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陈娉婷,沈祥成,罗治情,马海荣,郑明雪,易继承,官 波,吴 山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经济技术研究分中心/湖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武汉 430064;2.襄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 襄阳 441021)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的发展理念。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之后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会强调数字乡村发展。2020年强调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2021 年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2022 年重点强调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2023 年强调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除了中央一号文件以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等也出台了多项相应政策文件。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生活全面深度融合。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要求“着力发挥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继《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发出后,又发布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 年)》和《2020 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2022 年1 月,中央网信办再次联合十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 年)》,进一步部署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随后,中央网信办联合五部门印发《2022 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和《2023 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对数字乡村发展的年度目标和任务给出了具体的指标和要求。
在中央及国家各部委相继出台组合拳政策的引领下,全国各级地方政府也通过规划、条例、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等不同形式给出了各自的数字乡村推进方案。中国数字乡村相关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已逐步建立,多地多部门统筹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局面已基本形成,对推动数字乡村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2007—2023 年4 月国内中文期刊关于数字乡村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的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数据库,以“数字乡村”为关键字段的标题检索方式,检索到相关文献共3 146 篇。检索数据表明,在2007 年之前没有关于数字乡村的文献,2018—2020 年文献数量呈缓慢上升趋势,原因在于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推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应用普及,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中央关于数字乡村政策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学者对数字乡村的广泛关注。2021—2022 年论文发表数量激增,2022 年达1 380篇,2023 年仅4 个月就有396 篇论文刊出,表明数字乡村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图1)。自2018 年后,国家各部委以及各级地方政府都相继出台了数字乡村建设有关的规划、条例、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等政策,并且积极推进国家级和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推动了数字乡村研究的迅速升温。
图1 2007—2023 年4 月国内数字乡村研究发文量
数字乡村研究的文献数量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特点,国家及地方政策的出台促进了国内学者对数字乡村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国对数字乡村领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数字乡村内涵、数字乡村建设路径与对策、数字乡村建设案例分析和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4 个方面。
在数字乡村的内涵方面国内学者展开了大量的研究。郭红东等[1]认为,数字乡村是指以现代网络为载体,实现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依托数字经济的发展重构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王耀宗等[2]认为数字乡村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深入应用,是对传统农业数字化的改造,是数字中国战略和智慧社会建设在乡村的延伸。苏红键[3]认为数字乡村是农业农村信息化不断推进以及各方面的应用与融合。《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对数字乡村的定义是:“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王胜等[4]认为数字乡村是农业信息化的延伸,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赵成伟等[5]对数字乡村的理解是以农业农村大数据为基础,以数字技术对传统农业改造升级,以信息技术提升治理和服务水平,实现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深度融合的过程。李燕[6]认为数字乡村是指将人工智能、5G、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及产后各环节,提升农业农村的发展,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季承润[7]基于山东省数字乡村试点建设的实际情况,认为数字乡村是信息化技术与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融合与延伸,是依托数字产业、数字经济的发展,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推动力,重构乡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过程和状态。
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出发,针对中国数字乡村发展宏观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其中,沈费伟等[8]建议从业务层面、组织层面、管理层面、制度层面4 个方面入手,利用系统思维分析方法,提出激活多元主体参与合力共建数字乡村、创新长效运营机制提高发展效益以及建立数据驱动体系实现普惠共享的高质量发展理念。黄亚军等[9]通过对2012—2020 年各省数字乡村及城乡融合发展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加快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村流通服务体系、提高农村特殊人群信息素养、实施乡村数字治理等对策建议。文丰安等[10]认为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加强乡村数字变革技术支持、促进乡村主体数字理念转型、健全数字乡村相关配套措施等方面协同推进。马香品等[11]依据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提出了增强政府领导决策能力、因地制宜引入数字技术、提倡数字产业多方参与3 个方面的政策建议。李燕凌等[12]基于对数字乡村和乡村振兴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大政府统筹优化基础设施、壮大人才队伍、创新应用场景促进转型升级、打破数据孤岛和系统壁垒4 方面的政策建议。涂明辉等[13]从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并发挥数字资源潜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字乡村运用规则与制度体系和培育数字乡村建设的人才队伍给出了明确的数字乡村的实现路径。此外,赵练达[14]、刘美平等[15]、王耀宗等[2]多位学者均认为加大政府投入、培育和建设数字化人才队伍、完善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数字乡村发展的重要路径。
2020 年中央网信办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确定了117 个县(市、区)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2022 年底,试点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中国学者针对数字乡村建设案例分析的研究,大多以数字乡村试点县(区)为案例,深入分析试点地区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剖析其原因,探讨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许志中等[16]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认为需要进一步优化主体协同机制、激发治理人才活力、丰富多重要素、筑牢风险防范体系、推动城乡资源互联互通互享才能真正推动乡村建设的数字赋能。曾燕等[17]以万州区小子村为案例,建立村域一级数据资源体系和目录,将数据精细到乡村的人、地、房、产等,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更快速、准确的数据支持。董敏瑶等[18]以甘肃省永昌县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困境为切入点,提出了加强基础建设、培育数字化人才、发展数字农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展资金来源、完善制度机制的优化建议。林铭亮等[19]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通过数字技术为农村农旅资源整合提供了正向作用,发现数字技术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力。周佳红[20]基于对贵州省数字乡村治理平台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激励企业增加投入、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加强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建议。刘东郎等[21]对云南省49 个县市进行了案例分析,总结出政府发挥作用的条件构型,提出从规划组织领导、提供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和市场监管4 个方面推动数字乡村发展的建议。黄明明等[22]以山东省为例,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立数据资源中心、建设乡村数字产业的建议。
针对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国内学者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基于不同指标、运用不同方法展开了较为丰富和深入的研究。在数字乡村发展初期,学者们主要从政策角度、信息化角度、数字经济角度开展评价分析。常倩等[23]从宏观政策背景的角度提出了数字乡村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思路。沈剑波等[24]从农业信息化水平角度,构建了一套基于农业信息化资源与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农业信息化产业、农业信息化人力资源以及农业信息化政策与环境5 个方面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崔凯等[25]基于乡村数字经济的内涵与特征,构建了包含数字环境、数字投入、数字效益和数字服务4 项指标的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张鸿等[26]构建了包含宏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环境、政务环境和应用环境指标的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指标评价体系,并对31 个省份进行了就绪度测算。随着数字乡村不断发展,学者们侧重基于不同视角开展评价研究,并利用建立的评价体系对所在区域进行测算评价,取得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建立全面、规范的数字乡村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段尧清等[27]通过提取关键词和语义融合确定评估要素,构建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31 个地区进行了定量测度。刘庆等[28]从乡村数字信息基础、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农业数字化转型、乡村生活数字化4 个方面入手,构建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河南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姜红波等[29]总结相关政策文件和文献,建立了4 个维度及18 个指标的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发现数字经济水平是评价指标中最重要的维度。林帅君等[30]在分析文献和政策资料的基础上,构建了数字产业、教育文化、智慧治理、惠民服务、低碳环境、交通通信6 个一级指标和35 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许敬辉等[31]在综合国家对数字乡村的具体要求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数字信息基础、数字产业发展、数字科技农业、数字生活服务、绿色生态乡村、乡村生活6个维度24 项指标的评价体系。利用该指标体系对31 个省份进行了测算,将中国的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分为3 类,东部地区较高、中部地区一般和西部地区较低。康妍[32]从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条件的角度,建立了数字生产、数字生活、数字生态、数字治理4个方面包含20 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并对湖南省的数字乡村发展情况开展了评价分析。朱红根等[33]在明确数字乡村内涵和发展重点的基础上,从数字资金投入、数字产业发展、数字信息基础、数字服务水平4 个维度及15 个指标建立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
“十四五”时期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时期,而数字乡村建设是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推进数字乡村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负面因素,如小农经济的矛盾问题、数字技术壁垒问题、城乡数字鸿沟问题、信息数据的监管和保护问题、数字乡村发展的地区差异问题等,这些都是阻碍数字乡村战略实现的关键。首先,需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由于在地理位置上的差异造成的在基础设施和技术上的差距。其次,应加强农业从业者在信息通信技术使用和获取的能力,推出各类线上线下技术培训和技能学习等方式,为培养熟悉掌握数字技术和数字乡村知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培训环境。再次,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数字乡村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等政策,建立良好的数字化生态系统建设,调动科研机构、高校、龙头企业之间合作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数字化建设氛围,从而推动数字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构建信息数据的监管体系,制定适宜的政策法规,有效保护个人权益和数据安全,最终形成良好的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