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羊痘病的诊断与防治

时间:2024-05-25

王艺伟 杨婧怡

(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 辽宁 抚顺 113122)

山羊与绵羊的水痘病感染小型反刍动物,以发热、全身性皮肤和内部痘皮损以及淋巴结病为特征。山羊痘经常对小型反刍动物构成威胁,特别是在山羊中,其特征是发热、全身性麻疹病变和淋巴结病,导致高死亡率(50%~100%),发病率高达100%。

1 流行病学

羊痘感染的严重程度与品种有关。所有的品种都可以被感染,但纯细毛羊最容易被感染,改良羊的发病率更高,而本地羊则更有抵抗力。所有生理状态的羊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免疫力不强、虚弱和紧张、感染胃肠道和血液寄生虫(并发感染)的羊只,感染羊痘的风险是最高的,怀孕母羊在后期可能引起流产。羔羊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该病通常为呼吸道感染,也可接触感染,吸血昆虫可机械传播。它可以在所有季节流行,以早春与冬季最为多见。

2 诊断

2.1 临床诊断。其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是精神沉郁,以及更严重的幼畜发热症状。约85%的感染动物出现不同程度的厌食症,并伴有面部黏膜病变。病变开始时在嘴、鼻子和眼睛周围出现红色斑块,随后肿胀成丘疹。这些丘疹引发泪腺、鼻腺和唾液分泌。恶性肿瘤患畜以呼吸窘迫和继发性细菌性肺炎为主。在成年山羊中,丘疹的溃疡使患病羊消化和呼吸活动困难,这又使其生产性能恶化。山羊急性期痘病伴有结膜炎、角膜混浊和睑缘炎。在动物全身特别是无毛区域可观察到痘损的发展。红色斑块变成硬橡胶丘疹,并在3~4 d 后变成小泡。坏死丘疹形成脓疱是血栓形成和局部缺血的结果。深色硬痂是由坏死丘疹残余形成的。该病潜伏期为4~12 d,平均为6~8 d。初期体温升至41 ℃~42 ℃,结膜红肿,呼吸和脉搏加快,鼻孔流黏液,食欲下降。可依次出现典型的斑疹、丘疹、水疱、脓疱和结痂等病理过程。1~4 d 后,痘疹大多发生在皮肤的无毛部位。痘疹最初表现为红斑,后来变成丘疹,然后逐渐形成水疱和脓疱,脓疱破裂后,如果没有继发感染,则逐渐干燥,形成结痂,2~3 周后愈合。舌头和牙龈上的痘疹通常形成溃疡。在某些情况下,痘疹内部出血,在病羊身上形成黑痘。有时痘疹变成化脓性和坏疽性,形成深层溃疡,有恶臭,该病通常是恶性的,死亡率为20%~50%。

2.2 病理变化。皮下出血,有出血、坏死灶。舌、口腔可形成痘疹。前胃和第四胃黏膜常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半球形实性结节,可单独存在或融合在一起。严重的病例会形成咽部和气管的黏膜糜烂或溃疡,还常常出现痘疹。肺部可见酪状结节和卡他性肺炎,子宫也可见痘疹。

2.3 实验室诊断。采集丘疹组织进行涂片,以姬姆萨染液或苏木紫-伊红染液染色,通过镜检,如果在细胞质内发现深褐色、红紫色、淡青色、紫色或者亮红色的球菌样圆形小颗粒即可确诊[2]。还可通过反免疫电泳(CIEP)、琼脂凝胶沉淀试验(AGPT)、中和试验、荧光抗体技术(FAT)、乳胶凝集试验(LAT)、单径向免疫扩散(SRI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蛋白质印迹、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诊断。除此之外,鉴别羊痘病,还要做好和小反刍动物瘟疫(PPR)、蓝舌(BT)、传染性臁疮(传染性脓疱性皮炎、Orf)、寄生虫性肺炎、干酪性淋巴结炎、链球菌病等病的区别。

3 防治

防治羊痘病毒可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羊圈保持干燥洁净,同时抓好贴秋膘工作,为防寒过冬做好准备。预防接种,可以使用鸡胚化羊痘弱毒疫苗或组织培养细胞苗,在尾部或股内侧皮注射,注射后6 d 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到1年。若使用羊痘氢氧化铝疫苗,在尾部或肩胛骨后的皮下注射,注射以后10 d,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5 个月。减毒活疫苗优于灭活疫苗。

患病的绵羊或山羊应被放置在清洁、通风良好的围栏中,在高水平上平衡饮食,对不愿进食的动物应该给予10%的葡萄糖生理盐水。所有患病的动物都尽量使用抗生素治疗,控制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同时为减轻与呼吸有关的症状,应及时清洁鼻孔,并用1∶10 000 的高锰酸钾稀释液冲洗。用紫药水或各种软膏涂抹皮肤丘疹;剥去咽喉部黏膜病变的假膜,涂抹碘甘油,用1%硼酸水洗眼睑。如有心力衰竭,及时使用强心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