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宋代同年会诗探究

时间:2024-05-25

管晶晶

(广西师范学院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宋代同年会诗探究

管晶晶

(广西师范学院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同年会是科举考试时代同榜登第进士之间的聚会活动。宋代同年会包括官方举办的庆祝士子及第的闻喜宴,以及各自任职后同年私下的聚会活动。两种性质的同年会上的一个主要活动便是诗酒酬唱,从而产生的诗歌叫闻喜宴诗和同年私会唱和诗。

同年会;闻喜宴诗;同年私会唱和诗

科举考试时代,同榜进士之间互称同年。“若同榜及第聚会,则曰同年会。”[1]可见,同年会是同榜登第者之间的聚会。宋代同年会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科举考试放榜之后,官方举办闻喜宴庆贺进士及第,这是同年之间的第一次聚会;二是关系交好的同年在日后仕途中,或是自发召集同年举行聚会,或是宦海偶遇集会酬唱。不管是官方性质的闻喜宴聚会,还是私人性质的同年私会,会上的一个主要活动内容便是诗酒酬唱,故而这类同年会上的交往唱和诗,就叫同年会诗。同年会诗包括闻喜宴诗和同年私会唱和诗。

1 闻喜宴诗

闻喜宴是唐宋时期为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者举行的庆贺宴会。宋代闻喜宴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由朝廷举办。据范成大《姑苏同年会诗序》记载:“进士科始于隋,盛于唐,本朝因之,偕升者谓之同年……本朝略去浮云,但存闻喜一宴,而为之同年之制,则加详焉。”可见宋代闻喜宴是同年进士的第一次聚会,同年之间往往以此为契机,为日后的情谊打下深厚的基础。

除了同年进士作为主角参加,皇帝以及部分在京文臣也会出席。皇帝往往会赐诗给状元及以下进士,表达对新科进士的期望;登第进士们必然会作出和诗来歌颂皇帝盛德、表达忠君报国之意;与会文臣也会和诗来歌功颂德以及赠诗给状元表示祝贺。这种浓厚的政治气氛,对与会文士们的诗歌创作影响甚大,故而形成了一种诗歌类型——闻喜宴诗。闻喜宴诗歌主要包括皇帝赐诗、大臣与新进士的和诗。

1.1 皇帝赐诗

宋刘颁《中山诗话》:“太宗好文,每进士及第,赐闻喜宴,常作诗赐之,累朝以为故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赐诗尤多,然不必尽上所自作。景祐初赐诗,落句云‘寒儒逢景运,报德合如何’。论者谓‘质厚宏壮,真诏旨也’。”可见北宋时期太宗、仁宗在闻喜宴上赐诗较多,但是太宗赐诗现皆不存,仁宗赐诗也仅剩下一些残句,如“寒儒逢景运,报德合如何”两句是景祐元年(1034)赐状元张唐卿及以下进士所作,仁宗现仅存一首完整的《赐刘辉及第》:

治世求才重,公朝校艺精。临轩升造世,入彀得群英。并蹑云梯峻,聊登桂籍荣。庇民思善政,兹惠体予情。

南宋皇帝闻喜宴上的赐诗现今流传较多,因为南宋时“堂上列省试赐知贡举御札及殿试详定官御札,并闻喜宴赐进士御诗石刻”[2]。将南宋皇帝闻喜宴赐诗石刻下来立于贡院厅堂,十分利于臣民观赏,便于流传。宋人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十二中收录了《闻喜宴赐进士诗》24首。其中,宋孝宗1首,宋光宗2首,宋宁宗7首,宋理宗12首,宋度宗2首。

宋代国力较弱,皇帝对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抱有极大期望,希冀他们能帮助朝廷中兴宋室。故而宋代皇帝的赐诗,政治企图非常明显,教导意味十分浓厚,基本是要求新进士不要辜负皇恩盛宠,珍惜所获得的功名。比如宋光宗在绍熙元年(1190)《赐余复以下》直接表明赐诗的意图:

临轩策士岂徒然,嗣守丕基务得贤。尔吐忠言据素蕴,吾縻好爵副详延。爱君忧国毋终怠,厚泽深仁赖广宣。赐宴琼林修故事,郑心期待见诗篇。

宋代皇帝闻喜宴上的赐的诗,文学艺术水平不高,以教导为主要内容,形式趋于统一化、程式化。诸如宋宁宗庆元五年《赐曾从龙已下》的“从今恪佩官箴去,志节毋令愧昔贤”;宋理宗绍定五年《赐徐元杰已下》的“名第一时传盛事,需筵肆秩示隆恩。公卿任使从兹选,要看他年气节存”;宝佑四年《赐文天祥已下》的“得贤功用真无敌,能为皇家立太平”等等,内容单一,题材也不新颖,文学性不强。

1.2 与会进士和诗

闻喜宴诗本质上是唱和诗。皇帝给在座的状元及以下进士赐诗,得到赏赐的进士必然要和诗酬答皇帝。北宋时期皇帝赐诗几未留存,和诗也难以见到;南宋时期与会进士的和诗留存较多。

状元以及新进士作为主角参加如此隆重的国家级宴会,必然是意气风发,心情万分激动,他们的和诗也多抒发能够参与宴会的莫大荣幸,感激皇恩圣宠,歌功颂德。如宋光宗绍熙元年,余复的《和御赐登第》:

风虎云龙岂偶然,信知盛世士多贤。虞庠教育蒙深泽,汉殿咨询愧首延。释褐遽沾琼宴宠,赐诗齐听玉音宣。爱君忧国平生志,敢负周王宴乐篇。[3]

这类应制诗虽然免不了落入歌功颂德的窠臼,但是也有真诚、富有激情之作,抒发作者平生的志向。南宋是北宋灭亡后由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有志之士志在北伐抗金,收复宋室江山。宋光宗绍熙四年状元及第的陈亮便是其中一位,在《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中抒发了自己平生的志向,即使“鬓发苍”,也要把“复雠”作为“平生志”:

云汉昭回倬锦章,烂然衣被九天光。已将德雨平分布,更把仁风与奉扬。治道修明当正宁,皇威震迭到遐方。复讎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4]

1.3 与会大臣和诗

据《宋史》记载:“闻喜宴分为两日,宴进士,请丞郎、大两省;宴诸科,请省郎、小两省。”可见闻喜宴除了皇帝与新进士参加,在京的部分文臣也会受邀参加。与会官员的和诗,多表达自己再度参加盛宴的荣幸与感激之情,恭和登第进士与歌功颂德,重在抒发自己的感受。如景定三年(1262),文天祥受邀以秘书省官与宴,作和诗《御赐琼林宴恭和诗》:

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颜。云呈五色符旗盖,露立千官杂佩环。燕席巧临牛女节,鸾章光映壁奎间。献诗陈雅愚臣事,况是赓歌气象还。[5]

这首诗首先表明自己再度登上“轩陛”来参与宴会,能够有幸“望天颜”,接着描摹宴会的场景,呈现出一片祥和繁盛之态,最后表明自己通过和诗来表达对皇帝的忠心。

又如咸淳七年袁说友的《恭和御制赐进士诗韵二首》其二:

尧言不数汉文章,漫说唐人万丈光。百辟共知尊上指,群儒何止戴言扬?丝纶甫幸来中禁,琬琰俄欣奉上方。京邑小臣观盛事,愿输忠悃赞明康。

诸如此类的诗,应制的特征十分明显,缺乏文学性。

除了应和皇帝的赐诗,与会大臣往往也会赠诗给新科状元及进士,表达恭和之意。如熙宁三年(1070),王珪受邀出席闻喜宴,宴会上赠诗给当年的状元叶祖洽,题为《闻喜宴上赠状元叶祖洽》:

黼座亲临唱第初,宴嬉犹及苑花余。清厢特访安危策,紫府应将姓字书。御酒连倾金凿落,宫床曾赐玉蟾蜍。从来晁董多奇论,三日英豪亦未疏。

总的说,闻喜宴唱和诗,皇帝的赐诗教导训诫意味浓厚;进士和诗多是感激圣德、表达忠君爱国之意;大臣的和诗主要歌功颂德。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单一,文学艺术成就不高。

2 同年私会唱和诗

宋廷举办的闻喜宴是同年间的初次聚会,仪式繁复,非常正规和严谨,具有建会结盟的意味,表明同年关系的正式形成。随后,同年进士之间各自走上仕途,天南海北各自为官,难有机会再举行如闻喜宴规模的聚会。故而,关系交好的同年往往私下聚会,这种同年私会活动形式简单,气氛轻松,同时规模较小,最多也不过数十人。

2.1 同年私会原因

同年私会或是因为有人自主召集处于一地做官的各同年而举行聚会,比如宋代最著名的同年聚会“姑苏台同年会”。据詹体仁《姑苏台同年会赐袁说友韵序》曰:

体仁无似,与提刑郎中起岩年兄同州里,弱冠同场屋,已而尘末第,又幸同年。仕路参辰,盖不相见者二十有七年。体仁滥司庾事,而起岩持节莅宪台,暇日从容语旧故,慨然念人生会合之难。历数同年之在吴中者,仅数十人,因相与持杯酒,叙平生,道契阔,礼虽简淡,而意实有余。既毕,起岩复以诗纪本末,清切婉丽,叹味不足,辄次韵拜呈,伏乞垂瞩。

可见,这次同年会是由詹体仁和袁说友(字起岩)发起,召集同处吴中做官的同年“持杯酒,叙平生,道契阔”。从诗序中可以看出,召集同年相聚主要是因为阔别多年,有感于“慨然念人生会合之难”,所以詹体仁召集同年聚会,珍惜当下,珍惜同年之情谊。詹体仁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考中进士,此次聚会发生在他们登第后“二十有七年”,参加聚会的同年有袁说友、詹体仁、周承勋、唐子涛、章澥、王艺、胡元功、赵彦卫、赵彦瑷、成钦亮、陈德明、赵彦真12人。这样的聚会还有杨万里、钱袭命等的九人樱桃园聚会;袁说友、许及之等人的聚景园聚会、蔡戡等9人的浙东聚会等等。

同年会也有因为宦海偶遇而聚会。比如祖无择和沈逊,两人同为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进士,二人分处两地做官,分别数载,后相逢于金陵,诗酒酬唱,感叹人生际遇,抒发个人情感。祖无择《途次金陵逢同年沈五判官》:“数载天涯别,年来不定居。扁舟忽相值,孤抱信何如。公斡犹多病,孝先仍懒书。人生从坎壈,客意且踌躇。淡薄市桥酒,鲜肥江岸鱼。可来同饮食,勿笑此萧疏。”沈逊《和同年祖择之韵》云:“一自曾经别,于今叹索居。善交思柳惠,多病是相如。官下频无况,天涯每得书。旧怀长惋叹,此会合踌躇。晓露生兰苑,秋风动鲙鱼。萧然林野性,与世转为疏。”另外还有欧阳修与黄注,都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二人在仕途中数次相遇,相逢时二人皆不得志,便相对饮酒,夜醉起舞,相互慰藉,成为知己。

2.2 同年私会诗内容

科举及第之后,各同年分布到全国各地任职,天南海北难以相聚,有幸相逢而聚会十分难得。所以聚会上,同年之间伴以诗酒,无话不谈,追忆及第时意气风发的场景,共诉宦海的甘苦,增进彼此的情谊。聚会上产生的诗歌内容主要有:描摹聚会场景,表达美好祝愿;追忆往昔,抒发同年间深厚情谊;今昔对比,慨叹人世变迁。

2.2.1 描摹聚会场景,表达美好祝愿

同年私会,不带功利色彩,轻松自得,惬意舒适。会上产生的诗歌也多是描摹聚会的场景,抒写欢快的气氛。比如范纯仁的《和君实同年会作》:

诗酒相娱诚得策,洛社当年有牛白。况公同榜三四君,从宦天涯久相隔。一朝把酒对春风,馀花红白犹堪摘。不鄙贱生年辈晚,招延亦预尊前客。清欢尽日信忘形,醉舞狂歌不知拍。

此次聚会是仁宗景佑五年(1038)进士司马光组织举行的,范纯仁是皇佑元年(1049)进士,比司马光等人晚11年及第。“不鄙贱生年辈晚”表明范纯仁此次是作为晚辈来参加司马光等人的同年聚会,诗中描摹了聚会上“醉舞狂歌”的场景,同年相聚,“清欢忘形”,欢乐畅快。

绍兴十七年(1147),有边公式、周表卿等同年泛舟聚会。据王之道《边公式、周表卿侍郎同年会》小序记载:“侍郎边公式、周表卿以绍兴十七年夏四月癸丑讲甲辰同升之好,与诸公把酒湖上,为泛舟之集。与会者余宅仲、李景圭、王端才、何才卿、蔡仲平、时昌臣、李宜仲、王彦光及之道共一十一人,坐中公式令之道赋诗为唱,得东字韵,修故事也。之道奉命,不敢以固陋辞,强勉奉呈。”王之道、边公式等人为宣和六年(1124)同年进士,此次聚会共11同年参加。会上主要活动是泛舟把酒、赋诗为唱,王之道作《边公式、周表卿侍郎同年会》诗:

侍郎修好燕群公,雁塔题名二纪同。谈笑静移杨柳日,杯盘清乏芰荷风。鹏抟竞祝三旌贵,鲸吸相期百榼空。此会明年应更好,马周行亦起新丰。

这首诗描写聚会时各同年杯盏交叠、谈笑畅快的场面,最后两句借“马周”的典故来表达对自己以及各位同年的祝福,祝愿仕途顺利、官运亨通,明年的同年聚会更加美好。

此类描摹聚会场景,表现欢快、热闹气氛,抒发美好祝愿的诗赋还有:“有美佳宾贤主人,布衣曾共脱京尘。欢来未觉岁华晚,醉後能令秋气春。”[6](苏辙《次韵王君贶尚书会六同年》)“华屋陈高会,春风众物新。嘉宾共科籍,盛事动邦人。”(沈遘《次韵和卢中甫有美堂会诸年契》)以及“别乘达尊人工敬,轺车并驾我叨先。兰亭又见群贤集,盛事宜将琬琰镌。”(蔡戡《浙东宪司会同年八人以诗记之》)等等。同榜及第,各地为官,或数十年不见,如今有幸相聚,自然是痛饮酬唱,诉说情谊,欢快不已。

2.2.2 人世变迁,慨叹仕途艰难

同年及第,有人仕途顺利,官运亨通;有人仕途坎坷,沧桑悲凉。比如天圣八年(1030)的进士蔡襄,1066年中秋在西湖清暑堂与三同年聚会赏月,当时的蔡襄遭受猜疑、前途未卜,所以借《清暑堂会同年》含蓄表达了抑郁不平的心情:

当年绿发上天衢,三纪于今雪满须。荣路风波多契阔,画堂歌吹暂欢娱。杯中明月时摇动,草际飞萤乍有无。莫问更筹须剧醉,四翁同籍亦难俱。[7]

蔡襄回首当年“绿发上天衢”,年少及第,意气昂扬;如今“雪满须”,仕路多“风波”。虽然与同年相聚,痛饮剧醉,但也只是“暂欢娱”。同年相聚,回首往昔,对比今日,感慨仕途艰难险阻,政治境遇困顿。

又如刘颁,庆历六年(1046)进士,一直在地方做官,后调至京城任国子监直讲,但是在政见上与王安石不同,反对变法,遭贬谪。与成黼、李之纯、戴庄等九同年聚会时,作诗《与成太博九同年会饮成四韵》:

江海分龙不计年,异方倾盖意观然。壮天白首惊相问,浊水清尘默自怜。万事过前都是梦,一杯相属独非天。得朋正复同心士,赋咏能忘垂陇篇。[8]

刘颁在风云多变的政治生活中,饱受折磨,壮年却“白首”,只能默然“自怜”。回想初登第时壮志凌云,如今仕路不顺、壮志难酬,一切都恍然如梦,不胜唏嘘。

此外还有喻良能,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与同年聚会时有诗《裴园小集郑汝谐同年有诗次韵奉酬》云:“慈恩雁塔题名处,回首端如梦寐中。飞腾我久钦公辈,潦倒君当恕此翁。”同样也是从追忆过往写起,感叹世事沧桑,仕路艰辛。

2.2.3 追忆往昔,抒发同年情谊

同榜进士以闻喜宴为契机,结为一生的挚友,此后宦海沉浮、经历甘苦,同年难得相聚,杯盏交错之间,难免会回忆初次参加闻喜宴的盛况,抒发同年间的深厚情谊。光宗绍熙元年(1190),袁说友、詹体仁、周承勋等12人姑苏台同年会,也叫吴下同年会。会上詹体仁作诗《姑苏台同年会次袁说友韵》:

秋鸿社燕巧相违,从古交游会合稀。海内弟兄今有几,吴中贤士得相依。已不消桃李争春,且向桑榆共夕晖。回首慈恩旧题处,年华心事逐云飞。

此次聚会离他们登第已过去27年,阔别多年的同年兄弟相聚,“道契阔,叙平生”,回忆当初雁塔题名时意气风发,如今年华逝去,有的同年已经作古,在座各位也已满头华发,而有幸得以聚会,同年之间相互依靠、相互慰藉,“且向桑榆共夕晖”。参加此会还有赵彦卫,作诗《吴下同年会诗》:“雁塔寻盟信不违,二星联璧世间稀。高情念旧何其厚,□客亲仁得所依。节操刚方范孟博,□□醖藉谢玄晖。沙堤已筑催归骑,怪底朝来喜鹊飞。”此诗是从回忆雁塔题名开始,赞扬同年间情谊深厚,并且祝福同年前途无限,更上一层楼,加深了彼此间的感情。

周必大,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淳熙元年(1174)受邀与同年杨愿、周因在庐陵相聚,有诗《近会同年赏芍药尝樱桃杨谨仲教授有诗次韵为谢兼简周孟觉知县》:

清晨自扫落花厅,小瓮亲簄竹叶青。簪盍同时过陋巷,胪传相与记彤庭。阶翻红叶曾重见,敕赐朱樱亦屡经。老去飘零无此梦,诗来吟咏有余馨。

与同年相聚,除了诗酒酬唱,还一起观赏芍药、品尝樱桃,怡然自乐,不胜欢欣。“老去飘零无此梦,诗来吟咏有余馨”,与同年一起吟咏作诗的馨香伴随自己至老,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消淡,可见同年情谊之深。

3 结语

综上所述,宋代同年会诗主要包括闻喜宴诗和同年私会唱和诗。闻喜宴诗主要是皇帝赐诗、与会进士和官员的和诗。同年私会唱和诗不同于闻喜宴应制诗,内容更加丰富,同年间伴以诗酒,互诉衷肠,抒发的情感更加真挚。闻喜宴诗和同年私会唱和诗,同属于宋代同年会诗,作为宋诗的一种形态,具有文学史以及文献意义,对于我们了解宋代科举制度以及登科进士的思想感情也具有重要意义。

[1] [宋]赵升编,王端来点校本.朝野类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7:107.

[2] [宋]吴自牧著.梦梁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135.

[3] 曾枣庄,吴洪泽.宋代编年史[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1367.

[4] 陈亮著.陈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4:204.

[5] 文天祥著.文文山全集[M].北京:国学整理社,1936:1.

[6] 余冠英,周振甫,启功等主编.唐宋八大家全集下[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4091.

[7] [宋]蔡襄撰,陈庆元等校注.蔡襄全集[M].福州:福州人民出版社,1999:154.

[8] [宋]刘颁著.彭城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171.

(编辑:刘彩霞)

On the Tun-nien Association Poetry of Song Dynasty

GUAN Jing-jing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Nanning 530001,China)

Tun-nien Association were organizated by newly-selected candidates in imperial examinations era.The banquet included the officaial celebration of newly-selected called Wen Xi Yan,and private parties after they become ministers of the Song Dynasty.One of the main activity in the two properties of the Tun-nien Association is the poetry and drinking,resulting in apoem called Wen XI Yan poetry and the serail versifying by priviare parties.

Tun-nien Association; the Wen XI Yan poetry; the serail versifying by priviare parties

2016-05-06

管晶晶(1990—),女,安徽肥东人,硕士研究生.

I207.22

A

2095-8978(2016)04-0053-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