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养殖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4-05-25

赵广全

摘要 介绍了畜禽粪污的危害及粪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主要从宣传教育、科学设计、加强监管、完善机制、生态还田、生态养殖和组建企业联合体等方面对防治对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畜禽污染;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T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8)04-036-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4.014

Abstract The hazards and problems of livestock manure pollution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mainly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scientific design,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perfect mechanism,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cological farming and consortium of component enterprises.

Key words Livestock and poultry pollu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规模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禽畜养殖业产值年均增长9.9%,在解决了肉、蛋、奶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污染。然而,当前多数养殖场存在污染防治设施利用率较低、管理混乱、工艺流程落后等问题,导致土壤、水体以及大气受到严重污染。因此,对畜禽粪便进行“三化处理”,对建设美丽中国具有积极的意义[1-2]。

1 畜禽粪便对环境的危害

畜禽粪污中大量污染物生化指标极高,直接或间接进入水体会导致“富营养化”。其中氮、磷元素进入土壤后会转化为硝酸盐和磷酸盐,不仅可造成土壤污染,还会引起地下水污染[3]。另外,由于饲料中添加了过量的铜、锌以及砷等微量元素,这些元素随粪肥被长期施用可能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粪便污水中含有的抗生素、激素等残留物,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积累,最终危及人类健康。粪污大量堆积不仅占用大量耕地,释放刺激性气体,还会引发酸雨影响农作物生长;堆放过程产生的大量NH3、H2S、氨等恶臭气体,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空气中含氧量降低,致使人群免疫力下降,易引发呼吸道疾病[4]。同时,恶臭污染问题还可能引发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养殖污水长期用于灌溉,会使作物倒伏造成减产。粪污直接还田,会引起土壤板结,土质下降,作物病虫害高发[5-6]。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如不及时处置,会滋生蚊蝇,病原菌和寄生虫蔓延,造成疫病传播,还可引起人畜共患病[6-7]。

2 畜禽粪便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种养分离,布局不合理

传统养殖规模小而分散,产生的粪尿大都自行处理。随着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畜禽业生产逐步脱离农业,加之大量化肥的使用,使得畜禽粪污由肥料变成污染物;畜禽养殖缺乏统一规划和审批管理;农民缺乏政策和技术引导,多选择就近发展畜禽养殖,给周边环境带来严重影响,致使农村生态环境愈加脆弱,个别养殖场与居民区连为一体,造成周围规模化养殖场较为集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生态环境的恶化[7]。

2.2 投入不足,技术设备落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畜禽粪污治理投入不足,技术落后,缺乏经济有效的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配套设施落后,治理工艺不合理,简单追求达标排放,不能因地制宜地改进治理工艺和模式,也是防治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8],诸如在雨污分离、干湿分离等工艺方面存在明显缺陷,致使处理成本较高,效果不理想,因此工业达标排放不适合农村畜禽污染治理现状,必须实施生态还田。

2.3 政策缺乏,管理薄弱

相关政策和法规不完善,如在税收、用电、用地和信贷等方面缺少相应扶持政策,致使有机肥价格偏高。政府补偿机制和鼓励措施不足,企业经常因经费问题而采取回避措施,致使畜禽粪便的处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加之没有统一的畜禽污染防治法规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认识不足等因素,有些政策因缺乏可操作性而难以落实。当前我国畜禽养殖场管理相对粗放,少数养殖企业未办理环保审批手续,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还有一些企业重饲养轻治理,不愿投入经费购买环保设备,部门分工不明确,导致了管理上的漏洞大,如此更加大了治理难度。

3 防治对策

3.1 提高环保意识

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应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相关技术培训,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广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使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实现畜禽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9],使工作人员不仅作为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的参与者,更是监督者,严格制止違法行为,扩大社会监管体系。

3.2 科学设计,严格监管,完善机制

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首先,要严格要求,科学设计养殖场的规模和位置。养殖规模要根据需要,宜小则小,宜大则大。其次,是要严格环保审批制度,养殖场做到“三同时”,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环保和农业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其中环保部门应对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加大监管: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养殖场可给予限期治理、罚款、关闭和搬迁等处罚措施;在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内,畜禽养殖场要具备排污许可证,并按规定排放污染物。国家应在贷款、养殖用地、治理技术等方面提供优惠,如对畜禽粪便治理成效好的企业应给予一定补贴,这样既保护了环境,也缓解了养殖企业的经济压力。养殖企业应将“三沼”进行综合利用,直接还田利用的畜禽粪便,应无害化处理,防止病菌传播;运输企业必须取得相应资质,妥善运输、处置清洗废水[10]。

3.3 生态还田是关键

通过发酵处理的畜禽粪污可以产生沼气、沼渣和沼液。沼气可用于发电和供热;沼渣可以制作有机肥,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肥力;沼液可以通过发酵和浓缩制作液态有机肥。因此畜禽粪便经过科学处理,可以变废为宝,资源化利用,实现养殖业的绿色发展和污染零排放。要实现这个目标,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探索规模和分散养殖相结合的模式,实现规模养殖业主和散养户双赢,实现环境利益和企业利益共增;通过各种试验,探索能够实现畜禽粪便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最优工艺设计,包括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和饮排分离工艺优化等;生态养殖模式和生态还田技术之间要有效对接,探索生态养殖的模式,并辅以生态还田技术,即可实现污染防控、成本降低和环境保护三者利益最大化;生态还田技术探究要结合实际,着力解决在生态还田工程技术的难题,一方面要保证还田效率,另一方面也要确保经济可行性,这样才具有推广价值。

3.4 發展生态养殖模式

生态养殖的模式主要分为3种:

3.4.1 自然放牧与种养结合模式 如林(果)园养鸡、稻田养鸭、养猪-果树等。该模式可以利用畜禽粪便,减少农药化肥用量,保持林果园良好的生态环境。

3.4.2 立体养殖模式 如鸡-猪-鱼和鸭(鹅)-鱼-果-草等。通过用饲料喂鸡,鸡粪喂猪,猪粪发酵后养鱼,或粪便入池转化为浮游生物,为鱼、蛙提供绿色饵料,塘泥制作肥料,从而实现各环节生态化的利用方式。

3.4.3 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模式 养殖粪便等有机物在厌氧发酵产生沼液、沼渣用于养殖鱼和蚯蚓,沼气用于场内供电和供热,整个过程中各种元素有机结合,彼此相互利用,相互促进[11]。

3.5 筹建养殖企业联合体

针对养殖污染物达标排放投入大、从业人员技术低等问题,组建养殖企业联合体,是解决畜禽粪便污染和保持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联合体组成包括养殖企业、供应商(饲料、药品、疫苗等)、技术服务部门、采购商等,这样可以有效整合各环节的资源优势,从而实现规范经营、共同发展。各环节职责如下:饲养基地主要负责生产;技术服务中心负责疾病检测诊断、编制防疫计划,原料监测等工作;加工厂集中采购原料以获得成本优势,专业化生产以获得质量优势;产品再加工中心对产品(鸡蛋) 进行清洗、分级、包装处理;销售公司主要负责产品销售,并根据市场需要规划养殖基地的品种和规模;财务中心负责联合体的财务工作,并按相关协议分配利益[12]。

参考文献

[1] 朱磊,胡国梁,邹技锋,等.浙江省海宁市同仁养殖场沼气发电综合利用工程及效益分析[J].中国沼气,2006,24(3):46-49.

[2] 卢辉,邵承斌,敖黎鑫.畜禽粪便处理技术的研究动态[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6)55-58.

[3] 张恒,李延莉,陈丽敏.循环经济:畜禽粪便污染治理之路[J].江苏环境科技,2008,21(1):173.

[4] 李传红,朱文转.集约化禽畜养殖业废弃物污染及其综合防治[J].自然生态保护,2001(12):32-34.

[5] 李淑芹,胡玖坤.畜禽粪便污染及治理技术[J].可再生能源,2003(1):21-23.

[6] 朱荣.浅谈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的现状和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4):96-97.

[7] 王修川,袁新国,王腾.试论循环经济及畜禽废弃物资源化[J].环境科学技术,2008,31(8):155-157.

[8] 陈岩锋,谢喜平.我国畜禽生态养殖现状与发展对策[J].家禽生态学报,2008,29(5):110-111.

[9] 伍志敏.关于对我国养殖业发展趋势的思考[J].经营管理(养殖与饲料),2007(4):83.

[10] 潘琼.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J].畜牧兽医杂志,2007,26(2):50-51.

[11] CENTNER TJ. Developing institutions to encourage the use of animal wastes as pro duction inputs[J]. Agriculture and Hu manValues,2004,21(4): 367-375.

[12] METCALFE M. State legislation regul ating animal manure management[J].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0,22: 519-532.

责任编辑:刘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