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实践与思考——以信阳市为例

时间:2024-05-25

尹为玲1,孙全东2,汪先霞2,袁春晓2

(1.信阳市农业局 农经站,河南 信阳 464000;2.信阳市农业局 农技站,河南 信阳 464000)



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实践与思考
——以信阳市为例

尹为玲1,孙全东2,汪先霞2,袁春晓2

(1.信阳市农业局 农经站,河南 信阳 464000;2.信阳市农业局 农技站,河南 信阳 464000)

近年来,信阳市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成绩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改进。可通过创新经营机制,壮大合作社实力;创新信贷机制,发挥扶贫政策的杠杆功能;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入社农户利益;创新服务引导机制,加强宣传培训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经验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有效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近年来,信阳市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成绩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改进。

1 信阳市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村贫困户脱贫的经验

截止2015年12月底,信阳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7545家,比上年增加1325家,增长21.3%,带动农户70余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0%。全市170多个乡镇都组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涵盖了粮食种植、茶叶种植、花木种植、畜离养殖、水产养殖、蔬菜种植、中药材种植、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及维修等多个产业,涉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信阳市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村贫困户脱贫的具体方式:一是示范引领。即农民合作社引领和带动贫困户开展特色种植、养殖,帮助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光山县世旺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椿树岗村4000亩闲置土地,种植600亩苗木花卉,吸引145户农户入社。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负责销售花卉苗木,带动农户人均增收4500元。商城县祥麟凯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依托三阳农业公司全程技术支持,帮助养殖户规划羊舍,为合作社成员提供基础母羊、羔羊,传授养殖技术、疾病防治,统一回收育肥羊、羔羊,带动养殖户增收。据调查,目前养殖户年纯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二是农超对接。目前,信阳市开展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的比例达到20%,年配送鲜活农产品2万吨,年销售总额达到1.05亿元,已形成了规模化农超对接的雏形。由信阳市豫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牵头,整合市内外较大规模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在人口密集商业区、住宅小区设立蔬菜平价直销便利店,有效解决了蔬菜基地、菜农“卖难”问题,避免了因菜价波动造成的“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问题和蔬菜质量安全无法保证、城市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农超对接推进了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集约化经营,大幅提升了蔬菜产业的产业化水平,带动了广大农户持续增收。三是信用合作。即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资金或实物向合作社入股,合作社在保障成员财产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经营管理,定期按股分红。光山县富民油茶专业合作社让农民成为了“股东”,70户贫困户共150余人以土地入股,合作社负责管理,获得的收益与农户分红,进一步拓宽了贫困农户的收入来源。光山县顺丰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吸引当地贫困户入股,在县扶贫部门到户增收项目支持157亩苗木花卉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与125户473人签订协议,把1000多亩荒山荒地改造成苗木花卉基地,既解决了本村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也改善了人居环境。合作社股份分红对贫困户增收的带动效果逐渐显现。四是拉长产业链。即以国家级示范合作社为龙头,发展产业集群,做粗拉长产业链条。商城县初步形成了以山信粮业等企业为龙头的“优质稻米”, 其鹏、茗阳茶业等企业为龙头的“茶叶”,长园野生茶油、龙潭油茶、华宝茶油等企业为龙头的“植物油”,信阳大别山生态农业科技、商城医药总公司为龙头的“中药材”,商都养殖等企业为龙头的“豫南养殖产业化集群”五大集群体系。以平桥区肖王乡为核心的畜牧业集群,引进了隆兴饲料,建立了物流园,形成了生产、供应、贮藏、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在集群内,资源集中投入,土地集约经营,产业集聚发展,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2 信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模偏小,管理混乱。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合作社社员文化程度低,缺少民主意识和管理经验,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市场观念不强,合作社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弱,管理粗放。个别农民小农意识浓,对合作社的作用认识不足,存在“有利则入,无利即散”的想法。部分合作社虽然已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但产权不明晰,章程不完善,缺乏议事制度、监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还有个别合作社为“四无”合作社,无牌子、无经费、无收入、无专门办公场所[1]。二是经营实力不强,示范带动能力较弱。目前,信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普遍不强,规范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条短,深加工能力弱,对农民致富的带动能力不够。部分合作社没有资金底子,缺少项目支撑,影响了合作社职能发挥和服务水平。大部分合作社停留在产品的初级生产和简单包装销售阶段,缺乏与大市场、龙头企业(公司)对接的联动机制,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调查发现,只有龙头企业牵头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了合同。三是品牌意识淡薄,市场竞争力较差。全市只有76家合作社注册了商标,品牌市场知名度不高,获利能力不强,导致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缺乏市场竞争力。四是产业投入不足,经营管理人才缺乏。贫困农户自身积累能力较弱,市场反映敏感度差,合作社经济实力不强,投入仍然是阻碍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最大障碍。由于地方经济发展及待遇等问题,人才缺乏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调研发现,多数技术人员无法熟练运用机器设备。五是财政专项支持少,金融扶持力度需加强。近年来,尽管信阳市对农民合作社发展实施政策倾斜,但是每年安排的专项经费仍然较少。《农民专业合作法》虽然规定了金融贷款扶持政策,但没有具体操作细则,导致合作社很难从金融部门直接取得贷款,只能以理事长或牵头人个人的名义得到小额贷款,利率高、期限短、风险大。2014年以来信阳市仅有823个合作社争取到国家财政扶持,财政扶持面仅有10 %。

3 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促农增收、脱贫致富的对策建议

3.1 创新经营机制,壮大合作社实力

一是推进要素集聚,促进规模化经营。要以普通贫困农户为基础,专业大户为重点,积极发动和吸收周边同类或相似产品生产者入社,壮大生产者队伍;积极运用土地流转手段,加快创建和扩建核心基地,着力打造合作社的“根据地”;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综合采用向农户租赁、农户承包地作价出资入股、季节性租赁、错季互换耕作等方式,多途径流转土地,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升合作社资产规模,倡导和鼓励成员多出资,增强成员对合作社的归属感和责任意识。二是打通生产环节,提供一条龙服务。创新产前服务机制,服务成员生产准备,从成员需求较强烈的农资采购供应、土地租赁流转、资金周转服务等三个方面抓好服务;创新产中服务机制,服务成员生产作业,从各生产作业环节入手,抓好全程专业服务;创新产后服务机制,服务成员收益实现,以服务成员生产劳动价值实现为目的,建立健全收购销售及相关配套机制。三是狠抓制度建设,确保规范化运行。针对成员联结松散,有合作之名,少或无合作之实的现象,着重创新和改进成员对合作社的产品交售机制和服务使用机制,提高成员产品交售率及对合作社提供服务的使用率,增强合作社与成员之间生产经营行为和利益联结紧密度,彰显合作之实。在发挥合作社能人、精英和骨干带领作用的同时,树立和强化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意识,推动民主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日常经营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实施落实,提高合作社制度化管理水平[2]。

3.2 创新信贷机制,发挥扶贫政策的杠杆功能

一是借力扶贫项目资金。应允许贫困户在合作社担保基础上获得免抵押小额贷款。对能人大户牵头的以“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形式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的项目,在明确扶贫责任和帮带机制的前提下,适当给予支持。二是创新贷款融资模式。如统贷统融模式:对合作社整体授信,贷款资金全部进入合作社账户,用以购买生产资料提供给社员,社内以台账的形式明确各社员的贷款金额,合作社统一出售社员产品后,用社员的销售收入抵偿其名下的贷款;转贷融资模式:向与合作社对接的龙头企业发放贷款,企业以提供生产资料方式为合作社垫资,合作社待社员向企业销售产品时清偿该垫款;直贷融资模式:通过分散授信对社员直接发放贷款,社员销售产品后归还贷款,整个贷款发放和收回过程借助合作社内部的有效监督管理机制完成。三是拓展贷款产品支持。如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对于管理相对松散、入社农户资金需求较小的合作社,对其社员进行信用评级后发放相应的信用额度;农户联保贷款产品:对于管理相对严密、入社农户资金需求较大的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全体社员大联保及若干社员组成小组联保的形式,对社员发放联保贷款;新型财产抵押贷款产品:协调县域内农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开展生产设备、水权证、林权证、农村养老保险卡、宅基地证等抵押资产的多种小额信贷。

3.3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入社农户利益

一是破解利益联结的体制障碍。政府应协调有关部门,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通过财政保费补贴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对投保农业保险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保险经办机构在统一产品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区域性、阶段性最低保护价或交易指导价,建立较为固定的购销联系,维护农民利益。要探索建立合作社公积金、风险准备金,引导农民和合作社参加农业保险,以提高农业风险保障能力、减少农户因灾致贫、帮助农户及时恢复生产,从而为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二是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应建立“政策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流转运行机制,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机构,明确职能、职责,规范土地流转。在确保流转过程公平、合理,农民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的前提下,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大力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参与土地使用权流转。

3.4 创新服务引导机制,加强宣传培训

农民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化进程,要建立业务培训制度,培养一批合作事业的积极分子和带头人,要引导社员加深对合作制度和组织章程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对合作社的认同感。县乡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培训项目,指导合作社规范发展,如定期聘请专家对社员进行技术培训,全面提高社员的组织化程度和科技文化素质,宣讲《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使社员知法、懂法、用法。

[1] 王 伟.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

[2] 赵晓峰.新型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社会机制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编辑:唐 芳)

The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the Poor Out of Poverty in the Rural Based on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YIN Wei-ling1,SUN Quan-dong2,WANG Xian-xia2, YUAN Chun-xiao2

(1. Agricultural Economy Station,Xinyang Agricultural Bureau,Xinyang 464000, China;2.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tation, Xinyang Agricultural Bureau,Xinyang 464000, China)

In recent years, Xinyang rely on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to promote the rural poor out of poverty to get rich, and has reached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in dire need of improvement. We can promote the poor to get rich by innovat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expanding the cooperative strength, innovating credit mechanism and playing the func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leverage, innovating benefit coupling mechanism and protecting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into the club, innovating services guide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ing the publicity and training.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the rural poverty; get rich; experience

2016-06-22

尹为玲(1982—),女,河南罗山人,农经师.

F312.42

A

2095-8978(2016)04-0026-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