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谢学勤,章雯,柯今朝,李辉婕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贫困问题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致力于减贫消贫工作,扶贫工作经历了“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2 个时期,推动了扶贫模式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1],专项扶贫资金中的70%用于产业扶贫[2],贫困县均已创建了扶贫主导产业,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得到了产业扶贫的帮助,50%以上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得益于产业扶贫,产业扶贫已经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减贫效果最好、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3]。随着产业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学者们对此领域也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产业扶贫逐渐成为脱贫研究领域的热点。吕开宇等[4]从政策的视角,将新中国成立70 年以来我国产业扶贫政策分为“基础夯实”“起步摸索”“雏形确立”“加速推进”“精准施策”五大阶段。牟秋菊[5]认为,我国农村产业扶贫研究经历了由表层逐渐发展为深入探索本质的研究过程。李荣梅[6]结合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将我国产业扶贫实践分为“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3 种类型。可以看出目前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不利于后续进入该领域的学者从宏观层面上把握已有的研究成果。因而,利用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基于“中国知网”相关文献,分析产业扶贫研究领域的总体动态,为产业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提供数据支持。
2020 年11 月23 日在“中国知网”选择“中文核心期刊”“CSSCI 期刊”,检索起始年为2001 年、结束年为2020 年,检索式为“主题=产业扶贫”,文献来源设定为“期刊”,支持基金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共检索到732 条文献,通过数据剔除与清洗,最终得到有效文献686 篇。
采用CiteSpace 软件中的可视化和统计功能,基于686 篇文献,依据普莱斯定律,利用公式(1)确定高产作者、机构、研究热点、高频关键词,绘制产业扶贫领域作者(机构、研究热点)合作关系图;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计算高频关键词中介中心值(中介中心值>0.1 即为核心关键词),判断产业扶贫研究的核心关键词,并绘制关键词时区图谱。探究产业扶贫研究领域研究的脉络与演化、热点变迁。
式中,M:高产作者(机构、研究热点)至少发表文献数量(篇),Nmax:最高产作者(机构、研究热点)文献数量(篇)[7]。
2.1.1 文献产出的总体趋势 2001~2020 年我国产业扶贫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呈增长趋势,可分为平稳增长期(2001~2014 年)、快速发展期(2015~2020 年)2 个阶段。2001~2014 年随着我国产业扶贫相关政策的出台,学界开始关注产业扶贫问题,相关文献随之逐年平稳增长。2015 年我国进入脱贫攻坚新时期,产业扶贫相关文献数量进入快速增长期,且2019 年出现峰值(表1)。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检索策略与条件限制,导致2003 年、2004 年、2007 年文献数量为0篇,但并不代表这几年没有进行产业扶贫研究。
表1 2001~2020 年我国产业扶贫研究领域文献数量 (篇)Table 1 Number of documents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20
2.1.2 发文量TOP10 的期刊分析 对发文量TOP10的期刊进行统计(表2)显示,《人民论坛》 《农村经济》 《贵州社会科学》发文量共计56 篇,居前3位;《农业经济》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的发文量为10~14 篇;《中国金融》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发文量为9 篇。进一步分析发现,期刊所属学科类别多样,包括农业经济类、金融类、教育类、政治类等,说明产业扶贫领域的研究被众多研究领域的学者关注。
表2 发文量TOP10 的期刊Table 2 Journals with top 10 publications
2.1.3 发文量TOP10 的作者分析 对发文量TOP10的作者进行统计(表3)显示,排在前3 位的作者分别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的李小云、左停,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汪三贵,发文量5~7 篇,其中李小云、汪三贵主要从农业经济的视角进行研究,左停主要从宏观经济管理视角进行研究;其他TOP10 作者的发文量为3~5 篇。
表3 发文量TOP10 的作者及研究方向Table 3 Authors and research direction of top 10 publications
根据公式(1)计算可得M=2,即保留发文量≥2篇的作者,得到作者合作可视化图谱(图1)。产业扶贫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高产作者群;高产作者合作关系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绝大部分学者处于独立研究的状态,只有少数学者达成了合作关系,且以两者之间的单线合作为主,其中李小云、邢成举、许汉泽与汪三贵、刘明月、殷浩栋形成了该领域的两大合作网络;高产作者的研究领域多为“农业经济”,这体现出“产业扶贫”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同时还有一些以“国家行政管理”“宏观经济管理”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作者成为了该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说明产业扶贫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图1 产业扶贫研究领域高产作者合作可视化图谱Fig.1 Visual map of high-yield author cooperation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2.1.4 发文量TOP10 的机构分析 对发文量TOP10的机构进行统计(表4)显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的发文量为21 篇,居第1 位,以李小云、左停作者团队为代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产业扶贫减贫机理、实践困境及对策;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发文量为9~10 篇,分别居第2 和第3 位;其他机构发文量为4~7 篇(表4)。
表4 发文量TOP10 的机构Table 4 Institutions with top 10 publications
绘制产业扶贫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合作关系可视化网络图谱(图2)显示,产业扶贫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多,高等院校和学术科研机构是中坚力量,其中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等为代表,且形成了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为核心的两大机构间合作网络;50%的TOP10 机构位于北京,其他机构位于长沙、贵阳、咸阳、武汉、南昌。由此可见,“产业扶贫”的研究热度处于上升期,且具有明显的区域不均衡性。
图2 “产业扶贫”研究领域机构合作可视化图谱Fig.2 Visualization map of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对TOP10 关键词进行统计(表5)显示,“产业扶贫”关键词的频次为247 次,居第1 位,“精准扶贫”关键词的频次为179 次,居第2 位,其他关键词的频次为13~39 次。绘制产业扶贫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图3),计算高频关键词的中介中心值(表6),“产业扶贫”“精准扶贫”“扶贫”“扶贫开发”“金融扶贫”“旅游扶贫”“脱贫攻坚”“民族地区”均为核心词,其中“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中介中心值分别为0.77 和0.40,分别居第1 位和第2 位。关键词是文献内容的高度凝结,在一定程度可以反映该领域阶段性研究热点[8]。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产业扶贫领域的高频关键词随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体现了我国产业扶贫是达成精准扶贫目标的重要措施,是实现脱贫攻坚战略的根本之路[9,10];“金融脱贫”“旅游扶贫”“特色产业”体现了我国扶贫模式的多元化,“民族地区”说明我国扶贫的重要地区之一是少数民族地区[11]。
表5 TOP10 关键词引用频次 (次)Table 5 Top 10 keywords citation frequence
图3 “产业扶贫”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图谱Fig.3 Co-occurrence of keywords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表6 高频关键词的中介中心值Table 6 Intermediate center values of high-frequency keywords
绘制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图4),产业扶贫领域研究热点随政策焦点的转移与变化呈现持续且发散的特点,可分为3 个发展时期。
图4 “产业扶贫”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Fig.4 Co occurrence time zone map of keywords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3.2.1 初步兴起期(2001~2009 年) 该阶段的研究热点是“扶贫开发”。2001 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产业化扶贫”的概念。从此,产业扶贫在我国扶贫事业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学界开始关注“产业扶贫”领域的研究,主要是对一些具体扶贫案例进行调查与分析[12]。
3.2.2 集中暴发期(2010~2016 年) 该阶段的研究热点多元化,主要集中在“精准扶贫”“扶贫模式”“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特色产业”等。2013 年***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初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因此,“精准扶贫”与“民族地区”成为了该阶段的研究热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将“特色产业增收”工作作为重点,“精准扶贫”“特色产业”成为研究热点;随着产业扶贫工作不断推进,扶贫效果参差不齐,学者们开始对扶贫模式、影响扶贫效果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扶贫模式”“旅游扶贫”“金融扶贫”成为研究热点。
3.2.3 深化拓展期(2017~2020 年) 该阶段的研究热点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随着“十三五规划”将产业扶贫列为脱贫攻坚重点工程,《“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等政策的出台落实,“脱贫攻坚”成为研究热点;同时随着《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的出台,“乡村振兴”已成为研究热点。随着2020 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深度贫困地区”“长效机制”“相对贫困”等成为研究热点。
基于“中国知网”686 篇产业扶贫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对“产业扶贫”研究领域脉络和热点变迁进行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发文量TOP10 作者中,前3 位分别为李小云、左停、汪三贵;发文量TOP10 机构中,前3 位分别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产业扶贫研究领域已形成了一定的高产作者群,绝大部分学者处于独立研究的状态,只有少部分学者达成了合作关系,且以两者之间的单线合作为主;该领域的研究表现出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具有专业性特点;产业扶贫的研究热度处于上升期,且具有明显的区域不均衡性。(3)产业扶贫领域研究热点随政策焦点的转移而变化,分为起步兴起期—集中暴发期—深化拓展期,热点由“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扶贫模式”“旅游扶贫”“特色产业”再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
4.2.1 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研究 从实践情况来看,我国的产业扶贫多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方式推进,忽视了市场的主体作用。产业扶贫普遍以项目制的形式推进,且部分项目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和短期化问题。这些共同导致了我国产业扶贫可持续性偏弱,后期可能会因为政府投入减少而无法持续运营。因此,在缺少政府大规模集中投入的“后扶贫时代”,产业扶贫该如何破解后继乏力的问题,实现产业扶贫项目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主题。
4.2.2 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的有效衔接机制研究 产业扶贫和产业兴旺是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关键,对于贫困地区以及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来说,二者是近期目标与远期图景的关系,但在目标导向和本质上是一致的[13],在衔接上具有可行性。但由于二者是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存在局部性、紧迫性和整体性、长期性之间的客观不同[14],在政策目标、切入点、推进方式、战略重点以及政策瞄准对象等多方面又有着显著的不同[15],使得两大战略的衔接在体制机制、产业升级和内生动力激发等方面存在着困难[16]。因此,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的特殊时期,探讨如何实现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的有效衔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