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近自然森林经营在木兰林场的应用与启示

时间:2024-05-25

李明桂 刘沛源

摘 要 近自然森林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森林经营模式,可实现森林资源效益的最大化,进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为推动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基于当地林业生产实际,论述了近自然森林经营在河北省木兰林场国有林场的实施背景,介绍了该模式的两大核心营林技术及其在木兰林场的应用成效,总结了近自然森林经营实施的应用启示,包括科研单位支持、产业支持、政策支持。

关键词 近自然森林经营;核心营林技术;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

中图分类号:S750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4.055

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以下简称木兰林场)地处河北省围场县,海拔750~1 998 m,属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寒温带向中温带过渡、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气温年均-1.4~4.7 ℃,降水量年均380~560 mm,以7—9月分布最多[1]。该场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目前河北省经营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场,森林覆盖率约为85.5%[2]。建场以来,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木兰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最开始的

2.0万hm2增加到9.0万hm2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为京津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由于传统的森林经营模式不适应当地林业发展,该场不断探索和引进近自然森林经营等新型营林措施,现结合木兰林场实际,对其实施近自然森林经营示范的情况、采取的技术及保障措施、成效等总结如下。

1 近自然森林经营在木兰林场实施背景

2010年前,木兰林场采取传统的营林模式,林场经营主要的经济来源为砍伐季的皆伐,导致森林资源的生长量低、质量差,可利用的森林资源较为匮乏。2010年,中幼林占比达到60%,低质、低效林占比约为22%,森林的单位面积蓄积量低,影响了林区内经济的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建设,陷入了“资源”与“资金”

2方面的危机。为此,木兰林场将传统森林经营模式的改革作为工作的重点,推广科学营林模式,推广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先后组织人员前往国内东北地区的各林区及德国进行学习,并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前来考察交流,以针对性探索林场经营的新思路。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摸索和总结,开辟出符合林场实际的特色森林经营之路,木兰林场开始逐步推广近自然育林模式,该模式精准提升了森林的质量、显著改善了林区内的森林生态环境,有序推动了林区内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项目的发展[3]。近自然育林法即在森林经营中坚持以下原则:顺应自然规律、依托各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借助自然的力量,但并不是任其自然生长,而是针对性地采取间伐措施,砍次留好、去劣留优,以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取得效益最大化[4]。

2 近自然森林经营核心营林技术

近自然森林经营是森林经营的一种方式,它强调完整的森林生命周期,其核心经营林技术主要表现在以流域为单元进行集中经营和以目标树为架构全林经营两大特点,进而实现林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2.1 以流域为单元进行集中经营

在传统的森林经营模式下,森林的经营是按照间伐、修枝、主伐等项目确定任务,以年度为周期,以小班为单元作业,生产布局在时间和空间上均为分散状态,仅在小班范围内开展作业。此种传统经营模式的弊端是对于较大范围的森林来说,统筹缺乏整体性,且总体成本高、基础设施的建设可能存在一定的重复,有些小班还会“被遗忘”。因此,木兰林场基于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念,以流域为单位开展森林的经营作业,将两山一沟内的全部林地、林木资源作为整体,综合进行统筹、设计,集中开展作业、系统经营,打破年度周期的限制,按照各流域逐步推进。流域内每块区域的林地,均要因地制宜地结合植被资源及具体的培育目标等开展营林措施,坚持的原则为宜造则造、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封则封[5]。营林期间的道路、房、电等基础设施需要统一规划、实施,确保配套发展。通过以流域为单位的集中经营方式,使森林经营的整体性、系统性得以增强,增加了经营的整体

效益。

2.2 推广以目标树为架构的全林经营

森林经营的传统模式主要为周期性地实施“造林-砍伐(间伐、主伐)-造林”。此模式下的缺點为同一块区域内两个经营周期之间会存在一阶段“裸露期”和幼林期,且培育的林分以同龄的人工单层纯林为主,不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及森林生态功能的充分发挥。木兰林场在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念下,推出了新的模式——以目标树为架构的全林经营,即选择寿命长、抗逆能力强、具有生长优势、实生、基本成林的树种作为培育的目标树种,长期保留、重点抚育,针对性确定培育的年限,如落叶松的培育年限为90年,油松、红松、云杉的培育年限为120年,待达到培育的目标直径后即可采伐,以培育出经济效益更优的大径材树木;与此同时要兼顾林间其他树木的生长,提高林分整体的效益。此技术框架下,针对不同的林分采取不同的营林措施,如对于优质的天然林,主要采取自然恢复的措施,适当进行人工干预,保持不同林龄树木的比例合理,维持林区内物种多样性,以提高林分天然更新的能力,促使其向正向演替方向发展;对于低质低效的天然次生林,基于自然恢复措施,加大人工干预的力度,通过培育优良的实生树木,对萌生的劣质树木进行疏伐,必要时补播优质树种、补种优质种苗,促使矮林逐渐往中林转变、中林逐渐往乔林转变;对于人工纯林,主要采取人工干预,促使林分转化为近自然状态,通过定向培育选择目标树、适当保留伴生树种、及时伐除干扰目标树生长的树种、促使后备树的自然更新等措施,实现目标树、伴生树、后备树的协调生长,形成树种更加丰富、林间结构层次及林龄更加合理的林分。此种模式下,在目标树成熟前可对多种中小径材的树木进行择伐,利于林场的可持续经营,且林地上始终有异龄复层的混交植被覆盖,提高了林分结构的稳定性及生物的多样性,极大地提高了森林的投入产投比。

3 近自然森林经营实施成效

2023年,“木兰林场近自然森林经营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6]。在实施过程中以林业生产实际为基础,基于近自然经营理念的指导,开展综合性的抚育管理措施,通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3.1 精准提高了森林的数量及质量

近年来,木兰林场通过推广近自然森林经营,增加了林间单位面积的蓄积量。2010—2020年,蓄积量由54.25 m3·hm-2增加到84.36 m3·hm-2,增幅為55.50%,年均蓄积生长率由实施前的5.17%增加到6.78%,提高了1.61个百分点;其中生长20年的落叶松生长率年均值由11.8%增加到18.0%,提高了

6.2个百分点,生长40年的落叶松生长率年均值由3.6%增加到5.7%,提高了2.1个百分点。实施近自然森林经营后,木兰林场内林下植被的类型由原来的32种增加到47种,增幅达到46.88%,单位面积的植被数由193株增加到360株,增幅为86.53%。2022年,林场内目标树经营的面积超过了1.5万hm2,其中储备的胸径达到60 cm的大径材约为539万m3,总蓄积量年均增幅在15%以上,目标树蓄积量单株年均增长量达到20%以上;木兰林场将流域作为基本的经营单元,目前打造了30个精品流域,覆盖的面积约为2.8万hm2。

3.2 提高了生态效益

木兰林场从2010年开始实施近自然森林经营,目前,荒山造林累计面积达到了1.1万hm2左右,其中98%的树木成活,大大提高了林场内的森林覆盖率。异龄复层混交的林分比例提高,且增加了珍稀树种的比例;天然次生矮林快速往乔林转化,明显提高了林分的更新能力,生态效益明显[7]。

3.3 发挥出社会效益

近自然森林经营推广期间,以流域为单元进行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建设,路网的密度大大增加,不仅利于林场内的经营活动,也便于附近居民出行[8]。森林经营期间,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木兰林场每年可为附近居民提供1.8万个季节性就业岗位,有效地实现了区域居民的增收,社会效益明显。近年来,木兰林场推广近自然森林经营取得的成效为国内其他区域的林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每年接待前来调研学习的人数达到数千人之多,且多次组织人员到省内外进行经验的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3.4 推动了森林康养、森林旅游项目的开展

木兰林场内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茂密,依托围场县作为清皇家猎苑的历史文化遗传资源,将当地丰富的人文历史与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开展各类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活动。目前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出多处集森林康养、旅游、休憩于一体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胜地,建成了蒙古大营、猎人营地、夏令营教育基地、林博苑等旅游接待及教学科研用房,以及麋鹿观赏园、湿地观赏园、植物园、龙潭瀑布、三仙洞、明月潭及小滦河漂流等一大批景区景点及娱乐设施,并与承德避暑山庄、塞罕坝国家自然保护区形成一线旅游体系。

4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应用启示

近自然森林经营在木兰林场得以成功推广并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得益于该场全体上下不断改革和创新精神,以及相关科研单位、产业及政策等的支持。

4.1 科研单位支持

木兰林场与多个教学及科研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国内有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农业大学等,国外有弗赖堡大学等,就森林经营的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并组织人员到德国及国内其他省市的国有林场进行参观培训,每年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前来指导,为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有序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4.2 产业支持

木兰林场目前制定的发展战略为以副养林、以短养长,有机地将森林营林及林业产业的培育结合起来,立足于林场内现有的优势资源,构建起符合当地实际的多元产业格局,主要产业为绿化苗木,辅以木材生产、林业旅游、硅砂加工、土地开发等产业,为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实施提供了产业方面的支撑。目前,木兰林场年收入在1亿元以上,确保年采伐蓄积量在平均削减10万m3的情况下实现森林经营、基础设施建设、职工生活等方面的投入持续增加,利于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4.3 政策支持

目前,木兰林场有“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河北省商品林经营规程改革试点单位”“全国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单位”等称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及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均对其予以鼓励,要求其在森林经营方面突破原有技术规程的限制,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在安排木兰林场各项营林生产任务时取消了指令性计划,允许其按照新制定的森林经营规划进行灵活掌握、合理安排和科学育林[9]。这些都为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有序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

5 结语

森林经营中,纯天然的模式不如近自然模式。近自然经营模式下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增强,可在各国有林场中推广。木兰林场近些年通过大量的调研,探索出适合林场实际的林业发展新思路——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其基本经营模式为以目标树为架构的全林经营,以流域为单元,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将森林的综合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李艳红,李云飞.木兰林管局森林资源现状及问题分析[J].河北林业科技,2010(3):77-78.

[2] 赵会艳,王辉.木兰林场储备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应策略[J].防护林科技,2020(5):60-62.

[3] 沈威.把生态价值转化为国有林场振兴发展优势的研究:以木兰林场为例[EB/OL].(2022-11-30)[2023-10-05].http://lycy.hebei.gov.cn/ml/show_article.php?id=10789.

[4] 李增辉,史自强.河北木兰围场国有林场探索全新的近自然育林经营模式[EB/OL].(2015-08-28)[2023-10-05].http://env.people.com.cn/n/2015/0828/c1010-27526838.html.

[5] 王艳军,王辉,陈爱桃.木兰林场森林近自然经营实践[J].林业实用技术,2021(8):46-49.

[6] 李孝辉.“木兰林场近自然森林经营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EB/OL].(2023-05-15)[2023-10-05].http://lycy.hebei.gov.cn/ml/show_article.php?id=11389.

[7] 崔国军.解读木兰林管局近自然森林经营[EB/OL].(2018-05-02)[2023-10-05].http://lycy.hebei.gov.cn/ml/show_article.php?id=6152.

[8] 马慧静.青海祁连山片区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23):84-89.

[9] 石娟,代华风.全面加强森林经营管理 着力提升自然林经营质量[J].中国林业产业,2023(6):42-43.

(责任编辑:张春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