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刘霞
【摘 要】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学应当加强各单元知识之间的联合性,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整合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以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前提,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有效运用,在增强学生科学意识的基础上稳定加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育人途径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要求逐步增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逐步地去培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死读书,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要做好复习,通过不断地探究问题的根本属性,拓展科学学习的思维模式。
一、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现在的科学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对科学教育不够重视,大多觉得科学只是一个副科,没有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重要,科学教育的课时量也在相应地减少,学生对于科学教育的学习没有强大的兴趣作为支撑,持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学生个性都比较活泼好动,因此,在小学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利用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教育。在教学方式改革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应用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小案例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理论知识上的难点。小学科学教育的难点就在于如何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奥秘,了解科学的知识内容结构和知识体系,在科学的课堂如何快速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共同点。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关背景
近年来,教育部发布文件,指出小学科学核心教育的重要性。为积极响应教育部要求,做好科学教学,让小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加强对小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但是,一些教师认为教育不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是一样的。随着新时期国家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科学教师开始认识到小学科学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小学科学教学不再只是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明确了促进学生基本技能发展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要方向和内容。在这样的教育需求下,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再只是教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方面的成长,重点是培养发展、爱国主义、文化自觉、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根据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小学科学教育要以全体学生为中心,不再关注他们的考试成绩,而是要根据新的评分体系,做出客观的评价。当前,探索以核心教育为基础的小学科学创新课堂迫在眉睫。
三、限制小学科学教育的因素
(一)科学课程教学缺乏设备和条件
目前,小學科学课程教学缺乏设备和条件是当前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很多小学在开设科学课程时,并没有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教育资源的不足,小学科学教学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一些小学的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模式的影响,对科学教学重视不够,认为科学教学只是一门副科。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也没有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由于没有足够的设备和条件开展科学教学工作,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加强对小学科学教育设备和条件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效率。
(二)对小学科学教育重视不足
目前,小学科学教育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由于小学科学教育自身的特点,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科学教育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而这种错误的认识也影响了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不足,对科学教育没有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更需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小学科学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小学科学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当前很多小学科学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培训,没有学习过相关的科学教育理论知识,也没有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以致在教学中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更无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由于教师不懂学生心理,其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小学科学多元化育人途径方式
(一)通过情境教学法开展创新实验教学
创新实验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科学的学习内容和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先预设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逐步走进预设的情境,然后在这个情境里不断地探索科学知识的奥秘,深刻地理解科学的真实含义。教师在情境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带领学生一步步地进入科学的殿堂,发现身边到处充满着有关科学学习的真实案例。
例如在教学《食物链和食物网》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动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重点研究动植物与食物之间的关系。本课具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谁”被“谁”吃的部分,在学习过程中要认识食物链之间的联系。对于一些动物而言,它们主要的食物来源于田野里的植物,像田鼠,就是依靠高粱而生活;一些虫子和蚯蚓就喜欢生活在泥地。动物和植物之间可以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植物可以依靠一些动物吃掉害虫,保证自身的健康;动物依靠植物获得自己的食物,学生会认识到食物链是一环扣着一环的,在大自然当中,缺少一环都不行,这样就会对生态造成破坏,使学生意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且初步形成一个生态环境的概念。在大的生态环境当中,植物和动物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生态平衡的发展,大自然有自己的法则,人们应当尊重它,维护好生态环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大自然就是一个巨大的食物链,食物链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食物网,由此在生活中不断地探索食物网的结构,哪些事物是食物链的最底端,哪些是最高端。
(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
生活中,常会应用到科学知识,比如喷泉向上喷涌运用了什么科学知识,植物的生长和植物的分类包含了哪些科学知识。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学生辨别生活中哪些物质对于人体是有害的、哪些物质对于人体是有好处的,从而认识到不一样的大自然。
例如《多种多样的植物》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中的第三课,在前两课,学生已经对校园中的植物和动物进行了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本课的学习,是具体细化植物种类,进一步帮助学生构建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分类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学习到植物相关的知识。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应用生活中的常识,分析和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提升学生的常识水平,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辨别能力,知道哪些植物是有害的、哪些植物是受到保护的。
(三)布置创新实验的科学课外作业
科学这门学科,不应当只局限于课堂,教师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可以布置一些含有创新实验常识的作业,让学生去发现一些生活中的小趣味,探究一些生活里的小奥秘,像苹果为什么长在树上,为什么河水向低处流,水污染是由什么引起的,这样一些含有创新实验成分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了解科学知识内容。在完成科学课堂学习之后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内容。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环境和我们》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让学生对周围环境有初步认知,学生在学习完过滤、沉淀等知识后可以观察周围的水质、水域环境,激发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意识。通过实地考察,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观察与记录,采集水样,对水样进行观察。学生可以将考察到的一些内容罗列出来,并作出具体的考察报告。这节课是六年级的内容,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有基本的辨别能力,对于水的保护和水的污染已经可以分析得很具体,学生可以更好地辨别哪些行为会污染水源、哪些行为可以很好地保护水源,在学习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创新实验作业,让学生寻找不一样的水質,分析水源是否受到了污染,让学生了解水质的污染来源,更好地分析科学知识的应用给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四)借助科学小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在科学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科学小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科学教学的时候,要把握学生的特点,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了解科学的进程。在科学教学的时候,要帮助学生完善科学学习的框架体系,帮助学生锻炼思维开发的能力,可让学生指出他们对哪些科学研究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此为依据可以设立专门的研究小组,学生在组内可以更好地研究科学知识、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问题。这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对于未知的东西的求知欲,然后帮助学生提高对于问题意识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小工程师》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工程师是什么。工程师其实是指具有专业操作头脑,拥有管理、设计、评估能力的优秀人员,是工程技术行业的一个职称,在工程当中又会细化出很多的具体分类标准。工程师是按照工作环境的既定特点进行工作的,然而科学家则更注重研究大自然、注重创造。工程师注重的是拥有一定的设计经验和评估经验。因此,在教授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科学家的概念和工程师的概念,避免将两者混淆,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去丰富、去创造工程概念。在丰富和创造工程概念的时候也可以提升学生对于工程的了解,使之了解工程中运用的科学知识。小学阶段科学学科的学习也是综合性工科课程和理科课程的学习,在科学学习当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意识和工科思想意识,使之运用更加具体化的科学常识解决科学问题。
五、结语
总而言之,当科学教育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时候,学生就会感知到科学带来的巨大便利,明白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创新实验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小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浓烈的兴趣,学生经过课堂上的学习,就会发现在生活中对于科学的研究和探索无处不在。通过创新实验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生活的惊喜、科学学习的奥义。
参考文献:
[1] 姚晓芳. 关注核心素养优化课堂评价: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探究[J]. 科学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3):39-41.
[2] 马银平. 核心素养在小学科学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9(06):137.
[3] 许蕾蕾. 花式翻转——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1):53.
[4] 邱丽莎. 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在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学理论,2018(08):221-222.
[5] 李青.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与探索[A]//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022未来教育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六)[C]. 2022:1053-105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