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期提升我国基层社区群众文化服务质量的对策

时间:2024-05-25

沈影丽,陈 希

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进行了全面而崭新的诠释。***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做了系统性的阐述,概括了十四个坚持,其中之一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3-4]”可见,文化建设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作为基层社区是我国文化建设体系中的最基层、最广泛的层面,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纽带,是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窗口,如何在新时期提升群众文化服务的质量至关重要。

1 基层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作用

社区是按照我国城市行政区划范围划分的,是城市中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提供群众文化服务的基本单位,是组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群众进行文化建设的一个载体。社区群众文化是一定区域范围的居民在一定的地点一定的时间开展的文化、体育、娱乐等方面的活动[5-6]。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不但能满足社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重要的是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与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都能起到重大作用。

2 基层社区群众文化服务的特征

基层社区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具有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性质,但又不是纯粹的公共服务,是我国公共服务、区域范围内的集体服务和居民个人文化需求的共同交集,具有公共产品的部分特征,也具有私人产品的部分特征。

2.1 基层社区群众文化服务具有公益性特征

基层社区群众文化服务是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其目标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应是提供的免费服务,或是提供低收费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体现了社区范围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因此具有公益属性,有别于市场提供的私人产品的供给。如提供的图书馆(室)、文化馆活动、博物馆等服务都具有公共产品的“外部效应、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特征。因此,具有公益性特征。

2.2 基层社区群众文化服务具有公平性特征

社区群众文化服务的对象应是面对社区范围内所有公民,不分年龄、职业、性别、民族,广大的社区居民都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提供社区群众文化服务,首先是应该为广大的社区居民提供公平的服务机会。基层社区在制定群众文化服务计划时,就应包括面向不同的社会群体的需要。

2.3 基层社区群众文化服务具有可持续性特征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温饱问题已经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将会持续的上升,所以基层社区群众文化服务具有系统性、长期性、持续性,不是短期行为能够解决的问题,必须是经过完整地规划、步步实施、坚持不懈地全方位的构建,为社区群众提供可持续的文化服务。

2.4 基层社区群众文化服务具有便民性特征

基层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作为社区群众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必须具有便民性。便民就是要在时间上方便群众参加,地点上距离要近,文化活动便于群众接受,使社区广大人民群众乐意参加。

2.5 基层社区群众文化服务具有多样性特征

社区人民群众年龄不同、文化水平不同、生活水平不同、接受的程度不同等决定着基层社区群众文化服务必须具有多样性特征。以提供多样性的文化服务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3 当前我国基层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日益重视,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我国对群众文化建设相继出台了很多政策,也加大了对基层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有效推动了社区群众文化事业的开展,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改善人民群众体质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7],但面对新时期的新任务、新目标,当前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3.1 基础设施落后,满足不了群众多元化的需求

群众文化基础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的基本物质保障。虽然国家每年都能安排一部分资金进行社区群众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群众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和多样性。目前,主要是文化广场方面的建设,内部开展文化活动的设备设施缺乏,缺少群众文化活动的长效资金保障。不能多方面的吸引社区群众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3.2 政府层面重视程度不够,落实国家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精神不到位

虽然国家层面非常重视群众文化建设,中共十九大报告对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所阐述,各地的“十三五”规划中也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文化的宣传,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把握好精神舆论导向和正能量的传播。但目前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并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政府对社区工作者安排的人员少,综合素质欠缺,专业人员少,资金投入不足;社区工作者与社区居民交流少,工作热情不高,甚至多数社区居民没见过社区文化工作人员,不了解社区文化活动内容;社区文化工作不与驻街单位联系,得不到驻街单位的支持和理解。

3.3 群众主人翁意识不强,参与人员不广泛

群众文化服务的对象应是社区范围内的所有居民,每个社区居民都有享用群众文化服务的权利,其特征具有公平性,但目前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参与人员主要以离退休人员为主,年青人和在岗工作人员参与率低;普通群众参与的多,群众文艺专家参与的少;而且群众没有主人翁意识,自我意识强,不顾及大多数,没有大局意识。

3.4 组织形式缺乏多元化,规范化的组织程度低

基层社区居民由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不同[8],对文化服务的需求也呈多元化趋势。而目前的基层社区文化服务形式较为单一,从年龄上来看多数是老年退休人员参加,从文化活动的形式上看主要是以广场文化为主,如广场舞;少数的室内馆活动为辅,如棋牌、乒乓球等。从组织层面看,也不规范,多数是以一个或几个爱好者自发组织活动。

4 提升我国基层社区群众文化服务质量的对策

4.1 加强基层社区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资金供给的长效机制

基层社区是城市中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单位,理应有一定的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分配;基层社区群众文化服务是居民在满足温饱后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是新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载体,做好社区群众文化服务工作意义重大,也应该重视资金上的支持。因此,应从国家与地方财政预算中安排部分资金,再结合驻区单位的资金支持,三方建立资金供给的长效机制,来保障基层社区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常态的经费的需要。

4.2 地方政府充分重视,落实好国家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精神

地方政府一要按照中共十九大报告对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结合地方的“十三五”规划中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制定具体实施计划;二要充分重视在社区层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把握好精神舆论导向和正能量的传播;三要重视对社区群众文化服务工作者的安排,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四要与驻区单位和驻区高校合作,得到专业人员和设备与资金的支持,提升社区群众文化服务的质量。

4.3 增强社区群众主人翁意识,积极参加社区群众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服务的对象是社区居民,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自我文化服务是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的体现。因此,社区文化服务人员应经常征求不同群体的社区居民意见,以各自群体的意愿在社区工作人员的监管和协助下自发的组织文化活动,既能体现社区居民的意愿,又能增强大局意识。充分发挥社区群众的文化资源和积极性来满足自身或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4.4 组织形式缺乏多元化,规范化的组织程度低

基层社区要充分调动驻区高校和驻区单位的力量,由驻区高校、驻区单位、基层社区与社区居民骨干相合作的社区群众文化服务体系,提高规范化组织程度,提升文化组织专业水平,开展形式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可以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社区文化活动与宣传,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对文化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