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沈阳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规律探究

时间:2024-05-25

范唯艳

摘 要 为研究沈阳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规律,于2017—2018年分别采用黑色水盆诱集和挖根的方法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和幼虫的发生动态开展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地区韭菜田发生的根蛆害虫优势种为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其在韭菜上年发生4代左右。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在田间呈聚集型分布,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升高。沈阳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以冬季最重,春、秋季轻度发生,夏季基本不发生。

关键词 韭菜迟眼蕈蚊;田间调查;发生特点

中图分类号:S436.3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15.014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是我国韭菜种植和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也是我国独有的根蛆类害虫。韭菜迟眼蕈蚊幼虫食性杂,为害重,俗名韭蛆,尤嗜食韭菜[1]。沈阳地区的韭菜种植多采取反季节扣棚生产,以供春节期间市民需求。对韭菜栽培为害较大的是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其成虫一般为害较小。幼虫大多聚集于地下3 cm左右土壤中,啃食韭菜根部,而成虫则在地表附近活动[2]。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给农民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为减少损失,菜农常用高毒农药灌根或冲施,这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3]。

沈阳地区冬季户外最低温度通常在-30 ℃左右,理论上韭菜迟眼蕈蚊很难在沈阳地区越冬。然而,由于沈阳地区韭菜种植普遍采取冬季扣棚生产,为韭菜迟眼蕈蚊提供了绝佳的安全越冬场所。多年以来,沈阳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规律缺乏有效研究,致使其科学防控工作也一直较为被动。基于此,从2017年开始,笔者就对沈阳市新民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为当地韭蛆的科学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沈阳市新民市大喇嘛乡车家屯村,土地平整,壤土,灌溉条件良好。为多年生栽培韭菜,冬季扣棚生产。试验地长80 m,宽9 m。选用适宜在东北栽培的寿光独根红为试验品种。

1.2 韭菜迟眼蕈蚊发生动态

1.2.1 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发生动态

2017年1—12月,在试验田中放置7个黑色水盆用于诱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每个水盆间距10 m。每周调查1次,收集并统计水盆中的成虫数量,及时清洗或补充清水。

1.2.2 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发生动态

2018年1—12月,在新民市大喇嘛乡试验田采用以点代面的方式,选取8畦韭菜,每畦韭菜选取8个点,每点调查6墩韭菜,调查记录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发生情况。

1.2.3 韭菜迟眼蕈蚊在温室中的发生调查

2018年1月,在新民地区试验田温室中进行,同样采取调查样点的方法调查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情况,选取多个点,点和点之间距离至少6 m以上。

1.3 统计方法

将调查结果汇总、统计,并运用办公软件WPS2017分析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沈阳地区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发生动态

沈阳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动态见图1所示。由于有温室的庇护,冬季韭菜迟眼蕈蚊成虫正常活动。1月中旬出现首个高峰,3月初和4月下旬各出现一个高值。6月起已进入夏季,气温逐渐攀升,致使韭菜迟眼蕈蚊成虫数量保持较少状态。10月底11月初降雨量有所减少,进入秋季,成虫生存条件适宜,因此其数量逐渐增多。由于春季气温回暖,温室需揭棚管理,夏季韭菜陆续开花和结籽,田内基本靠雨水浇灌,可较好地实现对韭菜迟眼蕈蚊的自然控制。

2.2 沈阳地区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发生动态

温室中调查发现(见图2),韭菜迟眼蕈蚊幼虫2月会出现一个高值,虽然2月冬季尚未结束,外界较寒冷,此时幼虫数量较多。5月下旬,调查到的幼虫数量逐渐下降。7—8月进入盛夏,外界温度逐渐升高,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活动受到限制,此时幼虫数量基本为零。进入秋季,外界条件适宜幼虫生存,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数量逐渐增多,11月幼虫数量基本为零,12月幼虫数量达到峰值后有所下降。

2.3 温室韭蛆空间分布

根据韭菜温室内的韭蛆调查结果(表1),韭菜迟眼蕈蚊幼虫主要分布在地下2 cm左右土壤中。其幼虫通常成群为害韭菜根部,也为害葱、蒜等作物,韭株受害后,生长势减弱,鳞茎腐烂,地上部分萎蔫,严重则整株死亡。对调查数据汇总、统计、分析后可知,韭菜迟眼蕈蚊幼虫为害主要呈聚集分布。

幼虫在温室中的发生动态计算公式为:V=4.23x1.64(r=0.963)。根据Taylor幂法则,当a=4.23>1,且b=1.64>1时,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在韭菜温室中呈聚集型分布。聚集程度与种群密度成正比[4]。

3 讨论

根据2017—2018年对沈阳地区温室韭蛆害虫调查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每年均发生4代。由于当地韭农出于经济效益考虑,大多选择冬季进行扣棚韭菜生产,为韭蛆害虫提供了理想的繁殖和越冬场所,使沈阳地区保存较为稳定的虫源,是导致当地韭蛆为害较为严重的重要原因。

温度是影响韭蛆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5]。冬季韭菜生长的温度在13.0~17.0 ℃,该温度范围也利于韭蛆的发生和为害。调查中也发现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孵化后便向下转移,如果临近地面叶片腐烂发霉或者出现损伤都可能给韭菜迟眼蕈蚊提供可乘之机。幼虫在地下根部聚集取食。而当幼虫即将化蛹时则远离植物根部。

高温、暴雨是韭菜迟眼蕈蚊的克星,因此夏季发生数量较少。对数据分析表明,夏季田间幼虫和成虫数量都很少,基本见不到为害状。由于韭菜温室已揭棚管理,对韭菜迟眼蕈蚊不需要进行防治。冬季由于扣棚,活动也不受外界影响。因此,要解决韭菜迟眼蕈蚊为害问题,可以选择在扣棚前先对土壤进行处理,呋虫胺等高效低毒杀虫剂是首选,可直接清除大部分土栖性害虫。有机肥在施用前需腐熟充分,否则将加重为害。研究表明,温室韭菜可选择12月和翌年1月利用高效低毒烟剂于傍晚闭棚熏杀,以消灭大量成虫[6]。此技术可将成虫高峰期大幅度向后推延,目的是压低田间落卵量,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控制效果十分理想,保障了韭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可以在一线生产中加大宣传和推广。

參考文献:

[1] 刘长珉,张美燕,张万吉,等.韭菜地蛆消长规律及防治[J].北方园艺,1991(10):6-8.

[2] 冯惠琴,郑方强.韭菜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87,18(1):71-80.

[3] 史彩华,杨玉婷,韩昊霖,等.北京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种群动态及越夏越冬场所调查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6,53(6):1174-1183.

[4] 张海松.用线性化中的加权方法分析Taylor幂法则下的种群聚集度[J].昆虫知识,1994,31(1):30-32.

[5] 钟涛,许国庆,刘培斌,等.辽宁地区韭菜根蛆发生与为害规律[J].植物保护,2018,44(4):144-150,176.

[6] 王宇,陈惠娟,魏秀敏,等.保护地韭蛆等害虫种类调查及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1993(4):37-38.

(责任编辑:刘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