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探究

时间:2024-05-25

高海涛 喻惟 杜贵勇 郭一波 邱寿启

摘 要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与小麦、水稻共称为三大粮食作物,其本身有着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产量也相对较高,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种植。实践经验和相关研究发现,玉米种植密度会对其产量和质量会产生直接影响,想要实现玉米优质高产,需要做好种植密度的合理把控。基于此,以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为例,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并就如何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玉米;种植密度;产量;质量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20

万载县隶属于江西省宜春市,总面积1 719.63 km2,城区面积10.6 km2,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和光照充足,而且县域内水资源丰富,有着发展农业的先天优势。玉米是万载县主要的粮食作物,而在玉米种植中,种植密度会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应该得到农业技术人员的重视。

1 万载县农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万载县的人口数量迅速增长,而且在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设的带动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地矛盾越发紧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到城市务工,并期望能够定居城市,种粮积极性持续下降,政府部门虽然设置了相应的种粮补贴,但是并没有发挥出预期的效果,粮食种植效益长期偏低,农资和人工费用的增长以及粮食价格的持续走低使得万载县农村地区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抛荒撂荒现象。万载县虽然在2009年作为农技体系改革的示范县,配备了相应的农业技术人员,但是依然存在着乡镇专人不专用的问题,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农民老龄化问题日渐突显,影响了农业的长远发展。因此,需要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真正促进万载县农业健康发展[1]。

2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2.1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影响玉米产量的核心要素包括单位面积成穗数、每穗粒数以及千粒质量,这也是评估玉米产量的重要指标。玉米单位面积成穗数会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如果玉米种植密度小,则单位面积成穗数少,产量相对较低;如果种植密度过大,又会因为植株之间相互争夺水分和养分而出现空秆率高的情况,在减少成穗数的同时,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也会有所下降。因此,在玉米种植中,如果能够确定最佳的种植密度,就可以保证玉米单体植株健壮,群体长势协调,成穗数稳定,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提升,促进产量提高。

2.2 种植密度对玉米质量的影响

玉米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其中占比最大的营养成分为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玉米种植的密度不同,果实中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的含量也会不同,无论种植密度过小还是过大,都会影响上述三种营养成分在玉米中的积聚。将种植密度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才能将玉米植株的潜在效应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在外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玉米籽粒中三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也会随着升高,而当玉米种植密度达到某个限值后,如果继续增加种植密度,玉米籽粒中三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则会下降,如何找到这个限值是保证玉米品质的关键[2]。

3 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

3.1 合理选择玉米品种

玉米的种类繁多,不同品种植株高度和叶片数不同,这也是决定其光合作用的关键,对于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确定玉米种植密度时,必须做好玉米的选种工作,依照其茎秆高度和叶面繁茂程度来确定最佳种植密度。对于紧凑型的杂交玉米品种,应该适当增加玉米种植密度,保证整体产量稳定;而平展型玉米的耐密性相对较差,需要适当稀植,因为这种玉米植株的叶片相对平展,如果种植密度过大,会出现彼此之间恶性竞争的情况。平展型玉米在生长到中晚期时,植株高大,叶片宽阔,应该将种植密度控制在3 000~3 500株/667 m2,这样可实现对于水分、空间和光能的充分利用。对于一些早熟型玉米品种,植株本身叶片紧凑,可以将种植密度设置为4 000~5 000株/667 m2,通过增加种植密度的方式来提高产量。如果玉米的植株比较高大,为了确保单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避免出现倒伏问题,应该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反之,如果玉米为低秆小穗型,则可以通过增加种植密度的方式来发挥群体优势[3]。

3.2 保证种植环境适宜

玉米种植密度的选择还应该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在一些降水量相对较大的区域,应该适当降低玉米种植密度,降水量较小的地区则应该适当提高玉米种植密度。土壤是玉米植株水分和养分的重要来源,若种植区域土壤肥力较高,可以增加玉米种植的密度,如果种植区域肥力较差,土壤贫瘠,则应该降低种植密度。从农业技术人员的角度来看,在对玉米进行种植前,需要切实做好土壤环境检测工作,若玉米品种的穗粒小,但是土壤环境良好,可以加大种植密度;若玉米品种穗粒大,但是土壤环境较差,则应该适当降低种植密度。

3.3 调整种植形式

在对玉米进行种植的过程中,种植形式同样会影响种植密度。从万载县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地应该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在一些土壤肥沃的地区,宽窄行种植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相邻植株彼此遮荫的情况,改善田间通风和透光条件。对比等行距种植方式,宽窄行种植相同面积内的种植密度更大,可以增加成穗数量,提高玉米产量。农业技术人员应该依照种植区域的种植条件,做好种植密度的合理调整,以最大限度提高玉米植株的叶面积系数,加强光合作用,促进玉米品质提高。如果盲目增加种植密度,可能会导致玉米植株叶面积系数过度增加,光合作用能够制造的有机物含量不再增长,同时植株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升高,影响玉米的品质[4]。

3.4 提高种植水平

新的发展环境下,各种农业机械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现代化,而想要提高玉米种植水平,就必须关注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有关部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玉米种植模式进行创新,走现代化玉米种植道路,摒弃传统落后的玉米种植观念和手工作业模式,以新技术和新设备为支撑,提高玉米种植的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设置相应的示范基地,对新技术进行示范,不断调整玉米的品种、种植密度以及水肥条件,得到最佳的种植参数,为玉米的科学种植提供可靠支撑。

3.5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1)苗期管理,抑制玉米地上部分生長,加速根系发育,通过浇水、追肥、松土等方式,为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奠定坚实基础。2)穗期管理,在进入到穗期后,玉米植株对于水肥的需求不断增加,必须加强水肥管理,保障玉米的粒数以及穗数,确保其颗粒饱满。3)花期管理,玉米在抽雄后,茎叶会迅速增长,开始授粉灌浆,这也是决定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关键时期。若天气干旱,需要及时进行浇水,若降水量过大,则需要做好排水工作,避免出现积水情况。在花期必须做好追肥工作,避免玉米植株因为养分不足而出现茎叶枯萎的情况,在提高玉米蛋白质、淀粉等营养成分含量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

3.6 关注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对于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巨大。因此,想要最大限度保障玉米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必须切实做好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如果是刚刚发生的小面积虫害,可以使用草木灰进行防治,玉米螟虫可以在玉米抽穗阶段喷施相应的农药来防治,避免虫害大规模暴发。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应该重点放在选种和种植阶段,选择具备较强抗病虫能力的玉米品种,在耕种时强调深耕深翻,抑制病菌数量。如果已经出现大斑病,则需要将病株和病叶及时清除,避免其在玉米植株之间传播[5]。

4 结语

总而言之,玉米种植密度会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必须加强重视。万载县在发展玉米产业的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选择最佳的玉米品种,并且依照玉米品种的特性、产量水平、种植区域的水分条件等,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农业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对玉米种植密度与玉米产量、质量相互关系的研究,将种植密度控制在最佳范围内,配合现代化种植技术,实现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贾梦杨,姚泽英,李长青,等.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饲料研究,2020,43(10):105-108.

[2] 田强.探讨玉米栽培中密度与施肥的重要性[J].种子科技,2020,38(17):113-114.

[3] 罗永礼.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湖北农机化,2020(17):19-20.

[4] 韦桂芳,韦永军.玉米种植密度对产品产量及质量的影响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9(03):61.

[5] 光风柱.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3):212,215.

(责任编辑:刘 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