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黄明辉
(盐山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盐山 061300)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植物病虫草防治是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并获得丰产的主要栽培措施之一,其目的就是对病虫草害进行有效控制,以减轻或防止其危害。只有因时因地制宜,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才能在保证农产品产量的同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植物检疫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管理与控制,防止危险性病虫草害传播蔓延的措施。其目的是防治危险性病、虫、杂草扩大危害范围。植物检疫对象是指局部地区发生,危险性大,能随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的病、虫、杂草。确定检疫对象必须具备3 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是局部地区发生的;二是必须是主要通过人为因素进行远距离传播的;三是具有危险性,即能够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的。
农业防治是根据病虫草害发生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系,通过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控制、改变或改善生态环境,促使植物生长健壮,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阻断病虫草害的传播途径,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从而控制或减轻病虫害的措施。
2.1 培育和利用抗耐性品种及健康种苗。应用抗耐性品种是最简单、经济、有效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如小麦抗白粉病、抗叶锈病等的品种;玉米抗黄斑病、抗丝黑穗等的品种;棉花抗棉铃虫、抗枯萎病、耐黄萎病、耐草甘膦等的品种;大豆的耐草甘膦品种等等。应用健康无病虫种苗是防止危险性病虫传播、扩散、蔓延的有效农业技术措施,如使用脱毒马铃薯、无病菌感染的瓜果种子及苗木等。
2.2 搞好田园卫生,减少病虫草侵染基数。田园卫生是指通过清除病虫,摘除病虫叶、病虫枝、病虫果,刮除果树枝干的病皮、病斑以及粗皮、翘皮,掏除蛀干害虫,破坏害虫的繁殖和栖息场所,去除病株,清除田园及周围杂草等的用来控制病虫草害发生的重要措施。搞好田园卫生应根据具体的病虫草害在田间的发生消长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2.3 应用优良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优良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不但具有优质丰产高效的作用,还具有提高植株抵抗病虫侵害的效果。如瓜果类蔬菜嫁接,可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对枯萎病等根部病害具有良好的抵抗效果;棚室蔬菜的合理密植,可以有效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空气湿度,控制病害发生。
2.4 调控环境因子,改善生态环境。在保护地栽培过程中,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栽培上通常采取适时通风降温排湿来缓解病害的发生扩散。同时,换气也提高了棚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
2.5 适期采收,控制储运过程中病害的发生。适期采收与安全储运是保持农产品生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的重要生产环节。对于新鲜农产品来说,如果采收过早或过晚,产品成熟度会偏低或过度,抗病能力均较低,在储运过程中易诱发一些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也容易遭受病菌感染。因此,减轻储运期间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必须以良好的田间管理与适期采收为基础。
3.1 机械阻隔。通过机械方法阻挡或阻断病原微生物或害虫传播、扩散、蔓延的防治措施。例如设施栽培中,利用防虫网阻止蚜虫、白粉虱等进入棚内;果实套袋,阻止病菌与害虫接触果实为害等等。
3.2 驱避措施。利用一些害虫对某波段波长的负趋向性来驱避害虫,以达到驱离害虫为害的目的。例如利用银灰色反光膜驱蚜虫等。
3.3 诱杀害虫。主要是利用害虫对某些特定物质的趋性,并配合一定的物理装置、化学药剂以及人工处理来杀灭害虫的一种措施。常用方法有以下3 种:①灯光诱杀。许多昆虫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趋光习性,利用害虫的这一特性,可以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对害虫进行诱杀。②食饵诱杀:利用某些害虫对食物气味的趋化性,通过配制适宜的食饵进行诱杀,如用糖醋液诱杀金龟子等。③栖息环境诱杀:利用害虫选择特殊环境进行栖息的习性进行诱杀。如用杨树枝把诱杀棉铃虫成虫等。
3.4 人工直接灭杀措施。人工直接灭杀是指直接根据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和特点,利用人力措施直接消灭病虫杂草或破坏其生存场所的一种防治措施。①人工直接捕杀或铲除:在病虫草害零星发生期或集中发生期,利用人工直接将其铲除,如摘除卵块、病枝、病叶、病果等。②振动杀虫:利用某些害虫假死性的特点,在害虫集中发生期,振动植株使其坠落集中消灭。③破坏生存场所:根据病虫草发生消长特点,在其易除治或相对集中发生阶段,对其生存场所进行人为破坏或铲除,如刮树皮破坏或铲除病虫越冬场所等。④人工外科手术:主要应用于果树枝干和根部病害的治疗与挽救,如苹果腐烂病枝干病斑的治疗等。
3.5 热力及射线处理。通过高温或射线来杀死或控制病虫草害的一类措施,如温汤浸种、高温闷棚、土壤晒垡等。
3.6 气体调节。通过调节储运环境的气体成分比例,来控制病虫发生,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新鲜农产品采后的储运过程,如气调库等。
4.1 保护、开发和利用天敌生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多种天敌生物和有害生物,它们之间通过取食和被取食、寄生与被寄生的关系,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自然环境中,许多有害生物受到天敌的控制,种群数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对栽培作物不造成明显影响。天敌可分为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2 大类。充分利用本地天敌资源抑制有害生物是生物防治的基本措施,为达到对天敌的保护与利用、增强生物控制效能,可以在田间种植一些有益植物,改善生态环境,为天敌提供适宜的生存场所;也可以改变一些常规操作技术,如施药时期、药剂种类等,尽最大能力保护天敌生物的种群数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人工饲养扩繁并释放天敌,以补充和恢复天敌种群。
4.2 充分利用微生物的拮抗作用。微生物的拮抗作用是指一种微生物的存在与发展,能够限制另一些生物的存在与发展的现象,主要包括抗生作用、寄生作用和竞争作用等。
4.3 交叉保护作用。交叉保护作用是指在寄主植物上先接种低毒力或无毒力微生物后,以激发寄主植物的抗病性及免疫力,从而保护寄主植物不受同一种强毒力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或危害。如栗干枯病的生物防治技术。
4.4 植物源农药的利用。在一些植物的体内存在着某种能够杀灭其它生物的活性物质,通过一定程序将活性物质提取出来制成药剂,统称为植物源农药。由于其来源于自然界,因此具有低毒、低残留、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等特点。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植物源农药主要有苦参碱、印楝素、鱼藤酮、藜芦碱等。
4.5 仿生类药剂。仿生类药剂是指以昆虫体内的某种激素为模板,经人工模拟合成,或从自然界生物源中分离或派生出来的活性化合物。其具有专一性或相对专化性,对有益生物没有影响,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目前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是昆虫信息素类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类2 种。
化学药剂是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只有科学、合理选用药剂,并因地制宜地采取合理的施药技术,才能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残留,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