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景观偏好理论的热带雨林植物空间分析与建议

时间:2024-05-25

沈书仪

摘 要 热带雨林是海南的生态高地,也是提供森林疗养服务的重要游憩场所。研究人群对于热带雨林景观的偏好可以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基于景观偏好理论,以海南省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明确新奇程度、景观特色、色彩丰富度和观赏特征丰富度4个主要影响因子,将特殊植物现象、植物种类丰富度和空间中视线开闭作为视觉影响因子,运用问卷对大学生群体景观偏好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整体偏好度上植物空间排序为封闭空间>覆盖空间>垂直空间>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但开敞水面空间在所有空间中偏好得分最高;新奇程度、景观特色、色彩丰富度和观赏特征丰富度与景观偏好度显著相关,有特殊植物现象的空间更受喜爱。基于以上结论,从空间配置、植物配置和植物现象3方面提出营建热带雨林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议。

关键词 景观偏好;热带雨林;植物空间;海南省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

中图分类号:TU986.5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6.026

热带雨林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我国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富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1]。热带雨林中的负氧离子平均含量超过3 000个·cm-3,对亚健康和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来说,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研究热带雨林将为开展森林疗养,发挥雨林游憩价值提供推动力[2]。

海南岛拥有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是全球热带雨林的重要组成部分[3]。海南省将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工作之一,足以反映研究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受地理位置影响,以热带雨林为代表的热带植被类型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是陌生、新奇的,人们基于猎奇心理更容易产生意愿去了解奇特的热带植物。海南热带雨林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区域绿地,是海南省的生态高地,同时是人群游憩的重要目的地之一。研究人群对热带雨林景观的心理期待将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服务效益。

目前从景观规划视角出发对热带雨林国家森林公园进行的研究多集中在空间格局分布、交通体系规划布局、国家公园形象设计等宏观层面,微观层次研究更多关注雨林生态过程、植物资源等,对公众景观偏好的研究领域几近空白[4-6]。本文以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不同类型的植物空间为研究变量,探究公众对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不同类型植物空间的景观偏好及其影响因素,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1 研究进展

以“植物景观偏好”为主要主题,“植物空间”为次要主题在中国知网(https://www.cnki.net/)进行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对植物景观偏好的研究多集中在城市公园、校园绿地和居住区等人群日常游憩的空间内,很少单独对植物空間进行偏好研究[7-8]。廖圣晓等从植物观赏特性、植物种类和种植方式、植物空间类型3方面出发,研究了游客对城市森林公园内植物景观的整体偏好,发现观花植物、乔灌草混交群落、半封闭的植物空间和林中溪流景观偏好度最高[9]。李丹丹分析了使用者对校园不同空间植物景观的偏好程度,发现植物景观的自然氛围最受关注[7]。林志浩等将关注点放在林下空间,讨论公众对于不同下垫面林下空间的景观偏好,发现视线开敞的林下道路空间最受欢迎[10]。LIU等以不同社会特征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具有潜在主题的景观空间的偏好异质性,发现开敞空间更受偏爱,景观所包含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价值也会对偏好产生一定影响[11]。

2 研究方法

2.1 基本理论

景观偏好是人根据自己的心理期待、需求及行为习惯对景观进行的偏好选择及评价,是衡量个体或群体对某种景观环境的喜好程度,反映了主体对景观的喜欢和对风景美及其对立景观的判断[12-13]。通过研究人群对热带雨林植物空间的景观偏好,可了解到影响受访者偏好评价的因素,为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开展热带雨林康养游憩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2.2 研究地点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南省西南部乐东黎族自治县和东方市交界(18°20′~18°57′N,108°41′~109°12′E),是我国第一个以热带雨林为特征的国家森林公园,也是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热带原始森林。同时,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作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试点之一,具有典型性,对其开展植物空间偏好研究可为海南省在“十四五”期间的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建设性参考。

2.3 研究对象

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该类人群接触网络较多,所涉猎的美学领域更为广泛,审美趣味更为先进和包容;此外,大学生是网络的主体用户,其审美对于公众审美偏好有较大的影响力。

2.4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分为3个部分:1)大学生的社会背景调查,包括性别、是否为园林或植物相关专业、是否为海南省本地居民;2)关于大学生对于热带雨林了解程度与认识的调查,包括此前是否了解过热带雨林、了解热带雨林的方式、认为在热带雨林国家森林公园中更有效的科普方式、热带雨林游玩目的、希望在热带雨林中感受到的内容和希望的游览方式;3)大学生对于热带雨林植物空间的偏好调查。

2020年11月前往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拍摄5类热带雨林植物空间照片,每类植物空间包含4张照片,共20张照片,照片中热带雨林植物空间具有不同的色彩、开敞程度、植物数量、植物形态、特色现象等,以了解热带雨林植物空间偏好。2021年12月通过网络面向大学生发放问卷,共收集到问卷249份,其中有效问卷221份,相关数据导入SPSS 26.0中进行分析,以探究偏好得分与影响因子和人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2.5 信度与效度分析

将问卷导入SPSS 26.0进行可靠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到可靠性统计量Alpha系数为0.939,说明问卷具有信度。在因子分析中,得到KMO值为0.748(临界值0.6),通过Bartlett球形检验得到P值为0,说明选取的指标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受访人群特征分析

以大学生群体为调查对象,其中25.2%大学生学习园林或植物相关专业。在所有受访大学生中,对热带雨林非常了解的占6.0%,比较了解的占74.2%,没有了解过的占19.9%,反映出大学生对热带雨林植物都有一定的了解。说明尽管热带雨林在我国范围内分布较集中,但由于知识普及、受教育程度高等原因,大家对热带雨林植物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3.2 受访人群心理期待分析

如表1所示,在问卷中设置相关问题以统计大学生受访者希望在热带雨林中感受的内容、理想的热带雨林游玩方式、可能的游玩目的,探究人群对热带雨林景观的心理期待。在“希望感受的内容”项中,植物种类、形态、色彩和特殊的植物现象这4项最受期待,其占比都在50%以上,分别为75.1%、71.5%、67.4%和59.3%。在“理想的热带雨林游玩方式”上,选择保持一定距离游赏的人最多,占37.1%;其次是近距离触摸的游玩方式,占25.2%;选择近距离触摸结合保持一定距离游赏的人占16.6%,选择远距离观赏全景的人仅占2.0%。分析可能原因在于,大多数人前往热带雨林游玩是为了寻找一个放松身心的环境,其次是参观著名景点和出于猎奇心理参观。

3.3 不同类型植物空间偏好得分

以同一类型植物空间的4张图片得分平均值代表此类空间的偏好得分(M)。经统计,各空间类型得分情况依次为封闭空间3.58分、覆盖空间3.57分、垂直空间3.55分、开敞空间3.52分和半开敞空间3.42分。

如图1所示,封闭空间中,包含“空中花园”景观且色彩丰富的图1(d)偏好得分最高(M=3.70);覆盖空间中表现“空中花园”景观的图1(e)偏好得分最高(M=3.66);垂直植物空间中有鲜艳花卉的

图1(c)偏好得分最高(M=3.67);开敞空间中展现开阔湖面的图1(f)得分最高(M=4.05),且在所有图片中偏好得分最高;半开敞空间中,包含独木成林现象的图1(a)偏好得分最高(M=3.56),包含蕨类附生景观的图1(b)偏好得分最低(M=3.26)。

3.4 偏好评价标准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

将每种空间类型“喜好程度”选项的平均得分作为受访人群对该空间类型的偏好度,进而判断受访者对于雨林景观的心理期待(见表2)。影响评价标准得分的因子包括新奇程度、景观特色、色彩丰富度和观赏特征丰富度。图片中有无特殊植物现象、植物种类丰富度和空间中视线开闭状态是造成受访者评分差异的视觉影响因素。通过对数据进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发现喜好程度与新奇程度、景观特色、色彩丰富度、图片中观赏特征均呈显著相关。

影响因子间也存在相关性。1)色彩豐富度与图片中的观赏特征相关,说明色彩丰富的植物空间具有更多的观赏特征,可能是色彩丰富度与植物种类丰富度呈正相关,而植物种类的丰富意味着植物形态的丰富,多样的形态与色彩自然而然地形成较多的观赏特征。2)景观特色与色彩丰富度、观赏特征丰富度相关,且与色彩丰富度相关性更高,说明植物种类、观赏特征、尤其是色彩丰富度越高越能营造的热带景观特色吸引度越高。3)新奇程度与景观特色、观赏特征和色彩丰富度均相关,其中与景观特色相关性最大。分析新奇程度得分最高的4张图片内容,发现景观特色在图片中除了受观赏特征和色彩丰富度影响之外,还与特殊的植物现象相对应,而这些植物现象满足了受访者的猎奇心理。

从受访人群对该空间类型的偏好度可得出,营造新奇程度高、景观特色明显、色彩丰富、观赏特征多样的空间对提升人群景观空间偏好有积极作用。

3.5 受访人群特征与植物空间偏好的关系

利用卡方分析研究人群特征对景观偏好的影响。通过χ2和P值分析性别、是否为海南居民和是否为园林或植物相关专业这3类特征对于不同植物空间的偏好是否有影响。由表3可知,性别与是否为海南居民对于植物空间偏好无影响,是否为园林或植物相关专业对图片6(有板根现象的垂直植物空间)呈显著影响。可能由于板根现象相比于其他植物现象在色彩上和形态上不明显,园林或植物相关专业学生有一定植物学知识因而更容易注意到板根现象,接收到图片中暗示新奇植物现象的信息从而作出反馈。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综上所述,性别、居住地等特征对大学生群体的热带雨林植物空间偏好没有影响,植物或园林相关专业的学生由于对植物相对了解,在对特定植物现象(板根)的偏好上与其他人群有差异。

在人群心理期待上,表现为更愿意与热带雨林保持一定距离游赏、在雨林空间中放松身心,希望在热带雨林中看到丰富的植物种类、形态、色彩和特殊的植物现象。

新奇程度、景观特色、色彩丰富度和观赏特征丰富度是人群热带雨林植物空间偏好的影响因子,在不同植物空间中各有侧重。人群对于封闭植物空间的偏好度最高,说明大众普遍认为封闭的植物空间可以更好地诠释雨林景观特色,符合他们对雨林的心理期待。半开敞空间是符合瞭望-庇护理论的空间类型,但它获得的景观偏好度最低,可能是雨林中的半开敞空间常表现为人类难以近距离接触和互动的岩石坡地、草丛等,包含危险因素,如蛇类、毒虫的威胁[14]。

对5类植物空间类型进行横向比较,照片中包含“空中花园”这种植物现象的植物空间往往得到较高的偏好得分,并且这些图片在新奇程度和景观特色的得分在该空间类型中也都得到最高分,说明这种植物现象能给人以新奇的感觉,满足受访者对于热带雨林的期待。开阔的水面在所有照片中偏好得分及新奇程度得分最高,这些照片中一般包含近景(湿地)、中景(水面)和远景(山体与热带植物),其具有植物郁闭度低、与其他空间差异明显且有丰富的空间层次等直观特点,令人心情放松,是最符合受访者放松身心的游玩目的的空间类型。

总的来说,景观特色与色彩丰富度和植物观赏特征丰富度正相关;新奇程度与景观特色、观赏特征丰富度和色彩丰富度呈正相关,与特殊植物现象有一定关系。

4.2 建议

4.2.1 空间布置需疏密结合

郁闭度高的空间类型,如封闭空间、覆盖空间、垂直空间,更符合大学生对于热带雨林空间的期待,总体偏好得分高;而表现了丰富空间层次的开敞空间最受欢迎。近距离接触结合保持一定距离的热带雨林游览方式最为合理,郁闭度高的空间更利于游览者接近热带雨林,但半开敞空间包含不便于人类活动的地质、动物因素,不宜过多设置。热带雨林森林公园可在大部分区域保持人类与自然的互动距离,在特定区域设置近距离接触雨林空间的机会。开敞的空间令人心情放松,符合受访者游玩热带雨林的目的。综合上述理由,热带雨林公园在设置时应注意郁闭度高的空间结合开敞空间,使空间序列发挥最大效益。但在设置的比例上本研究未有涉及,还有待深入。

4.2.2 设置丰富的色彩和种类

多数人对热带雨林中丰富的色彩和植物种类怀有期待,热带雨林中丰富的植物颜色也是表现景观特色的重要手段。植物种类多样性与植物色彩丰富度成正比,种植多类型的植物也能结合科普立牌起到科普效果,吸引人群。色叶植物和大花多花植物,如朱蕉、孔雀变叶木、羊蹄甲、木棉等,在郁闭度高的雨林空间中较为明显,因此在人群活动较多的区域可选择这些植物进行混交、丛植。

4.2.3 合理利用特殊的植物现象

有特殊植物现象的照片往往得到更高的景观偏好得分。在热带雨林森林公园营建中,可有意识地在公共活动区域丰富植物种类,种植具有雨林特征和特殊现象的植物吸引人群。带有“空中花园”这种附生植物现象的空间在同类型空间中得分都较高,说明这种现象较受欢迎。问卷对附生、气根、板根、新生红叶、老茎生花、大叶、独木成林、绞杀和藤蔓附生这9种热带雨林特殊植物现象进行了单独的植物设置,结果显示附生、板根、新生红叶、老茎生花、独木成林这5类得分较高,在植物选择上可以考虑更多选用带这些现象的植物。

参考文献:

[1] 陈琼梅.海南省热带雨林的保护和利用研究[J].花卉,2019(24):245-246.

[2] 李意德,李天平.海南热带雨林的多重价值[J].森林与人类,2021(10):28-30.

[3] 《热带林业》编辑部.海南高质量推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J].热带林业,2022,50(2):1.

[4] 殷云翰.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热带雨林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比较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0):2347-2351.

[5] 莫锦华,姬云瑞,许涵,等.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动态监测样地鸟类和兽类多样性[J].生物多样性,2021,29(6):819-824.

[6] 罗文,莫世琴,陈焕强,等.海南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古树现状调查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20,47(2):101-105.

[7] 李丹丹.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园使用者偏好与植物景观空间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9.

[8] 李星.杭州市区养老院植物景观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4.

[9] 廖圣晓,晏海,董丽.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游客对植物景观偏好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237-241.

[10] 林志浩,姚兴达,杨凡,等.基于景观偏好理论的公园绿地植物景观[J].中国城市林业,2021,19

(2):68-72.

[11] LIU X Z,TVINNEREIM E,GRIMSRUD K M,et al. Explaining landscape preference heterogeneity using machine learning-based survey analysis[J].Landscape Research,2021,46(3):417-434.

[12] 劉媛媛,卓金梅,张朝枝.游客文化差异性特征对其景观偏好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12-16.

[13] KAPLAN S, KAPLAN R.Cognition and environment: functioning in an uncertain world[M].New York:Praeger Publications,1982.

[14] 徐纹艳,赵警卫.环境审美的生物学基础和文化影响及其设计应用[J].风景园林,2018,25(5):93-97.

(责任编辑:刘宁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