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南通地区海蜇、斑节对虾和缢蛏的生态混养

时间:2024-05-25

孙习武,郑文军,黄昱棣

(1.江苏裕丰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000;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营口增殖实验站,辽宁 营口 115000)

南通地区海蜇、斑节对虾和缢蛏的生态混养

孙习武1,郑文军2,黄昱棣1

(1.江苏裕丰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000;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营口增殖实验站,辽宁 营口 115000)

在江苏省南通市水深2m、面积467km2的池塘中,每667m2放养伞径5cm的海蜇Rhopilemae sculentum 200只、全长1cm左右的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4000尾和4 000粒/kg的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zcta 20万粒。经饲养,海蜇产量为855kg/km2、斑节对虾67kg/km2、缢蛏145kg/km2,总产量为1 067kg/km2,产值为8 600元,利润为6 057元,显示出较高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南通;海蜇;生态养殖

南通地处黄海南部,毗邻长江口,海岸带面积广阔,约等于全市陆地面积的1.5倍,为13 240km2。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海洋渔业成为南通地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为发展海水养殖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1]。

立体化生态养殖技术是利用海蜇Rhopilemae sculentum、斑节对虾 Penaeus monodon和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等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组成混合养殖系统,使得输入到养殖系统中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池塘的容纳量,又减少了营养物质的损耗。建立海蜇池塘多营养生态健康养殖模式[2-4],能解决由长期养殖单一品种、高密度及自身污染严重引起的养殖病害问题,提供质量安全的水产品,为今后南通地区老旧虾塘改造及探索新型养殖模式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条件

选取底质为泥沙底、水深2m及南北走向的池塘共467km2。深1m、宽4m的环沟绕池塘堤坝一周。通过纳潮进排水。靠近长江入海口,注入淡水。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3,4]。池塘内修建蛏田46.7km2。两侧留有浅沟,畦宽2m,埕高50cm,将蛏田表面的泥土修葺平整[5]。按照50g/m3的比例均匀泼洒漂白粉,放置3d后将水放掉[6],进行清塘消毒。在池塘四周设置拦网,用以防止海蜇搁浅和碰堤。本实验池塘通过潮沟与通州湾外海相通,涨潮纳水。水质环境如表1。

表1 试验期间池塘的水质参数Tab.1 The water quality in the ponds during the experiment

池塘养殖水质条件完全符合海蜇、斑节对虾和缢蛏的生长要求[7,8]。在本实验中,底泥仅测定了底泥中泥沙的含量,泥沙之比为7∶13。

1.2 苗种投放

分别于4月28日、6月1日和4月1日投放室内培育的海蜇、斑节对虾和缢蛏苗种。除适宜的基本水文条件外,选择风微浪息的晴好天气投放苗种。苗种活力好、规格整齐、健壮无病害[9]。苗种运输水体与池塘水的盐度差控制在5以内,温度差控制在3℃以内[10]。苗种投放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苗种投放情况Tab.2 Stocking of jellyfish,tiger shrimp and razor clam in the test pond

1.3 饲养管理

养殖初期,池塘水体的pH维持在8.3~9.0之间,透明度保持在30cm。后期随着投饵量的增加,为避免水质恶化,适当加大换水量[11]。在海蜇的伞径达到10cm以后开始投喂轮虫和磨碎的鱼糜,少量多次。每天投喂3次,每次5kg/667m2,全池泼洒,日投喂量按10%递增。后期没有施肥。斑节对虾和缢蛏在养殖过程中不投喂。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坚持早、中、晚各巡塘一次,重点观察海蜇和对虾的生长、运动、摄食等情况,做好记录[12]。定期监测水温、盐度、pH、溶氧、氨氮和底泥等指标。

1.4 病害防治

防为主,治为辅。重点监测池塘进排水的情况,调水来改善养殖池塘的水环境;调节养殖种类间的生态平衡,防治病害[13]。养殖前期,海水中浮游动物种类繁多,尤其是近年外海水中有大量的太阳虫,会释放一些毒素,导致海蜇部分死亡。应用净水王或解毒超爽(1.33~2km2/瓶)解毒,2h后及时用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迅速肥水。漂白粉(或阿维菌素)定向杀灭。太阳虫黎明前和傍晚容易在池边聚集,所以尽量在早晨或者是晚上沿边泼洒漂白粉(或阿维菌素)杀灭太阳虫,第二天及时用解毒超爽(1.33~2km2/瓶)解毒。在养殖后期缓进、缓排水有利于海蜇的生长及池塘内水质环境的稳定。

1.5 捕捞

海蜇体质量达4kg时,即手抄网捕捞。斑节对虾在规格达到80只/kg时用地笼网捕捞,一般在海蜇采捕以后进行。海蜇、斑节对虾采捕完成之后,翻埕取收获蛏(表3)。

表3 试验池的捕捞情况Tab.3 Harvesting in the pond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与产值

截至养殖生产结束,共收获海蜇40万kg,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为855kg/km2。当年海蜇的收购价格是10元/kg,海蜇单位面积的产值是8 555元/km2,整个池塘海蜇的产值是400万元;共收获斑节对虾31 500kg,市场价格是60元/kg,总产值是189万元,每km2的产量与产值分别是67kg、2 700元;共采捕缢蛏7 000 kg,价格为20元/kg,产值为14万元,每km2的产量与产值分别是145kg、2 000元。统计得出,立体生态混合池塘养殖总产值为602万元,每667m2的产值为12 900元(表4)。

2.2 收益

本次生态养殖试验的产值为602万元,生产成本合计178万元(表5),总利润为424万元,单位养殖面积的利润为9 085元/km2。

表4 立体化生态养殖产量与产值情况Tab.4 Yields and values of the jellyfish,tiger shrimp and razor clam in the test pond

表5 混养池塘的生产成本(万元)Tab.5 Production costs in polyculture of the jellyfish,tiger shrimp and razor clam in the test pond

表6 试验池中海蜇的生长Tab.6 The growth of the jellyfish in the pond

2.3 海蜇的生长

海蜇6月生长快于5月,6月弧长的生长速度为1.47cm/d,5月弧长的生长速度为0.96 cm/d。5月份体重的增长速度为61 g/d,6月为172g/d,为5月增长速度的3倍多(表6)。水温在18℃~28℃,盐度18~28、pH 7.5~8.5、DO≥1.5 mg/L时,海蜇较活跃,摄食量增加,生长比较快。

3 讨论

在海水池塘内进行海蜇、斑节对虾和缢蛏的立体化生态养殖,比单养具有更大的优势。首先,养殖种类皆为当年养成,缩短了养殖周期,降低了养殖风险,可使资金快速周转。其次,本实验的养殖模式更有效地利用了水体资源,使利润空间得以大幅提升。最后,立体化生态养殖既减少了氨氮等元素在池塘中的沉积,又提高了氨氮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养殖过程中池塘水体的污染。

调查发现,南通地区单养海蜇的产量为600 kg/km2,产值为6 000元/km2;单养斑节对虾的产量为300kg/km2,产值为9 000元/km2;单养缢蛏的产量为180kg/km2,产值为3 600元/km2。扣除生产成本之后,生态养殖的产量和产值都高于单养模式。

3.1 生态效益

本实验依据生态学原理,选取海蜇、斑节对虾和缢蛏等三种不同食性的生物混养,利用它们生长条件相似、摄食饵料和生活空间却不同的特点,通过养殖种类之间相互利用和相互适应,以达到生态防病、增加容量、提高产量的目的。大水面立体化生态养殖属于资源型水产养殖模式,减少了饵料和药物的投放,通过潮汐来控制养殖池塘内水的交换,接近天然水域,养殖产品品质更加绿色,接近于野生状态。

3.2 经济效益

立体化生态养殖模式提高了养殖水域的利用率,增加了养殖容量。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使养殖品种的品质得以提升,提高了池塘的养殖产出率,可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3 社会效益

立体化生态养殖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对南通地区海水池塘健康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示范推广过程中培训技术人员200人次以上,直接为当地产业发展服务,为南通地区的海水养殖业开创新局面,增加当地水产从业人员的收入,为社会闲散资金提供了有效的利用途径,增加了社会就业,也为南通地区的水产养殖业开拓了新的方向,社会效益显著。

本实验存在尚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大水面立体化生态养殖是否在一定时期需要投喂饵料,雨季、台风季节如何维持池塘内养殖水域环境的稳定等,尚需深入研究。

[1]简慧兰,陶建军,张健夫,等.南通市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评价[J].海洋渔业,2012,28(4):342-345.

[2]农牧渔业部水产局,农牧渔业部东海区渔业指挥部.东海区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583-294.

[3]李健,陈萍.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成果[J].2015(3):44-46.

[4]张岩岩,王淼,杨辉,等.池塘海蜇养殖高产试验[J].河北渔业,2009(8):27-28.

[5]姜忠聃.海蜇、缢蛏、中国对虾池塘生态高效健康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13(3):52-54.

[6]王树海,任方旭,孟卫芳,等.滨海海蜇生态养殖技术[J].北京水产,2008(4):45-47.

[7]席文秋,鲁林仓.海蜇养殖技术之三-海蜇与日本对虾混养技术[J].中国水产,2004(3):59-63.

[8]孙振兴,张明青.海蜇的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6,24(3):493-494.

[9]高才全,孙玉华,宋学章,等.海水养殖池塘环境修复与生态调控综合技术[J].中国水产,2012(5):48-50.

[10]刘春洋,王彬,李轶平,等.海蜇不同生长阶段的摄食方式和摄食习性[J].水产科学,2011,30(8):491-493.

[11]王国善,于志刚,米铁柱,等.环境因子对海蜇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14,38(1):85-90

[12]杨正勇,吴庆东.立体化海水养殖成本收益分析-基于辽宁省东港池塘养殖(上)[J].海水养殖,2015(3):43-44.

[13]杨正勇,吴庆东.立体化海水养殖成本收益分析-基于辽宁省东港池塘养殖(下)[J].海水养殖,2015(4):42-43.

Polyculture of Jellyfish,Tiger Shrimp,and Razor Clam(Sinonovacula constricta)in a Pond in Nantong

SUN Xi-wu1,ZHENG Wen-jun2,HUANG Yu-di1
(1.Jiangsu Yufeng L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Ltd.,Jiangsu province,Nantong 226000,China; 2.Yingkou Fisheries Proliferation Experiment Station,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Yingkou 115000,China)

Jellyfish(Rhopilemae sculentum)with bell diameter of 5 cm were polycultured with tiger shrimp(Penaeus monodon)with total length of 1 cm,and razor clam(Sinonovacula constricta)with body weight of 0.25 g in a 467 km2pond in Nantong at a rate of 200,4 000 and 200 000 individuals per 667 m2,respectively.In one growing season,total yield of 1 067 kg/km2,including 855kg/km2of jellyfish,67 kg/km2of tiger shrimp and 145 kg/km2was obtained with value of 8 600 yuan RMB and benefits of 6 957 yuan RMB per 667 m2,showing high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Nantong;jellyfish;ecological aquaculture

S962.92

A

2016-08-23

孙习武(1985-),男,工程师,从事鱼类养殖工作.E-mail:xwsunm@qq.com

郑文军(1983-),男,工程师,从事资源环境研究工作.E-mail:dajun0536@126.com

1005-3832(2017)01-0038-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