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张璋
摘 要 不同行距栽培方法对作物的产量和农艺性状有一定影响,宽窄行种植能够有效提高作物产量。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不同行株距种植对毕节大蒜主要农艺形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等行距种植相比,宽窄行种植提高了大蒜植株的叶宽及假茎粗,产量也有所提高。试验结果显示大蒜优先种植模式为宽窄行种植、11 cm株距。
关键词 宽窄行种植;大蒜;农艺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S633.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15.020
大蒜是百合科葱属植物,通过鳞颈进行无性繁殖,在我国具有十分久远的栽培历史,我国的大蒜栽培面积位列世界第一[1]。大蒜是一种劳动密集型栽培作物,在播种及收获时节耗费劳动力较多,且生产机械还未被广泛应用于大蒜种植。对于打算机械播种及生产的报道较少,且无法体现其使用效果。农业机械化生产需要有效结合农艺性能,但大蒜生产机械无法结合其农艺性能和栽培方法,所以机械化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此,以“毕节大蒜”作为试验材料,分析和研究宽窄行种植对大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毕节大蒜”。个头大而均匀,蒜白饱满,适宜种植在毕节地区。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方法为裂区试验设计,主要因素为行距和株距。主区因素为行距不同,副区因素为株距不同。使用常规田间管理模式,行距分别使用等行距和宽窄行进行设计,两小行中对大蒜进行错位种植,株距包括9 cm、11 cm、13 cm,分别种植,面积为12 m2,重复3次。详细设计如表1所示。
1.3 试验方法
分别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0株健株,对株高(植株从土壤基层到叶片伸直后最大叶片顶部高度)、叶宽(最长叶片的最宽位置)、叶长(最长叶片底部到叶尖长度)、假茎粗(假茎接近土壤根部的最长直径)等多项指标进行测量,完成收获对蒜薹长度(收获完成后蒜薹底部到花苞底部长度)进行测量,收获鳞茎1个月后对其横径(鳞茎横向最长直径)及单头重(随机选择50头鳞茎,计算平均重量)等性状进行测量。收获蒜薹和鳞茎后对定产量进行随机测量,每点取3 m2。
1.4 数据统计方法
使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种种植行距对大蒜农艺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2.1.1 种植行距对植株形状影响
通过表2可知,种植行距的不同对大蒜植株性状的影响也有所不同,种植行距对株高及叶长的影响较小,但是对叶宽和假茎粗具有明显影响。相较于等行距种植的叶宽和假茎粗,宽窄行种植分别增加了3.2 mm和0.8 mm。
2.1.2 对蒜薹、鳞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通过表3可知,在薹长、薹粗及鳞茎横径影响方面,二者差异较小。但是对单薹重、蒜薹产量、鳞状单头重及鱗茎产量有较大影响,与等行距种植相比,宽窄行种植的蒜薹和鳞茎产量有所增加。
2.2 株距对大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2.1 对植株性状影响
通过表4可知,株距的不同对大蒜叶宽、假茎粗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且同株距呈正相关关系,株距为9 cm和11 cm时的株高高于株距为13 cm的株高;11 cm和13 cm叶长差异较小,但是均高于9 cm时叶长。
2.2.2 对蒜薹、鳞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通过表5可知,薹长、薹粗及单薹重与株距呈正相关关系,而蒜薹的产量呈下降趋势。9 cm株距的产量要大于11 cm、13 cm,11 cm和13 cm间产量差异较小。鳞茎单头重在3种株距下差异较大,13 cm时最大。鳞茎产量与株距呈负相关关系,9 cm株距时蒜薹和鳞茎产量较高,但是蒜薹较短而细,鳞茎较小,所以商品性能不如株距为11 cm和13 cm。
3 讨论与结论
种植密度的合理性与作物的产量息息相关,行距的不同及株距配置影响作物农艺性状及产量[2]。同时种植方法及种植密度能够有效对植物群体特征进行调控。现如今,作物种植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方法为等行距种植和宽窄行种植,二者提高作物产量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争议。根据相关研究显示,相较于30 cm等行距,宽行行距合适范围内进行水稻播种,其产量能够增加1.1%~6.5%[3]。根据此次研究结果同样可知,在宽窄行种植方法下,同等行距种植方法相比,毕节大蒜蒜薹产量在宽窄行种植模式下产量明显增加。基于株距相等,3种株距的宽窄行种植的蒜薹产量均高于等行距种植,当株距为9 cm、11 cm时,宽窄行种植同等行距种植差异较小,当株距为13 cm时,前者的鳞茎产量明显高于后者。试验结果显示,大蒜优先种植模式为宽窄行种植、11 cm株距,该种植方式可以为大蒜播种及收获机械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使大蒜的播种及生产趋于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连彩云,马忠明.宽窄行配置一穴多株种植对膜下滴灌玉米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20,39(2):37-45.
[2] 景小兰,李志华,李海.宽窄行种植对糜子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47(11):1918-1920,1933.
[3] 王洁,周有炎,邢志鹏,等.南粳9108机插秧宽窄行种植方式适宜密度探讨[J].中国稻米,2016,22(6):98-101.
(责任编辑:刘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