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李军芬
(邢台市会宁中学 河北 邢台 05400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必修阶段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阅读量不低于150 万字,课外练笔不少于两万字。与此对应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目标指出:整本书阅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读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但是这一要求的提出,对阅读条件本就不完善的农村寄宿制高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重大的考验。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生活条件有限,阅读面窄,阅读兴趣不浓,不仅阅读习惯没有养成,而且生活环境封闭,基本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更何况还有高考的重压、不可避免地题海战术,所以语文的阅读毫不夸张地说就是夹缝中求生存,“整本书阅读”对语文教学来说更是一次严峻挑战。下面就农村寄宿制高中学生必修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浅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几点感受和心得。
必修阶段统编高中语文的“名著导读”,要求学生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和曹雪芹的《红楼梦》两部书。而学校图书馆藏书有限,阅读课每周一节,衔接不够,整本书阅读如果没有时间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的保障,根本不可能完成。所以如何保障阅读时间就成了首要考虑的问题。一是不能临时抱佛脚,教师在上学期末制定下学期教学计划时,就要把整本书阅读的计划详尽布置好,充分利用寒暑假,让学生购买图书,划分章节内容,要求学生略读细读精读,保证阅读的连续性和学生对内容的熟知程度;二是寄宿制高中学生正常每两周回家一次,第一周周日下午学生打扫卫生、自由活动,至少可以抽出两节课时间,规定数目的人物、主题、章节等内容让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专题阅读;三是临近整本书阅读专题学习的阅读课和早读,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单元学习任务,查阅资料,整理笔记。有了时间的充分保障,对书本的研究探讨也就水到渠成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读好书,读整本书。”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就会主动阅读,专心阅读,从而达到阅读目标。农村寄宿制高中学生在三点一线、每天13节课的封闭生活中,课外阅读就成了学生们最主要的课余生活和最好的休闲娱乐途径,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是他们除了体育、美术之外最喜欢的课。可是因为时间有限,就会产生任务布置越具体、时间划分越细,学生越逆反的情况;没有阅读任务的阅读,学生兴致反而都很高。
北京大学教授、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说过:“学生读书,不要管得太死,可以实行目标管理,开头有个提示和引导,结尾布置一点小结之类,那就很好了。”事实的确如此。所以为了保证整本书阅读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原则、以引起兴趣为主导,再辅以恰当的方法指导,让学生自己读进去,感受阅读的快乐、收获的快乐。
例如精心设置情景导入。阅读《红楼梦》,播放经典视频,解析十二钗判词、朗读开篇词等;阅读《乡土中国》播放美国郭杰瑞《中美两国妈妈的区别》,播放中国人各种环境种菜的视频,朗读艾青《我爱这土地》等。在这些精心设置的课堂导入中,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化繁为简消解了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畏难心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对整本书产生兴趣。例如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好奇心。《乡土中国》 可以设置“为什么中国人爱种菜”、 《秋菊打官司》中秋菊能否理解最终村长被抓走的结果等问题;《红楼梦》开篇提问:梁山伯祝英台、董永七仙女有情人难成眷属,红楼梦中木石前盟神瑛侍者和绛株仙草也有类似的遭遇?在激起兴趣之后设置的问题,不仅增加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也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散力,潜移默化地形成一定的阅读思维。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最大的动力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把阅读兴趣的培养融进整本书教学中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学科素养,进而保证阅读效果的最大化。
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质量和效果的保证。要使“整本书阅读”成为丰富知识和精神的有效阅读,就必须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
3.1 快速浏览。浏览是特别适合整本书阅读的常用方法,在假期和阅读课的基础上,整本书阅读课堂学习的第一节课,回顾全篇,整体把握。 《乡土中国》抓住“序言”和“后记”,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浏览目录大体了解著作的基本内容和章节结构;每章画出思维导图。《红楼梦》读回目、理主线,抓住回目关键词,纵向理清家道中落的主线,横向理清不同人物的命运;同时进行限时阅读,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记忆、强迫记忆,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概述章节内容。
3.2 精磨细研。就是逐字逐句、咬文嚼字、深入思考,对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和重点章节反复阅读思考,理解透彻。如《红楼梦》可以抓住重点情节,研磨事件过程、人物刻画、环境特点、细节描写等,力求做出精准的赏鉴和个性化理解。《乡土中国》以问题为引导,引领学生抓住核心概念,理清概念间的关系,进行重点解读分析,并深入思考其现实意义。精读必须要求学生字字句句读明白,做到“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唯此方能透彻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如此方能领悟智者思想,拓展思维,提升境界。
3.3 活动交流。单纯的把“整本书阅读”当任务来阅读毕竟是枯燥的,兴趣的维持也需要经常性的刺激,所以在学生阅读的低谷时,适时的结合所读内容穿插一些活动,会大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整本书阅读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生读《红楼梦》,可以举办“红楼诗词演唱朗诵会”、“红楼节日习俗面面观”交流会、“缅怀林黛玉(陈晓旭)活动”,编排情节演绎舞台剧等。读《乡土中国》可以开展“我的家庭族谱”介绍会、读后感展示会、“法律与人情孰轻孰重”辩论会等。这些活动,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读书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4 注重读写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寄宿制高中学生因其受生活空间限制,阅读量小,课业繁重,作文素材的选材范围相对狭窄,作文写作向来就是个难题,所以从语文教材中积累作文素材、仿写教材典型课文和片段就成了提升作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而新课标背景下“整本书阅读”为寄宿制学校学生的作文写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首先,要求学生准备两个本———摘抄本、周记本。“摘抄本”就是在看书的过程中,及时将自己感兴趣的好的词、好的句子、好的段落、好的素材抄下来。教师尽量避免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要规定摘抄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随心而抄。“周记本”顾名思义就是每周一篇的独立思考的作品,写作范围很大,但是针对整本书阅读要开设写作专题写自己读书过程中心灵受到的震撼、感情受到的触动、思想得到的启迪。
然后,要求学生必须牢记“眼口手心”四到,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除了摘抄外还要学会旁批,随手在书上勾画圈点做赏析式、梳理式、质疑式批注。
最后,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可以续写、改写、仿写,也可以在细致阅读、研讨写作方法之后,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真正做到以读促写,让读为写服务;同时以写带读,让写成为读的深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