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彭学可
(沙河市农业农村局 河北 沙河 054100)
倒伏是影响小麦高产的一个主要问题,亩产500 kg以上的小麦往往容易发生倒伏。农谚说:“麦倒一把草”,倒伏可造成减产20%~30%。因此防止小麦倒伏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造成小麦倒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品种抗倒伏能力差,秸秆比较高、比较软。二是密度太大,亩基本苗和分蘖过多,造成田间郁蔽,腰秆长得又细又软。三是水肥管理不当,生长过旺。造成小麦倒伏的最根本原因是秸秆长得不结实,矮秆小麦不容易倒伏,秆长得矮、粗、硬直就可以防倒伏。
从群体来讲,对产量影响最大的,一是每亩总分蘖,二是每亩叶面积,冬看蘖,春看叶。
2.1 个体成长管理。长成小叶壮秆,3 节不过30 cm,即第1 节不超过5 cm,第2 节不超过10 cm,第3 节不超过15 cm,株高不超过1 m,叶长不超过20 cm。这种麦苗就叫壮而不旺,秆是硬的,节间是圆的,底节是绿的,坚韧而有弹力,就不易倒伏。
2.2 叶面积管理。小麦每亩叶面积大小也是衡量小麦群体结构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标志,特别是小麦拔节前后,每亩叶面积的大小和生长的快慢是能否获得高产的关键,小麦主要靠叶片制造养分,如果拔节时叶面积很小,养分就制造的少,各个器官就发育不好,形不成高产基础,但叶面积超过一定限度后,叶片互相遮蔽,下层叶片由于光照不足,茎秆也生长不好,容易倒伏。所以叶面积要保持一个合理的范围。小麦拔节前后麦垄里要能有一定的空间,远看看不见地皮,近看还能看见地皮,下部叶子保持绿色,叶面积大小正合适,可实现高产不倒。叶面积具体大小,一般用叶面积系数来表示,叶面积系数是指每亩叶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即相当于土地面积的几倍。拔节期叶面积系数以3~4 为适宜。超过这个系数易倒伏。
2.3 分蘖管理。小麦每亩分蘖多少是衡量小麦群体结构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标志。每亩分蘖数量合适,既要保证蘖多穗多,又要高产不倒。冬前以60 万~80万为适宜,春季以90 万~ 120 万为适宜,高产不倒伏,如果超出以上指标,就很容易发生倒伏。
3.1 看苗追肥。一是重追返青肥,轻追拔节肥。凡地力差,冬前每亩分蘖60 万以下的麦田,采取这一方法较好,可起到增蘖增穗的目的,以穗多争高产。二是返青期少追,拔节期狠追,一般中上等地力,冬前每亩分蘖60 万~80 万的麦田,采用这一形式较好,可以稳住冬蘖,促进大穗。三是控制返青肥,重施起身、拔节肥。在肥力条件较高,冬前每亩分蘖超过80万的麦田,以采取这一方法较好。
3.2 品种和密度要合适。从目前高产麦田来看,有2种密植形式。一是播种量较大,每亩基本苗20 万~25 万,以主茎成穗为主,或主茎分蘖并重,争取高产。在一般中上等地力采取这一形式较好,但由于群体较大,个体发育往往受到限制,倒伏威胁较大,所以在管理上要严格控制,严防倒伏,才能达到高产。二是播种量较小,基本苗较少,每亩15 万~ 20 万,以分蘖成穗为主,最后也能达到增穗目的,争取高产。群体与个体比较协调,秆粗穗大,不易倒伏。但地力和肥水条件要好,播期需适当提早,否则不能保证足够的穗数,达不到高产。
3.3 适时轧麦和深锄。对旺长麦田,春季每亩分蘖超过120 万以上时,要进行深锄,伤浮根,坐主根,以控制无效分蘖和地上旺长。春季轧麦也有控制麦苗旺长的作用。轧过的小麦节短、秆矮、叶小,可防倒伏。轧麦时间要掌握在小麦起身到拔节时进行,拔节后不要再轧,防止把茎秆压伤。还要注意地湿不轧,早晨不轧,阴天不轧,防止苗嫩伤苗。
3.4 药物控制。在高肥水地区,对群体过大、叶片过旺、有倒伏危险的麦田,通过喷矮壮素使株高和节间缩短,提高抗倒伏能力。喷药时期可在拔节前后,这时正是小麦茎秆迅速伸长时期,有明显降低株高的作用。如果仍有旺长现象,拔节以后可再喷用1 次。
3.5 水分管理。高产麦田的浇水经验是在早浇头水的基础上,适当推迟拔节水,使土壤上干下湿,起到蹲苗作用,可以控节、控叶、控蘖,防倒伏。蹲苗时间长短要根据墒情、苗情灵活掌握,一般是保水性差的沙土地和群体适当的蹲苗时间宜短,保水性强的粘土地,群体大的、生长旺的蹲苗时间宜长,既不能控过头,又不能控不到。拔节水掌握在一节定、二节伸、三节露时为宜,一般以过了4月5日再浇拔节水为适宜。蹲苗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前期控是为了后期更好的促,如果不把苗蹲好,长得过旺,灌溉后容易倒伏,不灌溉又水分供应不足,矛盾不好解决。把苗蹲好,该灌溉就灌溉,可以保证小麦灌好浆,达到籽粒饱满,高产不倒。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