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作物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探讨

时间:2024-05-25

徐官保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粮食方面基本自给自足,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耕种农田的面积逐渐减少,为了保障我国粮食政策能够得到保障,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耕种水平成为农业生产发生的新方向,作物栽培技术的提高和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思路。文章针对我国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浅谈作物栽培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作物栽培技术;农业生产;应用实践探讨

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909

1 作物栽培技术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群体生长发育规律和作物群体生长与环境条件关系的学科。在作物栽培学研究基础上发展出的、可以应用于实际农业生产,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节约亩产所需能耗的技术就是作物栽培技术。

作物栽培技术并不是一门现代兴起的技术,而是伴随着种植业的发展而诞生的。我国是最早进行水稻栽培的国家,早在新石器时期发现的稻谷化石中就发现,先民已经会使用筛选优质谷种以提高产量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为了能与不确定性极强的季风性气候抗争,先民建造了都江堰、郑公渠等水利灌溉大型工程,以保证在涝季和旱季都能种植。除此以外,劳动人民在大量的实践农业生产活动中,也发现了作物生长与气候、土壤、土质、水流水力的关系,创造了一系列生产工具和水利系统,在我国古代也有许多专门总结农业生产规律的著作,比如商鞅所著的中国最早的农书《农人历书》,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也有提到农业生产的技术,然而由于古代并没有成型的、系统化的作物栽培专门学科,作物栽培技术大多是以劳动人民口耳相传、农业种植学者著书总结的方式传递,缺乏规律总结和原理的归纳,因此发展极为缓慢。

到新中国成立,我国的作物栽培学进入新时期,作物栽培相关专业成立,相关研究也越来越细化,物种改良、技术改良、专业化培训、专业化机械开始逐步应用推广,抗涝抗旱高产的优良品种成为农户的第一选择,新型防病虫害和育苗技术也得以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生产区域专业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激发农户生产积极性的生产制度逐步落实。到21世纪,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成为农业产业升级的新方向,信息化、现代化、机械化的精细农业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潮流。同时在这一时期,环保理念也开始进入作物栽培领域,生态防治和生态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2 我国作物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1 作物种类的筛选

作物栽培的核心与基础就是作物的选择,选择优质高产的作物种子,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作物抗病虫害能力。

在古代我国就有将谷种撒入水中,颗粒饱满、蕴含营养丰富的谷种会沉入水底,而颗粒干扁、蕴含营养较少的谷种会浮在水面,古人通过这种方式来筛选适合播种的种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培育出优质的抗旱作物、杂交作物和转基因作物,不断繁育优质品种,进一步优化作物基因。

我国在扶农、助农的工作力度一向很大,为推广优质作物品种,农户时常会收到发放的优质种子,大量农业学家深入农民中进行作物栽培技术的宣讲和指导。

2.2 种植季节的影响

我国拥有大片的季风气候区,作物栽培技術中有大量与气候相关的农业技术。在种植活动中,农业从业者需注重水、气温、光照等气候条件,尽可能满足作物栽培所需的温度、湿度条件,如果条件无法满足,轻则会导致作物减产或者是作物品质不高,重则会导致死苗、亏本。

季风气候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受季风强弱的影响,我国时常会出现南涝北旱或者北涝南旱的现象。为应付变化多端的气候条件,我国作物栽培技术十分注重在气候改良和水利设施建设,我国古代就有大量独具匠心的水利技术,例如新疆地区的坎儿井、宁夏平原引黄灌溉的沟渠,至今仍然具有一定应用市场。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滴水灌溉、人工降雨等技术也越来越普及。

2.3 地形地势的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总体呈西高东低三级阶梯状,是地形条件最复杂的农业国家之一,地形地势的因素对我国的作物栽培技术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作物有着不同的特性,可以在不同的地形上生长,农业从业者会根据地形地势的条件来选择适宜的作物,例如高寒地区的青藏高原就以配制耐寒作物青稞为主,在山地地形区则会开垦梯田扩大农业种植的面积,而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农业领域生根,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更加强调因地制宜,从改变环境逐渐向适应环境过渡,生态农业、旅游采摘农业和特色农业成为作物栽培发展的潮流。

2.4 生长周期的影响

生长周期对作物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累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农肥技术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作物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农户不再只追求作物的产量,更加追求作物的质量,开始在合理范围内控制作物生长的周期来改变作物的品质,例如延长水稻收割时间,改三季稻为二季稻,或是冬天在热带地区种植西瓜等反季节作物满足市场需求等,随着温室技术、反季节技术的快速发展,合理利用生长周期规律也成为作物栽培技术研发的新方向。

2.5 土质土壤的影响

土质土壤对作物生长、营养物质累积有重要作用,在北方肥沃的黑土地区,作物积累的营养物质就偏多,口感较好产量较高,在南方的较为贫瘠的红土地区,作物累积的营养物质就偏少,口感较差产量较低。

早在古代我国就有土壤改造的作物栽培技术,例如挖掘河道腐殖质丰富的淤泥填肥土地,如今我国南方适用于水稻种植的水稻土就是改良的结果。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作物栽培学家越发注重顺应环境、因地制宜的重要性,退耕还湖、变耕为林等工程不断展开。适应当地的土壤土质环境的种植品种被大力推广。另外,无土栽培的技术发展也独辟蹊径,目前,我国在无土栽培领域已经到达了全球领先的地位,被应用于珍贵的中草药培育等方面,达成了在北极监测站、宇宙空间站实现无土栽培的成就,将中国人热爱“种菜”的传统习俗推广到了大气层外。

3 作物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的展望

(1)满足我国粮食战略的需求。古人云“有粮则稳”,尤其我国还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如果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居民口粮依赖于对外进口,一旦在国际形势改变的情况下爆发战争或冲突,国家就很可能被扼住粮食这条命脉。另外,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收益,许多农民放弃了基础口粮的种植,转而种植更高经济价值的作物或者弃耕从商,导致基础粮田的面积不断缩减。在这样的大形势下,作物栽培技术的作用就十分突出,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将会有效增加基础粮食种植户的经濟收入,提高粮食的产量,从而增强对特殊时期、战略储备时期的应对能力。(2)满足我国消费市场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新奇产品、营养产品、猎奇产品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市场需求,除了主流粮食和传统作物之外,牛油果、奇异果等十年前闻所未闻的作物开始成为市场上的常客。受市场资源调配,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开始投入到了该类种植活动中,而我国传统的土壤、水质条件显然不适应该类作物的生长,在这种情况下作物栽培技术开始凸显其价值。通过作物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以培育出适宜在我国种植推广的优选种,提高地方特色作物的营养价值和市场价值。(3)改善环境。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破坏性发展之后,我国农业要面临过度施肥引发的土壤板结、过度灌溉引发的盐渍化、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是竭泽而渔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作物栽培技术在生态农业、环境改良方向上的发展是大有作为的,生态农业和生物防治开始获得越来越多农户的认可,在该领域的研究既符合我国环境保护发展战略,又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4 结束语

我国作物栽培技术经历了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和信息化革命三个阶段的农业革命,由此在看到其在农业生产中取得成就的同时,也要重视新的挑战,抓住新的机遇,以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丽霞.农作物栽培技术中的关键要素探究[J].种子科技, 2017,35(4):66+68.

[2] 郑金双,孙成振,王东娟,等.特用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实习实践教学改革——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17,45(3):251-252.

[3] 康凤莲.山西古交市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探究[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8):77.

[4] 王淑芳,何宪平,张晓霞,等.浅析加强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基本要求及管理措施[J].种子科技,2017,35(10):29-30.

[5] 师鹏程.农作物栽培技术中的关键要素分析[J].南方农机, 2017,48(13):61+67.

[6] 商艳萍.浅议加强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基本要求及管理措施[J].种子科技,2018,36(3):35.

[7] 季大明.加强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基本要求及管理措施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15):98.

[8] 刘兴保.农作物栽培技术中关键要素研究[J].北京农业,2014(21): 26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