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周新丰
(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农业农村局农业发展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全镇面积50.7 km2,总人口5.5万人。下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是闻名遐迩的无锡粮仓。小麦纹枯病是羊尖镇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纹枯病是由核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引起的土传真菌病害,属于世界性病害,几乎遍布世界各温带小麦种植地区,尤其是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小麦拔节前期呈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后期病斑融合,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枯死,形成枯株白穗,造成产量损失10%~20%,严重时高达70%以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麦纹枯病发生蔓延极为迅速,随着栽培制度的变化,该病发生面积逐步扩大,危害日益加重,已成为小麦生产中的防治重点。特别是一些高产田块,由于播种量大、水肥充足、田间湿度大,更适宜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尚无较好的抗病品种供生产利用,药剂防治是控制小麦纹枯病的主要手段。为了能更加有效地防治小麦纹枯病,确保小麦产量和品质,2021年我们进行了不同药剂田间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研究,筛选对小麦纹枯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指导生产用药,控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危害,达到了小麦增产增收的目的。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小麦品种。扬麦16号。
1.1.2 供试药剂。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拜尔作物科学公司生产);5%井冈霉素水剂(浙江钱江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3.5%井冈·己唑醇微乳剂(南京惠宇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设计。本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处理1: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 g/亩;处理2: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 g/亩;处理3: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10g/亩;处理4:5%井冈霉素水剂400g/亩;处理5:药剂对照,3.5%井冈·己唑醇微乳剂100g/亩;处理6:清水对照(CK)。田间试验每个处理重复4次,6个处理,共24个小区,小区面积30 m2。随机区组排列。
1.3 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严家桥村一农户小麦田,前茬作物为水稻。土壤类型为潮土类,高沙土土种,有机质含量16.2,pH值7.8。试验地管理水平好,肥力水平高,排灌设施齐全,试验时田间纹枯病发生重,发病均匀,为本试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试验于3月24日进行首次施药;4月4日第2次施药。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进行喷雾,在小麦整个生长期间,不施任何防治其他病害的药剂,以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其他管理同大田一致。试验期间(3月24日~4月16日)平均气温12.25℃,最高气温30.8℃,最低气温2.7℃,降雨量8 mm,雨日3 d,相对湿度61.42%。
1.5 小麦纹枯病发病情况调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个小区调查5个点,每点调查10株,共50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614-2002《小麦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中的分级标准调查药前、药后10 d、药后20 d发病情况;施药前调查病株率,第1次药后10 d、20 d后调查病情严重度,计算病指及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并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进行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并与空白对照区比较。
1.6 病情指数计算方法。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健株;1级:叶鞘发病,或茎秆上病斑宽度占茎秆周长的1/4以下;2级:茎秆上病斑宽度占茎秆周长的1/4~1/2;茎秆上病斑宽度占茎秆周长的1/2~3/4;茎秆上病斑宽度占茎秆周长的3/4以上,但植株未枯死;5级:病株提早枯死,成枯孕穗或枯白穗。病情指数=[Σ(各病级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病级数]×100;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对小区病指和防治效果,采用DMRT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结果
2.1 药后10 d防治效果。药后10 d,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 g/亩对小麦纹枯病防效最好,达到80%以上;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 g/亩、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10 g/亩、5%井冈霉素水剂400 g/亩对小麦纹枯病防效分别为57.95%、56.76%、51.85%;3.5%井冈·己唑醇微乳剂防效最差,为39.97%。经方差分析,试验药剂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 g/亩与对照药剂存在显著性差异。
2.2 药后20 d防治效果。药后20 d,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 g/亩和5%井冈霉素水剂400 g/亩对小麦纹枯病防效较好,病情指数分别5.6和5.72,防效都达到60%以上;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g/亩和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10 g/亩防效次之,病情指数分别为9.07和9.6,防效分别为36.71%和37.49%;3.5%井冈·己唑醇微乳剂防效最差,病情指数11.47,防效仅为25.09%。经方差分析,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 g/亩、5%井冈霉素水剂400 g/亩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显著优于其他3个药剂处理。
在小麦纹枯病发生初期,使用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 g/亩对小麦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药后10 d的病株防效为80.67%,药后20 d的防效仍可达到60%以上,喷药量越高防效越好;5%井冈霉素水剂400 g/亩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稍次于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 g/亩的防效,药后10 d的病株防效为51.85%,药后20 d的防效仍可达到60.01%;使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 g/亩和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10 g/亩对小麦纹枯病也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药后20 d的防效保持在35%以上。以上药剂可作为生产上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替代药剂交替使用。3.5%井冈·己唑醇微乳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稍差。本试验只进行了1年,结论根据田间调查结果与生产实际综合分析得出,可能与药剂的实际防效有出入,有待进一步试验示范。
为确保防治效果,应注意:①施用剂量根据当地纹枯病发生轻重决定,施药要用粗喷雾,喷杆要伸到植株的中下部,确保药液流到植株的基部。②用水量要足,每亩用水量不低于50 kg,特别是长势好、密度高的田块要适当增加用水量。③小麦中后期要注意搁田,如果小麦遇连续低温高湿天气后突然高温,要注意田间不能上太多的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