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威宁县烟区云烟116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时间:2024-05-25

文德锋 熊晶 郑登峰 柳阳 胡锦 刘仁祥 刘金亮 高焕晔

摘 要 为了对贵州省烤烟后备品种云烟116在威宁烟区配套集成合理的栽培技术,形成优化的群体结构,提高产质量,采用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设置施肥量、密度和中心花开放时的打顶去叶数三个试验因素,研究了施肥量、密度、打顶去叶数等主要栽培技术对云烟116田间生长、经济性状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生育进程方面,施肥量、密度和打顶去叶数对云烟116生育进程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现蕾期和顶叶成熟期,施肥量多则有所推迟;2)在农艺性状方面,施肥量和密度对云烟116烟株的株高、茎围、单株叶面积等农艺性状的影响较大,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3)在经济性状方面,施肥量、密度和打顶去叶数对云烟116的产量、产值和均价均有显著的影响,种植密度对产值影响最大,其次是施肥量(纯氮),再者为留叶数。最优回归分析表明,试验结果为每667 m2施纯氮8 kg,种植1 000株,中心花开放后花序下方小叶数打掉2片的处理综合表现最优。

关键词 云烟116;配套技术;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贵州省威宁县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6.003

中国的烟草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虽然烤烟在我国种植业结构中的占比仅0.65%[1],但两烟税收已连续5年保持在万亿元以上,烟草产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2]。

在烤烟配套技术研究中,肥料施用量、种植密度以及采收叶片数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单位面积施肥总量和种植密度决定着单株肥料获得量,影响到烟株生长发育和产量产值。留叶数是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单株实际采收叶数,是构成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因素,影响着单株平均单叶重和单株烟叶产量。在施肥量或施氮量研究方面,秦艳青等[3](2007)研究了不同供氮方式和施氮量对烤烟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师进霖等[4](2009)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农艺性状、产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尹东等[5](2015)研究了施肥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影响。他們的研究表明,施氮量会改变烟株农艺性状及产量,且在一定范围内会延迟烟叶成熟,从而延长大田生育期。在种植密度单因素研究方面,张绍军[6](2009)研究了烤烟不同种植密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时向东等[7](2012)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烤烟叶片生育期光合特性的影响;龙大彬等[8](2012)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烤烟K326上部叶产质量的影响;覃潇等[9](2013)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巫山烟区烤烟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表明种植密度对叶片生育期光合特性、烟叶产量及化学品质等均有重要影响,在特定品种、特定生态条件下的栽培技术应该配套适宜的种植密度。在留叶数单因素研究方面,申宴斌[10]等(2009)研究了不同留叶数对烤烟新品种NC297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王炽等[11](2016)研究了留叶数对烤烟K326产量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留叶数会影响烟株农艺性状,随着留叶数增加,烟株株高、节距增加,茎围变小,上部叶片面积变小。增加留叶数会提高烟叶产量,但会导致烟叶上等烟率下降,进而均价下降。此外,留叶数还会影响烟叶化学品质以及大田生育期,留叶数增加,则大田生育期延长。

在烤烟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中,部分学者通过改变试验设计,同时研究施肥、密度与留叶数中的二因素如密度与施肥量[12-14]、密度与留叶数[15]或施肥量、密度、留叶数三因素[16-17]互作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从中找出对产量、品质影响的主要因素。总的来看,密度对烤烟经济性状影响较大,在一定密度下,留叶数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其次为施肥量。

云烟116是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以8610-711为母本,以单育2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的烤烟新品种,于2016年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8]。由于该品种为新近育成品种,近年来被包括贵州在内的多个产区列为后备品种加以引进试种并开展配套技术研究。本研究主要对威宁烟区云烟116适宜施氮量、密度和留叶数进行研究,为云烟116在威宁烟区的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烤烟品种为云烟116。供试肥料为烟草专用肥(其中N∶P2O5∶K2O=9∶13∶22)。

1.2 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于2018年在毕节市威宁县黑石头镇进行,该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温16 ℃,年降水量626 mm,无霜期191 d。试验地块平整、排灌方便、肥力均匀,上年度未栽过烤烟或茄科作物,上一个种烟季节未发生青枯病、黑胫病及根结线虫病。

本试验设置了施肥量、种植密度和中心花开放时打叶数三个因素进行研究,采用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共设10个处理,3次重复,共30个小区,小区规格为4行区,行距1.1 m,株距随设计处理的密度而异(每667 m2株数1 000株的处理,株距为0.61 m;每667 m2株数1 142株的处理,株距为0.53 m;每667 m2株数1 238株的处理,株距为0.49 m;每667 m2株数为1 400株的处理,株距为0.43 m),小区面积40 m2。基肥在移栽时施用,占总施肥量的70%,追肥在团棵前施用,占总施肥量的30%。在中心花开放后打顶,打顶时各处理按试验设计的打叶数打掉第五花枝下的小叶。施肥量、密度、留叶数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见表1。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生育进程

从移栽开始,记录各处理大田期生育进程,包括移栽期、团棵期、现蕾期等,以“月-日”表示。

1.3.2 农艺性状

各处理分别在烟株团棵期、现蕾期选取5株具有代表性、长势相对均衡的烟株测量农艺性状,包括株高、茎围、茎高等,取其平均值。测量方法参考按烟草行业标准YC/T 142-2010《烟草农艺性状调查测量方法》。

1.3.3 经济性状

烟叶成熟期对各处理成熟烟叶进行挂牌采收、绑竿、烘烤,单独存放并按42级烤烟国家标准(GB 2635-92)由基地单元主检定级、称重,按当年烟叶收购价统计各处理每667 m2产量、每667 m2产值等烤烟经济性状指标。

1.4 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0、DPS 7.05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肥量和密度与打顶去叶数对云烟116生育进程的影响

不同处理的生育进程如表2所示,各处理均在4月30日移栽,之后各处理进入团棵期的时间均为6月9日,说明施肥量、密度对团棵前生育进程无影响。各处理进入现蕾期的早晚存在一定差异,但处理间最大相差仅有

3 d,以处理3、处理7、处理8等单株获得养分相对较少的处理现蕾较早,以单株养分获得量较大的处理2、处理9现蕾相对较晚;打顶均在7月29日进行,各处理无差异。脚叶成熟、腰叶成熟期各处理叶无差异,但由于打顶后各处理留叶数不一致,导致烟株顶叶成熟期存在差异,以打葉多、密度大、施肥量少的处理先成熟,反之则晚成熟。

2.2 施肥量和密度对云烟116农艺性状的影响

2.2.1 对团棵期的影响

不同的施肥量、种植密度对团棵期农艺性状的影响见表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由于当地移栽时间较晚,且移栽后30天内均未出现有效降雨,导致各处理烟株均生长缓慢,团棵期推迟,且株高相对偏低,团棵期各处理株高变幅在11.4~15.0 cm,以处理10最低,以处理6最高;最大叶长变幅在26.1~30.3 cm,以处理5最低,以处理9最高;最大叶宽变幅在10.4~16.3 cm,以处理8最低,以处理3最高;单株叶面积变幅在861.44~

1 509.32 cm2,以处理8最低,以处理9最高。总体上看,根据密度和施肥量计算单株纯氮量,单株纯氮量高的处理,团棵期农艺性状数值较高,反之则相对较低一些。从团棵期单株叶面积方差分析可见,各处理单株叶面积均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2.2.2 对现蕾期的影响

不同的施肥量、种植密度、打顶去叶数组合处理的现蕾期农艺性状见表4。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现蕾期各处理烟株的株高在87.2~94.9 cm,以处理2最低,以处理4最高。各处理茎围在6.4~7.7 cm,以处理3最低,处理4、处理8最高。出叶数各处理差异不大,均在19~20片。最大叶长变幅在60.1~62.8 cm,以处理10最高,处理1、处理6最低。最大叶宽变幅在17.8~22.8 cm,以处理8最低,处理6最高。单株叶面积变幅在10 701.41~14 220.69 cm2,以处理6最低,处理3最高。总体来看,现蕾期单株叶面积并未随单株纯氮量的增多而增大,如处理2、处理9、处理6等单株纯氮量较多的处理,其单株叶面积反而没有单株纯氮量较小的处理如处理3、处理7、处理8的大。从现蕾期各处理单株叶面积方差分析结果可见,各处理单株叶面积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2.3 施肥量、密度和留叶数对云烟116经济性状的影响

不同的施肥量、种植密度、留叶数组合处理的烟叶经济性状见表5。由表可知,处理6的每667 m2产量最高,其次为处理9,每667 m2产量最低的为处理8,其余处理差异不大。均价最高的为处理9,最低的是处理8;每667 m2产值最高的为处理9,最低的为处理8。产量、产值、均价均与施肥量呈正相关,与密度呈负相关。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各处理烤后烟叶的每667 m2产量在93.53~114.45 kg,处理6的产量最高,处理8的产量最低。各处理每667 m2产值在1 625.05~2 295.26元,以处理8最低,处理9最高。各处理上等烟率在29.66%~43.39%,处理10最低,处理3最高。各处理上中等烟率在69.58%~84.25%,以处理8最低,处理10最高。从经济性状方差分析可见,每667 m2产值处理6与处理9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2.3.1 不同施肥量、密度、打叶数对产量的影响

通过对产量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得出不同施氮量、密度和打叶数与产量的回归方程:

Y=79.653 905 8+8.425 966 055X1+0.017 784 668 226X2+

3.997 067 611X3+0.425 985 942 1X1×X1-0.778 680 774 8X3×

X3-0.009 118 958 026X1×X2-0.737 670 236 0X1×X3+

0.004 283 857 910X2×X3

Y表示产量,X1表示施氮量,X2表示种植密度,X3表示打叶数。

可以看出,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产量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产量随打叶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对回归方程进行进一步分析,在667 m2施氮量为8 kg、种植密度为1 000株/667 m2、每株打叶数为2片时,产量取得最大值,该组合即为产量的最优组合。

2.3.2 不同施肥量、密度和打叶数对均价的影响

通过对均价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得出不同施氮量、密度和打叶数与均价的回归方程:

Y=45.757 315 3+0.012 622 756 089X2-2.956 616 788 3X3+

0.087 807 873 86X1×X1+0.000 008 130 894 765X2×X2+

0.114 811 864 00X3×X3-0.001 742 076 089 5X1×X2+

0.043 717 012 89X1×X3-0.001 476 269 847 1X2×X3

Y表示均价,X1表示施氮量,X2表示种植密度,X3表示打叶数。

可以看出,均价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随打叶数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通过对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得出667 m2施氮量为8 kg、种植密度为1 000株/667 m2、每株打叶数为2片时,均价取得最大值,即该组合为均价最优组合。

2.3.3 不同施肥量、密度和打叶数对产值的影响

通过对每667 m2产值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得出不同施氮量、密度、打叶数与云烟116均价的回归方程:

Y=951.617 938+266.090 565 19X1+0.719 193 799 0X2+

184.370 602 44X3+18.111 682 128X1×X1-23.566 791 526X3×X3-

0.303 360 084 58X1×X2-31.861 527 36X1×X3+0.127 950 290 36X2×X3

Y表示产值、X1表示施氮量、X2表示种植密度、X3表示打叶数。

均价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随打叶数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通过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可得出667 m2施氮量为8 kg、种植密度为1 000株/667 m2、每株打叶数为2片时产值取得最大值,则该组合即为产值最优组合。

3 讨论与结论

3.1 不同施氮量、密度及打叶数对云烟116农艺性状的影响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栽培技术中对云烟116的主要农艺性状影响较明显的是种植密度,在种植密度为1 000株/667 m2时云烟116农艺性状表现最佳,烟株的株高、茎围和最大叶长叶宽以及单株叶面积等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高。说明了在低密度时田间通透性好,能够促进云烟116的生长发育。

3.2 不同施氮量、种植密度及打叶数对云烟116经济性状的影响

李伟等[19](2017)研究中出现了施氮量和留叶数对云烟116产量、产值影响不显著的分析结果,他认为还需要考虑试验地土壤肥力,综合分析烟叶化学成分以及评吸质量等来确认,从而进一步分析比较其云烟116高产配套栽培措施的组合优劣。本研究则表明,施氮量、打叶数、种植密度等三个因素都共同影响着烟叶产量,而合理的群体结构则影响烟叶的外观质量,所以三个因素需相互协调,才能改善烟叶的经济价值,不同施氮量对云烟116的产量、产值有较明显的影响。

通过对产量、均价、产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均以施氮量为667 m2施氮量为8 kg、种植密度为1 000株/667 m2、每株打叶数为2片的配套栽培技术能获得最佳经济性状。

本研究仅为1年的试验结果,受气候尤其是降水的影响,试验结果在某些性状上并未呈现与试验因素及水平相一致的规律性变化。在特定生态条件下,为云烟116配套适宜的施肥量、密度及打顶去叶数,还需要多次重复验证。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2] 孙敬钊.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6.

[3] 秦艳青,李春俭,赵正雄,等.不同供氮方式和施氮量对烤烟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3):436-442.

[4] 师进霖,姜跃丽,张辉.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农艺性状、产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2):1582-1585.

[5] 尹冬,张勇江,李纪宁,等.施肥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形成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6):120-123.

[6] 张绍军.烤烟不同种植密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7):59-60.

[7] 时向东,朱命阳,赵会纳,等.种植密度对烤烟叶片生育期光合特性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12,18(6):38-42.

[8] 龙大彬,郭亮,李帆,等.不同种植密度对烤烟K326上部叶产质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2(15):34-35,38.

[9] 覃潇,戴林建,赵炅冏,等.不同种植密度对巫山烟区烤烟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3(21):23-25.

[10] 申宴斌,刘彦中,马剑雄,等.不同留叶数对烤烟新品种NC297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09,30(6):57-60,64.

[11] 王炽,闫辉,夏体渊,等.留叶数对烤烟K326产量和化学成分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6,29(9):2121-2124.

[12] 孫敬钊.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6.

[13] 汪丽,刘雷,杨文钰,等.种植密度与施钾量对烤烟品质的影响[J].华北农业学报,2007(S1):106-110.

[14] 刘云,王程栋,程朝晖,等.施肥量与种植密度互作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8(16):5-6,9.

[15] 王付锋,赵铭钦,张学杰,等.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0,26(3):487-492.

[16] 刘仁祥,黄宁,邓桂秀,等.贵烟4号施氮量、密度和留叶数配套技术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6(2):95-100.

[17] 徐敏,侯冰清,汤朝起,等.烤烟品种豫烟10号种植密度、施氮量和留叶数的优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6,45(4):54-57.

[18] 焦芳婵,吴兴富,张谊寒,等.烤烟品种云烟116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J].种子,2017,36(12):100-102.

[19] 李伟,张静,刘浩,等.云烟116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筛选[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2):291-29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