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烧凝彩梦——访易县保军绞胎陶艺公司总经理张保军

时间:2024-05-25

本刊记者 王忠秋

绞胎瓷是唐代诞生的一种名贵的陶瓷品种,它是用两种以上色彩的泥料揉合在一起拉坯,再入窑烧制而成,其花纹似木纹和旋转纹,图案贯通于陶器的内外壁,内外花色相同,表里如一,是瓷器中不言而喻的君子。精美的绞胎瓷器,白如雪、红如朱、绿如翠、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花似锦、凝如脂、润如玉。普通陶瓷的艺术创作和美化装饰大都是在成型后的器物表面施釉、雕刻或手绘,绞胎瓷则是在成型前已将不同色泥按设计要求将创意图案固化其中,坯胎内外花纹通透。由于不同泥料的物理化学性质都有差异,因而在烧制时极易崩裂,工艺难度极大,残品率极高。这些特点使得制作绞胎陶瓷的艺人寥若晨星。绞胎瓷的制作工艺于宋代靖康之变后失传,绞胎瓷文物仅在北京故宫、上海、陕西有少量保存。

易县保军绞胎陶艺公司总经理张保军先生经过20 多年的不懈努力,不仅恢复了唐宋后失传的绞胎瓷的生产,还开创了现代绞胎陶瓷烧制新体系,开辟了抽象、变形、写意、花卉、风景等绞胎陶瓷艺术新领域,自主研发的绞胎陶瓷技术新工艺都是首创的,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让我们一起探访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陶瓷大师的人生之路!

张保军,1958 年2 月出生于革命老区河北省涞水县板城村,他刚满周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上有五个哥哥姐姐,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抚养几个年幼的孩子。少年时代的张保军思想活跃,很小就迷上了画画,母亲盼他长大后有出息,就拿着鸡蛋到供销社换铅笔和纸供他使用。张保军生长在贫困山区,对饥饿和贫困体会很深,他想通过绘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政治运动风起云涌,很多学校忙于组织游行和集会,但是张保军却清楚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他“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管严寒酷暑,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带上画夹出去写生,到天黑繁星点点时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有时到深夜犯困了,想起老师讲的卧薪尝胆的故事,马上就振作起来,继续看书练习。看了电影《打击侵略者》,他也学电影上的人物小豆豆找来辣椒嚼,让自己清醒,一直到东方发白。有一次,张保军的一个伙伴偷偷告诉他,发现了一个裸露的古坟,里面有骷髅。张保军一听,马上兴奋起来,就和同学一起把骷髅弄回家,摆了一炕,然后用绳穿起来,做成画画用的人体结构教具。妈妈到他屋叫他吃饭,被这具骷髅吓了一跳。高中毕业后,他已经成了方圆几十里很有名气的小画家。跟他要好的伙伴儿到他家玩,无意间打开他的抽屉,看到里面装了一盒的铅笔头儿,开始还以为是他专门搜集的呢,事后才知道那都是他画画剩下的。不久,张保军就被公社电影放映队请去画幻灯片,每当到各村放露天电影之前,都要播放张保军画的幻灯片,乡亲们都喜欢看。由于表现突出,画功精湛,很快他就被县电影院招录为美工。

从一个农家子弟变成了县城正规单位的一名合同工,别人羡慕他,张保军也很自豪。可是正当他满怀希望努力奋斗的时候,高考恢复了,一位在他看来如同仙女般的姑娘,还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却毅然辞掉工作,考上大学,远走高飞了。姑娘的离去,让张保军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惆怅和失落,他觉得自己没有追求的目标了,他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徘徊、苦闷、茫然……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他意识到,在县里当一名美工,远远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只有学习更多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工作不到一年,他做出了自己的抉择——辞职,回家,复习功课,准备高考。

1981 年7 月,经过两年的奋发努力,张保军如愿考上了每年从全国招生不过百人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拿到通知书那天,张保军全家都激动得哭了,大家拿着通知书争相传看,生怕是假的。这件事在全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张保军成了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回忆起这段经历,张保军感慨道:“我之所以奋斗,并不是因为我自信,而是因为我明白了自卑不能解决自卑。我狼狈过,绝望过,当我发现一块新大陆的时候,我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登上去。”

自古华山一条路。在许多人努力寻找铁饭碗的时候,在许多人沾沾自喜端着铁饭碗的时候,张保军砸掉了自己的铁饭碗,他用意志、勇气和智慧与命运搏击,捧起了一只金饭碗。张保军是中央美术学院建校以来唯一一个从贫困山区农村考进来的大学生,也是毕业以后,主动要求到贫困山区农村去就业的大学生。1986年7 月,在中央美术学院礼堂举行的毕业典礼上,院领导批准了张保军的要求,并表彰了他甘愿放弃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主动去贫困山区就业的献身精神。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迎接他的是母亲的困惑不解和兄弟姐妹乡亲邻里审视的目光。从县电影院辞职是为了参加高考,可是身为天之骄子的寥寥无几的大学生在当时可是香饽饽呢,好多国家机关和大型企事业单位都抢着要,张保军为什么要回到贫穷落后的山区农村呢?

这就要回到张保军读大二时学校组织到故宫上陶瓷史课时的一幕。在故宫博物院他第一次看到了绞胎瓷,马上被其如花似锦、深入胎骨的艺术风格所打动,更是为其珍贵稀缺、变化多端的独有性而感叹。他逐渐形成一个信念:应该从自己所学的专业入手,踏踏实实走出一条适合发挥自己特长、专长的道路。大学毕业回到地方后,他觉得应该争取当地领导的支持,搞陶瓷艺术经营和开发,在继承的基础上,逐渐恢复绞胎瓷的烧制。然而在两个乡镇的努力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张保军没有气馁,他认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下去。为了全身心投入对绞胎瓷的开发研究,他又一次辞去了工作,带着新婚妻子来到了著名风景区野三坡,租了一个住房进行绞胎瓷的研制工作。在近10 年的时间里,张保军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认真分析总结了前人失败的原因,认识到自己必须在绞胎工艺技法和艺术表现力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把现代审美情趣和艺术设计融入其中,仅靠恢复和仿制传统的几个绞胎瓷品种是绝没有出路的。他先后建了30多座烧瓷的窑,采集了几百种土样和碎石,做了几千次实验,仅烧出的陶瓷废品就有6吨多,他自己的体重也减少了15 千克,但是他不改初衷,苦苦追寻着绞胎瓷的踪迹。在家人和朋友看来,他似乎进入了一种痴迷的境界,甚至有的人还以为他有精神病。面对别人的不解和非议,张保军说:“战胜自我是判断人生成败的一个标准,这不仅是为了达到光辉的顶峰,更在于在这个奋斗过程中人类体现出的敢于拼搏的精神,以及为他人为社会做出的有益的事,并甘愿为了这项称为事业的工作付出代价。寻找困难,克服困难。”

梅花香自苦寒来。时间来到1991 年夏天,绞胎瓷在张保军改建的第14 座小窑中横空出世!激动人心的一刻终于到来了,在张保军的家乡涞水县板城村,已经中断了800 多年的绞胎瓷终于重现,手捧着自己烧制出来的绞胎瓷,泪水从张保军绽开的笑容里喷涌而出,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如此酣畅淋漓地哭泣。

1992 年4 月,在团中央和县领导的帮助下,张保军在易水河畔成立了希望绞胎陶瓷有限公司,他不仅恢复了唐宋时期失传的绞胎陶艺的生产,还在色彩和设计上吸取了彩陶的长处,开创了现代陶瓷艺术新体系,无论是艺术表现力还是制作技艺,都有了很大的创新和突破,成功研发出一系列前无古人的绞胎陶瓷新品种。张保军从绞胎瓷呈现出的艺术形态及艺术价值出发,将自己的作品称为“彩胎瓷”。

他设计出70 多种绞胎陶瓷的表现形式,创造了几千件不同类型、不同材质、不同风格的绞胎陶瓷艺术品。通过变化泥坯绞揉方式,他可以将200 多种不同色彩的泥料按照他预先的设计和想象,绞出木纹、鸟羽纹、云纹、流水纹等花纹,使点、线、面、色彩、虚实在绞胎陶瓷中得以综合体现,开辟了“抽象写意、山水风景、植物花卉”等绞胎艺术创作新领域,彻底结束了绞胎陶瓷仅限于木纹和乱绞的历史,展现出绞胎艺术创作的多样性。他还研制成功了绞胎风景系列作品,结束了绞胎工艺“可遇不可求”的历史定论,使绞胎这一古老单调的陶瓷品种升华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张保军将彩胎瓷繁琐复杂的制作程序,进行了标准化设计,分为6 大步骤。

(1)炼泥。把精心挑选好的原料经过粉碎过筛,尽可能去除较粗的颗粒和杂质,再经过数次淘洗、沉淀、踩踏、揉搓、摔打后,制成纯净、柔软、细腻、黏性强且具有延展可塑性的制胎坯料。

(2)配色。根据想要制成的绞胎图案的颜色,选取各种颜料,分别加入揉炼好的坯泥中,揉好和匀。

(3)揉合。做现代绞胎陶瓷,最难的就是图案的控制,不能画,不能贴,所有的创意图案都要提前设计好,并准确地把它放到泥料中,拉坯成型后,图案才完全展现并通透贯穿于器物的内外壁。这一工序是作者创意设计的体现,设计就是技艺的体现。

(4)拉坯。将揉炼好的绞胎泥料,放在轮车上,借旋转之力,用双手将坯泥拉成型,拉起的器壁上自然出现各种色彩斑斓的纹理,表里如一,美轮美奂。

(5)修坯。常言道“七分拉坯三分修”,修坯会使造型更加完美、完善,花纹更加清楚、立体,可使器物表面更加光鲜、整洁。

(6)入窑。这是绞胎瓷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将绞胎生坯放入1000℃高温的窖炉中烧制,一件完整的现代绞胎器物就完成了。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陈若菊主任认为,绞胎陶瓷工艺的挖掘与开发具有历史意义,国家曾几次组织力量开发,都没能实现,张保军自己把它做成功了,实属不易。著名陶瓷家张守智教授说,张保军已经把一个较为单调的陶瓷品种拓展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算得上是开山立派的绞胎陶瓷艺术家。张保军的创业精神和骄人业绩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许多作品被国家级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作为当代学院艺术派一位从事绞胎陶艺研究的艺术家,张保军将他的艺术创作归纳为两大阶段:国礼艺术瓷阶段和当代表现主义艺术瓷阶段。1991 年—2014 年,张保军致力于国礼瓷的设计与研发,从整体创作到含义均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1995 年,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收到张保军的绞胎陶艺作品《天长地久》后称赞:“(绞胎瓷)可能是最具表里如一特点的艺术。”日本前首相竹下登见到张保军的作品后欣喜地说,日本从事陶艺创作的人很多,但张先生创作的这种绞胎瓷飘逸流畅,我是第一次见到,很独特,艺术性很强,在日本可称为国宝。2014 年后,张保军的现代绞胎瓷技艺被民间技工大量仿制,粗制滥造的绞胎瓷器的大量泛滥,使他开始认识到国礼瓷的时代业已过去,应该让绞胎陶艺进入到“现代陶艺创作”阶段了。现阶段的作品,将回归学院艺术派创作之中,创作出一系列更具个人魅力与避仿性的作品,作为工作室未来参与艺术品竞拍与展览的储备。

受父亲张保军影响,女儿张小天于2016 年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毕业后,也回到家乡与父亲一起从事彩胎瓷研发制作工作。她将绞胎工艺运用到日常生活瓷器用品的制作中,创立了实用彩胎日用器品牌“易文盏”。如今,茶壶、茶碗、笔筒……越来越多的彩胎瓷小物件走进寻常百姓家,彩胎瓷也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只要人类还需要陶瓷艺术,那么,“彩胎瓷”的名字将永远被人们所记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