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牢记嘱托、扎根湖湘,努力办好湖南农业大学

时间:2024-05-25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 邹学校)

***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对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要求,对涉农高校师生予以勉励和期望。湖南农业大学第一时间组织师生员工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回信精神。师生员工纷纷表示,总书记的回信是对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的充分肯定,让涉农高校教育工作者备受鼓舞。湖南农业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扎根湖湘大地,坚持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培育新时代农业发展系统思维,谋划新时代高等农业教育发展蓝图,主动融入现代农业生产和实践中去,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的新时代有为青年,通过科技化、智能化、机械化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出应有贡献。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高等农业院校要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的高等农业人才培养理念,正确设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教书育人主体地位,通过加强人文教育、着力培育创新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发挥农业院校办学特色,把培养有理想、有情怀,能够“下得去、用得着、留得住、离不开”的热爱农业、热爱农村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首要目标,构建“三育人”“三全育人”格局,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氛围中受到思想洗礼。在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湖南农业大学邀请袁隆平院士演讲,受到广大学子热烈欢迎,在全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引发全国青年学子对追星的正确认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学校积极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设“隆平创新实验班”“春耘现代农业实验班”等创新实验班,探索“2+1+1”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四双制”联合培养取得显著成效;广泛开展乡村振兴基层人才培训,组织农技骨干、新型职业农民、大学生村官等开展专题培训;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联合清华大学举办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进一步提升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加强交叉融合,全面优化专业和课程体系。学校始终围绕“立德树人、兴农强农”这一根本任务,面向乡村振兴实际需要,充分认识新时代、新农村、新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对农业教育的知识体系所提出的新要求,优化课程设置,构建科学的农业人才培养机制;要通过深入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深化科教结合、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创新,进一步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发展新兴涉农专业,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专业课程体系,为拓展农业功能、发展新型产业提供人才支持。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基于乡村振兴的通识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校内校外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与企业开展合作,面向农村开展“订单式”培训;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整合优势学科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办学制度上和办学资源上的有力保障,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农业人才。

强化“农”科特色,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人才强农、技术强农,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科技和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有巨大的需求,农业农村要现代化,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保证。高等农业教育必须要在教育思想、社会实践、协作机制、成果转化、服务理念、教育范畴开展创新。鉴此,湖南农业大学全面铺开机构改革工作,破除原有壁垒,以“新农科”建设为目标,重新整合学科,加强涉农学科改造升级,加快智慧农业、智能装备、休闲农业、共享农业、互联网农业以及农业新能源与新材料等学科建设,促进多学科的深度融合、集群化发展,调整专业布局,按照教师跟着课程走、课程跟着专业走、专业和平台跟着学科走、学科跟着学院走的基本思路,以“做强农科、做优工科、做精理科、做特文科”为目标,更好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为引导全校师生做好“农”字文章,袁隆平、官春云、邹学校、印遇龙四位院士与党委书记陈弘共同在《湖南日报》撰文,为湖南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言献策,提出完善顶层设计,以战略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以政策创新破解体制机制瓶颈;强化人才支撑,以育人用人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特色智库和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多维度创新助推生猪养殖转型升级,全方位提升粮油安全保障能力。

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等农业人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传承和延伸以往的经验,也要借鉴和创新发展。高等农业教育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充分发挥其人才摇篮、学术重镇、科研基地的重要作用,为新农业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创新机制,确保使这一历史使命得到落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