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要点

时间:2024-05-25

张宏玲 王海成 王 奔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09)11-0023-0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俗称“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以怀孕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毒致病力强,传播速度快,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为其特征[1]。当前在许多集约化猪场和广大农村养猪户猪群中,该病造成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高,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1临床症状

蓝耳病临床症状的差别很大,往往由于毒株、免疫情况、管理条件的不同而各异,PRRSV被传入阴性猪群,许多猪尽管被感染,但并不总是引起临床症状[2]。

1.1母猪

反复出现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发热、嗜睡等症状,继而发生流产(多发生于妊娠后期,急性期的流产率可达1%~3%),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发病率高峰期可达25%)。死产胎常出现自溶、水肿、皮肤呈棕褐色。少数病猪双耳、外阴、尾部、腹下及口鼻等部发生短暂性的皮肤发绀。

1.2公猪

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发热、嗜睡、精神沉郁,常呈现呼吸道症状。病猪性欲降低、精液质量下降、精子数减少、精子的活力降低。

1.3哺乳仔猪

眼睛肿胀突出、患结膜炎、四肢外展呈“八”字、脱水、体质衰弱、呈现哮喘样呼吸、张口,腹式呼吸、流鼻涕、有出血倾向。病仔猪约在产后48h死亡,死亡率高达100%。

1.4仔猪和青年猪

症状比较缓和,仅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肺炎等等。除上述有明显症状的外,还可见到无临床症状表现的亚临床病例(可占40%~50%)。

2病理变化

(1)病死猪肺水肿,肺间质增宽,表面颜色不一,花斑样,严重的则呈实变、肝变,呈不能萎缩的橡皮状肺;有些肺表面有出血点;有些肺部充血瘀血,呈紫红色、斑驳状褐色大理石样病变;部分病死猪肺部有化脓灶。

(2)淋巴结肿大、充血甚至出血,尤其是腹股沟、肺门、肠系膜等处淋巴结,淋巴结切面湿润外翻,中间肉质呈坏死样渗出性浸润,部分表现为典型的大理石样花纹。

(3)扁桃体充血、出血,甚至有化脓性溃疡灶。

(4)部分猪胃底黏膜出血、溃疡、坏死;小肠黏膜、盲肠、结肠黏膜出血;部分猪回盲肠有溃疡灶。

(5)部分猪脾脏肿大,颜色变黑,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质脆,触摸易破。

(6)大部分病死猪膀胱、肾脏、喉头、心冠状沟脂肪及心内外膜、心耳有出血点。

(7)部分猪肾脏肿大,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或变软,有瘀血现象,表面密布针尖至小米粒大小的出血点,切面皮质、髓质以及肾盂、肾乳头严重出血。有些猪的肾脏苍白并有瘀血现象,有些出现肾变形,表面凸凹不平。

(8)个别病例心脏肿大变形,质地柔软,心室、心房内膜出血,心包增厚,心包腔内含有污浊液体,并混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

3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可对PRRS做出初步诊断。但由于其他病毒性或细菌性疾病也引起与之类似的症状,故确定性诊断尚需进行病毒的分离,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以及抗体检测等。通过病毒分离可对PRRSV感染做出确诊,血清是对母猪进行病毒分离的首选材料;新生仔猪则应取肺脏;而成年猪的病毒血症持续时间较短,故宜用组织样品包括肺、扁桃体和淋巴结;死胎则取脾和淋巴结在内的组织样品;木乃伊胎儿难以分离到病毒。不管来源于何种组织,样品必须新鲜,否则病毒分离不易成功。已建立的检测抗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血清病毒中和试验(SVN)、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过氧化物细胞单层试验(IPMA),这些方法主要用于PRRSV抗体的检测,有的方法比较烦琐且准确度不高。应该注意的是,仅根据单个样品的血清学结果对一动物个体做出PRRS的临床诊断结论是不够充分的,因为PRRSV感染是非常普遍的。同样,血清学呈阳性并不意味着PRRSV引起了临床发病,这与目前蓝耳病活疫苗广泛使用密切相关。PRRS症状与其他一些疾病有相似之处,它们都能引起猪的繁殖障碍。例如: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瘟、猪流感、猪乙型脑炎、猪脑心肌炎等等,要注意区别诊断。

近年来,一些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也渐渐应用于该病的诊断,例如:RT-PCR、RT-PCR-RFLP等等。RT-PCR技术不仅可以检测细胞培养的PRRSV,而且可以直接用于临床样品的诊断。

4预防与控制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传染性强,流行期长,在一个地区内迁延数月无明显好转,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明显疗效。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和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预防和控制该病最主要的手段。

(1)疫苗免疫。对于非疫区、受威胁区用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的关键,也是最佳选择。对存在病毒侵袭可能的猪场,应立即采取全群疫苗免疫的策略。

(2)种源控制。应尽量自繁自养,严禁从疫区、发生疫情的饲养场引进种猪。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模式,各阶段猪转出后,彻底消毒栏舍,空置2周以上,再进新猪。补圈要从健康地区引进。引进的种猪和补栏猪应当进行隔离观察,在隔离观察期间可用灭活疫苗进行基础免疫。对初生仔猪,最好人工喂乳或饲喂异源天然乳;对于弱仔可对症治疗,补给电解质等。

(3)搞好环境消毒,加强饲养管理。猪蓝耳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可通过粪、尿及腺体分泌物散播病毒。每周应至少带猪消毒1~2次,场区至少每月消毒1次。当周边有疫病流行时,带猪消毒应增至每周4~6次,场区一般消毒每2周1次。高温高湿季节,做好通风、降温。不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做到饮水洁净无污染。猪的粪、尿应及时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4)加强生物安全措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要实行封闭管理,尽量减少人员的流动,禁止闲杂人员进入。做好出入畜舍等饲养场、人员及车辆的消毒。

(5)做好防疫管理与疫病监测。搞好免疫工作,防止猪圆环病毒、猪瘟、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等病毒性疾病以及猪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猪链球菌病等细菌性疾病与猪蓝耳病的混合感染。定期对保育猪和育肥猪进行血清学检测,检测病毒抗体。

(6)药物保健预防。在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预防用抗菌类药物、抗应激多维和免疫增强剂如黄芪多糖等,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预防猪群的细菌性感染,提高猪只的免疫能力和健康水平。

(7)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群的抗病力。这一工作的重点是通过环境调控、改善营养、药物预防等措施增强猪体的各种天然防御能力。实践证实,不良的饲养环境,可诱发各种疫病。因此,通过改善饲养环境,控制各种应激因素对猪只的损害,可有效的提高猪群的抗病力,降低发病率。

(8)加强蓝耳病防控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防治水平。加强养猪生产人员的技术培训,普及有关政策和疫病防治知识。消除恐慌心理,提高防疫意识。

目前,对PRRS尚无理想的防制措施,只有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针对其持续感染、隐性感染、免疫抑制和继发感染的流行特点,采取加强饲养管理、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合理使用疫苗、适当使用药物控制,发生疫情时加强检疫监管、限制、隔离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等,防止该病的流行和蔓延,减少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兽医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知识[J].中国牧业通讯,2008(6):5-6.

[2]许豆艳,马贵贤,郭爱生,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诊断与综合防制[J].畜禽业,2008(1):30-3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