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5
冉红凡,刘文旭,马爱红,孙海鹏,李建成,路子云*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0;2.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保定071001)
梨小食心虫诱源物质研究进展
冉红凡1,刘文旭1,马爱红1,孙海鹏2,李建成1,路子云1*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0;2.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保定071001)
梨小食心虫是世界性分布的蛀果害虫,具有钻蛀为害习性,因此很难进行有效防治。害虫综合治理符合当前人们对环保的要求,成为关注的焦点。在梨小食心虫综合治理体系中,诱捕诱杀成虫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在梨小食心虫的诱捕防治中,主要的诱源物质包括性信息素、糖醋液、植物源引诱剂、光源等。介绍了不同诱源物质的研究进展、影响因素等,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梨小食心虫;害虫综合治理;诱源物质;研究进展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属鳞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Tortricidae),是世界性分布的蛀果害虫。我国除西藏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梨小食心虫寄主广泛,可为害桃、梨、苹果、杏等10余种果树,是果园主要害虫之一[1,2]。由于其具有钻蛀习性,幼虫大部分时期是在嫩梢和果实中度过的,因此,如果用药不及时,很难对其进行有效防治。
目前生产上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而化学农药具有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危害果品安全、破坏生态平衡等缺点[3,4],因此,急需绿色、环保、安全的梨小食心虫防控技术。害虫综合治理符合当前人们对绿色环保的要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害虫综合治理体系中,诱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诱捕就是利用害虫对某种物质的趋性,制成诱捕器,大量诱杀成虫,达到降低虫口密度、减轻为害的目的。在梨小食心虫的诱捕防治中,主要的诱源物质包括性信息素、糖醋液、植物源挥发物、光源等。作者对梨小食心虫不同诱源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对各种诱源物质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旨为各类诱源物质的田间应用提供参考。
昆虫性信息素是由昆虫个体分泌于体外,能被同种异性个体接受,并引起异性个体产生一定的行为、生理反应(如觅偶、定向求偶、交配等)的微量化学物质。利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治害虫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的一种防治技术,具有特异性强、高效、无毒、无污染、不伤害天敌等优点[5]。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是George于1965年从该种雌蛾的腹部分离得到的[6],经鉴定其主要成分为(Z)-8-十二碳烯-1-醇醋酸酯[7],此后有关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迅速展开。我国最早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8,9]、四川大学[10]分别合成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主要组分,并进行了田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具有强烈的诱蛾活性。
目前,国内外均有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相关产品,生产技术也较为成熟。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应用方式主要有诱捕和迷向2种。
1.1诱捕技术
利用性诱剂可诱捕大量的梨小食心虫雄成虫,从而降低果园虫口密度,是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防治方法。一般果园间隔20~25 m放置1个诱捕器,在地势高低不平的丘陵山地或果树密度大、枝叶茂密的果园,放置宜密一些;反之,在地势平坦的洼地或果树密度较小的果园,放置间隔可适当远些[1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出高效诱芯。高效性诱剂诱蛾量多,持续时间长,利用其进行害虫防治可以减少诱芯用量,不仅大幅度降低用工和诱捕器成本,而且能在一定范围内集中诱杀梨小食心虫成虫,实际应用价值明显,适宜在果园进行较大面积的示范推广[12,13]。
影响性信息素诱捕效果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3方面:
1.1.1诱捕器的悬挂高度在河北省桃园和梨园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进行诱捕时,诱捕器诱蛾效果与悬挂高度密切相关,其中,树冠上部诱蛾量最多,中部次之,下部诱蛾量最少。因此,田间应用诱捕器诱杀成虫时,应根据梨园和桃园果树的生长状况,设计不同的悬挂高度。
在北京平谷地区桃园,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的诱集效果顺序为1.8 m>1.5 m>1.3 m[14]。在济南桃园设置不同悬挂高度的诱捕器,结果显示,悬挂高度2 m处理的诱集效果最好,诱蛾量较悬挂高度1.5 m处理高1.07倍,较悬挂高度1 m处理高1.34倍[15]。在美国苹果园的试验结果也表明,越靠近树冠上部,诱到的梨小食心虫成虫越多;而挂在树冠较低处的诱捕器,诱蛾量显著降低[16]。
综合来看,在桃园和梨园诱捕器悬挂的位置越高,诱捕效果越好。这可能与梨小食心虫的交配和生活习性相关,梨小食心虫在树冠上部飞行有利于其寻找配偶或迁飞。
但并不是所有研究结果都支持“悬挂高度越高、诱捕效果越好”的结论。在新疆喀什地区大棚油桃的试验结果显示,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的诱集效果为1.0 m>1.5 m>0.5 m[17]。在山西运城梨园中,诱捕器悬挂高度越高,诱蛾效果越好;但在桃园中,3种高度诱芯的平均诱蛾量顺序为1.5 m>2.0 m>1.0 m[18],这可能与桃园的种植模式以及树体的高度和树龄有关。
1.1.2诱捕器的悬挂方位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诱蛾量与悬挂方位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在梨小食心虫成虫高峰期,诱捕器在树冠内膛与树冠外围的诱蛾量差异显著,外围蛾量多于内膛[19]。
在济南桃园,对不同方位梨小食心虫诱捕器的诱蛾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诱捕效果顺序为西方>北方>东方>南方[15]。在河北保定桃园,不同方位梨小食心虫诱捕器的诱蛾量顺序为东方>南方>北方>中部>西方。不同地区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可能与地理位置、试验时间以及当地风向有关。有报道称,风向是影响实际诱捕效率的关键,全天主风向与逐日考察诱集量最大的诱捕器方位相吻合[17]。
1.1.3诱捕器的类型田间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诱捕器种类很多,较为常见的有水盆型、三角型、船型、桶型等。不同类型诱捕器的诱蛾量往往也尽不同。在河北保定和昌黎、河南郑州、山东济南等地果园,以船型和(或)三角型诱捕器诱蛾效果较好,二者的诱蛾量均大于水盆型诱捕器[15,19,20],但二者之间的诱蛾量大小不一,有时船型多于三角型,有时是三角型多于船型。但在新疆阿拉尔市果园、陕西杨凌桃园,也有水盆型诱捕效果好于三角型的报道[21,22]。
其他类型诱捕器的诱蛾效果各异。在新疆喀什地区油桃温棚内,比较了3种诱捕器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诱捕效果顺序为矿泉水瓶诱捕器>三角型诱捕器>塑料桶诱捕器,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23]。在河北保定桃园进行的梨小食心虫田间性诱捕试验结果表明,水盆式诱捕器诱捕效果最好,其次是桶型诱捕器、蓝色粘虫板,最后是自制水瓶诱捕器,这可能与水盆开口大,更易于梨小食心虫成虫飞近落水有关[24,25]。
梨小食心虫不同世代,对不同类型诱捕器的表现也有差异。在山西晋中,针对梨小食心虫不同世代,选择6种诱捕器(三角型、船型、陷阱、自动补水、水盆+粘板、水盆)进行诱捕,结果表明,船型诱捕器对越冬代梨小食心虫诱捕效果最佳,自动补水诱捕器对第1代诱捕效果最佳,水盆+粘板诱捕器对第2代诱捕效果最佳,三角型诱捕器对第3代诱捕效果最佳。总之,在桃园梨小食心虫1 a发生多代情况下,性信息素诱捕器的诱捕量会随季节和气候环境的变化而存在差异[26]。
综合来看,船型和三角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优于传统的水盆诱捕器。分析原因可能为:在船型和三角型诱捕器中,性信息素容易散发,同时诱芯被保护,不易被日光分解;而水盆诱捕器是开放式的,诱芯容易被日光分解;自制桶型诱捕器开口太小,蛾子不易进入。诱蛾量与梨小食心虫不同世代所处的季节和气候环境相关。
1.2迷向干扰成虫交配技术
性信息素迷向是指在果园内悬挂性信息素迷向丝,使环境中充满性信息素气味,在此环境条件下,雄虫丧失寻找雌虫的定向能力,致使雌雄虫间的交配几率大大降低,从而使下一代的虫口密度急剧下降,达到防治的目的。采用迷向防治时,1 hm2用性诱芯900个或迷向丝450个比较适宜[12,27]。
在新疆库尔勒梨园、北京平谷桃园、山西太谷桃园以及山东莱阳桃园和梨园,开展悬挂迷向丝防治梨小食心虫均收到了较好效果,迷向率达90%以上,果园虫果率、蛀梢率明显降低,商品果率大幅提高,增加了农民收入[28~31]。
应用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进行防治时,果园外侧边界的3排树上,迷向丝使用量要加倍。果园连片面积要大于6 670 m2,在坡度较大果园和梯田果园里迷向丝使用剂量为平原地区的1.2倍。迷向丝持续诱捕时间为3~6个月,1个生长季使用1~2次即可[32]。
除迷向丝外,近年来还相继开发出复合膏体迷向剂和微胶囊乳液等剂型。在宁夏苹果园进行了复合膏体迷向剂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效试验,结果显示,复合式膏体迷向剂可有效防止梨小食心虫对果实的为害,涂抹高度为3.5 m时诱蛾量下降76.68%,交叉涂抹时诱蛾量下降70.8%,交叉涂抹空白区域时诱蛾量下降36.8%;3个处理成熟期的蛀果率分别下降84.88%、91.39%和24.19%[33]。
在新疆库尔勒梨园利用性信息素微胶囊乳液防治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使用量分别为45、75和120g/hm2以及冷藏1 a的75 g/hm2,结果表明,平均迷向率分别为89.00%、95.84%、90.70%和93.56%;蛀果率分别为1.48%、1.85%、2.22%和1.85%,均低于空白对照(6.67%);防效分别为72.26%、77.81%、66.71%和72.26%。75 g/hm2处理冷藏1 a后效果未出现明显下降。微胶囊迷向防治效果可持续约76 d[34]。在新疆对微胶囊迷向剂施用浓度和喷嘴大小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喷嘴直径0.7 mm、使用量1 500 g/hm2为试验最适条件,防治效果最好,该处理下迷向率为97.25%;蛀果率为2.13%,较空白对照减少约21个百分点,较常规化学防治减少约3.32个百分点;相对防效为90.82%,较常规化学防治提高约14个百分点。但由于新疆地区的高温,微胶囊迷向剂的持效期较短,应继续开发稳定性高且作用期长的新产品。另外,飞防法防治易受地形的影响,适合于较平坦且无防护林带的地区[35]。
在澳大利亚桃园和梨园,应用可喷雾的微胶囊性信息素制剂来防治梨小食心虫,迷向率可达96%~99%[36]。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利用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在苹果落花期施用西维因以降低越冬代虫口密度,然后每28 d喷施1次性信息素12.4 g/hm2,可将受害率降低到1%以内,同时显著降低性信息素的使用量[37]。
在保加利亚东南部桃园,利用日本生产的释放器,对梨小食心虫进行性信息素迷向防治,取得了明显效果,梨小食心虫对果实的为害降低到0.1%~0.2%;而对照区用药5~6次,果实损害率依然达到5%~6%[38]。
糖醋液是由糖、醋、酒和清水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液体,能够引诱多种农林害虫,如梨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苹小卷叶蛾、桃红颈天牛等[39]。
国外于20世纪20年代就明确了发酵糖溶液是梨小食心虫的有效引诱物,并进行了一定规模的试验和示范[40]。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普遍利用糖醋液诱捕多种害虫,70年代以来就有糖醋液用于监测和诱杀梨小食心虫的报道,但其配方杂乱、繁多,组分含或不含酒,比例变化多端,有机物浓度范围在4%~66%之间,差别达10倍以上;且成本过高,科学性差,是该项技术一直未能大面积推广的重要原因[41]。
当前,国内对糖醋液的研究,多集中于各成分的配比与田间应用效果方面。李波等[3]研究发现,当糖、醋、酒、水体积比为3∶1∶3∶80时,诱杀到的梨小食心虫最多;比例为6∶3∶1∶80时,诱杀效果最差。这与何亮等[4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同时,何亮等还发现乙醇为糖醋液的关键成分,增加乙醇含量可以提高诱捕效果[42]。此外,也可在糖醋液中加入少量农药如敌百虫,1 hm2果园悬挂120~150个瓶或盆[32]。盛如等[41]的研究结果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但根据性价比分析,对配方进行了改进,推荐新配方的糖、95%乙酸、95%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3∶1∶3∶120。
作为监测措施,性诱剂的诱捕效果优于糖醋液〔V(绵白糖)∶V(无水乙酸)∶V(无水乙醇)∶V(水)=3∶1∶6∶80〕,且成本也低于糖醋液[43]。但也有研究表明,糖醋酒液〔V(糖)∶V(醋)∶V(酒)∶V(水)=1∶2∶0.5∶1〕在实际应用中,米酒糖醋液对梨小食心虫的引诱效果优于白酒,且二者的引诱效果均高于性诱剂[44]。
刘文旭等[24]将糖醋液与性诱剂相结合进行了桃园梨小食虫的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二者结合具有增效作用。所用糖醋液比例为V(红糖)∶V(食用醋,含乙酸6%)∶V(白酒,乙醇浓度52%)∶V(清水)= 1∶4∶1.5∶25。食用醋与白酒组合的诱捕效果优于工业乙醇与乙酸组合。康总江等[45]的研究也表明,糖醋液诱捕器再加上诱芯的诱蛾效果较无诱芯的诱捕器提高了343.05%。但也有性诱芯与糖醋液结合诱蛾效果不如单独应用性诱芯的报道[46]。
对糖醋液的研究很少涉及其挥发物的作用。王娇[39]研究表明,当配方为V(红糖)∶V(食用醋,含乙酸6%)∶V(白酒,乙醇浓度56%)∶V(清水)= 1∶1.4∶1∶12时,引诱效果最好。利用动态顶空采集、热脱附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物质组成进行分析,发现了2种使梨小食心虫产生趋性的物质:乙基苯乙酮能使雌成虫产生趋性反应,3,4-二甲基苯乙酮能使雄成虫产生趋性反应。
糖醋液对梨小食心虫雌雄成虫均有诱集效果,但对诱集到的成虫雌雄比例研究却很少。康总江等[45]比较了梨小食心虫雌雄蛾诱集比例,发现糖醋液诱捕器中雌蛾比例最高,占总数的83.7%;糖醋液+诱芯+黑色贴处理诱捕器中,雌蛾占76.8%;糖醋液+诱芯处理诱捕器中,雌蛾占28.3%。随着诱捕量的增加,雌虫比例减少,雄虫比例增加[42]。
化学信息物质是由寄主植物挥发出的对寄主昆虫的生理和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有机物。目前对植物化学信息物质的研究仅涉及苹果蠹蛾[47]、桃小食心虫[48]等少数种类,而有关梨小食心虫的研究并不多见。国内只有陆鹏飞等[49]对梨小食心虫寄主植物挥发物进行了研究,对梨小食心虫寄主转换的机制、挥发物的鉴定、关键挥发物的筛选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筛选出了一定数量的活性物质,并在田间进行了诱蛾试验。
此后,从6个不同的梨树品种中分离出12组分的活性物质,筛选得到了并在田间测定出对梨小食心虫两性成虫均有引诱活性的2个不同植物源引诱剂配方:JM[己醇、壬醛、丁酸乙酯、乙酸丁酯、己酸乙酯、乙酸己酯、丁酸己酯和(E,E)-α-法尼烯)]和JH[壬醛、丁酸乙酯、丁酸异戊酯、己酸乙酯、乙酸己酯和(E,E)-α-法尼烯],且诱到的雄蛾多于雌蛾,表明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参与了梨小食心虫的交配觅偶行为[50,51]。
除梨树外,对桃树和苹果树挥发性物质也开展了研究,对生长季节不同阶段桃树和苹果对梨小食心虫孕卵雌蛾的吸引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结果之前,雌蛾被桃和苹果嫩梢明显吸引;在果实生长早期,蛾子被桃树的带叶枝条吸引,但不被苹果树的枝条吸引。在桃树上,是营养组织起吸引作用;而在苹果树上,是生殖组织(发育的果实)起吸引作用。在果实生长晚期,无论是桃还是苹果,都是果实起吸引作用,而带叶枝条对雌蛾既没有吸引作用,也没有排斥作用[52]。
研究表明,新种植桃树能吸引交配过的梨小食心虫雌蛾产卵。将同一植株的新梢和老叶的空气挥发物收集,用液相色谱分析,将新梢中特有的化合物用于田间试验,将合成化合物诱捕器诱到的蛾子与标准的乙酸松油酯(TA)食物诱捕器诱到的蛾子进行比较,结果显示,TA食物诱捕器能诱捕到梨小食心虫雄虫和交配过的雌虫,但合成化合物诱捕器仅诱捕到雄虫,其中,(Z)-3-己烯醇乙酸酯、(E)-β-罗勒烯、(E)-β-法尼烯比例为1∶2∶2的混合物能诱捕到雄虫。此外,1 mg(E)-β-罗勒烯和(E)-β-法尼烯也能诱捕到雄虫[53]。
桃、苹果果实不论是否成熟,其挥发物都能吸引交配过的梨小食心虫雌蛾。雌蛾不能分辨这2种寄主植物的气味。但这些挥发物对处女雌蛾无效。苹果果实挥发物的主要组分——己酸烯丙酯也吸引梨小食心虫雌蛾。交配过的雌蛾被2个中等剂量吸引,而处女雌蛾对所测试的5个剂量中的最低剂量产生积极的反应。蛾子被捕获的时间过程表明,梨小食心虫是昼行性活动昆虫。孕卵雌蛾可以从桃园迁徙到苹果园,尤其是在生长季节后期[54]。
桃梢挥发物对交配过的雌性梨小食心虫具有吸引力。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了桃梢挥发物的22种成分。在全部挥发物中,绿叶挥发物占50%以上。分析表明:6~8个碳原子的物质是主要的活性成分。在1个3组分的混合物(顺-3-己烯丁酸酯、顺-3-己烯醇、苯甲醛,比例为4∶1∶1)中,发现了明显的生物活性,其引诱效果与桃梢自然混合物相当[55]。
寄主植物挥发物可以引诱梨小食心虫孕卵雌蛾,但各单项成分的作用仍然未知。在明确了交配过的梨小食心虫雌蛾对桃梢挥发物的嗅觉反应后,调查了对其具有吸引作用的混合物中重要组分的作用。发现1个10组分混合物具有明显的引诱效果,其包含4种绿叶挥发物〔(Z)-己烯醇、1-己醇、(E)-2-己烯醛、(Z)-己烯乙酸酯〕、5种芳香族化合物(苯甲醛、水杨酸甲酯、苯甲酸甲酯、苯甲腈、苯乙腈)和1种羧酸(缬草酸)。用减除法使混合物中成分的数量逐步减少,产生具生物活性的5组分混合物,包括2种成分:绿叶挥发物和芳香族化合物。进一步的调查结果表明,苯甲醛和苯甲腈是必须的,它们与3种绿叶挥发物一起产生对雌蛾的引诱效果。该5组分混合物的引诱效果与自然的桃梢挥发物相当[56]。
在对梨小食心虫具有引诱作用的植物源混合物中,次要组分苯甲腈在行为和神经辨别中起关键作用。将微量的苯甲腈加入到没有吸引力的4组分混合物中,产生的5组分混合物具生物活性。由于加入苯甲腈而被激活的神经球特殊模式证实,生理上与所观察到的行为上的增效相关,且强调了混合物中微量成分的重要性。尽管混合物中的微量组分经常被忽视,它们对于昆虫对寄主植物的成功识别和行为上的辨别可能是决定性因素[57]。
将植物混合物——包含3种绿叶挥发物〔(Z)-己烯乙酸酯、(Z)-己烯醇、(E)-2-己烯醛〕和2种芳香族化合物(苯甲醛、苯甲腈),加入到亚理想剂量的性信息素中,以检验性信息素和植物混合物的增效作用。此外,还测定了单一植物挥发物成分对雄虫的反应效果,结果表明,单独的植物混合物对梨小食心虫雄虫没有吸引作用,但当性信息素与植物混合物的比例为1∶1 000或更高时,亚理想性信息素剂量的吸引力增加,达到与理想性信息素剂量(10 ng)相似的水平。当被单独加入时,所有被测试的植物挥发物,除了苯甲醛,都增加了性信息素的反应;但是只有(Z)-3-己烯醇和苯甲腈增加性信息素的反应达到了与性信息素和植物混合物没有显著差异的水平。植物混合物显著缩短了雄性到达气味源的时间。性信息素与植物挥发物混合会增强对雄虫的吸引,这一现象有利于对梨小食心虫成虫飞行监测的诱饵的发展[58]。
乙酸叶醇酯是梨小食心虫2种主要的寄主植物——桃和梨整个生长季节都存在的气味化合物。植物寄主挥发物——乙酸叶醇酯〔(Z)-3-hexenyl acetate〕单独使用不能诱捕到梨小食心虫,直接滴加到性信息素诱芯也不能提高其诱蛾效果;但30 μg乙酸叶醇酯制成的增效诱芯能显著提高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能力。该增效作用存在剂量效应[59]。
昆虫的趋光性是昆虫对光刺激表现出的一种本能趋向行为,是众多昆虫的主要行为特征之一,多数种类的昆虫存在趋光行为。这对于寻找食物、异性交配和搜寻产卵场所等活动起着重要作用[60,61]。
灯光诱杀技术是根据昆虫趋光性研发的一种重要的用于害虫预测预报和防治的技术,具有杀虫谱广、绿色无污染、防治成本低等优点,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黑光灯是一种特殊气体放电灯,灯管内含有惰性气体和水银,能产生紫光和紫外光,其因杀虫效果好,因此,成为国内外农业生产中最早被广泛应用的一类杀虫灯。黑光灯在我国的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应用于粮食和油料作物的害虫防治上[62]。在果园内放置黑光灯或杀虫灯,可以诱杀大量食心虫成虫,效果显著[63]。冯恒林等[64]介绍了利用黑光灯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方法。梨小食心虫具有显著的趋光性,用黑光灯引诱效果显著,因此,生产上进行灯诱防治较为普遍。
频振式杀虫灯兼具黑光灯和高压汞灯的优点,分段选用光源,并配有频振式高压电网,对远距离的害虫用波吸引至灯附近,近距离的用光引诱其扑灯,增加了杀虫种类和数量,同时也减少了对天敌的诱杀量[65,66]。近年来,频振式杀虫灯以其良好的杀虫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杀虫灯[67]。
黑光灯和频振灯均可诱到梨小食心虫,其中,黑光灯是利用梨小食心虫的趋光性;而频振式杀虫灯则既利用趋光性,又利用其对特定波长光波的趋性[51]。频振灯诱捕害虫种类多,诱虫量大;黑光灯诱捕梨小食心虫的能力较频振灯差,诱虫量不多。但二者的诱虫种类差异不大。频振灯作为防治害虫的工具,害虫诱集量大,对压低下一代发生基数、减轻为害作用显著。然而许多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昆虫也同样具有趋光特性,因此,灯光诱杀对天敌也有一定的杀伤力[68,69]。实际应用中选择在梨小食心虫的活动高峰时段开灯,既可有效控制害虫,又可降低对其他非靶标天敌昆虫或中性昆虫的伤害。
田奥等[70]在桃园对梨小食心虫的趋光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彩灯中,梨小食心虫对蓝色灯趋性最强,对红色灯趋性最弱,二者差异显著;在LED灯中,梨小食心虫对紫色LED灯趋性最强,对黄色LED灯趋性最弱,二者差异显著。各色彩灯的诱虫趋势与彩灯诱虫总量趋势基本一致,也与性诱芯趋势基本一致,但彩灯的诱虫量显著少于性诱芯。诱虫数最多的蓝色彩灯和紫色的LED灯均属于短波光,而诱虫数最少的红色彩灯和黄色LED灯均属于长波光,因此认为,梨小食心虫可能对短波光有显著的趋性,而对长波光趋性较弱。
刘彦飞等[71]在室内观察了梨小食心虫成虫对不同波长的4种LED光及白光的趋性以及暗适应时间、性别、日龄和光照强度对趋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梨小食心虫成虫对520 nm的绿光趋性最强。以3日龄成虫趋光性最强,且雌虫趋光性显著高于雄虫。在暗适应0.5~3.0 h范围内,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趋光性表现为抛物线型,以暗适应2.0 h处理趋光性最强,并显著高于其他暗适应处理时间。在550、650、750、850 lx光照强度下,以650 lx处理的趋光性最强。田间诱捕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的LED灯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均不理想,诱捕效果远远小于性诱剂的诱捕效果。
利用诱源物质和诱捕器诱杀梨小食心虫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诱杀和迷向防治方法简单、高效、经济环保。目前,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芯和迷向丝技术成熟,可以批量生产和销售,田间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糖醋液可以作为田间引诱剂的有效补充,虽然没有性信息素那么强的针对性,但可以捕杀多种害虫,且操作方便、经济实用,有进一步推广的潜力。植物源挥发物的应用刚刚起步,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梨小食心虫的植物源挥发物相关产品,对其研究也仅仅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但由于其主要针对梨小食心虫繁殖中较为重要的卵期雌蛾,如果该技术能转化成产品,相信在未来会有广泛的应用。光源诱杀需要选择合适的波长,同时注意避免对天敌昆虫的误杀,可选择在梨小食心虫活跃的时段开灯、其余时段关灯的方式进行诱杀。
[1]陈梅香,骆有庆,赵春江,陶万强,马万娥,王合.梨小食心虫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09,(8):144-147.
[2]陈静,杨祎红,马天文,杨晓红,张建萍.梨小食心虫在蟠桃园的危害和发生动态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745,14751.
[3]李波,秦玉川,何亮,吴学民.不同性诱芯与糖醋酒液防治梨小食心虫[J].植物保护学报,2008,35(3):285-286.
[4]Stelinski L L,Miller J R,and Rogers M E.Mating disruption of citrus leafminer mediated by a noncompetitive mechanism at a remarkably low pheromone release rate[J].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2008,34(8):1107-1113.
[5]李庆燕,刘金龙,赵龙龙,马瑞燕.缓释技术在性信息素防治害虫中的应用[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2,28(4):589-593.
[6]George J A.Sex pheromone of the oriental fruit moth Grapholita molesta(Busck)[J].Canadian Entomologist,1965,97:1002-1007.
[7]Roelofs W L,Comeau A,Selle R.Sex pheromone of the oriental fruit moth[J].Nature,1969,224(5220):723-726.
[8]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药剂毒理室合成组,技术室外激素组,北京市通县果园科技组.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的合成与活性[J].昆虫知识,1976,13(2):57-59.
[9]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药剂毒理室杀虫剂组.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顺-8-十二碳烯醋酸酯的合成[J].化学学报,1977,(Z1):221.
[10]四川大学化学系昆虫信息素组.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的合成及大田生测[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2):145-151.
[11]屈振刚,刘文旭,路子云,钟勇,李建成.河北省梨小食心虫田间种群动态调查[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8):141-142,145.
[12]屈振刚,盛世蒙,王红托,盛承发,李建成.梨小食心虫性诱剂2类诱芯的桃园田间诱蛾效果比较[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2):30-31,35.
[13]中国科学院绿色农业技术集成与发展中心.梨小食心虫高效性诱剂研究获突破性进展[EB/OL].(2009-09-21).http://agri.chinannn.com/BugTitle.jsp?id=376.
[14]王艳辉,李婷婷,张保常.北京市平谷区桃园梨小食心虫性诱剂使用技术[J].北京农业,2011,(6):76-78.
[15]李丽莉,张思聪,张安盛,门兴元,周仙红,于毅.几种因素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捕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7):95-97.
[16]Kovanci O B,Schal C,Walgenbach J F,Kennedy G G.Effects of pheromone loading,dispenser age,and trap height on pheromone trap catches of the oriental fruitmoth in apple orchards[J].Phytoparasitica,2006,34(3):252-260.
[17]王玉兰,唐丽,岳朝阳,张静文,张新平,阿里木,刘爱华,晁岱容.性诱剂不同悬挂高度及田间风向对梨小食心虫诱集效果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1,48(7):1283-1286.
[18]封云涛,庾琴,刘中芳,高越,张润祥,史高川,范仁俊.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田间应用技术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3,50(6):1559-1563.
[19]刘金利,崔丽贤,程晓燕,乐文全,张朝红,张海娥,徐金涛,高丽娟,冉辛拓.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应用评价[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2):166-168.
[20]朱更瑞,王新卫,方伟超,冯义彬,王小丽,陈领豫,胡晓晶.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成虫对不同诱捕器的趋性研究[J].果树学报,2014,31(2):282-287.
[21]张新平,岳朝阳,刘爱华,杨明禄,盛承发,阿里木,张静文.不同诱捕方法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J].新疆农业科学,2011,48(2):306-310.
[22]王安柱,李东鸿,梁婷婷,蔡世林.3种性诱剂诱捕器对桃园梨小食心虫诱捕试验[J].西北农业学报,2012,21(11):203-206.
[23]王玉兰,岳朝阳,张静文,唐丽,张新平,阿里木,刘爱华,晁岱容.温棚油桃梨小食心虫消长规律及不同诱捕器诱杀试验[J].新疆农业科学,2011,48(8):1486-1490.
[24]刘文旭,冉红凡,路子云,刘小侠,李建成,张青文,盛承发.性诱剂与糖醋液组合对桃园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14,34(10):43-47.
[25]李文明,高灵旺,毕拥国,王志刚.4种性诱捕器对桃园梨小食心虫诱捕效果及其发生规律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15,30(2):157-159,165.
[26]赵志国,高利华,杨慧娟,孔维娜,张金桐,马瑞燕.桃园不同世代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比较[J].北方园艺,2013,(16):124-127.
[27]何超,秦玉川,周天仓,花蕾,张锐.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初报[J].西北农业学报,2008,17(5):107-109.
[28]周洪旭,李丽莉,于毅.性信息素迷向法规模化防治梨小食心虫[J].植物保护学报,2011,38(5):385-389.
[29]窦文忠,何元英,王小兵.性诱剂迷向法防治库尔勒香梨梨小食心虫的效果分析[J].山西果树,2014,(3):5-7.
[30]张文忠,张承胤,史贺奎,张金株,崔晓岚,关伟.梨小食心虫迷向丝在北京平谷地区桃园的应用效果[J].北方果树,2015,(2):9-10.
[31]刘金龙,李庆燕,薛小连,张金桐,马瑞燕.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主要成分的化学合成与田间活性试验[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5,31(2):268-272.
[32]张春琴,何子顺.梨小食心虫的非化学防治措施[J].落叶果树,2015,47(2):56-57.
[33]李晓龙,何建川,夏国宁,顾红燕,陈汉杰,贾永华,李锋,许泽华,刘晓丽,王春良.膏体迷向剂苹果园梨小、桃小食心虫的防治[J].植物保护,2015,41(4):208-211.
[34]杨兴翠,马涛,易思雨,温秀军,李奕震,曹庸,蔡卫东.性信息素微胶囊迷向防治梨小食心虫田间试验[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5,31(3):410-415.
[35]帕尔哈提吾吐克,张磊,主海峰,李世强,范仁俊,王滔,赵腾.微胶囊迷向剂飞机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J].防护林科技,2014,(6):11-14.
[36]Il’ichev A L,Stelinski L L,Williams D G,and Gut L J.Sprayable microencapsulated sex pheromone formulation for mating disruption of oriental fruit moth(Lepidoptera:Tortricidae)in Australian peach and pear orchards[J].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2006,99(6):2048-2054.
[37]Kovanci O B,Walgenbach J F,Kennedy G G,Schal C.Effects of application rate and interval on the efficacy of sprayable pheromone for mating disruption of the oriental fruit moth Grapholita molesta[J].Phytoparasitica,2005,33(4):334-342.
[38]Kutinkova H,Samietz J,Dzhuvinov V,Veronelli V,Iodice A.Control of oriental fruit moth,Cydia molesta(Busck),by isomate OFM rosso dispensers in peach orchards in Bulgaria-preliminary results[C].Integrated FruitProtectioninFruitCrops,IOBC/wprsBulletin,2010,54:331-336.
[39]王娇.糖醋液对梨小食心虫的引诱作用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5.
[40]Yetter W P,Steiner L F.A preliminary report on largecale bait trapping of the oriental fruit moth in Indiana andGeorgia[J].JournalofEconomicEntomology,1931,24:1181-1197.
[41]盛如,张钟宁,秦玉川,李晓军,杨星科,沈佐锐,范仁俊,王强,王红托,李梅,盛承发.梨小食心虫不同配方糖醋液性诱瓶性价比和使用成本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3,33(9):31-34.
[42]何亮,秦玉川,朱培祥.糖醋酒液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小卷叶蛾的诱杀作用[J].昆虫知识,2009,46(5):736-739.
[43]刘玉峰.梨小食心虫成虫种群监测措施效果比较及其性信息素监测机制的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4.
[44]吴宝荣,汪荣灶.不同诱剂对梨小食心虫的引诱效果[J].现代园艺,2006,(9):31.
[45]康总江,朱亮,魏书军,石宝才.六种不同处理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诱杀效果研究[J].北方园艺,2013,(14):125-128.
[46]张莉,贺晓红,庞传明,王广智.3种诱源对梨小食心虫诱捕效果的比较[J].山西果树,2014,(5):7-9.
[47]周文,刘万学,万方浩,申建茹.寄主植物信息化合物对苹果蠹蛾行为的影响及其在防控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9):2434-2440.
[48]李晓颖,王志刚,毕拥国,阎爱华.7种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桃小食心虫繁殖与发育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34(5):73-77.
[49]陆鹏飞,黄玲巧,王琛柱.梨小食心虫化学通信中的信息物质[J].昆虫学报,2010,53(12):1390-1403.
[50]Lu P F,Huang L Q,Wang C Z.Identification and field evaluation of pear fruit volatiles attractive to the oriental fruit moth,Cydia molesta[J].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2012,38:1003-1016.
[51]范仁俊,刘中芳,陆俊娇,封云涛,庾琴,高越,张润祥.我国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应用昆虫学报,2013,50(6):1509-1513.
[52]Piňero J C,Dorn S.Response of female oriental fruit moth to volatiles from apple and peach trees at three phenological stages[J].EntomologiaExperimentaliset Applicata,2009,131:67-74.
[53]Il’ichev A L,Kugimiya S,Williams D G,Takabayashi J.Volatile compounds from young peach shoots attract males of oriental fruit moth in the field[J].Journal of Plant Interactions,2009,4(4):289-294.
[54]Natale D,Mattiacci L,Pasqualini E,Dorn S.Apple and peach fruit volatiles and the apple constituent butyl hexanoate attract female oriental fruit moth,Cydia mo原lesta,in the laboratory[J].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2004,128(1):22-27.
[55]Natale D,Mattiacci L,Hern A,Pasqualini E,Dorn S. Response of female Cydia molesta(Lepidoptera:Tortricidae)to plant derived volatiles[J].Bulletin of Entomological Research,2003,93(4):335-342.
[56]Piňero J C,Dorn S.Synergism between aromatic compounds and green leaf volatiles derived from the host plant underliesfemaleattractionintheorientalfruit moth[J].EntomologiaExperimentalisetApplicata,2007,125(2):185-194.
[57]Piňero J C,Galizia C G,Dorn S.Synergistic behavioral responses of female oriental fruit moths(Lepidoptera:Tortricidae)to synthetic host plant-derived mixtures are mirrored by odor-evoked calcium activity in their anten nal lobes[J].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2008,54(2):333-343.
[58]Varela N,Avilla J,Anton S,Gemeno C.Synergism of pheromone and host-plant volatile blends in the attraction of Grapholita molesta males[J].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2011,141(2):114-122.
[59]海利,张青文,徐环李.乙酸叶醇酯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增效作用[J].果树学报,2015,32(3):469-473.
[60]沈颖,尉吉乾,莫建初,王道泽,张莉丽.昆虫趋光行为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5):19-23.
[61]边磊,孙晓玲,高宇,罗宗秀,金珊,张正群,陈宗懋.昆虫光趋性机理及其应用进展[J].应用昆虫学报,2012,49(6):1677-1686.
[62]安百智,赵国发,于熙明.频振式杀虫灯对豆田害虫的防效试验[J].大豆通报,2006,(5):31-32.
[63]范仁俊.北方果树食心虫发生规律与控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64]冯恒林,于存周.砀山地区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J].北方果树,2006,(4):57.
[65]赵树英.佳多频振式杀虫灯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森林病虫,2009,S1:6-8.
[66]赵树英,秦利芳.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应用效果综述[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2,25(3):71-72.
[67]倪建伟.以灯光诱杀为主的水稻荸荠轮作田主要害虫防治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68]李安国,蒋冬荣,张武鸣,蒙勇华,廖江彦.频振式杀虫灯对菜地梨园虫害控制效果调查[J].广西植保,2003,16(增刊):34-36.
[69]赵利鼎,李先伟,李纪刚,任文俊,孟豪,李亮,马瑞燕.不同诱源对梨小食心虫引诱效果的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5):51-54.
[70]田奥,顾鹏,赵利鼎,李纪刚,马瑞燕.桃园梨小食心虫的趋光性初探[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10):74-76.
[71]刘彦飞,于海利,忤均祥.梨小食心虫对LED光的趋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3,50(3):735-741.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nducing Source Materials of Oriental Fruit Moth
RAN Hong-fan1,LIU Wen-xu1,MA Ai-hong1,SUN Hai-peng2,LI Jian-cheng1,LU Zi-yun1*
(1.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IPM Center of Hebei Province,Key Laboratory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on Crops in Northern Region of North China,Ministry ofAgriculture,Baoding071000,China;2.ForestryCollege,AgriculturalUniversityofHebei,Baoding,071001,China)
The oriental fruit moth was world widely distributed fruit borer,and it was hard to be controlled for its boring habits.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is the focus of people’s attention,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requirement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n IPM of the oriental fruit moth,trapping was an important part.At present,the main inducing source materials for oriental fruit moth including sex pheromone,sugar-acetic-acid liquid,plant volatiles and different light source in its trapping control.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inducing source materials were introduced,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was analysized in this article.
Oriental fruit moth;IPM;Inducing source materials;Research progress
S436.6
A
1008-1631(2016)05-0051-08
2016-03-18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科技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A2015120303);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24);国家梨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29);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财政项目(F16C10004)
冉红凡(1976-),男,河北保定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害虫生物防治研究。E-mail:ranhongfan@163.com。
路子云(1965-),女,河北献县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天敌昆虫饲养和应用技术研究。E-mail:luziyun2011@163.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