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萤火虫:荧光点点耀夜空

时间:2024-05-25

○程 醉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开头两句便把“萤火虫”这种现代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昆虫送到了我们的面前。

萤火虫究竟是什么?

谁能想得起有多久没有“惟见孤萤自开阖”了?你儿时的记忆里,是否有那遍野飞舞的萤火点点,还是只是从书本上、电影中、传说里获取的印象呢?

萤火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萤光而得名。不过,萤火虫其实并不是单指某一种昆虫,而是有翅亚纲、鞘翅目、萤科所有昆虫的统称。全世界一共有超过2000种萤火虫,而在我国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00余种,常见的有黑萤、雷氏黄萤、姬红萤、条背萤、窗胸萤等几个种类。

昆虫学家们通过萤火虫的生活习性,把它们大致分为了三类,分别是陆生萤火虫、半陆生萤火虫以及水生萤火虫。不过,即便是陆生萤火虫,在它们的幼虫期也离不开潮湿、腐殖的环境。

萤火虫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它们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多水的杂草丛、沟壑边及芦苇地带,以软体动物如蜗牛、钉螺等的肉为食。大部分种类的萤火虫都是一年一代,并且都是以或卵或幼虫或蛹的方式来越冬。我们通常看到的是萤火虫的成虫,它们只有短短20天左右的生命。

萤火虫的成虫体长大约1厘米,它长着两对翅膀,前翅为革质,后翅为膜质。前胸背板十分发达,头部可隐藏于背板之下。头部上方有一对触角和两个复眼,约占整个头部的三分之二,视觉十分敏锐。大部分种类的萤火虫口器退化,以吸食露水或花蜜为生。腹部最重要的特征为发光器,雄虫二节,雌虫一节。

雷氏黄萤和条背萤是我们目前发现的几种水生萤火虫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它们的幼虫只生活在没有污染、流速缓慢的湖泊、湿地以及小溪流中。雷氏黄萤的幼虫主要生活在水底,是典型的底栖水生昆虫;条背萤的幼虫则漂浮于水面,通过特有的方式划水游动,是浮游水生昆虫。它们在水里是通过气门或者器官鳃进行呼吸,捕食遇到的一切小型螺类,而生活在水中的小龙虾、中华绒螯蟹和各种鱼类则是它们的天敌。

萤火虫的幼虫一般在1厘米~2厘米之间,身体长而扁平,身上长满复杂的花纹。头部除了一对可伸缩的触角、两个单眼和其他附属器外,最明显的便是深褐色的针状大颚。胸部有三节,腹部九节,有六只细长的脚。第八腹节有两枚发光器,第九腹节有一个如吸盘般的尾足,可用来吸附于物体上。

大约每年5月,发育成熟的萤火虫幼虫便会上岸,寻找潮湿的泥土营巢化蛹。羽化后,水生萤火虫的成虫便从土中钻出,开始了自己一生中最后的“灿烂”。

萤火虫为什么要发光?

想要搞清楚萤火虫为什么要发光,就要追本溯源,先来了解一下萤火虫发的究竟是哪一种类型的光,以及它们又是通过哪一种方式来发光的。

我国晋朝时,有一个叫车胤的人十分爱学习,但是因为家里穷,晚上点不起油灯。于是,他便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用透明布料做成的口袋里,以萤光照明,晚上便能继续苦读。他刻苦读书的故事被后世读书人所钦佩,于是便有了成语“囊萤夜读”。

通过这个典故,我们得知萤火虫所发的光并不会散发热量。因为,几十只萤火虫并没有引燃车胤用布料做成的口袋。现代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是由发光细胞、反射层细胞、神经与表皮等组成的,而萤火虫的发光细胞内有一种含磷的化学物质,称为荧光素。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随之产生的能量便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由于这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大部分能量都用来发光,而只有2%~10%的能量转为热能,因此萤火虫发出的是冷光。

每当夏季日落之后,栖息在湿地里的萤火虫成虫便开始发光。刚开始的时候,萤火虫的闪光频率非常之低,但是闪光的时间比较长,间隔的时间也比较长。

飞在空中的雄萤火虫发现了雌萤火虫的闪光之后,便立即飞了过来。当然,雄萤火虫也不能太过直接,它要先在雌萤火虫上空盘旋,获得允许之后才会降落下来。原来,萤火虫发光的目的就是沟通和求偶。

不过,要是以为它们仅仅是为了寻找配偶才发光,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萤火虫的一生都会发光。当它们还是幼虫的时候,夏季的夜晚还在水里的它们便会腹部朝上发出微弱的光,而蛹期的萤火虫一旦受到惊吓,也会发出持续性的闪亮。

更有意思的是,当萤火虫成虫刚羽化时,幼虫发光器和成虫发光器还同时存在于它们的体内。如果此时受到惊扰,两种发光器就会同时持续性发光。直到数小时后,成年萤火虫身体里的幼虫发光器消失为止。

据目前为数不多的研究资料显示,捕食了萤火虫幼虫的蜥蜴会因为中毒而死。因此,萤火虫发光的作用还得写上“警示天敌”这一条。

萤火虫对人类有何警告?

水生萤火虫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环境指示生物。河流、湖泊以及湿地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或污染,它们就会很快死去。因此,一个湿地的萤火虫突然消失了,说明这个地方的环境一定出了问题。

研究显示,将水生萤火虫幼虫分别放到Ⅲ类、Ⅳ类、Ⅴ类及劣Ⅴ类水环境中,其呼吸频率、呼吸间隔时间、呼吸持续时间等观测指标均产生较大反应。由此可见,水污染对于萤火虫来说有着直接且致命的影响。

前面我们知道萤火虫依靠发光来寻找配偶,但现在全国各地大小城市、景区甚至是湿地、保护区夜间稀松常见各种各样五光十色的灯光,这无疑会严重干扰和阻碍萤火虫们的求偶和交配,进而导致它们无法繁殖,造成萤火虫野外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

大量农药的使用,不但会直接杀死成年萤火虫,且残留的农药也会随着食物链进入萤火虫的食物,比如各种螺类的体内。螺类的抗药能力显然要远远强于萤火虫幼虫,当幼虫捕食被农药污染的螺类之后,也同时意味着它吃下了自己的最后一顿晚餐。

目前,萤火虫尚未进入国家保护动物之列。不过,我们仍然需要保护这种提着“灯笼”的可爱小精灵,以及它们栖息的河流、湖泊和湿地。让我们期待有一天,当流萤再次漫天的时候,静静地去欣赏那曼妙的童话世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