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 文/韩枫 熊轲 胡元凡 高浩渊 郭琛 赵雨晨 冯启超* 颜廷昆*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树立大食物观”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虾类产品这一优质蛋白重要来源,围绕养殖产业关心关注、亟待解决的虾苗质量问题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选取养殖范围广泛、产业链条完整的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作为典型代表,在广东、江苏等养殖大省进行蹲点式走访,深入了解养殖产业发展形势,分析解剖虾苗质量问题的主要表现,梳理总结地方应对问题的经验做法,研究提出加强虾类苗种质量控制、推动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解决路径及有关建议。
民以食为天。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树立大食物观。***总书记也曾强调,要向江河湖海要食物。近年来,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水产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养殖规模持续扩大,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成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虾类产品因其优质蛋白多、市场需求大、养殖效益高等特点,深受供需两端青睐,迅速发展成水产养殖业的典型代表和重要品类。今后一个时期,人民对优质蛋白需求的增长还将进一步激发虾类产品的消费空间。但我们必须看到,当前虾苗带病带菌、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仍是产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迫切需要在加强虾苗质量控制上下功夫、做文章。“小小虾苗”也关乎“大食物观”,分析研究如何解决虾苗质量问题,对推动水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保障多元食物供给、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意义重大。
2022年,我国虾类养殖产量约574万t,占全部水产养殖产量10.3%;塘口均价约47元/kg,是水产养殖塘口均价21.8元/kg的2倍多。其中,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是虾类养殖中典型代表,具有养殖范围广、产量占比高、农户效益好等突出特点,在我国呈现快速发展之势。
南美白对虾作为全球养殖量和流通量最大的水产品,原产于拉丁美洲,现以亚洲、美洲为主要产区,其适盐范围广、养殖技术成熟,目前在我国除西藏、青海等少数地区外均有养殖分布。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南美白对虾海淡水养殖产量合计约210万t,占到虾类总养殖产量的37%,虾苗年产量1.39万亿尾。
罗氏沼虾是主要养殖虾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原产于南亚、东南亚部分地区、大洋洲北部和西太平洋岛屿,具有体型大、食性广、病害少等优势特征,经过长期发展,养殖技术也趋于成熟,现阶段我国以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为主产区。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罗氏沼虾养殖产量近18万t,产业发展迅速。据行业专家预估,虾苗年产量250亿尾~300亿尾。
虾苗质量是决定养殖成败的源头性问题,主要指用于养殖的虾类苗种在生长速度、成活率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大体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虾苗优良种质应用情况,这是虾苗质量的基础,使用高品质良种虾苗有助于确保养殖的稳定性及预期效益,反之则可能带来不可预见的次生风险;二是虾苗带病情况,这是虾苗质量的主要痛点,指虾苗出场时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等传染性疫病的携带情况。虾苗质量问题一方面增加了养殖过程的风险隐患,可能影响产业效益;另一方面也打击了产业创新的积极性,不利于良种的繁育推广。从调研情况看,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苗种质量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当前,南美白对虾新品种共有12个,新品种在生长速度、成活率、耐温、耐盐、抗病等方面具有优良性状,在养殖实践中也呈现出较好表现。但据不完全统计,由正规企业生产的南美白对虾新品种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还不到40%,大量苗种仍从“小作坊”流向市场,一些“小作坊”甚至连苗种生产许可证都没有,属于“黑作坊”。“小作坊”生产的苗种俗称“土苗”,通常以正规企业苗种价格1/20左右的低价抢占市场,质量参差不齐,品质低劣、品种退化的风险较大,在扰乱市场秩序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罗氏沼虾的情况与之类似,目前共有新品种3个,目标性状主要针对生长速度。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品牌合作及亲本供应等方式,2022年新品种虾苗销售量约占全国市场的55%,其余大多是育苗场自留种或用不同来源的商品虾苗养成后留种,品质得不到保证,市场良种覆盖率同样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虾苗疫病呈现五大特点:一是种类较多,二是危害较大,三是检测难度较高,四是后期防治较难,五是发病损失较重。以南美白对虾为例,虾肝肠胞虫、白斑综合征病毒、十足目虹彩病毒1、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等均是当前流行较为广泛、危害较大的病原体,一旦感染,成活率不足40%,严重时甚至可能绝收。同样,罗氏沼虾中的诺达病毒、“铁虾”病毒(传染性早熟病毒)和十足目虹彩病毒1等危害也极大,感染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减收,严重时也只能排塘绝收,其分别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给养殖产业带来过重创,负面影响持续至今。作为虾苗质量的主要难点和卡点,调研中大家对虾苗病菌问题反映最为强烈。虽然这与原种质量、育种环境、检验检疫等因素均存在关联,但从直观印象看,大家的关注点主要聚焦在通过加强疫病检测来减少虾苗带病出场、预防带病养殖。
良种虾苗由于养殖效益明显,深受养殖户喜爱,许多苗场、虾苗中间商便以次充好、冒牌销售。曾有苗场为满足中间商的所谓“需求”,专门定制假冒不同苗场的包装袋和纸箱,冒充良种虾苗进行销售。此外,也有虾苗中间商为销售低价虾苗,赚取更大的中间价格差,故意制造并传播虚假信息,诋毁品牌苗种企业,从中谋取不当利益。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局部虾苗市场鱼龙混杂、难辨优劣,严重损害养殖户和良种品牌的利益,极易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在养殖实践的不断摸索中,各级渔业主管部门、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和各地水产种业企业与行业协会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在强化虾苗质量管理方面创造出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以海兴农、渤海水产、海茂、数丰等为代表的虾类种苗企业,通过建设种质资源库、加大育种研发投入等方式,进一步保护挖掘良种潜力,积极培育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适温适盐范围广的虾类新品种,配合提升育苗生产生物安保水平、强化疫病隔离管控措施与加强出场前检疫等手段,开展无规定疫病苗种(SPF)生产,从源头降低了疫病发生率。同时,各企业积极推动以优质健康苗种为基础的品牌建设,用扩大良种市场占有率的方式挤压假冒伪劣苗种的生存空间,培养虾农选购良种的意识和习惯,保障优质虾苗始终走在市场前端。
调研组在走访江苏南通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户时了解到,在如东县,由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与如东县对虾协会共同建立了健康虾苗检测平台,对从外地引进的虾苗进行常见病原筛查,阳性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严防携带病原的虾苗投入生产,为养殖户选择优质健康虾苗提供了依据,倒逼苗种企业提高虾苗出场质量。这项工作的开展,使得当地对虾玻璃苗、虾肝肠胞虫等疫病的发病率大幅降低,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率远高于其他地区。随着工作机制的日趋成熟,健康虾苗检测平台的效果日益明显,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企业及养殖户的认可,养殖户虾苗病原检测意识被培养起来,健康筛查在无形中成为当地南美白对虾养殖环节的关键节点,当地虾苗病原检测市场这一产业链上的细分领域也随之迎来发展的“春天”。
从调研走访了解到的情况看,尽管管理部门与生产企业积极开展苗种质量管理提升工作,但在实践中,仍有一些问题尚未能得到妥善解决。
以如东县为例,随着养殖户虾苗病原检测需求的不断提升,当地涌现出一大批未取得检测资格认定的检测企业。这些企业距离生产一线近、出具检测报告快,在养殖户中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但由于没有检测资质,其出具的报告可信度存疑。此前还存在过部分企业为推销养殖投入品,违规出具假报告的先例。目前,对于这方面的市场监管尚缺少相关政策支撑,存在一定的真空状态,如不尽快加以规范,任由行业野蛮生长,可能会损害广大养殖户对苗种检疫刚刚建立起来的信任。
部分地区在受理、审批和续期水产苗种生产经营许可时,要求养殖企业提供“非基本农田证明”。由于基本农田占补平衡等原因,一些水产养殖企业原始用地被调整为基本农田,自然资源部门无法出具相应证明,导致生产主体持证经营率低。同时,还存在“苗种场”与“标粗场”(标粗指将小规格苗种培育至大规格阶段,不涉及繁育环节)混淆不清、申领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缺乏法律依据等问题,对规范管理与产业升级造成了一定影响。
依据《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改革工作的意见》(国市监检测〔2019〕206号)的规定,“对于仅从事科研、医学及保健、职业卫生技术评价服务、动植物检疫以及建设工程质量鉴定、房屋鉴定、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等领域的机构,不再颁发资质认定证书。已取得资质认定证书的,有效期内不再受理相关资质认定事项申请,不再延续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为此,现有动物检疫机构不再受理、颁发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资质认定证书。在缺少官方背书后,养殖户、苗种生产单位如何选择检测机构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虾苗虽“小”,但与百姓“菜篮子”息息相关。提升水产苗种质量水平、规范产业发展是农业农村部门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防病、提质、育种、治乱、扶弱”五手抓,多措并举解决虾苗质量问题。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苗种产地检疫政策落实还有欠缺,主要原因是官方机构检疫能力极其有限,难以满足巨大的检疫需求。建议建立市场化苗种检验检疫机制,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检疫,清单式详细列出检疫病原目录,再由官方出具权威检疫证明。苗种场每年提供的种虾与虾苗的检疫证明用作备案,作为三年一次的苗种生产许可审批的前置条件,以此提升苗种检疫政策普及率。
水产种苗质量水平不仅与品种本身特性有关,也与亲本扩繁、后备亲本培育及人工育苗的生产方式流程是否科学合理紧密相关。随着育种技术的创新及产业问题导向的变化,建议进一步加强水产种苗扩繁生产技术标准、虾类种苗质量标准等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推进虾苗生产全程规范化、标准化,为养殖端提供基础保障。特别是要加强SPF苗种生产标准的制修订,进一步扩大SPF苗种覆盖范围。
鼓励支持开展抗病、抗逆、生长速度快等优良品种培育,推进水产育种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从本质上提高种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实现水产种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联合攻关,提升育种技术水平。加强种质资源挖掘保存、评价鉴定与利用研究,加强水产育种理论方法研究和生物育种技术联合攻关,鼓励应用先进育种技术开展育种,不断提升水产种业育种技术水平。二是加强机制创新,提高育种成果转化率。改革育种科研项目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新品种审定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成果利益共享机制,发挥好指挥棒作用,激发育种创新的内在动力,引导育种向符合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
充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开展水产苗种质量管理服务工作,提升整治苗种市场乱象的流程与效率,营造良好的苗种市场生产经营环境,构筑保障苗种质量安全的牢固防线。一是加快电子证照使用进程。纸质证件携带不便广受诟病,建议借鉴江苏开展的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电子出证的办法,开展电子证照出证系统的研发,对办理人员开展系统操作培训,加快电子证照使用进程,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二是开展苗种质量追溯制度试点。从产业链条上看,苗种生产过程涉及原良种场、育苗场、标粗场等多个环节,都与苗种质量密切相关,开展苗种质量追溯、搭建苗种生产者与养殖者信息交流平台,可以进一步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育苗全过程质量控制信息透明,帮助养殖户放心用苗、安心养殖。
以“良币驱逐劣币”的方式,选树典型、扶弱培强,支持正规虾苗企业发展壮大,提升虾苗质量,不断扩大优质良种虾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压缩不合格虾苗企业的生存空间。打造优质虾苗品牌推介平台,通过举办虾苗品牌大赛、展会活动等方式,加大优质健康虾苗的宣传力度,持续强化品牌建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