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茹雪峰 高同国
【摘 要】 大单元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使教师加深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大单元教学是从知识走向素养的桥梁,使知识具有系统性,使学生在知识构建中形成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文章首先阐述了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和特点,然后论述了实施大单元教学的意义和理论基础,最后通过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案例阐述了大单元设计是如何实施的。
【关键词】 大单元设计;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高中生物学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一)高中生物学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单元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主题,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进行结构化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构建生物学概念,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单位。单元相对独立,包括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把握学情,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角度出发,围绕某一单元如何学习所做的教学设计。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要学会什么”作出发点,“学生如何学会”“检测学生学得如何”去进行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的特点
整体性。大单元教学能将“碎片化”的学科知识进行串联和整合,有利于整体知识体系的构建。课程标准将概念划分为大概念、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教师可以将知识融入情境,然后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构建次位概念、重要概念,最后形成核心概念。
系统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进行全局性的教学设计,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评价方式都要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为目的,设计的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单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整体框架和知识体系,以单元为核心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系统地培养学生的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单元教学可以按教材顺序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更适用于新授课。单元教学也可以打破原有教材顺序,将教材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重构新的知识单元,更适合复习课。
评价多元性。新课程重视评价的作用,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评价具有激励作用、诊断作用。评价的主体具有多元性,可以是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评价的方法有多样性,可以是试题考查,也可以是实验报告,可以是主题演讲,也可以是思维导图的绘制;评价的时间不唯一,可以是终结性评价,也可以是过程性评价。通过多元性评价,教师可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重视学生个体进步和多方面发展。
二、实施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课堂教学的现实要求。高中生物教学知识点琐碎、零散,教师过于重视具体知识点,较少能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构建知识体系,而学生学到的是事实性知识,不能从高位理解这些知识,导致理解不透彻,不深入,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大单元教学围绕特定的主题把相关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以层层递进的任务或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系统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利于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课程内容素养落实的需求。在大单元学习中各种生物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到强化,可以在主观上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单元教学以重要概念构建为引领、核心素养发展作为主要目标,以系统的视觉重新整合内容主线,构建学习单元,经历由事实到概念的形成,大单元教学能通过落实大概念,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实施大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布鲁纳认为,无论教什么学科,都务必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如果教师指导学生只是针对知识点展开学习,不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能从大概念的角度整体把握知识,那么学生就难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难以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教师只有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对学科大概念、重要概念深入把握,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布鲁纳主张课程的基本结构是学科课程的中心,大单元教学设计关注教学内容的结构,有助于学生构建概念,培养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等生命观念。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被动学习毫无意义,积极主动才能融入其中。建构主义要求把握知识的复杂联系,能把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中去运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知识只有通过具体情境中任务活动的应用才能被理解。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注重情境的创设,精心设置大任务、子任务等问题探究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一步步建构生物学知识,形成基本概念,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概括、模型与建模等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实施案例
(一)确定单元主题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有“内容聚焦大概念”,而大概念下有多个重要概念。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有两个大概念,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是大概念“2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下属的重要概念“2.2细胞的功能绝大多数基于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发生在细胞的特定区域”的主题单元,以课标和教材内容为依据,确定本单元主题名称为“细胞的代谢”。
(二)单元内容分析
1. 解读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中对“细胞的代谢”单元提出了相应的“内容要求”,给出了相应的“教学提示”,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描述了相应的“学业要求”。
2. 内容结构
本单元的内容结构体系构建如图1。
3.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了消化酶的相关内容,做过简单实验,为本单元酶的学习和实验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了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了解两者的原料、条件和产物等,在本模块前三章,学生学习了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明确了核酸的组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这就为本单元ATP、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对实验的分析,如自变量、无关变量的设置,因变量的观察,实验结论的得出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还需要在本單元学习中逐步完善。
(三)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等实验,构建酶的本质、酶的作用原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和酶的作用特点等知识,提升探究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ATP结构、分析ATP形成过程和利用过程等活动,构建ATP的结构、合成和利用等知识,形成物质与能量观。(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等实验,分析总结细胞呼吸过程和光合作用过程等活动,构建光合作用的结构与光合色素、光合作用过程和呼吸作用过程、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因素和这些因素在日常生产中的应用相关知识,提升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形成生命活动是物质和能量相互转化的生命观念。引导学生关注酶、细胞呼吸、光合作用有关原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统一。(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四)设计“情境—任务—活动”学习流程
围绕“面包中的卡路里”这一情境设计学习任务,见表1。
(五)制定单元评价方案
新课程以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本单元教学中,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评价方案。评价方案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不同角度考查,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观察、综合试题、生物学主题演讲、思维导图绘制等形式,评价主体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评价的時间既有终结性评价,又有过程性评价,通过评价,考查小组成员的协作情况、行为表现、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达成情况。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王栩.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 漳州:闽南师范大学. 2022
[3] 赵锦苹,文文乙豪. 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多元性[J]. 中学生物教学,2022(16):76-77.
[4] 骆霞琴.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在单元教学中的实践——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为例[J]. 中学生物教学,2022(25):38-4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