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2021年6月底至7月初福建省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时间:2024-05-25

崔汗青,祝玉如,杨忠英

福建省武夷山市气象局,福建武夷山 354300

暴雨是一种常见气象灾害,经常会给当地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暴雨天气的预报研究已成为气象学者尤为关注的课题[1-2]。叶朗明等[3]通过剖析我国华南地区的一次极端降水过程发现,此次极端降水天气主要出现于出海变性高压脊后部,其主要启动机制是地面辐合抬升动力机制。江帆等[4]通过对2014年5月下旬福建龙岩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此次极端降水天气是在高空槽、南支槽、西南急流、中低层切变和地面弱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高层辐散、低层辐合、正涡度区以及中低层垂直上升运动均处于福建省中南部,恰好和龙岩市实况降水落区相一致。许美玲等[5]通过对云南4次特大暴雨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指出500 hPa干冷空气入侵,低空增暖增湿显著,西南气流的辐合、中低层低涡切变线加剧了能量和水汽的累积,这些共同促进了强降水天气的出现,一般在500 hPa槽后出现极端降水天气的概率较大。还有张勇等[6-9]也探讨了我国局部地区暴雨天气的天气形势,以及水汽、动力等物理量形成机制。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理坐标处于115°50′~120°40′E,23°33′~28°20′N之间,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大体特点如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暖,降水量丰富。鉴于福建省地理环流和气候特点等环境的影响,福建省各个地区夏天时常发生暴雨天气,一旦发生暴雨天气,时常会导致城市内涝、能见度下降,给城市交通运输、农业、通信系统等领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通过分析2021年6月底至7月初福建省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以加深对福建省暴雨天气环流形势和物理量条件的认知,这对于不断提升福建省暴雨天气预报预测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天气实况

2021年6月底至7月初福建省西北部出现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6月27日20:00至7月1日20:00期间,福建省降水量最多值主要集中在西北部,降水量整体上由西北部朝南边区域不断减少。

统计2021年6月27日20:00—30日20:00累计雨量可知,福建省累计降水量≥50.0 mm的有56个县(市、区)283个乡镇,其中,降水量≥100.0 mm的有17个县(市、区)87个乡镇;城区测站降水以光泽降水量最大,累计降水量达344.2 mm,乡镇测站以邵武水北镇降水量最大,累计降水量达482.5 mm。最大小时降水量为90.7 mm,出现在武夷山兴田镇。

此次福建省暴雨天气过程中,福建省邵武和武夷山均出现了降水极端事件(表1)。2021年6月27日20:00至28日20:00邵武降水量达188.6 mm,突破了1970年6月26日降水量极值(187.7 mm)的日降水量极值,历史排位第1名;2021年6月28日08:00~14:00邵武6 h降水量为165.9 mm,突破了1989年6月30日6 h降水量极值(139.6 mm)。历史排位第1名;2021年6月28日00:00—28日06:00武夷山6 h降水量为147.3 mm,仅次于2019年7月9日6 h降水量(157.2 mm),历史排位第2名;2021年6月28日03:00—28日06:00武夷山3 h降水量达119.3 mm,2019年7月9日3 h降 水 量(128.9 mm),历史排位第2名。

表1 2021年6月底至7月初福建省暴雨天气过程极端事件统计资料

2 天气形势

2.1 环流背景形势

在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前期,2021年6月28日08:00 500 hPa形势场上中高纬环流形势主要呈“两槽一脊”型,贝加尔湖东边区域分布着高压脊,在它东边槽区移动的过程中不断分裂了低槽,东北区域存在冷涡,冷空气由中路不断南下发展对我国造成影响。副热带高压588线处于我国华南沿海一带,位置偏南,脊线处于16°N左右,有宽广的低槽处于中低纬区域长江一带。随着冷空气不断由高原东部顺着长江一带对我国华南一带造成影响,不断扩散的冷空气,与江西、福建一带的武夷山脉附近的低层暖湿气流共同积聚,形成适宜于强降水天气发生的良好条件。与此同时,南支槽处于黔中、黔南一带,地面辐合线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的赣、闽、浙3个省份。并且随着切变不断向东边区域发展,低空水汽越来越大,上升运动也逐渐变强,这些均为本次极端降水天气过程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条件。

2.2 主要影响系统

2021年6月28日08:00,700 hPa切变线处在贵州省中部地区,850 hPa“144线”与700 hPa“308线”处于武夷山北边区域,有1个切变位于850 hPa,该切变呈人字形,850 hPa 低涡黔北和渝东相交区域的东段切变处于长江流域,南段和700 hPa切变在黔中叠加。暖区存在弱冷空气进入。

由2021年6月27日08:00—28日08:00 850 hPa温度场,此次暴雨天气过程降水最多区域福建省邵武上空出现负变温,切变南边区域的江西赣州和福建邵武分布着一西南风急流,数值达12.0 m/s以上,急流左侧出口区为福建南平北边位置,850 hPa邵武为西南,风速为12.0 m/s,700 hPa江西赣州和福建邵武之间存在风向辐合。其中,江西赣州处为西南风,风速为8.0 m/s,邵武站为西风,风速为14.0 m/s,低空急流左侧出口区属于正涡度、暖平流,携带了南方大量的水汽。地面辐合线处在赣、浙两省份相交一带。在500 hPa引导气流的影响下,地面辐合线触发的对流云活动越来越慢,6月28日07:00~14:00,对流云团由江西上饶南边区域由西北朝东南一带发展,沿武夷山山脉移动和发展,地形的强迫抬升促使降水强度不断增大,形成暴雨天气、大暴雨天气。

3 物理量场分析

3.1 水汽条件

暴雨天气的发生需要丰富的水汽条件。通过分析2021年6月28日—7月1日福建省暴雨落区对流层整层水汽通和辐合场发现(图1),有一条走向为东西向的显著的湿舌分布在孟加拉湾至我国江南、华南北边以及福建省上空,这意味着大气中水汽含量特别高,由西向东向福建西北一带输送的水汽十分丰富。分析850 hPa比湿场可知,850 hPa比湿中心主要处于闽西北一带,该地区比湿值总体处于14.0~16.0 g/kg之间,为此次大暴雨天气的发生带来了良好的水汽条件。

图1 2021年6月28日—7月1日暴雨落区对流层整层水汽通量和辐合场

3.2 动力条件

分 析2021年6月28日08:00垂 直速度场发现,福建西北部上升速度最强,垂直速度大值区与强降水落区相吻合。福建西北低空500 hPa 以下属于负值,上升运动十分显著,西南一带低涡大值区由西朝东边不断移动。200 hPa处属于正值,具备分流辐散作用。850 hPa处分布着西南急流,较强的上升运动能够促使低空水汽和热量传输至高空,促进水汽凝结和能量的转换,进而形成暴雨天气。

通过分析2021年6月28日14:00 925 hPa散度场进行发现,闽北一带分布着水汽辐合中心,中心值为-100×10-5s-1,福建省西北大多数区域处于强水汽辐合区。分析整层散度场可知,500 hPa以上高度层属于辐散区,500 hPa以下区域属于辐合区,辐合层比较深厚,这种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形成了“抽吸”效应,促进了对流的不断发展,为福州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925 hPa散度辐合区与强降水落区相对应。

3.3 不稳定能量条件

在此次暴雨天气发生之前,2021年6月26日08:00开始,江南至华南北边一带K指数场均属于大值区,闽西北K指数达38℃以上,积累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通过分析2021年6月28日08:00福建省大暴雨落区邵武探空站探测资料可知,700 hPa高度层以下风向顺转,属于暖湿气流,湿层比较深厚,700 hPa 以上风向逆转,高层冷平流,低层暖平流,温度直减率为21.9℃,沙氏指数(SI)为-1.6℃,K指数为41.3℃。这些指标意味着大气层结非常不稳定,非常适宜强降水天气的形成。

通过分析2021年6月28日08:00福建省大暴雨落区邵武站垂直位温分析图可知(图2),位温线处于左方,θse值达到 70℃以上,θse和饱和θse处于右方,三条线主要为“喇叭口”型,对流层顶存在超低温,同时700~500 hPaθse与饱和θse基本上叠加;400 hPa 以下存在不稳定能量,400 hPa以上的不稳定能量伴随着高度的增加不断减小,高层为偏北风且存在辐散,低层为西南风,存在旋转辐合,高层冷平流、低层暖平流意味着大气层结呈不稳定性,并且有很强的垂直风切变,这些均推动了本次强降雨的发生发展。

图2 2021年6月28日08:00福建省大暴雨落区邵武站垂直位温分析图

4 结论

通过对2021年6月底至7月初福建省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1)在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前期,500 hPa形势场上中高纬环流形势主要呈“两槽一脊”型。此次暴雨天气出现在西南急流暖湿强迫的形势下,不断扩散的冷空气与江西、福建一带的武夷山脉附近的低层暖湿气流共同积聚,形成适宜强降水天气发生的良好条件。

(2)地面辐合线是此次强降水天气触发的重要原因。地面辐合线触发的对流云沿武夷山山脉移动和发展,地形的强迫抬升促使降水强度不断增大,形成暴雨天气、大暴雨天气。

(3)在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中,有一条湿舌分布在孟加拉湾到我国江南、华南北边以及福建省上空,不断向闽西北一带输送水汽,并且大暴雨落区比湿值处于14.0~16.0 g/kg,为此次暴雨天气的出现带来了丰富的水汽条件。

(4)垂直速度大值区,925 hPa散度辐合区均对应此次强降水落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形成了“抽吸”效应,促进了对流的不断发展,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沙氏指数(SI)为负值,K指数达到38℃以上,均为本次暴雨天气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能量条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