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魏人山 文华红
摘 要 “三变改革”是贵州省六盘水市变革农村产权制度变革农村变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动实践。介绍“三变”改革与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内涵,指出"三变"改革是实现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目的目标,促成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内生动力,农村市场主体由分散经营转向统一经营,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和市场秩序的关键路径。
关键词 “三变”改革;城乡统筹;路径;贵州省六盘水市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2.041
2014年以来,贵州省六盘水市大力推动“三变”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六盘水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促进六盘水市高质量地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了全面小康,促进了六盘水市较快地缩短了与我国东中部地区现代化发展差距。现阶段,我国已经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在全面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三变”改革更是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关键路径。
1 “三变”改革与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内涵
1.1 “三变”改革的内涵
“三变”改革是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和“农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是指村集体将确权所有的耕地、林地、草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水域、房屋、集体建设用地(物)和基础设施等集体资源,通过评估折价、协议或者合同方式,入股投资企业、合作社及其他经济组织,变成代表股份权利的资產;“资金变股金”是指村集体将各级财政投入到村的发展类资金(除补贴类、救济类、应急资金外),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原则上转变为村集体和农民持有资金或村集体自由资金,通过协议或合同方式,入股投资企业、合作社及其他经济组织,变成代表股份权利的资本金;“农民变股东”是指农民以确权的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宅基地、自有房屋、自有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通过协议或合同方式,入股投资企业、合作社及其他经济组织,定期按股份取得企业经营红利,变成股权投资人[1]。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的内涵是农村的集体产权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经营方式和农村生产关系等3个方面的变革。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否则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必然进行变化和调整,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和调整又是通过变革生产关系的本质决定性因素及其具体实现形式实现的,决定社会的主要生产关系本质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的基本产权制度。
随着我国整体进入工业化后期,我国生产力水平整体上已经大幅度提高。2020年我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3.89%[2]。目前,我国整体上已经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化国家,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必然要求对我国农村传统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及其小农经营模式进行变革。“三变”改革,坚持农村集体资产的集体所有权不变,实行“三权”分置,将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用“三变”来整合农村集体的和农民个人的资源,保障农村集体所有权和农民权益的基础上,引进社会资本发展农村现代化产业,从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统筹城乡改革发展。
1.2 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内涵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就是区域(地方)政府在落实中央统筹城乡的宏观政策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统筹城乡生产力的合理空间布局和统筹城乡之间的生产关系的制度安排。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具体包括坚持城乡经济发展的集聚性、城乡的整体性、统一性原则,坚持协调农村和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产关系,着力弥补乡村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参与程度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缺陷,通过培育区域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新的高效率的产业模式,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通过变革和完善区域产权制度(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集体资源产权制度)、市场经济体制变革农村生产关系,协调城乡之间的生产关系,积极协调城乡资本与劳动力的利益,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互补,提高城乡资源要素的配置水平,促进实现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即城乡一体化。
2 “三变”改革是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关键路径
2.1 “三变”改革是实现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目的目标的关键路径
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村与城市同步实现现代化。2014年以来,六盘水市利用“三变”改革,顺利实现了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取得一系列巨大成就,打造了凉都“三宝”—猕猴桃、刺梨和水城春,改造出了一大批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美丽乡村,如盘州市的岩博村、钟山区的大河堡、水城县青林乡等。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以“三变”改革为契机,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坚持区内与北部5乡镇同步推进,因地制宜发展生态草食畜牧业、蔬菜、食用菌、烤烟及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引进温氏集团2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发展博新牧业西门塔尔肉牛养殖,种植经济果林0.42万hm2、烤烟0.19万hm2,发展食用菌1 261.78万棒,建成各类养殖场221个,存栏猪8.78万头、家禽89.42万羽[3]。
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通过引进城市工商资本,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现代化的农业产业,提高了农村农业农民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显然,“三变”改革有利于实现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目的—城乡一体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村与城市同步现代化。“三变”改革打造了农村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城市居民下乡旅游观光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提高了农村面向城市市场的有效供给能力,促进了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三变”改革通过农村现代产业的建设,提高了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有利于推动农村教育、医疗、社保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动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2.2 “三变改革”是促成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路径
关于城乡发展差异的原因,常用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赫希曼的空间极化发展理论、利普顿对“城市偏向”的批评及科布纳基对城乡联系形成原因的分析等来解释。对促进城乡关联发展,主要运用朗迪勒里对城镇体系作用的认识、斯多尔与泰勒对城乡结合具体途径等理论进行指导。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国家区域经济分化发展,城乡经济分化发展,其实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各市场主体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鼓励的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强者,此所谓强者恒强;市场经济并不鼓励竞争力较弱的另一方,甚至会主动抛弃不参与市场竞争者或竞争失败者,此所谓弱者恒弱。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相对于发达的城镇地区来说,参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程度不深,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乡村相对落后于城市并且是日益落后,城市往往居有中心地位并且日益强化城市的中心地位[4]。
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破解市场经济体制对不同区域或城乡的分化影响,就必须在城市经济的空间和生态承载力发展到饱和时,及时引导现代化的生产力在农村,特别是城乡交界即城市郊区的布局。“三变”改革在农村引进和培育了现代化的生产力,保证了乡村能参与市场竞争,并且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保证乡村及时分享市场化带来的发展成果。
事实上,城乡发展差距的形成是市场经济体制中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循环累积的必然结果。克服城乡发展差距,破解城乡二元格局,不能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必须加强政府的适当统筹,而政府统筹的要點在于构建城乡之间的互利共生共荣的生产关系。“三变”改革中,政府加强了对农村现代化产业项目的宏观规划和指引,加强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补充了农村经济这块发展短板,“三变”改革是构建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路径。
2.3 “三变”改革是农村市场主体由分散经营转向统一经营的关键路径
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在坚持农村集体所有权和农民承包权的前提下,将经营权进行分离,变农户承包的集体土地等资源为股权,有利于农村引进新型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取代传统农户经营主体。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活农村资源的活力,才能增强农村的市场竞争力,才能促进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才能实现统筹城乡改革发展[5]。
我国农村传统的产权制度和经营方式主要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规范设计。改革开放初期,充分考虑当时国内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坚持农村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建立和推行了以“土地集体统一所有、农户分散承包经营、大部分成果(小部分交给国家和集体)归农户自由支配”为特征的,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当时中国农村具有自给自足、小规模、小生产特色的小农经济的大发展。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条件下,土地集体所有、土地只能由农户分散承包经营,不能进入市场自由流转。这充分保证了在当时生产力不发达的历史条件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经济的稳定发展,也同时决定、协调保障了农户、集体和国家这3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现阶段,我国整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在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必须调整。在农村实施机械化、规模化、组织化的社会大生产的前提条件下,我国现有基本经济制度、农村集体所有制、计划与市场2种资源配置方式等必须保持不变,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经营主体、经营模式必须发生变革,这必然要求农村生产关系本质的决定因素,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生深刻调整。
从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实践经验来看,变革农村集体资源产权制度的核心就是改变过去那种以“集体统一所有、农户分散承包、农户分散经营”为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具有以“集体统一所有、农户分散承包、农户统一入股、企业统一经营、农民按股分红”为特征的新的家庭联产承包股份责任制。这种农村新的产权制度和生产经营方式,客观上也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三变”改革坚持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收益,同时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经营方式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6]。
2.4 “三变”改革是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和市场秩序的关键路径
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和市场秩序是市场经济体制在实践运行中的微观基础,也是生产关系实现的微观基础。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和市场秩序是否完善决定了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效率的高低,决定了生产关系实现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等的高低。“三变”改革以前,六盘水市农村经营农业的市场主体主要是个体农户,经营农业的模式大都属于简单的、传统的、基本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数量多但优质产品少,难以满足国内消费市场升级的需求;六盘水市农村市场体系不完善,农村产权市场、金融市场等缺失。“三变”改革后,六盘水市农村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农村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指农村合作社)得到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机制、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也逐渐完善。
3 结语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也决定了不同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不同利益主体集聚的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决定和保障生产关系本质的制度因素是产权制度,这也是生产关系建立的根本基础。“三变”改革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有利于合理布局农村现代化的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农村市场主体由分散经营转向统一经营,有利于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有利于促成城乡发展改革的内生动力,有利于达成城乡发展改革的目标目的。显然,“三变”改革是新发展阶段实现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关键路径。
参考文献:
[1] 魏人山.“三变”改革的内涵研究[J].全国商情,2016(8):34.
[2] 吴殿廷.区域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56.
[3] 杨翼.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4]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4.
[5] 刘奇.人工智能:引出诸多可期可虑的社会课题[N].北京日报,2017-09-06(7).
[6] 魏人山,李如海,梅桂英.“十三五”六盘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初探[J].凯里学院学报,2015(8):33.
(责任编辑:张春雨)
358250190824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