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粮食供应链的影响及山东应对策略

时间:2024-05-25

袁方曜,杨萍,张跃,徐锋,韩同凯

(1.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0;2.泗水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济宁 273200;3.山东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0)

新冠肺炎疫情虽在我国境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境外疫情持续蔓延。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纷纷限制粮食出口,以确保本国粮食消费,造成一定恐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贸易组织三大国际组织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各国在采取措施遏制疫情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粮食供应链的冲击,防止这场公共卫生危机引发粮食危机,导致粮食供应中断或粮价过高。联合声明表示,截至目前,疫情并未对粮食安全构成冲击,但是在缺粮的地方有可能会出现供应断档的风险,而这一风险可能会促使决策者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从而导致世界粮食市场出现严重混乱,进而引发价格飙升和波动加剧。声明指出,必须确保粮食市场正常运转,人们需要携手努力将疫情对粮食供应链的破坏降至最低。在此情况下,研判疫情对国际粮食价格的影响以及分析我国粮食进口形势,对我国及早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发生的粮食供应链突发性危机,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5]。

1 疫情蔓延态势下多国停止粮食或农产品出口

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目前已有6个国家宣布禁止粮食或某些农产品出口,包括越南、泰国、哈萨克斯坦、埃及、塞尔维亚和柬埔寨。全球粮食出口大国的疫情形势以及近期一系列表态也给全球粮食市场蒙上了阴影。作为全球粮食重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美国近年粮食出口量占据全世界的10%左右,今年粮食出口形势难以预测。2020年3月24日,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印度宣布开始“封国”。世界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俄罗斯近期也透露不排除实施出口禁令。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致使劳动力短缺和粮食供应链中断,可能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期表示:“已经发现粮食在多方面遭遇多重挑战,例如粮食运输和家畜养殖等。疫情或致粮食危机在4月和5月出现糟糕情况。除非我们快速采取行动,保护最脆弱环节,保证全球粮食供应链通畅,缓解疫情蔓延对整个粮食体系的影响,否则我们面临粮食危机迫近的风险。”

2 近期国际粮食价格新趋势与供求分析

受到东非蝗灾扩散的影响,2020年全球粮食供应趋紧,而新冠疫情全球性蔓延又使人们产生囤积粮食的倾向,强劲的需求以及供应的收紧推升国际粮价上升。以稻米为例,粮农组织2月份全米价格指数(The FAO All Rice Price Index)上涨了1.4%,美国稻米价格上升了4.8%;亚洲主产地越南稻米价格上升了3.3%,印度稻米价格上升了0.6%,稻米价格增长十分强劲[1]。从世界主要粮食出口来源地分析,主要粮食的出口价格预期变动情况如下。

2.1 小麦价格

全球超过70%的出口小麦来自欧洲和北美洲,其中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三个国家的出口量占全世界出口量的50%。目前,俄罗斯小麦价格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截至2020年3月20日,俄罗斯粮用小麦的价格达到了历史最高位,仅在一周内,三等和四等小麦的平均价格从每吨12 250卢布上涨到13 275卢布。根据俄全国谷物生产商协会的数据,3月23日至27日俄罗斯市场谷物价格持续上涨。为遏制粮食价格上涨,俄罗斯农业部3月底提议确定小麦的临时出口额度:在6月30日之前出口不得超过700万吨。限额针对6月底之前,但俄罗斯未到4月26日就用完了额度,并且停止小麦出口。出口禁令将实施至7月1日[2]。2020年美国小麦的播种面积低于2019年水平,供应也将随之紧张,国际小麦价格上扬在即。

2.2 大米价格

亚洲是大米最大出口来源地,其出口量约占全球80%的份额。由于马来西亚、菲律宾需求强劲和2020年供应更加紧俏,越南的籼稻价格上涨幅度最大。受东非蝗灾影响,其需求增加,也导致了巴基斯坦大米价格继续上升。印度地方政府采购的强劲,也继续支撑了大米价格上升,国际大米价格出现强势上涨。

2.3 玉米价格

超过80%的出口玉米来自北美、南美和欧洲。国际新冠疫情快速扩散后,北美洲和欧洲成为重灾区,农产品市场也未能幸免,美国玉米期货价格下跌。但2020年2月18日公布的中美贸易协定第一阶段协议提出,自3月2日起,关税税则委员会受理免关税进口美国玉米的申请。因此疫情得到控制后,中国将大量购买美国玉米,届时玉米价格或将会再度回升。

3 国际粮价变动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

3.1 当前国际灾情疫情因素推动国内粮食价格波动

2020年国内粮食价格波动出现较早,2月份价格同比上涨了0.7%,涨幅扩大了0.5%;环比上涨0.4%,涨幅扩大0.5%。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生产环节上延期开工导致供给不足;运输环节上交通运输管制导致了物流成本上升;需求方面,由于居民恐慌心理影响,出现了抢购并囤积粮食行为,助推价格上升。全球疫情蔓延加剧了国内主粮价格波动,重要粮食企业股票价格出现异动,截至4月1日收盘,过去8个交易日金健米业6天涨停;过去5个交易日农发种业有3天涨停,京粮控股3天涨停,惠发食品也连续2天涨停[3,4]。截至3月30日,国产大豆期货价格上涨4.46%,粳稻期货价格上涨4.02%,晚籼稻期货价格上涨3.68%,进口大豆期货价格上涨2.32%,玉米、豆粕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

国内粮价上涨主要由当前新冠疫情所致,并非源于结构性问题。2019年全国粮食产量66 384万吨,较2018年增长0.9%。粮食种类以玉米、稻谷、小麦为主,约占总产量的93%;大豆和薯类仅占7%左右。中国每年进口粮食1亿多吨,主要以大豆、粗粮等为主;大米、小麦进口一般分别为200万吨、400万吨,仅占国内消费总量的1%、2%。中国有较为完善的粮食储备调控体系和应急机制。数据显示,中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主要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主要口粮储备充足[5,6]。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存量高、供应足,对国际市场依赖性低,价格稳定有坚实基础[7-9]。

从不同粮食种类的对外依存度来看,我国对进口大豆的依存度最高,进口大豆的数量和金额比重均在90%左右,2019年进口大豆9 000多万吨;玉米次之且波动较大,小麦、稻谷及大米依赖度较低。2019—2020年度世界谷物总供给量预计为34.67亿吨,总需求量为26.71亿吨,期末库存量7.97亿吨。全球粮食生产大势趋好,库存充足,真正引发粮食价格上涨,威胁粮食安全的因素是粮食的可及性。疫情有可能冲击世界粮食供应链,表现为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运输中的劳动力短缺、物流中断,粮食出口国提高出口关税或禁止粮食出口,以及这种政策引发的效仿而造成更大范围的自我囤积和恐慌预期,进而扰乱世界粮食贸易关系[5]。2020年3月以来,中国大豆均价也从每吨3 500元上涨到了近3 900元;疫情在全球蔓延带来进口大豆价格短期上涨也是可能的。我国已开辟了多种大豆进口渠道。此外,国内大豆还有一定储备,能够缓解国际大豆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10-12]。从2018年全球主要粮食供需情况(表1)与中国主要粮食供需情况(表2),可总体分析判断我国粮食供应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3]。

表1 2018年世界主要粮食供应状况(万吨,%)

表2 2018年中国主要粮食供应状况(万吨,%)

3.2 进口来源地的供应情况引发国内粮食价格变动

从进口来源地看,我国主要从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和欧洲进口粮食。从表3可以看出2016—2019年我国主粮进口来源地及其数量与金额比重。

表3 中国主要粮食重要来源地(前3位)统计结果 (%)

3.2.1 大豆 我国主要从巴西和美国进口大豆,从阿根廷也有一定的进口量。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中国进口大豆中巴西和美国的份额分别变成75.07%和18.09%,2019年巴西成为我国大豆最重要进口国。由于近期巴西降雨已经影响到大豆的收割及出口,美国的新冠疫情病例数激增,我国饲料、兽药和屠宰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已基本恢复正常,国内部分区域大豆的现货供应开始出现问题。

3.2.2 稻谷和大米 亚洲一直是我国稻谷和大米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其中越南、泰国、柬埔寨、巴基斯坦这些主要进口来源国都已加强了出口管制或大米报价出现上涨。越南大米年出口量在700万吨左右,占全球贸易量的16%,占全球产量的1.4%;越南大米占中国进口来源的46%。越南大米的库销比仅为6%左右,疫情封城的情况下禁止大米出口实属越南的自保行为,而越南大米出口的禁令将明显影响到菲律宾和印尼等国家的大米供应;由于中国进口大米仅占消费总量的1%,所以影响十分有限。从全球来看,2月份全球大米价格指数已上涨了1.4%,价格上涨强劲。国内大米库存较多,国内价格上涨压力十分有限[3-5]。

3.2.3 小麦 我国主要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进口小麦,从法国和哈萨克斯坦等也有一定的进口量。目前来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引发民众恐慌性采购面粉等,同时今年美国冬小麦产量下降,对小麦价格的上行提供了一定支撑。

3.2.4 玉米 乌克兰是我国最重要的玉米进口来源国家,从美国、俄罗斯、老挝有少量的进口量。受疫情和天气条件的影响,2020年乌克兰玉米产量将降低10.3%。国内需求方面,2019年受到非洲猪瘟影响,国内对玉米需求并不高,今年或将加大玉米需求量,导致价格上升。

4 山东稳定粮食生产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综上,我国粮食供给来源主要有国内粮食生产、粮食进口以及粮食储备等。此次蝗灾、新冠疫情等多方原因造成的国际粮价上涨将对我国粮食供给产生一定的冲击。经综合分析,对于一些粮食无法自足、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如果全球疫情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控制,很可能面临粮食供应短缺的问题,此外,一些炒作因素也会给粮价带来不稳定前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口粮自给”的粮食安全战略,粮食进口量在总体粮食供应链中占比不大,除大豆之外的其他粮食常年进口需求较低,尽管全球粮价呈上涨趋势,但我国粮食市场供应充足、稳定。同时,应该看到尽管我国粮食供给总量丰裕,但粮食安全的形势不能盲目乐观,还要继续筑牢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因个别品种库存大,有的地方重农业、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并不高。各地要有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认真贯彻“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与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13-17]。

山东是粮食生产大省,2019年粮食产量为5 357万吨,仅次于黑龙江、河南,稳居全国第三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山东肩负的确保粮食安全重任显得尤为突出,山东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稳定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效果。

4.1 加强领导,有序开展春季农业生产

山东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对统筹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与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做出具体安排。一是有序推进春耕、春播。4月初,全省春播面积就达到200多万公顷,其中早春蔬菜93.3万公顷,其它春季作物达15.3万公顷,春播进展顺利。冬小麦苗情、长势整体较好,群体合理、个体健壮,为夏粮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地纷纷展开春季麦田管理,浇水、施肥、镇压、划锄、病虫草害防治等已达到126.4万公顷。二是着力加强农资调度。今年春播约需各类种子16.3万吨、化肥265万吨(折纯)、农药1.1万吨(折百)、农膜11.2万吨及各种农机具150万台(套)。各地加强调度,各类生产资料储备充足,满足春季生产需要。三是切实加强技术指导。及时制定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省农业部门组织8个工作指导组与4个行业专家组,分赴各市指导春季农业生产。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组织全省农业科技人员开展生产技术服务。2月份以来,累计13.9万人次各级各类农业技术人员参与现场指导,5.7万人次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技术服务;接受技术服务的农民达240多万人次。

4.2 定点帮扶,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先行复工复产

农业龙头企业多数连接初级农业生产与消费端,加快复工复产对于促进种植业生产与正常运营意义重大。为引导与促进农业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各级农业部门加强了与龙头企业、规模化养殖场的定点联系机制,建立了针对重点农业企业“一对一”定点包保服务,协调解决复工复产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据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截至3月3日,全省有8 28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7 156家复工,复工率86.3%。重点监测的1 818家饲料企业中有1 568家复工复产,复工复产率达到86%,产能恢复率更是达到95%。

4.3 防疫指导,农业生产配合农村疫情防控

充分利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农村疫情防控中的作用,通过动员农村各种力量积极做好志愿者服务、群防群控及稳产保供。积极指导各地做好村庄清洁工作,在避免聚集的情况下,注重农村厕所粪污处理等。引导农村群众清理庭院卫生,指导农民及时清理养殖业产生粪便、污水,减少人畜共患疾病传播;通过网站、微博、12316、12396信息平台等通讯条件发布疫情防控信息,向农村群众普及防疫知识与农业生产知识[18-21]。

5 展望及建议

从现在我国新冠疫情得到初步控制的形势看,山东粮食生产与其他农业产业并未受到严重影响。多年来,山东各地粮食生产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无论是库存还是生产都有较好的保障[9]。此次疫情对春耕播种及粮食生产影响不大,以青岛市为例,其小麦生产量多年维持在300万吨以上,没有太大的波动。目前新冠疫情正在全球迅速蔓延,尚无法准确预判疫情走向,也不能确定疫情结束的时间表,所以仍要做好“内防扩散、外防输入”长期打算,认真做好农业生产与流通过程中的防疫工作,确保全省粮食安全。

建议一是坚持防疫与生产双硬核运行,探索农业生产中的防疫常态化、精准化措施,形成防疫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技术规范,应对受疫情影响的农业生产不利条件,指导全省农业生产;二是强化扶持政策的落地实施,如将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小麦最低收购价等国家惠农政策落实好,稳定农民种粮意愿,确保粮食生产稳定;三是做好农资保供和社会化服务,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指导农民田间管理,确保夏粮丰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