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内蒙古中部2次高架雷暴的特征分析

时间:2024-05-25

孔祥宇

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气象局,内蒙古兴和 013650

高架雷暴定义为在大气边界层以上被触发的雷暴。高架雷暴发生前,地面周围通常存在稳定的冷空气,逆温层明显,来自地面的气块很难穿过逆温层而获得浮力,而逆温层之上的气块绝热上升获得浮力导致雷暴[1]。我国南方地区高架雷暴多发,常伴有冰雹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具有一定日变化;高空急流、低空急流、低空切变线及500 hPa高空槽是高架雷暴的主要天气系统[2]。“雷打雪”现象在我国北方冬季时有发生,2021年11月6日凌晨和2022年3月12日凌晨内蒙古中部地区出现了罕见的较大范围“雷打雪”和雷阵雨天气过程。从这2次过程时空演变出发,分析产生热力不稳定的原因和预报着眼点。

1 过程概述

据统计,京津地区近20年来末雷出现在11月和初雷出现在3月中旬的分别仅有1次,为2009年11月9日和2013年3月12日 凌 晨。2021年11月5日和2022年3月11日半夜至次日凌晨,内蒙古中部地区出现较大范围的“雷打雪”和雷阵雨天气,一个年度末雷和初雷间隔仅有4个月,而内蒙古中部比京津地区纬度更高,一年内破初雷和末雷记录,这种现象罕见。

2 天气形势

2.1 2021年11月5日天气形势

2021年11月5日20:00地面图上,地面冷锋在呼和浩特—东胜一线,呼和浩特站地面风向为320°,风速为4 m/s,说明地面冷锋已过呼和浩特站,冷锋后气压梯度较大,最大3 h变压在8 hPa以上,冷锋前处于倒槽中,降雪区在冷锋后部700 hPa槽附近(图1)。5日20:00高空850 hPa上,槽线已移到河套地区,呼和浩特站风向为290°,风速为2 m/s,表明槽线已过呼和浩特站;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高空槽前后冷暖平流均强盛,呼和浩特站温度达到10.6℃,露点温度4.1℃。5日20:00高空700 hPa上,北支槽线在蒙古国与内蒙古交界处,明显落后于850 hPa高空槽,槽线附近等温线密集,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加强,呼和浩特站西南风速为8 m/s,08:00~20:00,虽然温度从-3℃上升至-2.5℃,仅有0.5℃升温,但露点温度却从-14℃上升至-3℃,温度露点差仅为0.5℃,近乎饱和。5日20:00 500 hPa横槽在满洲里西北部至新疆哈密一线,高低空槽线严重后倾,为典型的横槽转竖型寒潮天气过程。

图1 2021年11月5日20:00地面、850 hPa、700 hPa、500 hPa形势图

2.2 2022年3月11日天气形势

2022年3月11日20:00地面图上,冷锋位于河套地区中部,河套地区位于两高之间倒槽中,冷锋后气压梯度明显小于“11·5”过程,呼和浩特站和东胜站地面温度分别为14℃、17℃,而冷锋后3 h正变压也不大,降温幅度较小,出现雷阵雨而非降雪,这与2022年的3月气候异常有关(图2)。850 hPa高空,蒙古冷涡后部冷平流较强但偏北,高空槽(河套以南为切变线)位于河套中部呈南北向,槽线附近河套地区处于明显暖舌中,呼和浩特站的温度和露点分别为14.4℃、-2.4℃;槽后为西北气流,槽前为大范围东南气流,辐合线附近有较强辐合。700 hPa高空,高空槽也位于河套地区,与850 hPa槽接近,但冷暖平流较弱;西南急流从华南一直输送至华北,呼和浩特站西南风速达15 m/s,温度、露点分别为2.9℃、-2.5℃,温度露点差为5.4℃。500 hPa高空槽在河套后部,为南北向浅槽。

图2 2022年3月11日20:00地面、850 hPa、700 hPa、500 hPa形势图

2次天气过程相同点:2次过程高架雷暴均出现在夜里;700 hPa高度层附近西南暖湿气流强盛(不一定达到急流强度),增温、增湿(尤其是增湿)明显,使得在此高度附近假相当位温明显增大,从而产生高架雷暴天气。

3 对流不稳定能量分析

3.1 2021年11月5日20:00不稳定能量分析

图3分别为呼和浩特站(53463)、东 胜 站(53543)5日20:00 T-lnP和v-3θ图,从图3可知,呼和浩特站08:00 CAPE=0(弊端:CAPE都是气块以地面为起始抬升高度),我国北方地区冷季没有冷空气入侵情况下,08:00和20:00高空观测时,近地面一般都有明显逆温层,来自地面的气块很难穿越逆温层而获得浮力,而逆温层之上的气块绝热上升获得浮力导致雷暴产生[3]。假相当位温最大处不一定是逆温层顶。而图更直观地判断出最大的条件性不稳定能量即CAPE值在图中红色区域面积,最大的对流性不稳定能量是红色区域与粉色区域面积。

图3 2021年11月5日20:00呼和浩特站、东胜站T-lnP和v-3θ图

从呼和浩特站5日20:00 图看出,从地面-850 hPa 为西北气流,表明高空槽在850 hPa(含)以下已过呼和浩特站,在850~450 hPa为西南—偏西气流,风向随高度顺转,表明在此高度层有暖平流,450 hPa为西北气流;700 hPa风速为8 m/s,但没有达到低空急流的程度;从地面至887 hPa和从644至636.5 hPa有2个浅薄逆温层;低层θse最大值为42.7℃,在793.2 hPa高度处,此处的温度露点差为2.5℃;从793.2至650 hPa为明显湿层,温度露点差≤2.5℃ ;平衡高度达到250 hPa,平衡高度的温度达到-60℃;CAPEmax=563 J/kg,最大对流性不稳定能量约为800 J/kg(与CAPEmax所围面积对比,估算)。

从东胜站5日20:00 图看出,从地面到400 hPa为偏南—西南—偏西气流,风向随高度顺转,表明在此高度层有暖平流,400 hPa以上为西北气流;798 hPa风速为11 m/s,也未达到低空急流程度;近地面无逆温层,但从地面到898 hPa为逆湿层,从700至690 hPa有一浅薄逆温层;低层θse最大值为43℃,在818.7 hPa高度处,此处温度露点差为4.4℃;从771至700 hPa为明显湿层,温度露点差≤2.5℃;平衡高度达到260 hPa,平衡高度温度达到-66℃;值得注意的是在冷季东胜站的地面CAPE值达到175 J/kg,原因是近地面无逆温层,但有逆湿层,CAPEmax=410 J/kg,其最大对流性不稳定能量约为800 J/kg。

3.2 2022年3月11日20:00不稳定能量分析

从呼和浩特站11日20:00 图看出,从地面到783 hPa为东南气流,其上为西南—偏西气流,地面到500 hPa风向随高度顺转,中低层为暖平流(图4)。700 hPa风速达15 m/s,达到低空急流程度,说明暖湿气流强盛。近地层无逆温层,但有逆湿层,近地面水汽条件差。低层θse最大值达到46.4℃,在759 hPa高度处,此处温度露点差为9.8℃。从669至662 hPa为明显湿层,温度露点差≤3.5℃。平衡高度达到320 hPa,平衡高度温度达到-41℃。CAPEmax=88 J/kg,最大对流性不稳定能量约为500 J/kg。

图4 2022年3月11日 20:00呼和浩特站、东胜站T-lnP和v-3θ图

从东胜站11日20:00 图看出,地面为东南气流,其上为西南—偏西气流,地面到550 hPa风向随高度顺转,表明中低层为暖平流。700 hPa风速也到14 m/s,暖湿气流强盛。近地层无逆温层,但有逆湿的,近地面水汽条件差。低层θse最大值达到51℃,在700 hPa高度处,此处温度露点差为4.3℃。从700至648 hPa为明显湿层,温度露点差≤4℃。平衡高度达到219 hPa,平衡高度的温度达到-63.5℃。CAPEmax=757 J/kg,最大对流性不稳定能量约为1 000 J/kg。地面CAPE达到108 J/kg,地面温度为17.2℃,出现在11月中旬20:00,温度如此之高也是罕见。

4 冷季高架雷暴出现时段分析

春季雷暴有夜间易出现的特征,美国后半夜也有多发高架雷暴的特点。我国高架雷暴与地面雷暴午后高发有明显不同,高架雷暴高发时段在23:00至翌日11:00,下午和上半夜发生相对较少,这2次雷暴过程也都发生在后半夜至凌晨。这是因为夜间没有太阳辐射,地面放出长波辐射,水汽、水滴对长波辐射吸收最为显著,云底成为来自地面和低层大气向上辐射的吸收面,云顶又成为通过大气窗向空间辐射的面。由于云底高度大多在逆温层顶或逆湿层顶附近,云层底部水汽、水滴将地面长波辐射几乎全部吸收。随着时间推移吸收的地面辐射越来越多,到后半夜至凌晨云底水汽、水滴吸收的热量达到最大,使云底温度上升,同时,云顶水滴和冰晶也放出长波辐射,使云顶温度下降达到最大值。这就增大云底与云顶的温度差异,使温度垂直递减率增大,从而增大对流不稳定度。这就是冷季高架雷暴与夏季雷暴出现时间相反的主要原因。

5 高架雷暴可预报性

我国北方地区冷季出现对流性不稳定的条件很少见,一旦出现其范围较大;统计我国2010—2012年高价雷暴范围可看出:每次高价雷暴出现范围都在2个省以上,最大范围达13省;“11·5”和“3·11”这2次雷暴过程范围也较大[4]。可见在冷季图上,只要存在对流性不稳定能量,且平衡高度的温度在-20℃以下;出现高价雷暴的可能性极大。由于在冷季能量小,-20℃层高度低,雷达回波强度在30 dBz左右,回波高度在6 km左右就能产生雷暴。

6 结论

对比分析内蒙古中部地区冷季2次高架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和对流不稳定特征得出:

(1)高架雷暴在半夜至早晨发生概率较大。

(2)高架雷暴是在对流性不稳定条件下产生的,平衡高度的温度在-20℃以下;700 hPa附近西南暖湿气流较大;700 hPa附近水汽充沛。

(3)高架雷暴不一定要有冷下垫面,湿度小的下垫面也可能产生高架雷暴,触发机制是对流性不稳定层中的高空槽。

(4)利用图预报冷季高架雷暴比较容易,具备对流性不稳定条件,平衡高度的温度在-20℃以下,就能产生雷暴天气。由于在冷季不稳定能量小,-20℃层高度低,当雷达回波强度在30 dBz左右,对流云顶高度在6 km左右,就能产生高架雷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