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SCI收录文献特征分析

时间:2024-05-25

张会芳,卓文飞,燕照玲,孙 岩,陈海燕,樊文杰,刘毓侠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

随着国家财政对农业科研项目投入的不断增长,项目科研产出分析和探讨日益重要,项目科研成果成为科研单位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论文产出量及其影响力是量化评估项目资助效果的主要参数。目前,很多科研机构团队评价、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及科技合作关系分析[1-3]方面以论文为主体,将论文数量、占比、被引频次等经典指标及其派生的复合指标等作为对象进行研究。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河南省农科院)现设有小麦研究所(以下简称小麦所)、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粮作所)、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经作所)、烟草研究所(许昌)(以下简称烟草所)、园艺研究所(以下简称园艺所)、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资环所)、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畜牧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畜牧所)、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农信所)、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以下简称加工所)、芝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芝麻中心)、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免疫室)、作物设计中心(以下简称设计中心)14个直属科研机构,9个职能处(室)、1个农业高新集团、1个直属事业单位和1个分院[4]。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为检索平台,将其2011—2015年收录的作者单位含“河南省农科院”的文献,按照资助基金的不同进行分类、归纳、整理,以对河南省农科院总体文献特点、热点学科及不同直属科研机构文献特点、热点学科进行解读,对不同专业及不同直属科研机构间学科建设及影响力差异等进行分析和评价,为相关部门在资源调配、人才调整及考核评定等决策方面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1 材料和方法

1.1 数据获取及文献析出

Web of Science是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的Internet Web版,由7个子数据库组成,即SCI-E、SSCI、A&HCI、CPCI-S(原名ISTP)、CPCI-SSH、CCR-EXPANDED、IC[5],本研究所访问的Web of Science包括4个子数据库:SCI-E、CPCI-S、CCR-EXPANDED和IC。文献检索条件、检索时间、数据库更新时间及期刊影响因子获取同文献[6],将检索到的2011—2015年的数据根据统计指标需要进行清洗、规范和补录,得到有效收录文献279条。

1.2 研究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设立于1986年,资助全国范围内的基础研究,逐渐形成和发展了包括探索、人才、工具、融合四大系列组成的资助格局[7]。30 a来,通过长期持续支持,推动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培育和稳定了高水平人才队伍,涌现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重大成果[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量是衡量科研机构、高校等的学术水平、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根据资助基金的不同,将文献分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文献、其他基金资助文献、无基金资助文献3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86年明确规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有关论著、资料的标注中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英文为“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缩写为“NSFC”[8]。据此,本研究将收录文献中标注为NSFC(包括NSFC联合基金)的基金归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方便统计,除非特别注明,本研究仅将收录文献中第一项资助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文献统计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文献。为简单起见,本研究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文献、其他基金资助文献、无基金资助文献简称为NSFC基金文献、其他基金文献、无基金文献。

2 结果与分析

2.1 收录文献总体概况

2.1.1 基金资助概况 经清洗、规范和补录后的279条文献中,有基金资助的文献为258条,无基金资助的文献仅为21条,基金资助文献占比为92.5%。文献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15年(87条)较2011年(39条)增长了123.1%。

2.1.2 文献语种概况 NSFC基金文献中,除1条发表语种为Chinese外,其余278条发表语种均为English。

2.1.3 文献类型概况 有基金资助的文献中,除1条为News Item外,其他均为Article。无基金资助文献的类型较为多样,其中,Article占比为47.6%,其余文献类型为News Item、Meeting Abstract、Proceedings Paper,占比分别为28.6%、9.5%、14.3%。

2.2 收录文献基金资助类型分析

根据1.2的分类方法,将文献分为3类:NSFC基金文献、其他基金文献、无基金文献。若将文献列出的资助基金类型中含有NSFC的划分为NSFC基金文献,则279条文献中NSFC基金文献、其他基金文献、无基金文献占比分别为47.3%、45.2%、7.5%。若仅将文献列出的第1项基金为NSFC的文献划分为NSFC基金文献,则NSFC基金文献为90条,其他基金文献为168条,无基金文献为21条,三者占比分别为32.3%、60.2%、7.5%。

就文献数量来看,2011年文献共39条,NSFC基金文献、其他基金文献、无基金文献分别为14、20、5条;2015年文献共87条,NSFC基金文献、其他基金文献、无基金文献分别为43、39、5条。2015年基金资助文献数量较2011年增长了123.1%。其中,NSFC基金文献、其他基金文献分别较2011年增长了207.1%、95.0%,无基金文献与2011年相同。

就文献占比来看,NSFC基金文献、其他基金文献、无基金文献2011年占比分别为35.9%、51.3%、12.8%,2015年占比分别为49.4%、44.8%、5.8%。2015年与2011年相比,NSFC基金文献占比上升,前者较后者提高了13.5个百分点。相反,其他基金文献、无基金文献占比均下降。

2.3 收录文献机构分布分析

2.3.1 文献机构分布情况 国际期刊惯例将论文的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视为该论文思想和内容的主要贡献者,按照该理念,署名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的文献才能真正代表其学术水平[9],据此,将河南省农科院为第一作者机构或通信作者机构的文献分别统计。279条文献中,以河南省农科院为第一作者机构发表的文献为83条,以其为通信作者机构发表的文献91条,占比分别为29.8%、32.6%。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通信作者文献占比高于第一作者文献占比。对第一作者机构为河南省农科院及通信作者机构为河南省农科院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第一作者机构为河南省农科院的文献,第一作者均为该院的职工,而通信作者为河南省农科院的文献,部分第一作者为该文献通信作者的博士生或硕士生。

2.3.2 不同基金文献机构分布情况 河南省农科院以第一作者机构发表的文献中,NSFC基金文献、其他基金文献、无基金文献分别为26、46、11条,占比分别为31.3%、55.4%、13.3%;河南省农科院以通信作者机构发表的文献中,NSFC基金文献、其他基金文献、无基金文献分别为30、50、11条,占比分别为33.0%、54.9%、12.1%。上述数据表明,不同基金文献第一作者机构占比及通信作者机构占比差别均较大,表明其均因基金类型而异;不同基金类型河南省农科院通信作者机构占比与第一作者机构占比一致,其不因基金类型而异。

2.4 收录文献合作关系分析

2.4.1 国际主要合作国家(地区) 河南省农科院发表的279条收录文献中,有257条是合作发表,占比为92.1%。其中,有国际参与发表的文献59条,占收录文献的21.1%。对合作发表文献的作者署名单位进行分析,按照张会芳等[6]的方法,将合作论文中该合作国家(地区)署名次数与国家(地区)署名总次数相比,得到该国家(地区)署名次数占比。结果表明,河南省农科院合作的国家(地区)为21个。按照张会芳等[6]的分类方法,将合作国家(地区)分为紧密合作型(署名次数占比>10%)、一般合作型(署名次数占比5%~10%)、松散合作型(署名次数占比<5%)3个类型的合作关系,河南省农科院的紧密合作型国家(地区)有3个,为United States、Australia、England,署名次数占比分别为48.2%、14.3%、10.7%,三者占比总和高达73.2%;其余均为松散合作型国家(地区),共计18个。其中,以Canada署名次数占比稍高。

2011—2015年,不同年份收录文献合作的国家(地区)均以United States、Australia、England为主,说明河南省农科院与这几个国家的合作关系很稳固。不同年份,前2名紧密合作型国家(地区)的合作文献占比都在当年合作文献的60.0%以上。其中,2011年与United States、Australia合作文献占比高达78.6%,表明河南省农科院合作的国家(地区)非常集中。

按照基金资助类型来看,NSFC基金文献中,与United States、Australia、England的合作文献占比分别为53.1%、18.8%、6.3%,其他基金文献中,与United States、Australia、England的合作文献占比分别为40.9%、15.2%、15.2%。上述数据表明,一是不同基金文献的合作国家(地区)的署名次数占比不同,二是不同基金文献的合作国家(地区)的署名次数占比排名一致,说明河南省农科院的合作国家(地区)不依基金类型而异。

2.4.2 国内主要合作机构 河南省农科院发表的279条文献中,国内机构参与发表的文献为253条,占收录文献的90.7%。参照同样的数据处理方法[6]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河南省农科院合作的国内机构超过100个,合作占比前5名的机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占比分别为11.7%、9.3%、7.1%、6.5%、5.6%。

按照基金类型来看,NSFC基金文献的合作机构主要是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其他基金文献的合作机构主要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并列第2)、河南农业大学;无基金文献的合作机构主要是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湖南大学。

不同基金类型文献中,NSFC基金文献紧密合作型的机构有2个: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署名次数占比分别为13.0%、11.9%;一般合作型机构有2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署名次数占比分别为6.2%、5.1%。其他基金文献中紧密合作型机构有1个:中国农业科学院,署名次数占比为12.0%;一般合作型机构有4个:中国农业大学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并列第1、河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署名次数占比分别为8.1%、7.8%、5.1%。无基金文献中紧密合作型机构为0,一般合作型机构有4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湖南大学、温州医学院学报,署名次数占比均为7.4%。

2.4.3 各直属科研机构间的合作 河南省农科院院内不同直属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文献,在NSFC基金文献、其他基金文献、无基金文献中占比分别是1.7%、5.7%、29.6%。院内各直属科研机构间基金文献合作较松散。

2.5 收录文献在各直属科研机构的分布

2.5.1 不同直属科研机构产出文献总量分析 对279条文献中河南省农科院署名次数进行统计,将不同直属科研机构署名次数占河南省农科院总署名次数的比例,视为不同直属科研机构署名次数占比。部分文献署名机构为河南省农科院,未具体到直属科研机构,将这部分文献的署名机构根据科研人员署名情况排查到院直属科研机构。由于种种原因,仍有部分文献未具体到直属科研机构,此部分文献高达8.6%。统计结果表明,河南省农科院发表文献署名中出现的直属科研机构有14个,不同直属科研机构署名次数占比差异较大。其中,植保所占比最大,为23.6%,免疫室、资环所、经作所次之,分别为18.1%、10.2%、7.2%,粮作所、小麦所占比相同,均为5.8%,署名占比最小的机构仅为0.3%。

2.5.2 不同直属科研机构文献基金类型分析 统计各直属科研机构不同文献基金类型数量时,只统计有直属科研机构名称或无直属科研机构名称,但能根据作者核查到所属直属科研机构的文献。就各直属科研机构不同文献基金类型占各机构文献总数的比例来看,NSFC基金文献占比前5名的直属科研机构为免疫室、粮作所、植保所、经作所、质标所,占比分别为45.3%、41.2%、34.8%、33.3%、33.3%;其他基金文献占比前5名的直属科研机构为设计中心、烟草所、芝麻中心、畜牧所、农信所(园艺所并列第5),占比分别为100.0%、100.0%、85.7%、84.6%、71.4%;无基金文献占比前5名的直属科研机构为加工所、农信所、园艺所、经作所、质标所,占比分别为22.2%、14.3%、14.3%、14.3%、11.1%。上述数据表明,不同直属科研机构不同文献基金类型占比差异较大,不同直属科研机构对不同基金资助类型科研项目的申请实力迥异。

就各直属科研机构不同文献基金类型占河南省农科院相应文献类型总数的比例来看,NSFC基金文献占比前5名的直属科研机构为免疫室、植保所、资环所、粮作所、经作所,占比分别为26.1%、26.1%、8.7%、7.6%、7.6%;其他基金文献占比前5名的直属科研机构为植保所、免疫室、资环所、芝麻中心、小麦所,占比分别为22.3%、15.1%、11.7%、6.7%、6.7%;无基金文献占比前5名的直属科研机构为植保所、经作所、免疫室、加工所、资环所(质标所等并列第5),占比分别为22.7%、13.6%、9.1%、9.1%、4.5%。上述结果体现了各直属科研机构申请不同类型基金项目的科研实力。各直属科研机构在3种基金类型文献中的占比与2.5.1不同直属科研机构产出文献总量析出结果相互印证,再次揭示了不同直属科研机构的综合科研能力。

2.5.3 科研领军人物分析 对以河南省农科院为通信作者机构的作者进行统计,将通信作者个人署名次数除以农科院通信作者总署名次数,得到不同个人通信作者署名次数占比。若文献无通信作者,则以第1作者代替。结果显示,部分个人通信作者署名次数占比非常大。其中,通信作者为ZHANG G P的个人署名次数占比高达16.1%,其次是XU W G、ZHANG H Y,个人通信作者署名次数占比分别为7.5%、6.5%,FENG H Q、LUO J、WU Y Q个人通信作者署名次数占比均为5.4%,FANG W P、QIAO S L、ZHANG Z C个人通信作者署名次数占比均为4.3%。以上述9位人员为通信作者的文献占比高达59.2%,占基金文献通信作者的67.1%,表明河南省农科院发表的SCI文献高度集中在少部分个人(团队)。

2.6 不同直属科研机构2011—2015年产出文献的影响力分析

2.6.1 各直属科研机构产出文献被引频次 2011—2015年河南省农科院被SCI收录的279条文献中,被引次数排名第一的文献标题为《Advances inArachisgenomics for peanut improvement》,该文献为合作发表,共被引用49次,年均引用9.8次;排名第二的文献标题为《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genic-SSR markers in sesame by RNA-seq》,该文献为河南省农科院独著,共被引用48次,年均引用9.6次。被引次数排名TOP 20的文献具有如下特点:文献多为合作发表;研究方向多为生物学;文献集中在少部分机构(个人);所属刊物影响因子较高,除2篇文献影响因子在3.0以下,其余影响因子均在3.0及以上,篇均影响因子则达到了4.7。这些文献集中在一些直属科研机构,确切地说,是集中在直属科研机构的少部分个人,其中,以ZHANG G P和ZHANG H Y为通信作者的文献最多,所发表文献的篇数、合计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均较高。就个人(团队)来讲,其整体学术水平、科研影响力较高,为农科院的科技进步及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

2.6.2 各直属科研机构产出文献影响因子 2011—2015年河南省农科院被SCI收录的文献如果在2015年ISI-JCR(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引证报告中查询不到,表明该文献所属期刊2015年未被SCI收录,为便于统计,其影响因子按0计算。NSFC基金文献平均影响因子除2014年低于其他基金文献外,其余年份NSFC基金文献影响因子均高于其他基金文献。其中,2013年差别最大,NSFC基金文献平均影响因子为3.1,其他基金文献平均影响因子为1.9。将5 a文献影响因子取平均值,NSFC基金文献平均影响因子为2.4,其他基金文献平均影响因子为2.0。总体来讲,NSFC基金文献影响因子较高,NSFC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单篇影响因子最高的文献分别来自植保所和芝麻中心,均为10.8,免疫所的文献单篇影响因子最高为6.4,资环所和畜牧所的文献单篇影响因子最高均为5.6。篇均影响因子(统计时将在2015年ISI-JCR引证报告中查不到的文献剔除)最高的文献来自芝麻中心,达4.3,农信所、小麦所的文献篇均影响因子分别为3.2、3.0,质标所、园艺所的文献篇均影响因子均为2.8。烟草所的文献篇均影响因子较高,但由于文献数量少,未予排名。

2.6.3 收录文献学科分布 按2015年ISI-JCR引证报告中的学科分类,将标注学科的基金文献进行统计,发现标注学科的基金文献共215篇,涉及30个学科。将某一学科文献影响因子之和除以文献条数,得到该学科文献的平均影响因子。不同学科文献平均影响因子差别较大,进化生物学平均影响因子最高,为7.2,电化学、气象与大气科学、高分子科学、遗传学紧跟其后,平均影响因子分别为5.3、5.1、4.1、3.9,平均影响因子TOP 10的学科依次还有细胞生物学、生物工程与应用微生物、地球科学综合、生物学、化学综合,平均影响因子分别为3.8、3.8、3.4、3.2、3.0。平均影响因子排名Top 10的学科,其影响因子均不低于3。河南省农科院在平均影响因子排名Top 10学科的文献数量占全部学科的21.4%。

NSFC基金文献涉及学科24个,产出文献数量最多的前5个学科为生物学、病毒学、昆虫学、农艺学、植物科学。其中,生物学学科文献占比最高,为11.0%;病毒学、昆虫学、农艺学学科文献并列第二,占比均为9.8%;植物学学科文献排名第三,占比为8.5%。上述5个学科文献占比合计达48.9%。其他基金文献涉及26个学科,文献最多的前5个学科为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农艺学、昆虫学、植物科学、病毒学。其中,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科文献占比最高,为13.9%;农艺学学科文献排名第二,为13.1%;昆虫学学科文献排名第三,为10.2%;植物科学、病毒学学科文献紧随其后,分别为8.8%、8.0%。上述5个学科占比合计达54.0%。由此可见,不论哪种类型文献,5个优势学科占比不足1/4,其文献占比却接近或超过全部文献的50.0%,意即优势学科非常集中。

收录文献涉及学科在河南省农科院各直属科研机构的分布方面,以免疫所为最多,涉及学科16个,其次为植保所、资环所,涉及学科均为9个,经作所、小麦所紧随其后,涉及学科分别为8、7个,表明这几个直属科研机构研究内容覆盖面广泛。而涉及直属科研机构最多的学科则是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其文献涉及到5个直属科研机构,其次为植物科学、农艺学,涉及4个直属科研机构,表明上述学科交叉性较强,学术研究方面也较为前沿。

2.6.4 收录文献所编期刊区别分布 收录文献所属期刊分布在25个国家,文献总数前5名的国家为United States、England、Netherlands、Germany、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其文献占比却高达80.1%。其中,United States文献占比遥遥领先,为32.6%,England、Netherlands、Germany、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文献占比分别为19.0%、13.2%、8.3%、7.0%。但不同国家刊发文献期刊平均影响因子排名顺序与文献发表数量占比排名顺序不同,25个国家发表文献期刊平均影响因子前5名的国家是Switzerland、Ireland、England、Germany、Austria,期刊平均影响因子分别为3.7、3.6、3.4、2.6、2.4。上述文献占比与期刊平均影响因子排名也间接反映了科技强国、期刊强国的地位。

3 结论与讨论

由于种种原因[10-11],文献基金标注不规范、不统一,导致数据统计时虽然不影响整体结论,但仍有少许偏差。本研究就文献数量来看,河南省农科院2011—2015年被Web of Science收录的文献数量为279条,整体呈快速增长趋势,2015年较2011年增长了123.1%。就文献占比来看,不论将资助基金中含有NSFC的文献划分为NSFC基金文献,还是仅将文献中第一项基金为NSFC的文献划分为NSFC基金文献,NSFC基金文献均占相当大的比例(分别为47.3%、32.3%),彰显出NSFC的重要地位,也说明NSFC是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总的来看,NSFC基金文献占比是上升的,2015年较2011年提高了13.5个百分点。2014年12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显示包括实施近 30 a的863计划、近20 a的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在内的一系列原有科技计划体系经优化整合后将被列入包括NSFC在内的新五大科技计划[12],这也是河南省农科院NSFC占比快速提升的原因之一。

河南省农科院2011—2015年被Web of Science收录的文献中,通信作者机构(91条)占比高于第一作者机构(83条)。河南省农科院部分职工在高校担任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在其指导下进行科研并发表的文献一般博士生、硕士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通信作者,这是河南省农科院通信作者机构文献占比较第一作者机构文献占比高的主要原因。

河南省农科院以通信作者机构发表的文献中,NSFC基金文献、其他基金文献、无基金文献分别为30、50、11条,占比分别为33.0%、54.9%、12.1%,说明不同基金类型文献通信作者机构占比差别较大,表明其因基金类型而异。另外,无基金文献通信作者机构占比与第一作者机构一致,该部分文献主要由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科研人员撰写,一般所承担的项目较少或无,处在科研的探索起步阶段。

当前,国内外对国际科技合作的研究主要以论文为分析媒介[2]。河南省农科院合作的国家(地区)、国内合作机构整体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合作发表文献占比高。279条文献中,有257条是合作发表的,占比高达92.1%。二是合作关系对象较为集中。大部分的文献合作机构集中在极少部分国家(地区)、合作机构。河南省农科院合作的国家(地区)21个,其中,3个为紧密合作型,以14.3%的合作国家(地区)占比,合作文献占比却高达78.6%。三是合作关系比较稳固。不同年份文献合作的国家(地区)一直以United States、Australia、England为主,不同年份,前2名合作紧密的国家(地区)的合作文献占比都在当年合作文献的60.0%以上,其中,2011年与United States、Australia合作文献占比高达78.6%,表明合作的国家(地区)非常集中。四是合作关系不因基金而异:不同基金类型文献的合作国家(地区)的署名次数占比不同;不同基金类型文献的合作国家(地区)的署名次数占比排名一致。五是偏好于国内合作,其次才是国际合作。国际合作发表的文献占全部收录文献的21.1%,国内机构合作发表的文献占全部文献的90.7%。李江等[13]研究表明,中国大陆文献计量学学者发表SSCI论文主要依赖国内合作,其次才是国际合作,河南省农科院1996—2016年被Web of Science收录论文的合作偏好表现出相同规律[6],应继续加强国家(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在合作与竞争中提升整体学科水平。另外,院内直属科研机构之间基金论文,尤其是NSFC基金论文,合作关系较松散。河南省农科院以直属科研机构为单位进行的科技考核或评价,促进了各直属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提升,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直属科研机构之间的竞争,导致院内各直属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减少。

我国的农业科学研究根据学科可划分为遗传育种、耕作栽培、土壤、生态等;根据其活动类型可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软科学研究等[14]。由于活动类型和学科特点的不同,其科研产出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曾霞等[1]以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不同科研机构研究团队为研究对象发现,不同研究团队分值间的差异较大,达到几十倍。本研究中,不同直属科研机构产出文献数量差异很大,并且基金资助类型也差异很大,个别直属科研机构无NSFC基金文献,一是各直属科研机构科研实力有一定差别;二是不同研究领域发表SCI文献的难易程度不同,发表SCI文献的直属科研机构以植保所、免疫室、资环所为主,发表SCI文献数量占比小的集中在以服务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直属科研机构,这与各直属科研机构主要工作内容相一致。根据学科和其活动类型,本研究建议将14个直属科研机构划分为三大类:研究及技术开发类为主的科研机构、软科学科研机构、并重型科研机构,按照类别在资源调配、人才调整及考核评定决策方面制定相应政策。2011—2015年SCI收录的河南省农科院文献集中在少部分直属科研机构(团队),应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受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河南农科系统存在方向任务重叠、协同创新不足等问题,“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着力增强协同创新能力,提升发展合力。2018年的数据表明,无论是获得科技奖励水平、育成品种数量,还是到账科研经费、获批科研平台,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也意味着SCI收录的文献将会呈现新的特征,后续将增加近几年数据,扩大指标范围,对基金投入和论文产出机制进行协整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