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陈春燕
(驻马店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立枯病是松、杉、柏、榆、椿、槐等幼苗生长中最常见的病害,尤其是松、杉等针叶树受害最重。该病传染性强,常造成成片苗木死亡或成块缺苗,给育苗工作带来很大的损失。
一是种芽腐烂型。种子萌芽后,未出土时即被病菌侵染而腐烂,在苗床上呈现各种形式的缺苗现象。二是幼苗猝倒型。在幼苗出土后的1~2个月内,幼苗正在扎根而茎部尚未木质化时,因植株外表尚未形成角质层和木栓层,较为脆弱,病菌自茎基部侵入,受害植株表面先呈现浅黄褐色水渍状病斑,随即内陷溢缩并倒伏而死。三是茎叶腐烂型。在幼苗出土后,因幼苗生长密集或空气湿度较大,导致受到侵染,受害植株的茎叶被病菌侵染后粘结在一起,尖端变褐色,继而腐烂。四是苗木立枯型。幼苗出土2个月后,苗木已经木质化,病菌自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侵入;幼苗茎基部受害时,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后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后,幼苗干枯死亡,不倒伏。
引起立枯病的原因有非侵染性和侵染性2类,其中,侵染性病原是致病的主要因素。非传染性病原主要是指在苗圃地积水、土壤板结、播种覆土过厚、地温过高等不利生态环境条件持续作用下,引起该病的发生。侵染性病原主要是真菌中的镰刀菌、丝核菌和腐霉菌,以镰刀菌和丝核菌最为常见。这3种真菌都属于土壤习居菌,可长期存活在土壤中的植株病残体上,遇适宜条件即可再次侵染。
该病害的多发期一般在每年的4~6月份,尤其是幼苗出土后1~2个月受害最为严重。
3.1 土壤情况。在前茬作物(如马铃薯、番茄、瓜类、棉花等)感病植物的圃地土壤中,累积了较多的病原物,此时最易发病。同时,若育苗圃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积水严重、土壤粘重及偏碱等,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3.2 天气情况。幼苗出土前,如遇低温多雨天气,会延长幼苗出土时间,导致种芽腐烂;幼苗出土后,若长期阴雨,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较高,光照不足,导致幼苗木质化程度低,更易受该病侵染。
3.3 育苗措施。在育苗过程中,圃地整地过于粗糙,做床时苗床过低且床面不平,种子质量差、发芽率低,播种过晚,种子覆土过厚影响出苗,揭草不及时,施用未充分腐熟的肥料等,这些不当的栽培措施,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立枯病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从源头抓起,采取以育苗措施为主,辅以化学防治的方式。
4.1 育苗措施。一是选用新鲜(贮藏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年)、饱满、发芽率高的优质种子。二是育苗地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疏松深厚、微酸性的沙壤土。推广新垦山地育苗,其土壤中病菌少,苗木不易染病。切忌在前茬是易染病作物的苗圃地上育苗。连年发病的苗圃地,可与抗病性强的作物轮作,以减轻该病危害。三是选择晴天整地,做到深耕细耙,精细作床。特别是在春季多雨的地区,要做成高床,以利排水。同时要施用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播种前用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处理,种子可用以多菌灵为主的混合剂进行消毒处理。要根据当地气候,适时播种。播种时,不宜过密,覆土过厚。加强苗期管理,及时做好施肥、松土、除草、间苗、浇水、排水等管护工作,确保苗木健壮生长,增加抗病能力。
4.2 化学防治。病害发生时,应及时施用65%敌克松,施用量4 g/m2,与细土拌匀后,撒于苗木基部,然后松土,使药剂与病苗根部相接触;亦可用70%敌克松500~800倍液喷洒幼苗及周围土壤,以减轻该病危害;有茎叶腐烂的则可用1∶1∶120~170的波尔多液,每隔10~15 d喷施1次。同时,注意无论使用何种药剂,撒药或喷药后,都需用清水淋洗,以免发生药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