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时间:2024-05-25

林晓贤, 林炜铃, 张 政, 吕伟波

(福建农林大学 安溪茶学院,福建 泉州 362400)

全球农业重要文化遗产(GIAHS)于2002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倡议[1]。目前,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主要从农业文化遗产概念[2-5]、系统机制[6-10]、文化景观分析[11-13]、土地利用[14-15]、生物多样性[8,16-17]、旅游开发[18-21]、保护利用[22-28]、热点综述梳理[29-31]等方面进行研究。 虽然国内外均有学者梳理了农业文化遗产的热点综述,但是文献的研究时间跨度较短,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还缺少系统性梳理,因此,该研究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于2002—2021年WOS和CNKI数据库中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文献进行可视化数据分析,从文献发文量、期刊分布、高产作者及机构合作、关键词等方面梳理2个典型数据库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发展态势,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相应的研究基础和思路。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工具

CiteSpace是陈超美教授在2004年使用Java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利用CiteSpace的文献共被引、共词网络以及作者共被引等功能对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和研究趋势实现可视化探索[32]。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数据来源为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利用高级检索分别以Topic=(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OR GIAHS) and Topic=(protection OR conservation OR preservation OR conservancy OR aegis)and Document Type=(Article OR Review) and Language=(English)和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跨度都为2002—2021年,共获得1 108条记录(其中,WOS有346条记录,CNKI有762条记录),经过筛选剔除不符合的记录,最终得到809条有效记录(其中,WOS有330条记录,CNKI有479条记录),以此作为研究对象。

使用CiteSpace 6.1 R2版本软件,设置时间切割分区为1年,阈值选择Top N=50、Top N%=10%,Pruning选择Pathfinder和Pruning sliced network为基础上,分别选择Author、Institution、Keyword进行图谱绘制及其研究分析。

2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现状

2.1 文献数量分布

从研究的文献数量分布来看(图1),WOS和CNKI中的总发文数量从2002年的1篇到2021年的111篇,整体经历可以分为2个阶段:初级探索阶段(2002—2011年)和快速增长阶段(2012—2021年)。初级探索阶段成果较少,发文数量呈现缓慢波动增长;快速增长阶段,成果呈现螺旋式上升,发文数量波动幅度明显,整体趋势是急剧上升。其中,WOS在发文数量上出现2次小高潮(2013和2017年),主要源于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推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计划中实现了保护经验推广和聘请各国专家委员担任委员,推动了各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CNKI在发文数量上出现了4次小高潮(2012、2014、2016和2020年),主要是中国至FAO发起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倡议后积极响应,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保护政策和具体举措,为国内学者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

图1 2002—2021年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献数量

2.2 期刊分布

分析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期刊分布,可以更细致地了解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涉及的领域和范围的发展情况[31]。2002—2021年,刊载在WOS上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研究文献共有171个英文核心期刊,发文数量最高的期刊为《SUSTAINABILITY》,有42篇;2011-2021年,刊载在CNKI上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研究文献共有188个中文期刊,发文数量最多的期刊为《中国农史》,有29篇。

利用文献计量学3大定律之一的布拉德福定律,把涉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研究领域的期刊按发布频次按降序排列并分为核心期刊、相关期刊和非相关期刊,在其定律中认为核心期刊能反映该学科的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32]。根据相应的计算公式:

r0=2ln(eE×Y),

式中,r0为核心区期刊数量,E为欧若拉系数(E=0.577 2),Y为当前领域最大载文量期刊的载文数量[4]。

该研究中,YWOS=42,YCNKI=29,通过计算4舍5入可得r0(WOS)≈9,r0(CNKI)≈7,即在WOS中处于核心期刊的有9种,分别为《SUSTAINABILITY》、《LAND USE POLICY》、《LAND》、《LANDSCAPE RESEARCH》、《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AGRICULTURE ECOSYSTEMS &ENVIRONMENT》、《MOUNTA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JOURNAL OF ETHNOBIOLOGY AND ETHNOMEDICINE》;在CNKI中处于核心期刊的有7种,分别为《中国农史》、《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遗产与保护研究)》、《世界农业》、《古今农业》、《资源与生态学报(英语版)》、《农业考古》、《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它们是目前分别在外国和中国刊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研究成果的主要期刊,并且它们的办刊宗旨均倾向性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2.3 高产作者及机构合作图谱

作者和机构合作图谱可以发现某个领域研究学者和机构之间的学术合作关系,为之后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33]。在生成的图谱中,N为网络节点数量,E为连线数量,Density为网络密度[33]。

由图2可以看出,在图2-a中的WOS作者图谱中E>N,说明在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研究的过程中,作者之间的合作相对密切,特别是以Min Qingwen(citation counts:15)和Mauro Agnoletti(citation counts:5)等作者为中心点的合作网络最为紧密;在图2-b中的CNKI作者图谱中N=303,E=252,Density=0.005 5,E

图2 在WOS和CNKI刊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研究论文作者的图谱

由图3中可以看出,WOS和CNKI机构图谱中E均小于N,其中,在WOS中,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itation counts:27)表现出较强的中介中心性,表明其在该领域有较强的影响力,其次是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itation counts:19)、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itation counts:9)等机构;在CNKI中,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citation counts:71)为主要影响机构,其次是中国科学院大学(citation counts:40)以及以南京农业大学聚集的南京农业大学(citation counts:16)、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citation counts:14)等机构。

图3 WOS和CNKI刊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研究论文机构的图谱

3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知识结构

研究热点是某个领域中某个阶段的学者共同关注的一个或者多个话题,也是这个领域在某个阶段的发展趋势[32]。而关键词是一篇论文的核心,可以利用Cite Space软件中关键词的分析,绘制关键词的词频图、共现图和突现图来分析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相关领域的热点、发展趋势和知识结构。

3.1 关键词词频和中心性分析

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就认为其所代表的主题热点程度越高[31],中介中心性(Centrality)表示该关键词在所有关键词中的地位,中心性大于0.1就证明该词在该领域的地位更强[49]。通过2大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在2大数据库中,conservation(频次:72、中心性:0.32)、management(频次:50、中心性:0、06)、biodiversity(频次:41、中心性:0.25)、landscape(频次:36、中心性:0.02)等词是该领域的核心词;保护(频次:67、中心性:0.27)、文化遗产(频次:22、中心性:0.13)、动态保护(频次:18、中心性:0.2)、遗产保护(频次:14、中心性:0.24)等词是该邻域的核心词。结合关键词词频和中心性的统计结果,2大数据库主要研究重点词是保护、动态保护、生物多样性、文化景观、文化遗产、遗产保护、农业遗产、多样性、农业景观、影响、农业文化遗产、气候变化、乡村振兴、价值、利用、农业、兴化垛田、京西稻。从关键词词频中可以看出,国内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主要以自然生态圈以及乡村产业生态圈为研究依托。

3.2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热点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是通过算法将关系紧密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其中,值最大的为该聚类的代表,并在图中通过转折点、标志点和具有高度中性的点表现出来,从而探测某个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群集[49]。该研究采用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得到图4,WOS中的前4个聚类标签分别是#0(agricultural landscape)、#1(landraces)、#2(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3(socio-ecological production landscapes and seascapes);CNKI中的前4个聚类标签分别是#0(保护)、#1(动态保护)、#2(保护利用)、#3(农业遗产)。聚类的规模越大,编号越小,即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热点主要是农业景观、地方品种、农业文化遗产体系、社会生态生产景观、海景、保护、动态保护和保护利用。

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进程中主要依据FAO对全球农业文化遗产的定义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行解剖式研究,研究涉及农村、环境、土地利用、系统、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等,形成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热点聚集。通过对聚类的特征词综合分析发现,国外期刊涉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趋向于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内部结构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利用、社会生态价值保护研究,且多数研究者从农业景观视角[7,11-13]入手探究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内部结构作用机制和保护措施,特别是农业景观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7,50]、农业文化遗产主体及社会关系保护研究[6,51-52];国内期刊涉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趋向于主体研究(当地居民社区)、政策研究(乡村振兴政策)、借助产业融合(农旅融合)实现活态保护、价值认知构建。

图4 WOS和CNKI刊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研究论文关键词聚类图谱

3.3 关键词突现分析

突现词可以说明在某个时期该领域研究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30]。对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分别得到WOS突现强度最高的12个关键词、CNKI突现强度最高的9个关键词(图5)。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领域中最早、持续时间最久的研究热点,其间涉及的研究热点有生物文化多样性、文化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区域、森林管理、土地使用模式,农业文化遗产在2019—2021年被频繁引用,伴随着影响、可持续性、服务3个关键词,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认知开始趋向统一;中国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从概念定义、发展途径、农业文化遗产主体研究到结合乡村振兴政策保护利用阶段变化。从突现的强度上看,影响、文化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农业文化遗产和生态多样性保护等词在国外期刊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领域被多次反复提及;而在国内期刊中,乡村振兴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领域提及程度远高于其他关键词。

图5 WOS和CNKI中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文献关键词突现分析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该研究基于WOS和CNKI数据库利用CiteSpace软件检索2002—2021年发表的相关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文献,系统梳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研究成果、研究热点和趋势。

1) 研究整体经历上,根据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领域的发文数量分为初级探索阶段和快速增长阶段,国内期刊发文数量的发展强度高于国外期刊发文数量整体的发展强度。

2) 研究者主体上,闵庆文在国内外均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其次是Mauro Agnoletti和王思明为主,分别带领各自的团队和研究机构产生研究集聚,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整体均尚未形成跨国家、跨团队的机构合作,均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现象。

3) 研究内容上,国外期刊以自然生态圈为主,倾向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环境生态因素、保护路径、自身地理因素等方面;国内期刊以乡村产业生态圈为主,着重以农业为主要栏目,研究农业历史、农业文化保护、农业资源保护、乡村治理等方面。

4) 研究热点上,国外期刊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主要有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内部结构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利用、社会生态价值保护研究;国内期刊则趋向于主体研究(当地居民社区)、政策研究(乡村振兴)、借助产业融合(农旅融合)实现活态保护、价值认知构建。

5) 研究趋势上,国外期刊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主要基于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因此在研究上趋向于生态、自然保护研究;国内期刊发文的研究热点和趋势经历了从概念定义阶段到发展途径阶段,再到农业文化遗产主体研究阶段,最后是乡村振兴阶段及保护利用阶段的变化,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趋向于如何在农村实现保护和发展。

4.2 展望

对比WOS和CNKI数据库中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成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未来的研究应该注重当地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加强研究领域的交叉融合,丰富案例研究。

1) 重视引导当地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观能动性。①当前国内外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热情高涨,但是对于当地居民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针对当地居民的研究也多为个案研究,研究结果无法得到广泛推广。最好的保护就是发展,只有保证农民利益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促使农业文化遗产实现“活态化”保护;②提高当地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认同感,从而使他们自觉、主动地成为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保护者、创造者;③要增加对“新农人”的培养,打造以人为中心的保护与传承模式,在实践中需要与时俱进,创新传承途径。

2) 加强研究领域的交叉融合。当前国外研究的重心在于自然生态领域,国内研究的重心在于社会经济、历史领域的研究,国内外均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领域拓展不足。农业文化遗产是一个具有“五位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是不同领域产生交叉和融合的结果,具有多种社会、经济、自然特征。因此,在保护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各领域的交叉融合,并且由于农业文化遗产的特性致使大多数农业文化遗产地位于生态功能重要区、经济落后区、生态和文化资源丰富区,其发展和保护更需要协调多种关系,需要多个学科领域专家和部门共同努力,取长补短,而不是各自为营。

3) 丰富案例研究,促进政策法规制定。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规范纳入法律体系层面,可以提高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从国内外研究成果中也均体现了政府在农业文化遗产中发挥的作用。由于农业文化遗产种类众多,国内外对于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案例重复性高,不利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因地制宜。因此,在之后的研究中应该增加对不同农业文化遗产案例的保护研究,促进各地政府制定因地制宜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法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