋,事实证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有效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为引领并推动教育信息化转型升级,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加快教育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服务支撑2035年国家基本现代化目标、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五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学前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注入了活力。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极其重要的奠基和支撑作用。当前,我国幼儿园信息技术的应用多集中在视听功能、多媒体设备以及教师操作上,整体应用水平不高,应用方式单一,具体实践浅层化。例如,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可能只是单纯地通过播放舞蹈视频来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这样简单的信息化应用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还是过于单一,信息技术没有得到在各环节的融合利用和展示,只是简单地以教师操作的形式存在于课堂之上。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教育,因此,应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的保教全过程中,从而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提高学前教育品质。文章以信息化教学原则为基础,探讨幼儿园保教各个环节(主要为生活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寻找具有实践意义的信息化教学方法与技术手段。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保教环节中的应用策略

(一)遵循主体性原则

现代儿童观认为,幼儿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秉持“以幼儿为本”原则,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其主动建构起认知,而非进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

将信息技术巧妙融入幼儿的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生活自主性。例如,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饮水”“如厕”“整理”等环节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意识与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由于以上环节本身具有琐碎性与随机性的特点,教师常常无法对每名幼儿做到一一照顾提醒,因此可建立智能班级小广播及打卡系统,定时提醒幼儿自主饮水、如厕、整理,完成的幼儿便可进入系统打卡,此外,教师也可以将个别幼儿的特殊需求录入系统,对幼儿进行特别的提醒与指导。

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集体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学习自主性。例如,教师可以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中采用多媒体,通过生动有趣的PPT或者动画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将幼儿喜欢的丰富多彩的图片、音乐用PPT展示出来。又或者将希沃白板融入教学中,希沃白板自带的游戏功能、手绘功能等可以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让幼儿在课堂上与多媒体进行人机互动,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是积极的活动者和主动的学习者。直接的经验感知、动手操作和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即“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因此区域活动能有效弥补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被动接受、活动主体受限制的缺点。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要进行人与玩具的互动,因此可以投入多功能、智能化的玩教具材料,以供幼儿自主深度地开展活动,获得手工教具难以提供的全方位、多感官体验,充分挖掘幼儿的自身的兴趣点。

(二)遵循情境创设原则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3~6岁的幼儿认知思维还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但从整体上来看仍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他们拥有很强的想象力和感知能力,这样的思维特点也就决定了幼儿的学习和游戏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情境,因此情境创设是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催化剂”。

幼儿的“入园焦虑”是困扰许多家长和教师的问题,尤其是小班的幼儿,这样的问题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缓解这个问题呢?可以进行情境创设和情景引导。例如,可以利用校门口的大屏幕、广播音乐等为幼儿营造欢快、积极的氛围,抑或是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以减轻幼儿入园时段的紧张和焦虑。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在幼儿午睡环节“入睡难”等问题上。

目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常见的信息化情境创设主要是通过电视、多媒体,除此以外,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VR技术也可以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已有学者提出,用VR的实时交互反馈幼儿的学习进度,如在社会领域认识交通工具和红绿灯、基本交通法规的学习中,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讲解,很多幼儿由于身心发展不足,可能无法理解。这时,可利用 VR 技术,在虚拟的情境中模拟出一个街区,街道边有各种交通工具,模拟出虚拟人物——交警叔叔、老师和交警叔叔一起带领学前儿童认识交通工具、学习如何乘车,认识红绿灯,掌握基本的交通法规。如果有的幼儿一次学不会,还可以利用 VR 技术进行因材施教,虚拟人物可以“一对一”教导幼儿,反复训练,直到幼儿掌握基本的交通法规为止。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往往更喜欢“娃娃家”等角色扮演区和表演区,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区角有符合幼儿兴趣的情境,能够满足幼儿无限的想象力。与之相反,阅读区往往是幼儿不常选择的区角,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阅读区的吸引力,如根据图书的内容为阅读区创设情境,或是投入一些智能绘本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三)遵循协作学习原则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阶段性,受幼儿年龄特征的影响,小班的平行游戏往往缺乏合作,因此,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的协作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衡量幼儿社会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形式中常常会组织小组活动,这种形式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幼儿的协作学习能力,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幼儿都能获得讨论的机会,讨论有助于他们获得更高的情绪价值,提升学习效率,促进社会性的发展。除了通过高质量的PPT来进行情景的展示与问题的提出,引导幼儿进行协作学习,还可以建立幼儿学习的主题化数据库,幼儿与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带着问题和任务在数据库中收集资料,进行探究式学习,逐渐生成知识认知后再与其他组分享,使组内形成团队的凝聚力,组间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力。

区域活动相较集体教学活动而言,形式上更为自由,幼儿可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每天要进入的区域,因此,为了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协作学习的发生,可在区域中投放一些需要幼儿合作完成的游戏材料,建立相应的每日打卡系统,以供每天参与合作游戏的幼儿打卡,并将合作成果录入系统,同时设置相应的累积奖励机制,这样既可以帮助教师高效记录幼儿每天的合作学习情况和社会发展状况,也可以鼓励幼儿积极与他人协作学习的意愿。

(四)遵循资源支持原则

只有拥有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园的信息化升级。一方面,要丰富幼儿园的信息化资源,另一方面,要建立高质量的幼儿园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要从趣味性、知识性、能力提升性相结合的角度进行资源的创建,特别是灵活应用各种软件,让软件和硬件更好地配合,让幼儿教育的资源体现出知识动态的特点,让幼儿的认知发展得到促进。

信息技术可以为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资源,协助教师及保育员处理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例如,在幼儿每日入园的晨检环节,用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检查,幼儿面对“智能保健医生”,可以消除他们紧张排斥的心理,享受更加轻松的晨检体验。同时,机器人可以实现无接触晨检,在短时间内便可以完成签到考勤、成长抓拍、身高、体重、体温、BMI发育等全方位检测,如若发现异常,晨检机器人可发出警报,提醒保健医生进行二次复查,整个过程会更安全、简单、高效。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可利用信息技术设计适合幼儿的教育教学资源,以折纸教学为例,折纸是一项锻炼幼儿精细操作能力的教學活动,教师往往会因为幼儿人数较多,无法对每位幼儿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而部分幼儿也会因为无法看到教师的示范动作,出现“开小差”的现象,导致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下降。因此,教师可提前将自己的示范动作以视频的方式录制下来,通过在大屏幕上进行播放和展示的方式,让幼儿可以非常清楚地观察和进行模仿。这样的方式,让幼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状况,对他们学习中所出现的偏差及时地进行纠正,从而大大地提升教学的效果。

信息化时代是一个资源共享的时代,而资源共享的前提是先有资源的收集,为了使信息化资源服务于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幼儿园可建立专门的资源库网络平台,收集每个班级主题课程的教学资源,或是教师将创新点上传至资源库进行共享,幼儿园也可以在这个平台打造自己的园本特色课程,或是向幼儿家长公开平台,多方位收集意见与教育资源,促进家园共育。

(五)遵循过程评价原则

追求效益是人类科学精神的反映,这体现在理论上就包括教育评价研究。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评价,但它不是对微观意义上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也不是只注重过程不注重结果的评价,而是对课程实施意义上的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三位一体的评价。

幼儿园的课程模式遵循保教结合的原则,既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又重视儿童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幼儿的一日生活皆教育,可以说,从幼儿每天早晨入园的那一刻开始,他的学习课程就开始了。因此,教师需要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对幼儿进行关注和评价,这无疑是个烦琐而复杂的过程,所以将信息化融入幼儿的过程性评价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评价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在幼儿的生活活动中进行过程性评价,如通过录影、摄像帮助教师记录幼儿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与社会发展状况,并建立幼儿的电子成长档案和生活点滴。这相比于手工制作的成长档案,在形式上更加生动多样,制作上更加简单高效且更容易长久保存。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制订详细的“幼儿园教学观察表”对幼儿进行过程性评价,对幼儿课堂互动中的学习态度及行为表现进行表现性评价,然后将所得的数据导入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得出更加科学的评价结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幼儿园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其信息技术应用及信息化水平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保教质量不断优化,但仍存在应用方式单一、具体操作浅层化等问题。事实证明,幼儿园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具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幼儿园应用信息技术应结合我国幼儿园教育“保教结合”的特殊性,以信息化教学五大原则为基础,灵活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当前“互联网+”大背景拥有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将信息技术深入融合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等多个环节,从而提高幼儿园管理效率和保育教育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