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覃翠玲
摘 要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重点调查大化县羌圩、岩滩、共和、雅龙和板升5个乡(镇)9个村,收集了粮食、蔬菜、果树、经济、药材和其他类农作物种质资源48个品种,其中白马牙玉米、小白糯玉米、本地黄玉米、糯墨稻、无芒粳稻、本地糯稻、糯旱谷、本地小番茄、猫豆为大化县珍稀物种。通过这项行动,指出6个存在问题,提出了6个对策,对于促进种质资源的保护提出几点有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大化县
中图分类号:S32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06.065
大化瑶族自治县(简称大化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的红水河中游,地处北回归线略为偏北的低纬度地带,在广西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斜坡余脉上,都阳山脉自北向南跨过全境,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形成了北高南低的地形特点。境内山峦起伏,北部海拔一般在500~800 m,最高是板升、七百弄乡,海拔一般在900~1 000 m,最高山峰为七百弄乡的弄耳山,主峰海拔1 108 m。南部海拔一般在150~300 m,高低悬殊大。土地总面积2 749.98 km2,其中耕地面积2.53万hm2(其中水稻播种面积0.50万hm2),丘陵和山地这两种地形占据了全区大部分的面积,高达90%以上。该区隶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所以其气候特征为温和、湿度适宜,春夏秋冬界限明显降水量相对比较充足,冬季时间较短,春季时间长,这样优等的氣候条件是非常适合作物生长的,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资源条件。鉴于大化县的盆地特征明显,呈现倾斜式,山地和丘陵的面积又非常大,其地形在垂直方向的高度较大,地形地貌种类繁多,气候条件也较为丰富,所以该地区适合种植的农作物的种类繁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同时也会促进农作物种类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条件。
1 促进农作物物种资源保护的意义
1.1 促进人们健康生活与发展
农产品的种质资源保护,也就是农产品的遗传性保护资源,在整个生态环境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是整体生物多样性的组成,是整个人类的宝贵物质财富,也是人们生活的物质保障。人类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都需要这些基本条件的支持,无论是衣,还是食等方面都离不开农作物的支持 [1]。
1.2 保护生态环境
丰富多彩的世界是大自然的产物,大自然与世界的联系依赖着丰富多样的物种,如果大自然界的众多物种都不复存在,那么就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世界存在的意义也就消失了,对于整个自然界的和谐稳定都极为不利。如果大自然的物种逐渐消失,那么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就会变得脆弱不堪,直接影响的就是人类的正常生活,试想人们的正常生活都无法保障,何谈健康发展,随着物种的不断消失,人们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已经失去的生命是无法挽回的,对于人们的伤害也将是无穷的。
1.3 遗传学和品种选择的研究
遗传基因想要丰富,就必须依赖丰富的物质资源,只有基因库是丰富的,才能不断促进新型农产品的培育,选择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耕地的面积与人口的发展是呈现反比例的,所以粮食无法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增加粮食的总产量迫在眉睫,因此转基因作物的出现也不是毫无根据的,它解决了粮食产量不足的难题,促进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就必须促进物种的多样性,只有分析不同物种的基因,将其进行重组,加工,才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4 种质资源不可再生
种质资源对于作物的意义就像人类的基因库对于人类的意义,如果一种基因消失了,将无法通过其他方法让其再现,随着基因的不断消失,物种也将会消失,鉴于基因的不可重生性,所以需要做好物质资源的保护。
2 大化县种质资源收集工作的现状
2.1 收集范围
大化县种子管理站受农业部及自治区种子管理局委托,于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按照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开展了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2]。1 a多来,深入大化镇、共和乡、贡川乡、百马乡、古文乡、江南乡、古河乡、都阳镇、岩滩镇、北景镇、羌圩乡、乙圩乡、板升乡、雅龙乡、七百弄乡、六也乡等16个乡(镇)开展普查,其中重点调查羌圩、岩滩、共和、雅龙、板升等5个乡(镇)。
2.2 收集品种
收集了粮食、蔬菜、果树、经济、药材和其他类农作物种质资源48个品种。其中白马牙玉米、小白糯玉米、本地黄玉米、糯墨稻、无芒粳稻、本地糯稻、糯旱谷、本地小番茄和猫豆为大化县珍稀物种,必须立即做好保护。
2.2.1 粮食作物
玉米类:白马牙、本地黄玉米、小白糯玉米;水稻类:糯墨稻、无芒粳稻、糯旱谷、本地糯稻,本地籼稻;其他:饭豆(小赤豆)、黑豆、绿豆、高粱、糯小米。共13个品种。
2.2.2 蔬菜
野山姜、四季葱、四季蒜、本地小番茄和野生韭菜,共5个品种。
2.2.3 果树(水果)
马槟榔(藤)、橄榄、荔枝、枇杷、山核桃、无花果、山野葡萄、油粟、榛子、酸梅、野芭蕉、龙眼、山梨、野生柠檬和苹婆,共15个品种。
2.2.4 经济作物
红皮花生、芝麻、火麻、蓖麻、红蓖麻、红蓝草和猫豆,共7个品种。
2.2.5 药材
野生灵芝、金樱子、扁担藤、大红袍和野生薏米,共5个。
2.2.6 其他
凉粉果、野生淮山、紫心同薯,共3个。
3 种质资源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管理体系不健全
促进种质资源的保护是一个区域的共同问题,只有管理者带头保护,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确保保护工作的有效性,但分析现阶段的保护工作,首要问题就是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措施,这将直接影响整个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在物质资源保护的初期,更加需要领导层的广泛重视,开一个好头,才能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3]。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生态与环境也是动态发展的,但整体发展方向不容乐观,同时对于物质资源的保护工作又非常不尽如人意,导致一些重要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甚至是地球上一些比较珍惜的资源正在逐渐消失,如果不采取规范有效的管理,对于自然界的破坏将是无穷的。
3.2 基层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偏少
县乡农业技术人员偏少是制约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大化县农业系列招聘的人员大部分不是农业院校植物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而是工科、文科专业毕业生。这些人员没有农科知识,不完全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更谈不上种质资源保护。
3.3 资源種类收集面窄
由于人才、财力等因素制约,目前大化县种子管理站只对部分古老的地方栽培品种进行收集。收集的面窄、种类少,还有许多水果、蔬菜、茶桑、药材类等,特别是野生资源尚未进行收集。如野板栗、野酸杨梅、野生黑橄榄、野马槟榔、野薏苡、野椒、油桐等野生品种都需要有计划地收集、保存。
3.4 缺乏有针对性的保护基地
设立专门的种质资源保护基地有一定的困难性,主要原因是财政支持力度不大,仍停留在表面形式,没有真正付诸行动,所以本来可以将一些需要保护的种质资源进行集中规范科学的管理,但由于缺乏专门性的保护基地,使得这项工作的开展变得困难重重,影响了种质资源保护的有效性,同时对于已经存在的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4]。
3.5 经费不足严重影响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大化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经费很少,自治区种子管理局下拨10万元,地方财政没有配套经费,这些钱只能购置一些办公用品及用于少许差旅。由于经费不足,导致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不能广泛进行,保护基地建立、原生境保护、种质圃用地、贮藏库建设(包括库内设备)等也不见行动。
4 建议与对策
4.1 建立健全种质资源监督管理组织
稳定而健全的组织领导机构是保证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县级是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登记、整理、保护工作的最基础最基层,直接影响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局面开展的到位程度。因此,除种子管理机构负责日常工作外,应建立一个政府牵头的农业、财政、科技等部门组成的领导机构,做好规划、协调、政策、资金筹集、监督管理等工作,提高种质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强保护力度确保种质资源工作的有效开展。
4.2 加强农业技术专业队伍建设
对作物种质资源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鉴定描述记录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弥补这些资源性状记录的不足。而这项工作是细致、繁琐又延续性极强的工作,有稳定的专业科技人员显得十分重要,要及时建立梯度结构的老、中、青专业队伍,引进招聘农业专业技术人才,落实任务,制定考核制度,对工作成绩优秀的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或做不出绩效的要严肃批评处分。
4.3 增加经费投入
种质资源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政府、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政府应将其作为一项战略决策来对待,把它确定为一种战略资源,足有成效地保护、开发、研究及利用,造福子孙后代。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日常管理运作和设备的购置使用维护,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等都必须有正常的经费保障,政府应把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列入农业财政预算,其他部门和社会各界也应当支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共同将大化县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做得更好,做出显著绩效。
4.4 建立稳固的种质资源保护基地
建立稳固的保护基地是加速种质资源鉴定、繁殖和开发的重要必要条件。种质资源考察、收集、繁殖、利用一定要稳定持续进行,它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延续性的工作。通过基地的试验、鉴定、整理,可以加快资源的利用速度,同时使收集到的各类作物种质资源目录及其对应的特征得到有效的保存、延续,而不致丢失。特别是那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种性适应能力地域局限性强的作物和短命种子、顽拗型种子及无性繁殖作物,必须在相应的地域(县级)建立保护基地,确保稳定种性和品种特征特性。
4.5 建立完整的数据库
对收集到的各类作物种质资源目录及其对应的特征特性鉴定描述应全部输入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保证数据安全,为科研部门提供研究利用信息,加快新品种的培育和作物育种业的发展[5]。
4.6 种质资源保护与观光旅游融合
大化县种质资源丰富多样,作物四季生长开花结果,风景多好,加上有红水河——七百弄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长寿之乡、奇石之乡等美景美称。将种质资源保护区建立在红水河——七百弄旅游区内,给游客观赏瑶乡百花、欣赏民族风情,使旅游区增添风采、提升品位。种质资源保护与观光旅游两者相映,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佟屏亚.种质资源是人类共享的财富吗?[J].种子世界,2006(8):17-20.
[2]方嘉禾.中国生物种质资源保护现状与行动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1):77-80.
[3]刘旭.作物种质资源与农业科技革命[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1999(2):31-35.
[4]阮晓亮.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与保护利用对策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08(1):1-4.
[5]汤光仁.搞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工作的方法[J].种子科技,2011(6):15-16.
(责任编辑:赵中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