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摘 要 根据油茶低产林改造情况,对长势旺盛,但主导为劣种、劣质株油茶纯林进行嫁接改造。采用高枝换冠嫁接技术,辅以适当的营林技术去劣留优,能够获得高成活率,同时采用该技术嫁接成活后植株长势旺盛,大大减少了除萌工作量并提高了产量,是一种值得推廣的技术。
关键词 油茶;营林;丰产;高枝换冠嫁接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09.014
油茶是一种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为常绿的小乔木或灌木,有很强的适应性,耐贫瘠、抗干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油料树种。油茶的主要嫁接技术包括撕皮嵌接法、改良拉皮切接法,油茶嫁接成活是利用砧木与穗条形成层的分裂作用,产生愈合组织让砧木与穗条之间形成一体的输导系统,最终形成新的植株。这些都为油茶低产林良种化改造提供了技术基础[1-3]。高枝换冠嫁接技术也被称为高接换优或高枝嫁接,在低产油茶林的改造中是最快捷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笔者在广西田林县利周乡和平村示范基地、八桂乡六丹村示范基地进行了油茶高枝换冠嫁接,利用高接换优技术,获得了明显的成效,油茶林在改造过程中获得丰产,产量提高1倍。
1 试验地概况
1.1 利周乡和平村示范基地
基地于2010年1月建设,5月完成全林分大树嫁接换种,面积为0.2 hm2。位于田林-乐业县二级公路旁,距离田林县14 km,距离最近的汕昆高速公路出口19 km,交通便利,改造前为本地普通农家品种,每667 m2产茶油9 kg,林相整齐,有良好的生长势,林分年龄30 a,林地坡度15°,海拔400 m,主要品种为岑软2号与3号穗条,涉及农户1户(6口人)。
1.2 八桂乡六丹村示范基地
基地于2011年1月建设,面积34 hm2,距田林县38 km,涉及4个自然屯71户,受益人口共287人。林分年龄30 a,林地坡度28°,海拔400 m,于2012年5—6月进行高枝换冠嫁接,主要品种为岑软2号与3号穗条。改造前为当地普通农家品种,共产68 176.8 kg。
2 油茶高枝换冠嫁接技术
2.1 工具
根据嫁接的需要,使用合适的嫁接刀、单面刀片、手套、木工锯、塑料绳、塑料袋、毛竹笋大片的壳、消毒药液、洒水器和3#ABT生根粉等。
2.2 利周乡和平村示范基地的具体方法
第一,根据林地与树势条件,全部进行嫁接换冠。2010年5月完成全林分大树嫁接换种,选用岑软2号与3号穗条。
第二,加强对林地土壤的管理,避免嫁接植株提早衰败,每年砍杂除草,浅垦,深度为20 cm,施肥一两次;新梢萌发前与采穗后追加速效肥,因树制宜,每次沟施油茶专用肥0.5 kg/株;第2~3 a深垦1次,深度
25 cm,同时深施油茶专用肥0.5 kg/株。
第三,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采用生物、药物防治相结合方式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实施补接、肥水管理等嫁接后管理措施。
2.3 八桂乡六丹村示范基地的具体方法
第一,根据当地林地、树势条件与农民的意愿,清除林地的杂灌、桑寄生,不对密度进行调整,然后采用沟施油茶专用肥1次,0.5 kg/株,让基地砧木长势恢复,为提高嫁接成活率奠定基础。
第二,于2012年5—6月进行高枝换冠嫁接,选用岑软2号与3号穗条,根据林地的实际密度采用隔行嫁接方法嫁接,嫁接行完成后,将未嫁接的那行砍除,以保证接芽不被阳光直晒,提高嫁接成活率,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三,加强基地的管理,每年砍杂除草、浅垦,深度为20 cm,施肥一两次;新梢萌发前与采穗后追加速效肥,因树制宜,每次沟施油茶专用肥0.5 kg/株;第2~3 a深垦1次,深度25 cm,同时深施油茶专用肥0.5 kg/株。
2.4 具体嫁接操作
2.4.1 断砧
将所选择的砧木于距离地面50~60 cm的位置锯断,在断砧时要注意避免将砧木皮层撕裂,注意将锯口削平,削平为外低内高,保证一定的斜度。
2.4.2 拉皮
根据接穗的长短与大小,采用单面刀片在砧木的断口处向下切两刀,两刀为平行,宽度2~3 mm,然后把皮挑起并拉开。
2.4.3 削穗
用单片刀自穗条叶芽背面的芽基稍下方平直往下斜拉一个切面,长度约2 cm,切面稍微可见木质部,基部的随心可见;然后在叶芽的正下方做一个短的接口,切面为20°~30°的削面(马耳形);再平切一刀,成为一叶一芽的接穗,如果叶片小则留一片叶,将大的叶片去掉1/2或者2/3。
2.4.4 插穗
接穗的长切面朝里,对准形成层,插进拉皮槽内(紧靠一边),接穗的切面要比砧木断口稍微要高,然后将砧木挑起的皮覆盖于接穗短切面,通常可在一个砧上接穗1~3个。
2.4.5 绑扎
将接穗插好后,使用具有较强拉力、宽度在2.5 cm左右的塑料薄膜带将接口做好绑扎(自上而下绑扎),固定好接口避免接穗发生移动。
2.4.6 保湿
在接穗绑扎完成后要罩上塑料袋密封,规格通常为14 cm×20 cm,对接穗起到保温保湿效果。
2.4.7 遮荫处理
在塑料袋外层绑扎竹笋壳进行外层遮荫,根据嫁接时间绑扎方法各异。若5月嫁接,则采用南北方向包扎,6月嫁接,则采用东西方向包扎,全天避免内部见阳光,防止高温死苗;8月中旬、9月上旬嫁接的遮荫处理包扎方法与5月基本类似。在嫁接后为了避免受到蚂蚁的侵害,使用毒笔沿着砧木画一圈,同时要避免人畜的危害[4]。
2.5 嫁接后的管理
一是定期检查嫁接口,在嫁接后要定期检查嫁接口,检查塑料袋有无破损,竹笋壳有无歪斜影响到遮荫效果。二是及时除草和施肥。三是揭膜拆袋,在嫁接后1个月愈合抽梢,50 d左右新梢由红色变为绿色,此时傍晚要将保温塑料袋除去,在阴天或雨天揭膜;当新梢生长到约6 cm时再将遮荫的竹笋壳除去,在此之前仍使用竹笋壳遮荫。四是除萌,在嫁接成功后,为了保证嫁接的新生枝条获得足够的营养,要在第二年的清明节前要将砧木上心脏处的萌芽除去,保证嫁接枝条能够旺盛生长。对于嫁接当年萌发的枝条不要急于去除,如果萌发得过盛则可将上部剪去,待其再次萌发。五是修剪整形,根据成活的接穗的生长情况适时地修剪整形,使其树冠形状理想。修剪的时间最好选择冬季11月,如果冬季没有修剪,则可在第二年的2月修剪。砧木植株未换冠嫁接的枝条可在2~3 a后逐渐剪除,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营养平衡,同时也可以起到遮荫的效果,让嫁接的新生枝条可以正常地生长和发育,保证每面的产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
2.6 病虫害防治
油茶易患的病害有软腐病、炭疽病、煤污并、叶肿病等,易患的虫害有油茶果象、茶黄毒蛾等,因此要做好油茶林的病虫害防治。必须采用营林技术为主,生物技术、化学药物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5]。
具体的防治方法:第一,在垦复、施肥的过程中剪除病枝、病叶、病果等残体并深埋;第二,将树干的病斑刮除干净,将历史病株清除,杀死虫卵、虫蛹;第三,油茶高枝换冠嫁接后萌发的新梢易出现炭疽病,且6—9月为盛发期,此时可使用50%的退菌灵每隔15 d喷施1次,在春季新梢生长后喷洒1%波尔多液,避免病原的侵染。
3 结果与分析
3.1 示范点高枝换冠嫁接情况
两个基地高枝换冠嫁接的具体情况见表1。
3.2 示范基地经济效益评价
经高枝换冠嫁接后,田林县利周瑶族乡和平村示范基地第二年开始少量结果,第三年正式投产,油茶产量与产值显著提升。具体见表2。经专家测评,2013年平均牧场油茶鲜果443.6 kg,总产量为1 330.8 kg,比低改前平均牧场115.8 kg提高了327.8 kg,产量高,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种植户对油茶换冠改造的积极性。
经高枝换冠嫁接后,田林县八桂瑶族乡六丹村示范基地当年产量比施肥改造前提高了13.42%,平均667 m2产133.68 kg,2012年5—6月实施高枝换冠嫁接后,平均每667 m2油茶鲜果增加到200.52 kg,2013年(第三年)平均667 m2产油茶鲜果334.2 kg,与低改前比较每667 m2产量提高218.46 kg,产量高,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见表3。
3.3 标准地油茶产量
2013年11月6日进行现场测产,选取两个村具有代表性的林分,实测2个标准地,每个标准地100 m2,测定标准地内单株鲜果产量,计算茶果667 m2产量。结果见表4。
3.4 综合抚育改造示范基地产量及产值
2011年开始同步推广实施综合抚育改造项目,建设规模65.8 hm2,抚育改造第3年平均667 m2产油茶鲜果334.2 kg,折合茶油21.7 kg,每667 m2产茶油比目标产量(20 kg)增收1.7 kg,增长率8.5%;每667 m2产茶油产值按2011年同比价格40元/kg计算,每667 m2产值868元,比目标产值(680元)增收188元,每667 m2產值提高27.6%,效益率提高12.6%。平均每667 m2产量比低改前(7.5 kg)提高14.2 kg,效益比低改前提高189.3%。
4 结语
在高枝换冠嫁接技术下,低产油茶林得到有效的改造,不仅让产量大幅度地提高,同时也创造了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油茶嫁接前产油量是5~10 kg/667 m2,嫁接3年后的油茶产油量达到10~20 kg/667 m2,由此可见,油茶高枝换冠嫁接技术是一项值得推广与应用的技术。
参考文献
[1]彭佳龙,郑永祥,史小华.油茶高接换冠嫁接成活率影响试验[J].浙江林业科技,2012(2):57-59.
[2]唐泽兵,曾松青,唐冬华,等.油茶大树砧换冠嫁接山茶花技术研究[J].科技传播,2016(14):171-173,199.
[3]袁中跃.油茶拉皮切接法高枝换冠技术[J].安徽林业科技,2011(6):72-73.
[4]汪国红.低产油茶换冠嫁接茶花技术初探[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0):18-20.
[5]彭佳龙,郑永祥,史小华.油茶高接换冠嫁接成活率影响试验[J].浙江林业科技,2012,32(2):57-59.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17-02-24
作者简介:何桂花(1981—),女,壮族,广西百色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林业技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