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摘 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对于新时期农业粮食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手段,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成果。基于此,分析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客观阐述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特点和作用,深入挖掘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09.012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水稻生产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30%以上,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60%的人在以水稻为主食。因此,保证水稻生产有助于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满足社会生产发展需要。但随着耕地面积逐渐减少,退耕还林举措的大力推广,面对急剧增长的人口压力,提升农作物粮食生产能力成为必然选择。提高水稻粮食产量需要依靠前沿的栽培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栽培技术的增产作用,缓解人口急剧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由此可见,分析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于后续工作开展影响较大。
1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概述
超高产的概念并非是我国提出,首次提出是在1980年日本的水稻育种“逆7.5.3计划”中,而我国水稻超高产栽培则是在1986年由颜振德提出。龚金龙等人认为,超高产水稻栽培可以从两种角度分析,一是创造世界最高单产的栽培;二是在不同的栽培方式和不同生长环境下,有效协调水稻生产中存在的矛盾,深入挖掘栽培技术潜力,对于提升水稻生产产量作用较为突出。同时,还可以降低化学药品的投入,实现更加高产、安全的稻米,避免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总的说来,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实际应用中,可以为水稻生产质量和安全提供更坚实的保障,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1]。
2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特征
经过对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化和创新,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总结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2.1 巨库强源
水稻超高产栽培中需要获得充足的库源协调保障和支持。李建武等人认为,对于水稻的高产栽培,建立巨库强源群体是必然选择,通过稳定穗数和发育巨量单位面积总粒数,提升后期净同化率和干物质积累。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群体质量指标优势十分明显,成碎率高、颖花量较多。通过大量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水稻增产更多的是由于群体总颖花量增加,结实性状较为可观。故此,水稻高产栽培需要建立在合适的生态条件和颖花量巨库群体基础上,较传统的栽培技术而言优势更为突出[2]。
2.2 干物质生产和积累
在水稻生产中应用超高产栽培技术,除了需要具备坚实的巨库群体基础以外,还需要尽可能地充实籽粒,提升水稻籽粒的光合作用能力,提升水稻生产产量。邹应斌提出,超高产水稻干物质积累的优势更多体现在各个阶段的高群体生长率,其中超高产水稻抽穗期干物质量占总体的60%左右,从水稻拔节到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是一个不断增加的过程,干物质积累量在总体占比也呈现出一个不断增长的趋势[3]。
2.3 群体结构良好
钱普祥等在关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中,提出水稻高产栽培的群体质量指标表现为高成穗率和颖花量,抽穗后叶面积不断衰减,最大叶面积指数在7.5左右,干物质积累量随之增长。通过大量的实践工作可以了解到,水稻高产栽培中,需要选择安全抗倒品种来提升群体库容量。伴随着栽培产量的增加,株高逐渐增长,个体生长量的增加,可以实现对株型结构的优化增产[4]。
3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要点
3.1 优先选择超高产品种
品种的合理选择将直接影响后续水稻的超高产生长,是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首要前提。在大量实践中可以了解到,水稻超高产品种自身根系发达、光合作用率高、抗病能力强等优势。因此,在水稻超高产品种选择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选择安全成熟、生长期长的优良品种;穗粒协调的品种;株高适中,抗倒伏的水稻高产品种。
3.2 带蘖壮秧
壮秧具有返青快、分蘖早的优势,有助于实现高产、多穗的目标。当前水稻壮秧工作开展中,主要是选择适宜秧龄的品种,播种到插秧天数大概在35~40 d,随机插秧则在35 d以内,确保秧苗可以正常生长和发育。当前,秧苗高度控制在13.33 cm最为适宜,适当地缩短节间来满足壮秧要求。通过大量实践调查可知,水稻的秧苗茎越宽,秧苗素质更高;植株干重高,表明水稻的干物質积累量越多。秧苗根系多少由数量和长短来决定,如果壮秧根系片叶超过3条,达到4片叶将有12条根,并且保证根系均是白根[5]。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中,对于壮秧的要求较高,主要为适龄和保持叶蘖基本同伸两个方面,其中适龄主要是强调秧龄满足生长发育和季节优化同步要求,而保持叶蘖基本同伸则要求在四叶期间,秧苗分蘖至少在0.8个以上。在水稻壮秧处理中,主要是通过早旱、足肥和喷施多效唑方式实现,以此来培育出超高产地上、地下协调生长的水稻品种,为后续水稻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3.3 合理密植,打造高效的群体
合理密植是一种水稻超高产的有效手段和方式,原因在于巨库强源在合理穗数基础上,可以获得预期的高颖花量,追求大穗。因此,可以通过有效分蘖期末阶段适当地减少肥料的施加量,及时有效的断水搁田,尽可能地避免无效分蘖现象出现,形成合力的群体动态、规模,提升超高产水稻产量的同时,通过打造良好株形的方式来优化群体结构建立安全库容的高光效群体,增加干物质积累量。
3.4 合理的肥水管理
在超高产水稻栽培管理中,科学合理的施肥有助于提升水稻产量,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施肥量,确保施肥量可以满足水稻超高产生长和发育需求。在确定施肥总量基础上,结合不同水稻生长阶段肥料吸收要求,有针对性地确定水稻养分比例,为超高产水稻生长和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支持。需要注意的是,有机肥和无机肥应协调施加,确保土壤中氮磷钾养分平衡,为水稻超高产栽培提供充足的养分环境。
4 结语
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行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结合不同生长阶段,选择优良的品种、合理密植,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水稻生长可以获得充足的养分支持,提升水稻产量。
参考文献
[1]龚金龙,张洪程,李杰,等.水稻超高产栽培模式及系统理论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水稻科学,2014,21(4):417-424.
[2]李建武,张玉烛,吴俊,等.超高产水稻新组合Y两优900百亩方15.40t/hm2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稻米,2014,26(6):1-4.
[3]邹应斌.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技术策略——兼论壮秆重穗栽培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11(1):32-36.
[4]钱普祥,肖跃成,王宝金.麦秸全量还田塑盘摆秧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稻米,2015,25(1):52-53.
[5]陈金平,段仁周,彭保宏,等.杂交水稻超高产优质强化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14(5):138-142.
(责任编辑:刘昀)
收稿日期:2017-02-16
作者简介:潘国长(1977—),男,壮族,广西横县人,在职研究生,农艺师,主要从事水稻、马铃薯、食用菌栽培技术推广工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