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蔡如鹏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科学家如果还不能攻克这种疾病,它将可能成为人类社会的
流行病
几十年前,美国有一部很流行的科幻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相濡以沫的老年夫妇,他们非常恩爱,但不幸的是,妻子患上了一种怪病:记性变得越来越差,几小时前发生的事甚至也想不起来,最后由于思维的混乱,生活也开始无法自理。
妻子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很痛恨,但更让她痛恨的是自己无力阻止正在褪去的记忆——那些与丈夫有关、令她感到幸福的回忆。丈夫同样生活在痛苦之中,他惟有对医生怒吼来发泄心中的郁闷。没有哪位医生责怪他的无礼,因为他们谁都不能回答丈夫的责问:“你们就不能做点什么来救救我的妻子吗?”是的,谁也做不了什么。对这种疾病没有特效药,甚至连它的发病机理也还没搞清。
当丈夫同样年迈的身体已经无法让他继续像照顾婴儿那样照顾妻子的时候,他不得不听从医生的建议,把妻子送到了养老院,由专业的护理人员照顾。回到空无一人的家里,形影相吊的丈夫毅然做了一个决定:作为志愿者参加对这种疾病的试验研究,并接受人为注射患上与妻子同样的症状。临近注射之前,他在一张纸条上写下了妻子所在养老院的地址以及妻子的名字。
实验很顺利,丈夫能感到记忆的流逝和智力的减退。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于是在一个夜晚,丈夫逃离了试验基地,前往纸条上所写的养老院。然而,当他历尽艰辛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他已经不记得自己为什么攥着这张纸条,更不记得纸条上的那个名字是谁了。
故事的结尾是在养老院的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丈夫坐在轮椅上,被护士推着来到小花园里。他见到了一位与他年纪相仿的女士也坐在轮椅上晒太阳。对方的满头银发让他有些心动,虽然彼此并不认识,但还是相互攀谈起来。谈话的速度很慢,言辞也很简单,内容无非是关于天气和午饭,但两个人谈得都很愉快,很久未有过的愉快。临别时,丈夫掐了一支草坪上的小花送给银发的女士。女士很高兴,把小花插在了胸前的口袋里。袋口处绣着她的名字——与丈夫曾在纸条上写下的一模一样。
虽然这只是一篇小说,但却描述了一种真实的疾病,让读者深深地体会到了这种疾病的可怕之处:肉体的痛苦或许还可以忍受和抗拒,但精神的痛苦却难以消弭和拯救。
这种疾病就是阿尔茨海默氏症——俗称老年痴呆症。科学家花费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迄今仍然没有完全理解和攻克它。
从阿尔茨海默到里根
1901年11月25日,德国法兰克福医院收治了一名51岁的女性患者奥古斯特。家人们说,奥古斯特患病5年来,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说话颠三倒四、性格偏执、日常生活中也拒绝家人的帮助。
精神病科医生阿洛伊斯•阿尔茨海默对患者进行了医学检查,确认其上述症状均很明显,甚至书写自己的名字也会出错。虽然经过反复治疗,但奥古斯特的病情却没有得到改善并继续加重,直至1906年4月8日病逝。
在征得家属的同意后,阿尔茨海默对奥古斯特脑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发现她的大脑由于神经元缺失而萎缩,而且被一些神经元纤维缠结和斑块堵塞。1906年11月26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德国精神病学会年会上,阿尔茨海默首次报告了他对这例疾病长达4年9个月的观察、诊治以及研究的结果。由于是第一次发现且病因不清,这种疾病就被命名为阿尔茨海默氏症。
阿尔茨海默出生在德国一个律师家
庭,读完小学、中学后,于1883年19岁时,考入柏林皇家弗利德里奇——维尔海姆斯大学医科学习。毕业后,他在法兰克福、海德堡、慕尼黑、柏林等地的医院里,分别担任过精神病科医师、教授等职。由于体质因素和工作繁重,他50岁前罹患疾病,逐渐导致肾功能衰竭,51岁病逝。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阿尔茨海默报告这种疾病后的近80年里,医学家对它的了解并没有增加。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疾病,而仅仅是衰老的一种表现。20世纪90年代,普通大众才开始真正关注阿尔茨海默氏症,但却不是因为医生的告诫,而是一位特殊的患者,他的名字叫罗纳德•里根。
1994年11月5日,刚刚离任才5年的美国第40任总统里根非常坦诚地向全世界公布他本人患上了阿尔茨海默氏症。里根在公开信中写道:“我最近被告知我是将遭受阿尔茨海默氏症折磨的数百万美国人中的一员南茜和我都认为应该将其公之于众,希望藉此提高公众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我打算在上帝赐予我的有生之年,一如既往地做自己的事情。我将和我深爱着的南茜及家人一起在生命的旅途上继续行进”
里根表现出的坦诚以及他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不但激励了其他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公众对这种病的误解。
直到2004年6月5日逝世,里根与阿尔茨海默氏症进行了长达10年的斗争。
老龄社会的挑战
今年距离阿尔茨海默第一次描述这种疾病整整100年。为了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精神病医生,美国著名的《科学》杂志特意在11月26日这一天出版的杂志中,用封面故事的形式回顾了一个世纪以来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研究历程。
阿尔茨海默氏症多发生于65岁以上,故也称为老年性痴呆症(或老年性失智症)。在各种失智症(如帕金森病、脑中风、未能治愈的重度抑郁症等)中,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病率最高。今天,虽然“阿尔茨海默氏症是一种疾病,而非单纯的自然性功能老化”这一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医学界至今仍未找到有效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方法,也没有完全弄清这种疾病的致病原因。
2000年,在世界阿尔茨海默氏症大会上,大会主席爱德华•特拉舒克说,全球人口正趋于老年化,如果人类不能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25年后全球预计将有2200万人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到2050年患此疾病的人数将达4500万,阿尔茨海默氏症将成为人类社会的流行病。
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的数量远不及癌症或心血管病患者,研究经费也只相当于癌症或心血管病研究基金的一小部分。但对医疗体系造成的经济负担和家庭付出的昂贵代价,
阿尔茨海默氏症却与癌症或心血管病不相上下。
期待疫苗的研制成功
现在,科学家正在与这种疾病赛跑。在今年11月19日出版的《自然•医学》杂志上,中国科学家裴钢领导的研究小组报告说,他们发现通过提高细胞膜上一种受体的活性,可以增加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这一发现向最终揭示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致病机制又迈近了一步。
阿尔茨海默当年在患者脑部发现的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今天已经成为诊断阿尔茨海默氏症最重要的依据,而β淀粉样蛋白正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但科学家们仍不清楚,这种蛋白是导致疾病的原因,还是疾病所造成的结果,或既是因也是果。
虽然,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愈方法,但由于近10年来涌现出了许多安全而有效的治疗药物,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氏症已经不再是一个立即执行的死亡宣判。借助这些药物,患者大脑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较好的功能。
正如老年医学专家科尔曼所说:“10年之前,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诊断在时间上没有紧迫感,因为当时认为这是一种不治之症。但现在不同了,诊断越早,患者从药物治疗中的获益也就越多。”
另外,科学家们也正试图像对付天花、乙肝等病一样,通过向人体注射含有β淀粉样蛋白的“活性疫苗”,阻止脑部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的形成。这一令人振奋的研究目前正在进行早期人体试验,但离真正应用仍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