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1983 年央视第一届“春晚”,导演是黄一鹤,从这次开始,人们每年除夕在电视之前“守岁”,听12点钟声,欢呼雀跃,除旧迎新。那么,第一次“春晚”敲钟是怎么来的?
当时刚粉碎“四人帮”不久,思想还没有得到彻底解放。为了使“春晚”从内容上、形式上有新的突破,导演组觉得由报幕员报节目太陈旧,缺乏气氛,便将报幕员改成主持人,并明确由马季、姜昆、刘晓庆、王景愚四个人主持。请艺术家审查时,最大“领导”是侯宝林和袁世海,袁世海拍着大腿说:“好!挺新鲜!”从此,中国的综艺节目普遍将报幕员改为了主持人。但他也有不同意见:“节目别太长了,12 点钟以前就行了,不然耽误睡觉。”艺术家之间不怕争议,侯宝林不同意,说:“老百姓三十晚上熬一宿,过12 点没关系。到12 点敲钟。要在钟鼓楼,那个钟是全北京市都能听得到的钟,一般是十个人敲,一个人喊号,喊十下撞一声,一声能响30 秒……”于是,定下了12 点敲钟。
可是联系钟鼓楼,北京文物局坚决不允许。又找了广济寺、雍和宫、白塔寺……最后终于找到了北京郊外的潭柘寺,那里有一口钟。到了潭柘寺后,园林局的负责人看见剧组来拍摄的人拉着很粗的电缆线,说:“寺里的电量有限,电压也不够,这么粗的线冒一个火星儿,我们谁也负不起责任。”怎么办?剧组的工作人员马上拿出了两个手提碘钨灯,问:“这个行吗?”“行!”灯有了,没有敲钟的槌儿,一个小伙子找了一个碗口粗的大木头桩子。
12点,钟声响了!一下、两下……神州大地,亿万人民喜迎新年。
镜头拍完,马季、姜昆、刘晓庆、王景愚四个敲钟人都喊起了“疼”,原来是让木桩扎了满手的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