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虾塘混养鲻鱼对养殖水环境和养殖效益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4-05-25

◎ 文/吴雅雅

鱼虾混养可以改良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成活率,实现经济效益增长。笔者通过在闽江河口咸淡水区域开展南美白对虾与鲻鱼池塘混养试验,观测并分析了鱼虾混养模式对水环境和养殖效益的影响,以期为对虾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我国。因肉质鲜美,繁殖周期长,生长速度较快,环境适应力较好,能够在海水和淡水中养殖,南美白对虾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但高密度养殖模式易污染水体环境,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导致病害较多,影响南美白对虾的产量和产值。

为了发展对虾健康养殖业,一些业内人士开展了混养模式探索,对特定区域条件下鱼虾混养模式的适养鱼种进行了筛选。通过研究,笔者发现选择广盐性的鲻鱼,在河口低盐度虾塘开展混养,是一种适宜混养模式。在养虾池塘中搭配适量的鲻鱼,可形成良好的生物链。鲻鱼以水体当中的底栖硅藻、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还可以利用对虾残饵等,加快池塘有机物分解,抑制有害藻类过度繁殖,大大减少池塘底部有机物的沉积量,氨氮、亚硝酸氮等水质指标明显低于对虾单养池。试验表明,虾塘混养鲻鱼能有效改善池塘水质,有利于南美白对虾生长发育。

一、材料与方法

(一)池塘选择

试验在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某水产养殖场进行,选择6口长方形池塘,每口池塘3亩~5亩,水深1.5m~2m。池塘底部保水性良好,在池塘中央设置排污口,保障进水和排水方便,进水口设置60目的筛绢进行有效过滤,严防敌害生物或者小杂鱼进入水体,每池安装2台增氧机。水源为闽江口咸淡水,水质达标,周边不存在污染物。

在放苗之前,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淤消毒,清除池埂杂物杂草以及池底堆积的淤泥,暴晒池塘,使底泥龟裂发白。用生石灰70kg/亩化浆后全池泼洒。10d后注满新水,水深1.5m为宜,进行肥水,培养基础饵料。尿素4kg/亩和过磷酸钙2kg/亩,混合均匀,全池泼洒。肥水后透明度保持在10cm~20cm。

(二)投放苗种

分别于2020年4月25日和2021年5月1日投放虾苗,虾苗购自福建省虾苗繁育场,为无特定病原的一代虾苗,规格0.8cm~1cm,每亩放养3万尾。

鲻鱼苗种来自福州市鱼苗场,规格3cm~4cm,虾塘每亩放养100尾。在虾塘中设置小型网箱,将鲻鱼苗放置在网箱进行暂养。30d后,当鲻鱼苗种规格达到5cm以上,放养到池塘中与对虾混养。

(三)投喂饲料

试验所用的对虾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41.0%,虾苗投喂4次/日,幼虾以后2次/日。投喂量结合天气、水质、水温、蜕壳、摄食等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从虾苗期体重的8%过渡到成虾期体重的3%,蜕壳期停喂。不投鲻鱼饲料。

(四)水质监测与调节

养 殖 期 试 验 池 塘 水 温23℃~32℃,盐度3~10,溶解氧6mg/L以上,pH值7.5~8.8,氨氮含量0.6mg/L以下。

养殖过程通过肥水、换水、开增氧机、施增氧剂以及投放经审批的微生物制剂等方法调节水质。

养殖过程中定期(每15d)采集单养池和混养池水样,检测水质变化。其中溶解氧采用碘量法,氨氮采用奈氏试剂法,硝酸盐氮采用锌镉还原—重氮偶氮法,亚硝酸盐氮采用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化学耗氧量采用酸性高锰酸钾法,pH值采用美国 ORION 210A酸度计测定,总氮和总磷分别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

(五)日常管理

养殖管理过程中,早中晚三次巡塘检查,监测水质的变化情况。根据对虾不同生长发育情况,控制饲料的投喂量,改进管理措施。一方面要定期测量水温、盐度、溶解氧、pH值等指标,检查增氧机是否能够正常运转,观察水色,判定水质的优劣,维持正常的水位。另一方面要检查对虾的摄食和游动情况,是否出现了疾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养殖效果

2020年~2021年在福州市闽江口区域连续两年利用相同虾塘进行对虾单养和虾鱼混养对比试验,放养对虾规格0.8cm~1cm,放养密度3万尾/亩,鲻鱼种45g~75g,放养密度100尾/亩,收获鲻鱼规格400g/尾~500g/尾。

两年养殖试验,南美白对虾单养对照组平均产量分别为239.5kg/亩和237.44kg/亩;混养组平均产量分别为298.96kg/亩和295.66kg/亩,鲻鱼平均产量分别为38.11kg/亩和39.74kg/亩,单茬养殖产量见表1。扣除成本,按南美白对虾出塘价43元/kg,鲻鱼15元/kg计算,混养组比单养组分别增效3128.43元/亩和3099.56元/亩,南美白对虾和鲻鱼混养模式养殖效益显著高于单养南美白对虾。

表1 南美白对虾与鲻鱼池塘生态混养产量对比

(二)水质指标分析

1.溶解氧

由图1可看出,溶解氧含量60d前无显著差异,60d后对虾单养池塘溶解氧含量低于混养池塘。混养池塘通过减少水中的耗氧因子(鲻鱼利用残饵、碎屑等)而间接增加了水中的氧气含量,改善了水体环境。

图1 养殖水体溶解氧的变化

2.亚硝酸盐氮

由图2可看出,池塘水体亚硝酸盐氮含量在投苗后缓慢上升,投苗45d后上升幅度差异性开始加大,60d后单养池塘水体亚硝酸盐氮含量已显著高于混养池塘。

图2 养殖水体亚硝酸盐氮的变化

3.硝酸盐氮

由图3可看出,池塘水体中硝酸盐氮含量从投苗时的约0.37mg/L到养殖第90d时的0.40mg/L~0.47mg/L,呈现缓慢上升,且单养组含量高于混养组。

图3 养殖水体硝酸盐氮的变化

4.氨氮

氨氮含量高低是衡量养殖水体污染程度指标之一,氨氮含量超标容易损害水生动物的鳃组织,同时影响氧气在其体内的运输,所以养殖中一般要求将氨氮控制在较低范围。由图4可看出,本试验各池塘水体氨氮含量在投放鱼苗的90d测试期内呈明显的线性上升趋势,且单养组氨氮含量高于混养组。

图4 养殖水体氨氮的变化

5.化学耗氧量(COD)

由图5可看出,前30d内,养殖水体COD呈缓慢上升,无显著差异;30d后,混养组水体COD显著低于单养组。

图5 养殖水体COD的变化

6.pH值

pH值是水体综合理化因子的反映,它对水生动物渗透压的调节及体内各种代谢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由图6可看出,养殖水体pH值在6.9~8.2,平均值为7.5,无显著差异。

图6 养殖水体pH值的变化

7.总磷、总氮

由图7可看出,各池塘总磷含量在投苗后60d前逐渐上升,但差异不显著,60d后上升幅度出现差异,单养池塘总磷含量显著高于混养池塘。各池塘总氮含量在投苗后的45d前,缓慢上升,此后单养池塘总氮含量显著高于混养池塘。

图7 养殖水体总磷、总氮的变化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质方面,养殖中后期鱼虾混养池的溶解氧高于对虾单养池,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化学耗氧量、总磷、总氮等水质指标明显低于对虾单养池。因此,选择鲻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能有效改善池塘水质。

三、讨论

已有的对虾混养研究主要为虾—鱼、虾—鱼—贝两种模式,在主养对虾情况下,混养种类的选择至关重要,要因地制宜。闽江河口咸淡水交汇水域的池塘盐度较低,故笔者选择与对虾食物重叠度不高的广盐性鱼类鲻鱼进行虾鱼混养试验。根据已有观测,南美白对虾体长到20mm后(34d)可转换食物,其食物由生物饵料为主转向配合饲料为主。在虾苗入塘1个月后,才将培育鲻鱼种的小网箱拆除,将鲻鱼放养于虾塘,就是为了避免对虾与鲻鱼发生食物竞争,保证对虾早期营养需求。

本试验表明,南美白对虾与鲻鱼池塘混养是一种良好的养殖模式,能有效改善养殖水质,养殖中后期鱼虾混养池的溶解氧高于对虾单养池,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化学耗氧量、总磷、总氮等水质指标明显低于对虾单养池。混养模式显著提高了养殖效益,实现了稳产增产目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