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莫振忠 山翠翠
摘 要 气象因子对茶树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太阳辐射、气候和水分等因素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与产量。结合气象条件,合理布局茶叶种植面积,对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具有实践意义。基于此,分析茶叶种植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茶叶生长过程中的气象灾害,并提出了相关的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关键词 茶叶;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S42;S57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6.085
1 茶叶种植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1.1 茶叶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茶树是亚热带最为典型的常绿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耐温、喜湿、喜温的特点。茶树幼苗阶段对生长环境适应能力差,必须确保种植地区的气象条件能够满足茶树幼苗的生长发育。幼苗期的茶树根系多以须根为主,营养吸收能力弱,叶片角质层过于单薄,对光照缺乏耐受性,在蒸腾作用下茶树水分散发较快[1-2]。高温、霜冻、干旱等极端天气会对茶树生理机能造成损伤,进而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若遇到更为严重的气象灾害,茶树甚至会直接死亡。气候条件在20~25 ℃,才能促进一年生茶树苗快速生长;气候条件在20 ℃以下或者高于25 ℃,茶树生长速度减缓;温度在15 ℃以上时,对茶树根系生长发育极为有利。茶树成熟阶段对气象灾害抵御能力变强,生长环境对气象条件要求也没有幼苗期那么严格。成年茶树适宜生长的温度在20~25 ℃,最低耐受温度在6~16 ℃,根系温度要求在10~25 ℃,但当温度低于10 ℃时,生长明显减缓。茶树在初春的萌芽期对气象条件要求较高,初春的茶芽和嫩梢耐低温能力差,当气温骤降至4 ℃以下时,会导致茶树已经萌发的嫩芽苞萎缩脱落。昼夜温差也会影响茶树叶片中的有机物形成,白天在光照的作用下,叶片光合能力变强,叶片内形成干物质,夜晚气温低,茶树呼吸消耗少,昼夜温差越大,越有利于茶树生长。
1.2 茶叶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茶叶产量的构成主要包括茶树的嫩芽和幼叶两部分。茶树的萌动期是在初春季节,气温在10 ℃左右;当气温上升到15~25 ℃时,茶树的叶片和树梢生长速度迅猛。如果气温保持在22~23 ℃,空气湿度适宜,茶树幼芽生长激增,可以促进茶叶产量提升。如果气温高于35 ℃,会导致茶树生产能力降低,同时还会影响植株生长,导致植株产量明显下降。茶树整个生育期都会受到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影响,与茶树产量存在正相关关系。每年1月气候温度越高,茶树遭受冻害的概率就越低,茶树产量越高。冬季降水量越高,茶树冬季休眠期水分充足,茶叶产量越高。相关学者实践表明,年极端最高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风速、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等5个气候因子与茶叶产量有关。其中,影响春茶的主要因素是3月的空气相对湿度以及4月平均气温[3]。
1.3 茶叶品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氨基酸和茶多酚是考核茶品质的两个显著指标。采摘前期日照时间短,弱光条件可促进茶叶氨基酸含量形成,但光照减少,茶多酚含量会随之下降。如果在茶叶采摘前期,日照时间长,氨基酸会减少,但在气温高的作用下,碳代谢酶活性增高,糖合成速度加快,糖转化多酚类物质代谢加快,促进多酚含量增加。例如绿茶,收敛性的苦涩味是茶多酚与氨基酸在一定比例下形成的滋味,如果茶多酚的苦涩味过于收敛,绿茶的品质和口感会变差。因此,光照条件会对茶叶的品质产生影响。此外,茶园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也能促进茶叶氨基酸和茶多酚形成,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例与光照时间为正相关关系;如果叶片温度达到56~60℃,會导致叶片中蛋白质变性,茶叶的品质变差[4]。
2 茶叶生长过程中的气象灾害分析
2.1 越冬期冻害
茶树遭受冻害一般多发生在冬季12月到次年1月,尤其是1月易发生强寒流。持续低温引起茶树内部受损是诱发冻害的最主要因素。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可保护茶树安全越冬。如果冬季降水量少,且空气相对湿度偏低,茶树遭受冻害的概率越大。此外,所处地区海拔不同,低温冻害程度也有较大差异。一般将冻害分为三种类型,重度冻害≤-10 ℃、中度冻害-8~-10 ℃、
轻度冻害-5~-8 ℃。海拔500 m以下地区,冻害发生率较低;海拔在500~1 000 m,冻害明显增加;海拔在1 000 m以上地区,冻害发生率最高。茶树冻害的主要气象因子俗称“倒春寒”,这种气温特征是初春气温上升一段时间后,茶树嫩芽萌发初期遭遇强冷空气,降温幅度多在10 ℃以上,导致嫩芽细胞受冻后干瘪,茶树梢部枝叶枯。总体来说,茶树受“倒春寒”影响导致冻害时间主要集中在2—3月,空间分布主要在海拔高于
1 000 m的高山丘陵地区[5-6]。
2.2 春茶低温冷害
每年春季3—4月,白天气温稳定在10 ℃以上时,茶树萌发嫩芽,新梢嫩芽适应气候环境能力弱,当遇极端天气,温度骤降,就会导致茶树形成冻害,一般会影响茶树产量与品质,严重的会导致新芽叶冻死,进而导致春茶减产。春茶低温遇冷害分三种类型[3]。1)寒潮降温型,出现频率占到总体冻害的30%,气象特点是气温骤降并夹杂雨雪,极端温度甚至低于0 ℃,致使已经萌发的叶芽发黄,逐渐变为褐色并脱落。2)低温阴雨型,出现频率占总冻害的50%,在春茶萌发初期,持续低温阴雨天气,一般4 d左右,严重时达到10 d以上,这种低温阴雨型冻害推迟了春茶的采摘期,导致夏秋茶的生长采摘期延后。3)霜冻型冻害,出现频率占总体冻害的20%,如果霜冻出现较晚,会对梢芽和腋芽造成较大损伤,还会冻伤新发出瘦弱的茶树芽,影响茶树的产量与茶叶口感。高海拔地区茶牙萌发较迟,受冻程度相对较轻。春茶遇冷害时间集中在12月至次年3月,受冻害海拔空间分布在500~1 500 m[5]。
2.3 高温热害
茶树遭遇高温热害是不可避免的,高温干旱会导致土壤水分大量蒸发,植株叶片蒸腾作用增强。在高温强光的作用下,茶树机体会极度缺水,叶片被高温日光灼伤呈现焦枯状态,直接导致茶叶减产,影响茶叶口感。如果平均气温在30 ℃以上,且最高温度高于35 ℃,蒸腾作用会导致空气相对湿度变低,严重抑制了茶树的生长。该种高温干旱的气象条件持续1周就会造成茶树受热害。夏季7—8月降水量居多,但也是全年日照最强、气温最高的时期,茶树的蒸腾作用也最旺盛。夏季茶树生长环境的空气湿度要求在80%~90%,如果长时间无降水,茶园相对湿度过低,就会导致茶树受害。
3 茶叶生长过程中的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3.1 科学布局,创造适宜茶树生长的良好环境
参考历年温度和极端天气出现频率,选择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根据所属茶区积温带不同,极端气温低于
-10 ℃出现频率小于15%的区域,冻害发生较少,植茶成活率高,能够确保茶的品质优良,易获得高产,可逐步培育丰产茶园。在热量资源丰富的区域,茶园的采摘批次相对增多,冬季冻害发生频率低,但是夏季高温热害频发,易导致病虫害,影响茶叶口感。选择气候优越区域作为茶园种植区,对茶叶单产和茶叶品质尤为重要。
3.2 科学应用气象预报,预防冻害
为了降低茶园的土壤层温度,可在冬季寒潮来临之前对茶园采取大面積灌溉,以此增加茶园空气相对湿度,促进茶园土壤热容量增加,增加导热率,减小昼夜温差,保护茶园不受冻害。一旦发现茶树受冻,应及时修剪,还可刺激剪口以下茶树干位置定芽和萌发,加速茶树恢复生产。在春茶生长过程中,极易发生低温冷害,应密切关注寒潮气象预报,集中人力采茶幼芽或者在茶树区上方加固防护材料等,减少冻害带来的损失。为了保证茶株健壮,秋茶可选择不采或者相对少采,同时做好灌冬水、施腊肥、培植土壤、防治病虫害等工作,保持茶树健壮生长,增强其御寒能力。
3.3 抗旱保墒
为了减少热害带来的损失,应在高温热害来临前,提前对茶园土壤中耕松土,扩大土壤层间隙。可用枯草落叶覆盖土壤表面,有效减少水分蒸发,蓄水保墒,降低茶树丛内空气温度,茶叶面温度也能得到控制。通过人力作用不断调节空气相对湿度,可改善茶叶生长环境,使茶叶抗旱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另外,可根据育种技术选育抗干旱、抗高温、耐热害的茶树品种,利用生物技术试管育苗,转基因技术改善茶树耐旱能力,减少高温干旱气象灾害对茶园的影响。
3.4 加强茶叶气象服务产品研发
目前,我国大多数茶园已经配备了健全的小气候检测和茶树土壤检测设备,但是相对精度不高。茶园分布范围广,山地丘陵地带海拔相差较大,气象监测不能全面覆盖,仅有信号区域可通过对相关数据指标的检测合理掌控气象灾害的防控措施。我国对茶园小气候预报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产品缺乏研究,同时对茶树病虫害预报模型等相关服务产品配备不到位,影响茶园精细化生产[2]。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大力研发,不断构建气象监测系统,加强小气候预报监测,根据茶园区域海拔不同构建不同预报模型,同时对茶园气象灾害实行预警服务,着重研发对茶树种植活动相关的气象评价产品,对冻灾或者旱灾实行全过程动态评估,确保茶叶高效生长和高产。
4 结语
为确保茶叶的产量与品质,应选择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进行种植,并对茶树与气候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茶树种植区的气象要求和注意事项,针对冻害和热害及时采取气象防御和人工补救措施,以此实现茶叶增产增收,最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培娟,唐俊贤,金志凤,等.中国茶树春霜冻害研究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21,32(02):129-145.
[2] 曾璐,朱冬梅,马小燕.武平县桃溪绿茶品质与气象条件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12):149-150.
[3] 雷玄肆,付平珍,陈鲍发,等.景德镇市春茶开采期预报分析[J].江西科学,2020,38(06):887-890.
[4] 汪建军,杨爱萍,张坤,等.气候变化对江西茶树高温热害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20,32(11):94-98.
[5] 娄伟平,吴利红,姚益平,等.茶树春季低温冷害和霜冻灾害的区别[J].中国茶叶,2020,42(10):42-45.
[6] 李敬源,钟晓云,叶瑜,等.苍梧县砂糖桔低温冷害风险区划[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4,35(01):63-66,125.
(责任编辑:赵中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