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构建需求导向型“菜单式”农业科技定制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外科技推广模式比较的视角

时间:2024-05-25

刘玉凤,王珩

(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9)

构建需求导向型“菜单式”农业科技定制模式的实证研究
——基于中外科技推广模式比较的视角

刘玉凤,王珩

(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9)

我国传统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准行政化”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以政府计划替代应用者意愿,以精英设计替代应用者参与。由于该模式没有实现供给主体与应用者的良性互动,导致供给效果不理想。本文在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中外科技推广模式比较的视角,分析了我国传统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的供需脱节问题,总结了国外旨在解决科技供需矛盾的经验,提出了构建需求导向型“菜单式”农业科技定制模式的新思路。

菜单式;农业科技;需求导向;推广模式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同时却是我国的弱质产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有目共睹。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农业向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农业的转变,由资源依附型的弱质产业向科技依附型的发达产业的转变,科技带来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增长。农业科技推广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但不完善的推广模式会大大影响供给质量,从而制约农村科技的发展与应用,进而制约农业的发展。改革我国传统农业科技供给的内容、渠道、方式,实现供给方与应用者的良性互动,解决供需脱节问题,提高科技供给水平成为当务之急。

青岛农业大学农村公共物品研究所农村科技需求调查课题组为了解农村科技供需、应用状况,于2010年10月发放《山东省农村科技需求调查》问卷500份(实际回收418份),2014年11—12月发放《山东省农业科技需求与应用》调查问卷921份(实际回收503份),并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精确分析,以下文中的数据均来源于该调查统计结果。

1 我国农村科技需求与推广状况

1.1科技需求意愿与推广效果

科技需求意愿是农民应用科技的内在动因,应用频率是农民应用科技效果的最直接反映。《山东省农业科技需求与应用》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对农业科技应用的作用是非常认可的,73.51%的农民认为科技对农业是非常有用的,农民具有强烈的需求意愿。但调查数据同时显示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科技的频率并不高,51.41%的农民选择偶尔使用,21.08%选择基本不用,经常使用的仅占27.51%。农民强烈的需求意愿和较低的应用频率同时存在反映了我国科技推广服务并不能完全适应农民对科技的需求,可能存在供需缺位或供需错位。

1.2农民最期望的科技获取方式与实际推广渠道

调查数据显示在农民最期望的农业科技获取方式中,技术员下乡指导的个案百分比占49%,但表1显示“向邻居亲友学习”成为农民实际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政府科技下乡”、“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下乡”、“参加培训班”等类型政府科技推广渠道没有发挥主要作用,说明政府科技推广不足或渠道不畅。

1.3农民科技需求结构

2010、2014年数据对比(表2)显示:农民科技需求趋于多样化,对农药及良种选用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田间栽培管理等方面一直保持较旺盛的需求,对加工技术的需求个案百分比由6.8%上升至27.9%,存储技术需求的出现(28.6%)说明农民对产后环节的需求在增长。从农民最需要的科技信息个案百分比(表略)来看:农资购买信息占45.4%,农产品销售信息占65.5% ,农村政策信息占67.8% ,同样说明农民对产前、产后环节的需求非常强烈。

表1 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2014年) (%)

表2 农民最需要的科技类型 (%)

1.4农业科技培训状况与未来培训需求

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参加农业科技学习、培训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2010年没参加过培训的占48.6%,2014年降至10.36%,2010年经常参加的占13.88%,2014年则升至32.47%。

1.4.1 农业技术培训的组织方机构 2010年以村干部组织的培训为主,个案百分比占55.2%,农村合作社、行业协会为重要组织主体;2014年农业类高校、科研院所,乡科技站,农村合作社、行业协会,涉农企业依次均成为重要培训主体(表3)。

①根据桩的直径,在断层上方竖立一个直径适当的可折叠钢内模(内模直径大于1.5m,孔心桩壁厚应至少大于55cm)。

1.4.2 培训内容 新品种、新技术、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生产、农业与农村有关政策、法律知识等均有涉及,同时,调查数据也显示农民对此类项目的培训一直保持强烈的需求意愿(表4)。

表3 农民接受过的农业技术培训组织 (%)

表4 培训内容及意愿(2014) (%)

1.4.3 存在问题 “遇到问题后不能及时与教师联系得到指导”是暴露出来的最突出问题,“培训方式单一,效果不好”、“培训内容不符合需要”是培训组织方存在的重要问题,说明农业技术培训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尤其是“遇到问题后不能及时与教师联系得到指导”反映出科技应用者与科技供给方交互状况并不理想,双向交流需要加强,反馈机制需要健全完善(表5)。

表5 农民接受过的农业技术培训问题 (%)

1.4.4 农民对科技培训的意见和建议 “希望现场提问解答问题”的个案百分比占29.9%,“要求培训后有跟踪答疑”的占23.5%,“提前做调查有针对性”的占34.5%, 说明农民希望增加与科技培训方的互动并对反馈环节提出了期望。

1.5获取农业科技的便捷性

在关于“影响使用农业科技的因素”的调查(表6)中发现,“需要但获取不方便”成为影响科技应用者获取科技的首要因素。在关于“你感觉获取农业科技方便吗”的调查中同样反映出这个问题,26.1%的应用者认为不方便获取,认为很方便的仅仅占24.7%(表略)。

表6 影响使用农业科技的因素(2014年) (%)

2 解决农业科技供需矛盾的国际经验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准行政化”农业科技供给模式,没有实现供给主体与应用者的良性互动,科技应用者参与缺位,供需脱节问题突出,导致供给效果不理想,在科技应用中存在应用频率低、结构不合理、政府推广在应用者获取科技信息渠道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等问题。农业发达国家或世界组织解决农业科技供需矛盾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2.1通过科技推广主体多元化实现供需双方短距离对接

美国、日本、法国、以色列、荷兰等农业发达国家政府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均发挥主导作用,但由于地方政府更了解当地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更容易实现农业科技供给与实际需求之间有效衔接,所以更加重视地方政府的作用。同时鼓励非政府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机构的创建和发展,从而能够准确定位科技应用者对科技的实际需求,尽量避免供需脱节,提高推广效能。日本、法国的农协、农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2.2通过丰富科技推广内容满足应用者多样化需求

2.3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农业科技推广各环节无缝链接

农业发达国家已实现信息网络覆盖,并与国外联网,设有多个网站。美国推广人员可以随时获得大学推广站数据库中的资料,也能了解到世界各地农业的发展动态和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等;各州推广站设立有电视台、无线广播电台,定期向农民播放农业信息和技术知识;还可运用卫星系统向农民提供农业气象、病虫防治等方面的服务,开展技术培训等。以色列通过集中示范、网络系统、电话咨询、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推广站法定接待日等方式推广农业科技。一方面改变了科技供给者与应用者的对接方式,农民成为积极参与者,同时,提高了农业科技推广决策者、组织管理者和推广人员的推广能力。

2.4通过农业咨询服务满足科技应用者的个性化需求

农业发达国家重视通过提供农业咨询服务满足科技应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其中德国是典型代表。推广咨询体系既有官办的,也有民间组织的,内容涉及与农业、农村、农民有关的各种问题,包括产前资源信息、农业生产技术、保护生态环境、产后农产品销售等,适应了科技应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充分保证了农民在自愿、自主的基础上,解决生产、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3 构建需求导向型“菜单式”科技定制模式的新思路

本课题组王伟然教授的专著《农村公益性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中构建了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益性科技供给体制机制概念模型图,提出了推广系统与需求系统良性互动的运行机理是“政府决策→投入→研发→推广→应用→农民依据应用实效评价、监督、反馈→修正决策”的运行过程,在经过几年的调查总结后课题组认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益性科技推广体制机制是解决供需脱节问题、提高推广效果的必然选择。张水玲在对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社区设计团队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进行了创新研究,提出了优化农业科技推广方与农民交互关系的理论,为解决供需脱节提供了理论支撑。在实现农民需求与供给良性互动的具体层面,本课题组借鉴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状况又进一步提出了构建需求导向型“菜单式”科技定制模式的建议。

3.1需求导向型“菜单式”定制模式的提出

3.1.1 提出的必然性 由于传统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导致的供需脱节问题突出,近年来,我国对农村公益性科技供给体制机制进行了创新,推出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小院等各种形式的新模式。新模式注重研发-推广-应用的有效衔接,更有利于实现供给主体与应用者的良性互动,解决供需脱节问题,但尚处于探索示范阶段,落实过程中具体的操作模式还需要在实证基础上进行探索。

从我国农村科技需求与供给状况来看,供给渠道、供给内容等与科技应用者的实际需求仍然存在不相吻合的状况,科技应用的效果有待提升。同时,解决农村科技供需矛盾,实现由政府导向向农民需求导向转变,让农民成为主动参与者,满足农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是农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是农业欠发达国家改变落后地位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迫切要求。

3.1.2 内涵与特征 需求导向型“菜单式”科技定制模式就是依托网络,通过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制成科技服务菜单面向社会公示共享。科技应用者可根据自身科技需求自由选择所需各种科技服务,科技服务主要由政府提供,同时可鼓励非政府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机构参与提供。该模式旨在改革目前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准行政化”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改变由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和利益资源分配机制,改变推广方-科技-科技应用者单向传递的方式,形成健全的信息反馈和良好的交互作用机制,赋予农民主动选择权和机会,满足应用者的个性化需求。

主要特征:第一,政府应定位为服务者角色。农村科技推广应以政府为主导,但不能靠行政命令分配科技推广资源,不能以政府计划替代应用者意愿,不能以精英设计替代应用者参与。第二,农村科技推广体系是实现供给方和应用者良性互动的。第三,应用者拥有主动选择权。科技应用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根据自身农业生产需求主动选择的。第四,应用者拥有充足的选择资源。科技推广主体应尽可能提供应用者需要的科技资源。第五,应用者具备足够的定制能力。应用者具有自主选择的意识、基本的选择技能和辨别使用能力。

3.2需求导向型“菜单式”科技定制模式的构建路径

需求导向型“菜单式”科技定制模式的构建既要结合我国实际,保留我国农业发展中取得的有效做法,又要积极借鉴先进农业国家的成功经验。

3.2.1 搭建“菜单”供给平台 农村科技从产生到带来经济效益经过研发、推广、应用三个环节,“菜单式”科技定制模式处于从推广到应用的衔接阶段。课题组王伟然教授构建了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益性科技体制,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环节,提出通过资源整合,建立综合推广机构,并在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委员会的领导下,设立农业院校推广中心和从省→市→县→区域→推广员→农民的自上而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搭建“菜单”供给平台就是在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委员会的领导下,在省、市、县、区域各级设立网络和电话咨询等系统,依托网络,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制成科技服务菜单面向社会公布共享。

我国已开通的“12316三农”热线,从2009年起成立并进入运行的农业科技110服务平台和由农业委员会主办和农村经济信息中心承办的农经网络信息查询平台已经取得了成功经验,需进一步提高它们的服务效能并充分完善电视、电话、电脑、手机短信、手机客户端服务等多种服务平台。同时,要建立平台的供给者与应用者良好的交互机制,解决推广与应用脱节的问题。

3.2.2 提供“菜单”便捷获取路径 需求导向型“菜单式”科技定制模式依托网络、电话、电视、手机等信息平台,但农民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实际渠道数据显示,通过电视广播网络书报查阅获得的占33.2%,在关于“影响使用农业科技的因素”的调查中发现26.1%的应用者认为不方便获取,因而构建需求导向型“菜单式”科技定制模式必须要提供便捷的获取路径。近年来,我国以推进“宽带中国”、“无线城市”、“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宽带村通”等工程建设为契机,农村加快了基础通信设施、光纤宽带网和移动通信网、广电有线网络建设,构建有线无线相结合、覆盖城乡的信息网络体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占家庭总户数的比重33.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5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12月,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95亿,从互联网普及率来看,2015年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1.6%,农村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达到1.70亿,其中手机上网比例成为农村网民的首选上网设备。但与发达农业国家相比,我国农村存在很大普及空间。

3.2.3 丰富“菜单”内容 农民的科技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农民对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需求都非常强烈,因而科技菜单的制作要尽可能丰富,能够集中展现新的科技资源,充分满足科技应用者的个性化需求。

3.2.4 提高应用者的定制能力 目前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还不是很高,同时受收入、教育水平的影响,网络浏览率较低,农村科技应用者的定制能力不足。第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科技应用者对科技推广平台的知晓度;第二,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应用者的网络浏览能力、科技“菜单”选择能力和定制能力。

[1] 张永升,杨建肖,陶佩君.农户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意愿与供给评价实证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0,13(2) :133-137.

[2] 奉公,周莹莹,何洁,等.从农民的视角看中国农业科技的供求、传播与应用状况[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4(2) :6-10.

[3] 张水玲,袁学国.基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研究——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社区设计团队的经验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4,46 (2) :151-156.

[4] 颜怀坤,秦自强.国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经验及启示[J].科技信息,2007(31):34-35.

[5] 刘清芝.基于农民需求的农业科技供给模式构建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317-12318,12336.

[6] 王伟然.农村公益性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5.

[7] 李建华.借鉴国外农技推广模式 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推广[J].农业科技管理,2012(3):60-63.

[8] 夏冰,肖长坤.国际不同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比较[J].世界农业,2012(10):47-50.

[9] 王东.美荷日农业科技推广[J].世界农业,2012(12):1-3.

[10] 李荣光,任文菡.国外农业科技发展与推广的经验启示[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2(6):90-94.

[11] 杨莉.山东省农民的科技需求调查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12):39-40.

[12] 张水玲.美国高等农业教育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借鉴——以爱荷华州立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3(12):121-124.

EmpiricalStudyonBuildingDemandOrientedMenuType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CustomPattern——BasedonPerspectiveofComparingChineseandForeignScienceandTechnologyPromotionModes

Liu Yufeng, Wang Heng

(1.College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QingdaoAgriculturalUniversity,Qingdao266109,China)

The traditional top-dow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ion mode, dominated by government in our country, mainly takes the government plan to replace user’s willingness and elite design to replace user’s participation. Because the mode can not implement the benign interaction of supplier with users, the supply effect is not ideal. This article,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ing Chinese and foreig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ion modes, the problems about disconnect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existed in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ion were analyzed, the experiences about resolv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road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new idea on building the demand oriented menu typ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stom pattern was put forward.

Menu typ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and oriented marketing model; Promotion mode

S-3

A

1001-4942(2017)10-0168-05

10.14083/j.issn.1001-4942.2017.10.035

2017-06-28

2016年青岛市软科学工程项目“政府促进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有效结合对策研究”

刘玉凤(1974—),女,硕士,主要从事农村公共物品研究。E-mail:570496271@qq.com

王珩(1977—),女,硕士,主要从事农村公共物品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