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曾婷
【摘 要】 在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教育事业已经不能脱离信息化发展而单独前进,需要主动与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相融合,用好信息化技术,充分发挥互联网、云课件、网络教育资源等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高校应当合理地利用信息化背景下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联系甚密的各类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创新。文章对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展开了分析,证实了信息化技术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质量的可行性,指出了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并对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较低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还提出了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举措,希望能够有效地解决各类教育教学问题,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 信息化背景;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深度融入我国教育领域,并且得到了较为全面和广泛的应用,推动着我国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使之进入了教育信息化4.0的全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各类教育资源、优质师资等能够实现广阔的无时限共享,能够有效地改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环境。教育信息化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因此,对高校思想教育教学开展信息化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高校应当在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基础上全面推动互联网、云服务、大数据甚至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构造良好的信息化育人环境。
一、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背景
(一)应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思政课教学活力
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活力。信息化技术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创新活力和生命力,将其应用于高校的思政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开展思政教学,改变传统的上课就要放下手机的教学观念和习惯,让大学生通过手机或者平板等来参与思政课堂,能够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电子设备来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和活力。
(二)网络整合优质思政师资力量
当前高校配备的专职思政教师,数量上没有达到标准,部分地区的高校专职思政教师缺口达30%左右,极大地制约了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质量。缺乏专职思政教师的高校组织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大多都是依靠辅导员、行政人员来兼任思政教师,代为教授思政课程,组织开展思政实践活动。利用互联网构建全国一盘棋的思政教育格局,能够充分地优化思政教师资源配置效率;通过互联网远程同步思政授课等方式,改善部分高校思政教师缺乏的现状,共享优秀思政师资力量。
(三)互联网丰富思政教学资源
互联网筹集和整合了各种各样的思政教育资源和素材,包括教学案例、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资料等。例如“学习强国”“人民网”“青年大学习”等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以及其他社交媒体账号都会定期推送有益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推文、视频、资料等,包括“四史”系列的教学视频、红色革命文化基地的云游览视频、红色英雄人物介绍等,以此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接触和学习到更多的思政教育内容。
(四)智慧教学方式提升思政教育的互动性
基于教育信息化4.0背景的智慧教学方式还能够有效地拉近学生和思政教师、学生和思政教育资源之间的距离,提升思政教育教学的互动性和思政内容的交互性。利用智慧化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教学软件和工具来为学生提供弹幕、PPT切换、案例讨论和视频回放等功能,在讲授到可能存在理解困难的知识点时,学生可以在手机端发送弹幕,教师则可以在操作端看到弹幕内容,以此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的即时学习情况,有效地提升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针对化教学提升学生自主性
利用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辅助开展高校思政教学,尝试和践行思政课翻转课堂,能够在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能够借助移动电子设备和相应的教学平台来与学生开展一对一地交流,通过教学平台和软件的学情分析来掌握学生的思政学习情况,根据思政教学的效果来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平台来发布问题和教学任务,开展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融入思政教学活动,成为思政教学的主导者。
二、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
(一)信息化交流工具應用程度不高
在高校的信息化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充分交流互动。微信、QQ等信息化交流工具具有实时性的特征,能够有效地突破时空限制,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但是思政教师仍然不习惯应用信息化交流工具来开展思政教育教学,只是将各种信息交流工具作为思政教育教学的辅助工具,没有深入挖掘其作用和价值,与学生的交流只局限于课堂上,课外交流不足。
(二)信息化思政教学缺乏基础设施和资源
高校基本上配备了供思政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的设备,包括校园网、电脑操作讲台、投影仪等,但是这些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遍配备时间较早,长时间没有换新,目前更新的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和资源配置还不够齐全。在思政教学课堂上,教师不能随时借助互联网搜索相应的思政教学素材和资源,甚至部分教室的硬件设备存在着故障,网络传输速度缓慢,极大地制约了信息化思政教学活动开展的效率。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举措
(一)在教学内容上,充分挖掘新的思政教育资源
在教学内容上,高校思政教师应当推动思政教育教学结构的优化,充分挖掘互联网思政教育资源,应用互联网思政教育资源来补充原有思政教育内容体系中的空缺部分。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挖掘各种最新的国内外形势动态,保证思政教育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因此,高校思政教师需要立足于新时代,利用开放且实时更新信息的互联网平台和相关的新媒体社交软件来调整思政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融入新时代,主动关注国内外的形势变化,推动思政课堂和社会课堂的深度融合。教师可以挖掘互联网中的时政资讯、民俗文化、本土文化资源,来有效地丰富思政教育内容。高校思政教师还要利用各种新的思政教育资源来实施案例教学,用具有时代性的鲜活热点案例作为思政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与时代发展相关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形态,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特征,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质量和效率。
(二)在教学载体上,打造智慧化的思政教学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还需要应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教学载体和工具的更新,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共享程度,推动智慧化思政教学平台的构建,开展智慧化思政教学。如部分高校没有设置马克思主义学院,可以通过高校合作联盟打造“数字化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即借助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将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没有的高校联合起来,搭建教育资源共享的区域性甚至是全国性的思政教育平台。在平台中设置细致的数据库,分别储存思政教育的课件、思政教育资源、辅助教学资源、思政教学热点专题等,为各大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提供充足和丰富的共享资源,通过数字化平台盘活各类思政教育资源,有效改善思政教育的环境。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学校分配的教师账号登录数字化平台,从中获取教学典型案例、红色育人素材、时政热点、社会化教学资源等,这能为思政教师提供备课和教学的便利。在数字化思政教学平台上,还可以开设论坛和组织信息交流群,让思政教师能够在数字化平台中充分交流经验、提出疑问等,进一步提高教学研究效果,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在教学技术上,通过大数据技术因材施教
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地提升精准育人的效果和教育资源精准供给的效果。学校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来深入挖掘学生的思政学习习惯,分析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从中分析、总结出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素养方面需要重点加强的内容,以此来实施精准思政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高校思政教师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情展开预测性和总结性分析。在对大学生的思政学习行为开展预测性分析时,可以利用大数据统计分析算法来预测学生的期中、期末表现,依据前期的行为表现来进行后期预测,以此开展针对性的教学环境设计。在开展总结性分析时,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化轨迹进行统计,并且尝试分析其原因,比如对学生前期学习动力强、效果好,但是后期学习效果不佳的行为轨迹形成的原因,加强对思政教学后期的教学设计,通过设计趣味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来维持学生的积极性,保障思政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
(四)在教学方式上,构建移动和云思政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式上,高校思政教师需要正确地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推动移动教学模式和云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大学生自小便接触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入了大学生的生活,因此,利用信息化技术来组织思政教育教学活动,是大部分学生都喜闻乐见的方式。高校思政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科学合理地尝试和实践各种移动教学与云思政教学模式,将部分思政教学活动搬到虚拟空间中,与学生建立更加密切的思政教育关系,每时每刻、随时随地向学生传递思政要素,真正做到“走到哪里,思政课就上到哪里”。思政教师需要推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融合,选择合适的移动教学客户端,通过互联网将教师和学生集中在同一虚拟空间,开展云端思政教育教学,构建线上线下协同育人机制。
(五)在师资力量上,开展多维度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
高校思政教学的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高校思政工作者的素质和水平,因此有必要围绕高校思政教师开展多维度、多角度和多层次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使其能够尽快掌握智慧移动课堂和云端思政等教学技能与方式,转变自身的教学习惯和知识获取方式,主动去适应学生知识获取模式的变化。高校需要为思政教师提供各种线上和线下的专业技能培训机会,通过组织开展信息化思政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智慧教学改革探讨会议等,丰富思政教师的专业教学经验,深化思政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技术和工具的认识,从而使之主动地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课堂向信息化方向转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得到了全面发展,高校应当全面深化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融合应用,以学生为本,打造更加有针对性、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更有深度和厚度的高校思政教育體系,切实有效地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优秀青年人才。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化技术,需要从多个方面推动思政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在教学内容上,需要充分挖掘新的思政教育资源;在教学载体上,应当打造智慧化的思政教学平台;在教学技术上,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因材施教,开展针对性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应当尝试移动和云思政教学模式;在师资力量上,开展多维度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以此打造更加融合开放的信息化思政教育环境,全面提升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史晓眉,沈永真,陈欢. 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育技术与教学艺术融合探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11):99-102.
[2] 李娜,李静,魏力.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研究[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01):61-63.
[3] 苏晓纯. 高校思政课与信息化教学平台深度融合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育信息化变革为切入点[J].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1,23(04):25-31.
[4] 谢芬. 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构建高校思政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的路径[J]. 中国新通信,2022,24(02):239-240.
[5] 相婷婷,张露. 教育信息化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04):22-23+35.
[6] 委华,苏平燕,薛小东.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07):55-5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