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市广场植物造景中的空间组织形式探究

时间:2024-05-25

摘 要 作为重要的景观元素,植物除了自身的美学形态与生态效益,对空间的建造功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于此,以城市广场这一公共空间为例,分析植物的空间组织形式,主要包括植物开敞空间、封闭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等。

关键词 城市广场;空间;植物造景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09.016

1 相关概念

1.1 城市广场

广场在欧洲的出现源于古希腊,最早的功能是人们进行集会和商品交易,形式多不规则,后来逐渐演变为城市的中心,因其开敞无覆盖的空间特性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与象征,承载着城市居民主要的公共生活。

阿明德对城市广场给出了比较全面的概念:“城市广场是由边界限定了内外的明确的三维空间,其基面和边界都被赋予了建筑学的定义”“城市广场是公共的城市空间组成部分,它在所有时候对所有人开放”“城市广场常常是城市历史上通过重要事件留下痕迹的地方,或许作为一种集体记忆的场所”“城市广场被容纳进了城市道路网络,作为网络的节点它同时也是静稳的”“成功的城市广场应具有超量的步行功能特征”。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城市广场的公共属性,一方面它的形态必须是完全开放的,另一方面,它必须吸引大量的人流与活动。城市广场的植物造景也必须遵循上述原则,满足人们对于城市公共生活的需求。

1.2 园林植物与植物造景

园林植物是指由人工栽培、具有一定观赏价值、适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主要包括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木本花卉、草坪以及地被植物,另外,园林植物也包括防护植物、经济植物以及室内装饰用花卉。

我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了“植物造景”这一概念,植物造景就是运用各种园林植物材料,在遵循植物生态习性的基础上,将其合理搭配,科学栽植,展现植物根、茎、叶、花等的形态美和群体美。植物是园林中唯一有生命的元素,其在一年之中、一天之中都有形状、色彩、质感的变化,所以在植物造景中要充分考虑植物色相、季相的变化,其在场地中的时序变化是植物造景的一大特色。

在城市广场植物造景中,要更多地考虑人的行为心理、审美需求对植物景观设计的影响,植物一方面可以作为建造材料组织广场上的空间,另一方面,其不同的生态习性也展现了不同城市广场独特的地域性。

1.3 空间与空间感

空间是指人能感觉到的与周围物体产生的联系,各个方向全部围合可以产生明显的空间感,某几个方向(如顶面、侧面等)或单个方向的围合也可以产生空间感,所以空间既可以是完全封闭或完全开敞的,也可以是半开敞半封闭的[1]。广场中的空间主要指人的活动范围内由植物、地形、道路、小品等景观元素组织成的不同区域。广场因其视线开阔,空间的创造往往被忽视,实际上广场上空间的创造很重要,可以有效引发各类公共活动的发生,这些空间既可以是实在存在的物体围合而成,也可以是暗示的空间,如从硬质铺装到草坪的变化,暗示了活动性质发生改变。园林植物根据不同的配置方式,可以对观赏者创造出不同感受的空间。

2 城市广场中的植物空间组织形式

植物作为重要的景观材料,既有空间建造功能,又有美化功能[2],笔者总结在广场中几类常见的植物空间类型,用以讨论植物在广场中如何造景。

2.1 封闭空间

封闭空间是在一定范围内,选用的植物高度高于人的视平线,形成视线屏障,使人很难看到植物遮挡背后的景观。这时人的视距缩短,观看的焦点移到植物围合的近景上,人的注意力集中,产生包围感和亲切感。这种植物空间形式通常用于面积较小的广场,或广场性质为临近居住区的市民广场,因为这种封闭空间私密性较强,适合少数人独处或安静休憩,大的纪念性广场或综合广场不能使用太多,以免使人们长时间在闭锁的空间中产生视觉疲劳。

2.2 开敞空间

植物开敞空间是指植物景观在人的视平线以下,通常较低矮,既不遮挡人的视线,也不遮挡植物周边的其他景观,通常以覆盖地表的形式出现,如使用草坪、地被植物、低矮的灌木等。在开敞式空间里人的视野开阔,交流增多,易产生公共活动。如湖南株洲的炎陵广场,既有大面积的硬质铺装,也有一定开敞面积的草坪,冬季游人在此晒太阳、闲坐聊天,草坪成为广场中的软质基底。偶尔几株高大乔木点缀于草坪上,并不遮挡视线,只是成为人们的依靠性景观或标志性景观。这种植物的空间组织手法以前在广场设计中常被人忽略,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广场就是大面积硬质铺装,实际上尺度适宜的开敞植物空间一样适用于广场设计,除了可以增加生态效益外,还可以柔化整个广场氛围,区分不同的广场空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广场中的草坪不应设计成坚硬的围栏,应以开敞式或周围坐凳围合为主,草种应选择耐践踏、观赏期长、修建容易的品种,在一定时期封闭养护,其他时间段允许人们进入游玩。

2.3 半开敞空间

半开敞空间通常有一面开敞,其他几面借助地形、山石、植物等进行围合。如广场中的座椅,背景以植物(如竹类)围合,面朝广场的开场面,这样半围半开的休息设施,既可以让使用者方便观赏广场上其他人的活动,还可以得到背后有庇护的安全感。或者在树丛设计时,有疏有密,疏密结合之处也形成了一种半围合半开敞的空间感。广场除了一览无余的开敞景观,也会营造一些相对独立的小空间,使用一些小乔木或大灌木,如紫荆、丁香、紫薇等,它们因具有一定的高度使人产生围合的空间感,但又因其对视线没有完全遮挡,使人的视野没有完全封闭。在广场中合理使用这样的植物空间,可以打破单调感,增强引导性和探索的趣味性。

2.4 覆盖空间

覆盖空间是指通过高大乔木的树冠形成连续的“顶盖”,其下由于乔木的分枝点较高而提供给人们活动空间。在广场中这样的覆盖空间可以结合树下座椅、地面硬质铺装一同构成“有顶盖无墙壁”的场所,既可以遮荫纳凉,又不影响人的视线和活动。树种可以选择落叶树种,冬季落叶阳光可以穿过,夏季绿叶可以遮阴。此类树阵广场在南方城市中比较常见,如重庆的三峡广场,连续的树阵正好遮挡了强烈的日光,从清早就有人在此锻炼身体,中午附近逛街的人在树下休息,到晚上的广场舞等活动,良好的遮阴环境使得该场所的利用率很高;桂林理工学院入口处的树阵广场,虽然面积不大,但因树下的座椅较多,又靠近门口和教学楼,成了师生们经常停留的场所,而树下的硬质铺装也成为一些集会性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

覆盖式植物空间一般可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一般而言,规则式适用于广场植物景观设计,能产生明显的韵律感与节奏感,成为广场的一种软质的秩序表现,如舒瓦茨设计的梅萨艺术中心景观设计;自然式可用在小面积区域,或使用廊架上攀附植物这样的形式来达到覆盖空间的目的。

2.5 垂直空间

树冠紧凑的乔木成行成列的栽植方式易形成广场中的垂直空间,如水杉,高高的树冠竖直向上生长;或其他分枝点较低的大灌木围合栽植,使人产生墙面围合、顶面开敞的空间感,这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半开敞空间,由于植物空间两侧封闭,将人的视线引向前方和上方,易产生“夹景”,使行走其中的人被引导、限定,通常在这种垂直空间的尽头会安排对景或是重要的景观节点,以满足人们在视线引导后希望有所收获的心理。这种植物垂直空间在广场中较为常见,在广场中需要突出主景时通常会使用这种手法拉近人的视线。另外,广場上的立体花坛、植物雕塑也是将人的视线引向垂直面的常用植物造景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还经常把地被植物覆盖于倾斜、不规则的几何形体上,以此来划分广场空间,兼做小品设施,这也是植物营造垂直空间的一种组织手法。

3 结语

现代城市广场越来越重视植物景观的创造,因为植物不但为广场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还可以与其他景观元素一样,创造不同类型的空间,满足市民的各种公共生活。要很好地把植物造景运用于广场的空间组织中,必须熟练掌握植物的生态学与美学特点。前者包括植物适宜生长的环境,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不同的习性与特点,后者包括植物整体或部分所表现出来的线条、色彩、质感、气味等。本文主要探讨在科学合理配置植物的基础上,如何根据植物的特性营造出不同的广场空间。

参考文献

[1]何礼华,汤书福.常用园林植物彩色图鉴[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蔡永洁.城市广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17-02-28

作者简介:张旻(1983—),女,陕西汉中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景观设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