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王三运:走大风景式开放扶贫路子

时间:2024-04-24

马丽文

经过30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甘肃终于结束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圆了世代温饱梦,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甘肃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的最大难题。为此,甘肃省正马不停蹄地结合当前扶贫开发的需要,努力破解重点难点,奋力谱写着“中国梦”的甘肃美好新篇章。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本刊记者围绕扶贫开发工作的热点问题,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

实事求是确定扶贫对象

《中国扶贫》:您怎样理解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王三运:“向贫困宣战”不是现在才提的,但却是第一次被写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这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扶贫开发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国家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彻底改变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大幅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决心和责任担当。“继续向贫困宣战”,是中央的号令,是老百姓的心声,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

从国家层面讲,目前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生态脆弱、生存条件恶劣的中西部地区,不少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连片特困地区是扶贫主战场。中共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农村贫困地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短板。要在剩下的6年时间里啃下贫困这一块“硬骨头”,任务十分艰巨。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就是要加强精准扶贫,实事求是确定扶贫对象,确保扶贫开发真正到村到户。

扶贫攻坚战术在村 战果在户

《中国扶贫》: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全国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的目标,甘肃省的减贫目标是多少?

王三运: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战略重点在片,战术关键在村,战果体现在户。困扰甘肃的“温饱型贫困”阶段已经过去了,目前我们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把片区攻坚与扶贫到村到户有效衔接,把贫困村脱贫规划编制和贫困户建档立卡同步推进,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切实做到贫困底数清楚、扶贫规划科学、攻坚措施对头,真正实现对贫困人口的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的精确化配置,对贫困农户的精准性扶持。我们就是要实施大风景式的扶贫,而不是堆盆景式的扶贫。

在此基础和前提下,我省今年将努力使扶贫对象年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全省8个县区(舟曲县、玛曲县、西峰区、玉门市、山丹县、民乐县、高台县、永昌县)整体脱贫,118个乡(镇)、1304个村脱贫,减少贫困人口140万人,力争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9.8%,进一步缩小贫困面。

同时,我们还确立了“六个着力点”以改革创新精神向贫困宣战,将推动扶贫工作方式由过去的“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确保扶贫资源真正落到贫困人群头上。要适应贫困人口动态变化的实际,建立健全扶贫对象动态监测、定期审核和调整管理机制,做到应进则进、应保则保、应扶则扶、应退则退。

《中国扶贫》:确定这个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王三运:依据一定是有的。首先,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2012年底,我省仍有贫困人口692.2万,占农村人口的33.2%,贫困发生率位居全国第二。全省有58个县分属六盘山区、秦巴山区、藏区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此外还有17个“插花型”贫困县。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我们把扶贫开发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以推进。从2012年年初开始,我们开展了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省、市、县、乡四级40多万名干部与60多万户贫困户结成对子,为扶贫对象绑定规划、谋求发展,不脱贫不脱钩。从去年上半年以来,我们围绕“一个核心”“两个不愁”“三个保障”“六大突破”,大力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打响了甘肃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攻坚战和整体战,去年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40万,贫困发生率下降6.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3.3%,增速居全国第六位。但是,我们的脱贫任务仍很艰巨。

所以,我还想强调的是,目前甘肃必须既要看到扶贫开发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也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和蕴藏的机遇,真正使思想认识切合形势发展,使攻坚行动体现时代要求,才能举全省之力、集各方之智,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六大举措破解瓶颈制约

《中国扶贫》:去年12月中央颁布25号文件,甘肃在创新扶贫开发方式,解决突出贫困问题上有什么重大举措?

王三运:扶贫开发任重道远,创新是最大的动力,精准扶贫是最有效的方式。

对于甘肃来说,改善扶贫对象生产生活条件是今年的工作重点,同时还要不断提升扶贫工作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所以,我们强调要瞄准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平台作用,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任务,创新“六大工作机制”,突出“十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等六个方面的突破。具体指:

一是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工程、农村能源等建设,下功夫帮助贫困地区“换穷貌”。

二是围绕培育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相应的加工业以及生态旅游等产业为突破口,下功夫帮助贫困群众“改穷业”,做好特色产业、劳务经济、调整结合、科技扶贫四篇文章。

三是以加快易地扶贫搬迁为突破口,坚持政策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科学编制规划,下功夫帮助深山区、林缘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等地的贫困群众“挪穷窝”,力争用5年的时间使约112万有强烈搬迁愿望的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四是充分发挥金融在扶贫攻坚中的重要支撑作用,进一步创新全省贫困地区金融扶贫政策,不断完善措施办法,更好地利用开发性金融加快贫困地区建设步伐,解决贫困群众融资难题。

五是强化公共服务优先覆盖贫困人口的政策导向,加大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五保、新农合等社会保障制度。

六是以提高基本素质为突破口,通过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技推广,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劳务技能培训,巩固义务教育成果,使贫困地区孩子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对贫困家庭子女高中阶段、大专以上职业技术教育实行政府资助,培养能够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的具备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下功夫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